节度使靠这些淘汰下来的人,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所以这一次收兵权也是风平浪静,没有掀起什么大风浪。只不过柴荣时期的这一政策不够完善,比如什么士兵能打,没有标准,这里面的标准有弹性,地方节度使可以玩猫腻。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为什么没演变成流血事件,这一朝君臣为何那么独特?
杯酒释兵权可能是虚构故事,因为在北宋官修史书《太祖实录》和《三朝国史》中,没有提到过赵匡胤宴请禁军大将,并罢免他们兵权的相关记载。不过,没有开宴会喝酒这个环节,不等于赵匡胤没有收大将兵权。历史上赵匡胤确实有收兵权的记载。一共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公元961年,也就是赵匡胤登基的第二年。当时石守信、王审琦等中央禁军高级将领均被免去禁军职务,改任地方任节度使。
赵匡胤踢走他们后,顺势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两个岗位。之后他另选了一些资历和威望不高,但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于是,原本由赵、石、王等结拜兄弟一起控制的禁军就全归了赵匡胤一人。而石、王等人就此退出了中枢。不过,石守信、王审琦等虽被踢出中央,但他们也没有吃很大的亏。因为赵匡胤当时并没有罢他们的军职,他们手上仍然有军权。
也就是说,石、王等人只是被赵匡胤踢出了中枢,他们的兵权并没有被没收。他们被赶到地方上任节度使,在地方上仍然有兵权。到了地方后,他们的权力不是变小了,而是变大了。毕竟天高皇帝远的,他们在地方可以为所欲为。而且他们被外放后,赵匡胤与他们还分别进行了联姻。比如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就做了赵匡胤的驸马,另一个被踢出中央的高怀德则娶了赵匡胤的妹妹。
再还有一点。出任地方节度使,不等于就被冷落。实际上,在后来北宋统一全国的征战过程中,当初被外放的将领也有重用。比如王审琦就受命出征过北汉。仍然有实权,加上联姻、加上仍受重用,这就是石守信等人被踢出中央后,他们没有反抗的主要原因。至于赵匡胤费这么大的周章的目的,其实主要不是为了收大将兵权。因为当时就收大将兵权还为时过早,他把石、王等人外放,只是为了避免黄袍加身这种事情再发生而已。
当然,赵匡胤的终极目的肯定是要把兵权全部收上来的。所以自从把大将们外放后,他就开始把“魔爪”伸到了地方。为此,他先对地方行政机构做了改革。之前已经设立了节度使的藩镇,他一个不动。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以此来稳定人心。但新攻取的地盘,比如公元963年被北宋吞并的荆湖地区,公元965年被吞并的巴蜀地区,赵匡胤就规定,新任命的节度使要受朝廷派去的通判的监督。
而且赵匡胤还另做规定,将节度使能管辖的区域限定在了节度使所驻扎的州。不再管理整个藩镇。也就是说,以前节度使是地方老大,无人能节制,改革后要受通判监督。而且作为地方军政主官,节度使管辖的地盘也大大缩水,仅限于他本人所在的州。下面县的县长由朝廷直接任命,不再归他管辖。(这一改革在赵匡胤时期仅限于新攻取地区,宋太宗时期才在全国推行)除了改革地方行政,赵匡胤当时还同时在全国推行了两项新政策。
一是收缴财权,二是收缴兵权。收财权的过程很简单,就是赵匡胤下令,地方除了必须的开支外,其余收缴税款一律上交中央。后来他又在地方设转运使,专门负责把钱粮上交中央。至此,地方基本就没什么多余的钱粮了。收兵权的过程也很简单,因为周世宗柴荣在世的时候,他就已经做了。把中央禁军不能打的士兵下放到地方,把地方能打的士兵征召到中央。
这就是著名的“强干弱枝”政策。只不过柴荣时期的这一政策还不够完善,比如什么士兵能打,没有标准,这里面的标准有弹性,地方节度使可以玩猫腻。赵匡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对此做了补充——他用木头做好兵样子传送到各地,要求符合条件的一概送到中央充禁军。自此,地方不能玩猫腻了,一群精壮的士兵送到中央编入禁军。由于从地方到中央,军饷翻三倍,士兵们愿意去,所以尽管节度使不愿意放人,但终究无法抵挡这种大势所趋。
至于被裁汰到地方的原禁军老弱病残,本来就不能打。节度使靠这些淘汰下来的人,也翻不起什么大浪。等这三项新政策落实后,地方基本被中央死死压制。随即赵匡胤开始第二轮的收兵权。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把一批坐镇藩镇的老将的兵权也给收了。然后委派李汉超镇守关南、马仁瑀镇守瀛州、韩令坤镇守常山、郭进镇守西山、贺惟忠镇守易州、何继筠镇守棣州、武守琪镇守晋阳、李谦溥镇守隰州、李继勋镇守昭义、赵赞镇守延州、姚内斌镇守庆州、董遵诲镇守环州、王彦升镇守原州、冯继业镇守灵武。
这些新人都没有足够的威望和资历,到了地方后,掀不起大浪。而经这一番部署后,北宋北面、西北的几个藩镇也均被控制。中央集权到这里就算是完成了。至于被了收兵权的节度使,当然心不甘情不愿了。比如天雄节度使符彦卿就很不满。但当他想跟赵匡胤叫板时却发现,自己手下没家没老婆,能打的,全被调走了;留下的全是成家有老婆,成天混日子,不能打的老弱病残。
他想翻浪,已经翻不起来了。面对赵匡胤的一纸调令,最后符彦卿只得认怂。当然,赵匡胤也没亏待他。赵匡胤的善后工作做得很好,符彦卿交兵权后,仍可享受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他其实也不吃亏。早点卸职养老,对他而言,并非不可接受。所以这一次收兵权也是风平浪静,没有掀起什么大风浪。总体而言,赵匡胤做的部署,其实早在五代时期就有人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