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酿酒发酵的时候 要注意什么问题
酿友们在酿酒蒸粮食的时候,摊凉时间的长短要把控好,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会对后期发酵产生影响。 先看看正确的操作流程: ? 出甑之前,将晾堂打扫干净,在摊席上铺上一层熟冷糠。关火,从甑中将熟粮倒出,均匀倒在摊席上。粮食复蒸完以后,在其上还有残留的水分,摊晾的时候需要将这些水分滤掉,以保证粮食正常的含水率。 刮平粮面使厚薄、温度基本一致,厚度在5-8CM。然后用风机或其他摊晾设备对粮食降温,并依次翻拌粮食。 摊凉环节错误操作: 摊凉时间过长对工艺影响: 1、粮食感染 2、失水、淀粉老化 摊凉时间过长对酒质影响: 酿造环节的操作失误对酒质受影响,玉米摊凉时间太长,会导致酒质出现以下问题: 1、摊凉时间过长,容易使得糟醅感染杂菌,杂菌将还原糖转化为其他物质,降低了出酒率,且给酒中带来过重的霉臭味、酸味等异杂味; 2、摊凉时间过长,使得糟醅失水过多,淀粉老化,大大降低了出酒率。
2,酿酒为什么夏天易变酸及解决解决方法
酿酒增酸的本质是发酵醪感染了杂菌。在酒类发酵过程中不单单是酵母一种菌在生存,还会带有其他的非酵母菌类,只是在酵母繁殖、生长旺盛时,杂菌的生长就被抑制了,体现不出来而已。所以,酵母如果生长繁殖不好的话,杂菌就会反过来大量繁殖,令发酵酸败。而要酵母菌生长的好,就要创造适宜酵母生长的条件,其中一个就是温度,夏季气温高,如果没有相应的降温措施,发酵品温过高,不利于酵母的生长繁殖,就不能有良好的发酵业绩。并且,大多的产酸杂菌在35-40°c的相对酵母菌来说高温下就会很好的繁殖生长。 要注意的是品温控制、严格消毒,尽量杜绝杂菌、发酵完成后及时把酒蒸出来(发酵成熟醪的酒份低,抑制杂菌能力减弱,要及时把成熟醪拿去蒸)、适当的调低发酵醪的PH值或添加防腐剂抗生素、选用耐高温的酵母菌种。。。。等等,总之就是根据你的硬件(设备)要想一切办法创造利于酵母生长繁殖的环境,想尽一切办法杜绝杂菌的生长。。。 白酒酿造是一门学科来的,要做好他不是这里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其实挺不想在百度这里回答这类问题,原因就在于此。唉。。。。
3,白酒发酵需要注意那些细节
在白酒生产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有害杂质,有些是原料带入的,有些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对于这些有害物质,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它们在白酒中的含量。 (一)杂醇油 杂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但含量过高,对人们有毒害作用,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强,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痛,其毒性随分子量增大而加剧。杂醇油在体内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机体内停留时间较长。 杂醇油的主要成分是异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其中以异丁醇、异戊醇的毒性较大。原料中蛋白质含量多时,酒中杂醇油的含量也高。杂醇油的沸点一般高于乙醇(乙醇沸点为78℃,丙醇为97℃,异戊醇为13l℃),在白酒蒸馏时,应掌握温度,进行掐头去尾,减少成品酒的杂醇油含量。 (二)醛类 酒中醛类是分子大小相应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低沸点的醛类有甲醛、乙醛等,高沸点的醛类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醛类的毒性大于醇类,其中毒性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种原生质毒物,能使蛋白质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在发生急性中毒时,出现咳嗽、胸痛、灼烧感、头晕、意识丧失及呕吐等现象。 糠醛对机体也有毒害,使用谷皮、玉米芯及麸糠做辅料时,蒸馏出的白酒中糠醛及其它醛类含量皆较高。 白酒生产中为了降低醛类含量,应少用谷糠、稻壳,或对辅料预先进行清蒸处理。在蒸酒时,严格控制流酒温度,进行掐头去尾,以降低酒中总醛的含量。 (三)甲醇 果胶质多的原料来酿制白酒,酒中会含有多量的甲醇,甲醇对人体的毒性作用较大,4—10克即可引起严重中毒。尤其是甲醇的氧化物甲酸和甲醛,毒性更大于甲醇,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白酒饮用过多,甲醇在体内有积蓄作用,不易排出体外,它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是甲酸和甲醛,所以极少量的甲醇也能引起慢性中毒。发生急性中毒时,会出现头痛、恶心、胃部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继续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中枢麻痹,昏迷甚至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粘膜刺激症状、眩晕、昏睡、头痛、消化障碍、视力模糊和耳鸣等,以致双目失明。 甲醇产生的数量与制酒原料有密切关系,为了降低白酒的甲醇含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原料 过熟的或腐败的水果、薯类以及野生植物(如橡子),果胶质含量较高,用这些原料来酿酒,甲醇含量会高。应选择含果胶质少的原料来酿酒,以便降低甲醇的含量。 (2)使用黑曲作糖化剂时,由于黑曲霉所含果胶酶较多,因此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高。若使用黄曲作糖化剂,由于它所含果胶酶少,因而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低。 (3)利用甲醇在酒精浓度高时易于分离的特点,可通过增加塔板数或提高回流比的方法,提高酒精浓度,把甲醇从酒精中提取出来。精馏时,若控制回流比在1∶10—1∶20,可把甲醇分离出来。例如含有0.18—0.2%甲醇的白酒,只要分馏出3%的酒精,即可把甲醇含量降低到0.12%以下。也可另设甲醇分馏塔除掉甲醇。 (四)铅 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含量0.04克即可引起急性中毒,20克可以致死。铅通过酒引起急性中毒是比较少的,主要是慢性积蓄中毒。如每人每日摄入10毫克铅,短时间就能出现中毒,目前规定每24小时内,进入人体的最高铅量为0.2—0.25毫克。随着进入人体铅量的增加,可出现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手的握力减弱、贫血、腹胀便秘等。 白酒含的铅主要是由蒸馏器、冷凝导管、贮酒容器中的铅经溶蚀而来。以上器具的含铅量越高,酒的酸度越高,则器具的铅溶蚀越大。 为了降低白酒的含铅量,要尽量使用不含铅品金属来盛酒或制作器具设备。同时要加强生产管理,避免产酸菌的污染,因为酒的酸度越高,铅的溶蚀作用愈大。对于含铅量过高的白酒,可利用生石膏或麸皮进行脱铅处理,使酒中的铅盐[Pb(CH3COO)2]凝集而共同析出。在白酒中加入0.2%的生石膏或麸皮,搅拌均匀,静置1小时后再用多层绒布过滤,能除去酒中的铅,但这样处理会使酒的风味受到影响,需再进行调味。 (五)氰化物 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原料,如木薯、野生植物等,在制酒过程中经水解产生氢氰酸。中毒时轻者流涎、呕吐、腹泻、气促。较重时呼吸困难、全身抽搐、昏迷,在数分钟至两小时内死亡。 去除方法:应对原料预先处理,可用水充分浸泡,蒸煮时尽量多排汽挥发。也可将原料晒干,使氰化物大部分消失。也可在原料中加入2%左右的黑曲,保持40%左右的水分,在50℃左右搅拌均匀,堆积保温12小时,然后清蒸45分钟,排出氢氰酸。原料粉碎得细,排除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