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京酒庄让园区变景区,怎么去尧京酒庄

那么嘉靖费怎么大劲去争礼制,为的是什么呢?其实目的很简单,也彰显了他权谋家的本色——权力。但张太后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14岁的小孩竟会有如此的政治敏感,就嫩是不上她的套。长时间不理朝政、20多年不上朝,出了大奸臣,这样的标签贴上,我们一般会认为嘉靖是个又懒又笨的皇帝,如果不懒的话,怎么会20多年不理朝政呢?如果不笨的话,怎么会让严嵩这样的大奸臣长期胡作非为呢?如果你翻看明代的史料,只要提到嘉靖皇帝,虽不见得有什么好话,但基本所有的材料都评价嘉靖皇帝是一个英断之主,意思就是说他非常地聪明,也非常地英明,对朝政的控制也非常地严密。

如何评价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前后在位45年。虽然在位时间很长,但嘉靖本人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强,这主要是因为他长时间“不理朝政”,曾经创造过20多年不上朝的记录,而且在嘉靖一朝,还出现了严嵩这样的超级大奸臣,把整个朝政给搞了个乌烟瘴气。长时间不理朝政、20多年不上朝,还出了大奸臣,这样的标签贴上,我们一般会认为嘉靖是个又懒又笨的皇帝,如果不懒的话,怎么会20多年不理朝政呢?如果不笨的话,怎么会让严嵩这样的大奸臣长期胡作非为呢?但是如果你翻看明代的史料,只要提到嘉靖皇帝,虽不见得有什么好话,但基本所有的材料都评价嘉靖皇帝是一个英断之主,意思就是说他非常地聪明,也非常地英明,对朝政的控制也非常地严密。

从我们一般对嘉靖的印象,再结合大量的史料,我们会发现我们对嘉靖的评价会出现很大的出入,那么嘉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按照史学家、文学家李洁非先生的观点来说,嘉靖是一个利用文字的、精神的、心理的因素去驾驭权力的一个大家。要说明这点,我们就要从嘉靖的生平说起了。初登皇位,一个不简单的少年嘉靖生于公元1507年,当皇帝的时候是在1521年,大约是在他14岁的时候,他能够继承皇位并不是因为他老爹死了,他作为皇帝老爹的儿子继承了皇位,而是他之前的皇帝明武宗死的时候非常年轻,只有30岁,又没有儿子,按照血缘关系来说,就应该兄终弟及,可明武宗偏偏又没有兄弟,是他老爹明孝宗的独苗,所以没办法就只好在武宗的堂兄弟里面去选,结果选来选去,血缘关系最近的就是嘉靖,于是嘉靖就继承了明武宗的皇位。

从亲属关系来说,嘉靖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是明武宗同父异母的兄弟,封地在今天湖北的钟祥县。明武宗死后,朝中最能说上话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明孝宗的皇后,此时的太后张太后,另一个就是内阁首辅大臣杨廷和,他们一商量就决定把嘉靖从湖北接到北京来当皇帝,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认为这个决定没什么问题,主要是因为:第一,当时嘉靖的年龄很小,才14岁,这样小的孩子也闹不出什么动静;第二,作为一个王爷来说,突然能继承皇位,当上皇帝,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一定会高兴坏了,自然不会想太多;第三,是张太后和杨延和力挺嘉靖当皇帝的,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嘉靖也一定会对他们感恩戴德。

但是没想到的是,一个14岁的孩子竟能表现出一个权谋大家的本色,而作为一个权谋家的第一素质是什么?是政治敏感,嘉靖皇帝朱厚熜从湖北来到北京,可到了北京城边的时候,朱厚熜并没有马上急着进城去登基,而是就礼节问题闹起了别扭。按照当时的安排,朱厚熜要先从崇文门进,然后绕道东华门进宫,之后在文华殿继位为皇太子,最后登基。

朱厚熜就跟接待他的人说,要我继位为太子,那么我是谁的太子呢?我爹又是谁呢?我爹是兴献王,不是明武宗,我凭什么要以皇太子的身份登基呢?其实这种事情换了我们一般人,如果真的出了这样的好事,让我们直接去当皇帝,我们任何人都会高兴得直冒鼻涕泡了,那会管这些事呢?过程繁琐一点就繁琐一点吧,先当皇太子再当皇帝也无伤大雅吧,但朱厚熜就偏偏要计较这个事情。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个程序呢?其实这个程序很可能是张太后加上去的,意思就是说,你朱厚熜先过继给我张太后当儿子,然后你再当皇帝,那我张太后还是名正言顺的太后。但张太后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14岁的小孩竟会有如此的政治敏感,就嫩是不上她的套。于是朱厚熜就以礼仪为由拒绝进城,这可就急坏了内阁首辅杨廷和,他跑到朱厚熜面前反复劝也没用。

这个时候杨廷和和张太后也被逼得没办法,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就跟朱厚熜反复讨价还价,才达成了最终方案:朱厚熜从正中间的正阳门进城,经大明门进入紫禁城,之后先拜祭先帝明武宗的灵位,再拜见张太后,最后到奉天殿(今太和殿)登基。这个方案其实是各得其所了,对于张太后来说朱厚熜是在登基前拜见的她,她就是朱厚熜的妈了,对于朱厚熜来说,只是路过看了一眼张太后,并没有认张太后这个妈,这就给后来的大礼议事件埋下了隐患,因为双方都有解释的空间。

之后到了登基典礼的时候,朱厚熜又因为继位诏书中的一句话就不干了,跟大臣们闹了半天,那么是那一句话呢?就是“奉皇兄遗诏入奉宗祧”这句话,而且问题只出在后半句,“入奉宗祧”,就是继嗣的意思,结果就为了这半句话开始闹了半天,最后朱厚熜还是妥协了,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这句话不太重要,也就没太坚持。登基之后就要定年号了,为了年号小皇帝又闹了,我们今天都知道他的年号是嘉靖,可一开始大臣们给他定的年号是绍治,主要是因为绍是继承的意思,小嘉靖表示坚决不继承,最后就用了他自己定的年号,嘉靖。

从以上的这些事情我们就能看出,嘉靖自小就有权谋家的素质,有超常的政治敏感,而且他还知道分寸,他知道什么该争,什么可以不争。他争的都是一旦落入那个圈套就一辈子也摆脱不了的东西,比如认张太后当妈、启用绍治这个年号,而对于其他的东西,他就可以不争。大礼议之争,权谋家的初放异彩大礼议之争是嘉靖朝非常著名的一场争议,其实争的就是嘉靖和他亲生父母之间的关系,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要争这种问题那简直就是有病,但在嘉靖朝来说却是天字号的事件。

大致来说,按照儒家的礼法,皇帝死后由儿子继位,如果皇帝没有儿子,就在近亲皇族中选一个来过继给先前的皇帝当儿子,将皇统延续下去。但嘉靖却偏不当张太后的儿子,他只承认兴献王是他爹,这样一来嘉靖继承的就无法继承武宗一脉的皇统,那么皇统就无法延续下去,但是儒家对于这一现象又没有合理的解释,也就造成了当时的大礼议之争。

在嘉靖继位的第三天,他就派人去湖北接他亲妈到北京来,又过了几天他就问朝臣,我亲妈过来了,我得管我亲妈叫什么?我亲爹叫什么呢?你们拿个方案出来。这在朝臣看来也不是个事,首辅杨廷和过了几天就上奏表示,嘉靖可以管他亲爹叫皇叔父兴献大王,管他亲妈叫皇叔母兴献王妃,管死去的明孝宗叫皇考,因为您已经过继给他了。在杨廷和看来,这个方案已经很给嘉靖面子了,在他爹的名号里多了两个字,一个是皇字,一个是大字,于是兴献王就成了皇叔兴献大王,多有面子呀。

对于嘉靖来说,他自然是不会接受这个方案的,不过他也没闹,而是心平气和地要大臣们去重拟,杨廷和觉得可能是嘉靖不懂礼仪,便把前朝的先例,从汉朝到宋朝的很多例子一一给嘉靖做了说明,写了第二封奏折呈给了嘉靖,嘉靖在看了第二封奏折后,选择了留中不发,将奏折暂时压了下来。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看出嘉靖权谋家的本色了,因为他知道继续闹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于是就等,等新的机会出现。

这个机会就是文官集团的分裂,除了首辅杨廷和,下面还有很多想升官的官员,一看杨廷和跟皇帝杠上了,他们就知道,如果这个时候出手站在皇帝一边,自己就会有机会替代杨廷和成为首辅大臣。后来过了两个月,就有人看到了嘉靖和杨廷和之间的裂隙,这个人便是张璁,他就跳了出来坚决地站在了嘉靖一边,跟杨廷和死磕了起来,其中争议的细节就没什么意思了,基本都是咬文嚼字的事情。

大致过程就是先给嘉靖的老爹兴献王争到了一个帝字,从兴献王变成了兴献帝,于是嘉靖的老爹成了皇帝,嘉靖的皇位自然就可以解释为从他老爹哪里继承过来了。接着再争下去,兴献帝就成了兴献皇帝,再接下来就是一堆的狗血剧了,兴献帝进了太庙、兴献帝的祭祀礼节与其他皇帝一样等等,这个事情贯穿了嘉靖的前半生,争来争去的最终结果就是兴献王这位从未当过皇帝的人,就享受了与其他皇帝一样的待遇。

当然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其中最高潮的事件是发生在嘉靖三年,当时杨廷和已经告老还乡,他的儿子杨慎接过了父亲的战旗,带着200多名官员就跪在宫门之外,搞了一出群体性事件。对于这样的事情,嘉靖没有丝毫手软,直接把在场的200多名官员全部廷杖,其中19人当场死去。权谋家的大棋,争夺制高点其实按照嘉靖的逻辑来说,他是个藐视一切规则的人,他自己就是规则。

从大礼议之争中我们也能看出他的又一特点,就是对时机的分寸把握得特别好,改认怂的时候认怂,该等的时候等,该动手的时候丝毫不会手软。嘉靖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前段的一二十年嘉靖是个非常勤奋的皇帝,后二十多年则天天躲在后宫修仙炼丹。不过他前半生的勤奋基本都在争礼制问题,比如祭天时候的礼节、祭祖的礼节、祭孔的礼节,只要他不喜欢的他都要改。

所以我们看《嘉靖实录》这种原始史料,前半段基本是没法看的,嘉靖就天天搞各种学习班,开各种研讨会,不厌其烦地争论礼制问题,到了后来这些学习和研讨也出了成果,一个是《明伦大殿》,一个是《大礼全书》,全是他研究礼制的心得,不仅全国刊印,还卖到了海外。经过长时期的学习钻研,嘉靖竟然成为了有明一代在礼制学术上非常有成就的一个人。

那么嘉靖费怎么大劲去争礼制,为的是什么呢?其实目的很简单,也彰显了他权谋家的本色——权力。这个里面的故事非常多,其中有个例子,就是我们都知道一个朝代开国皇帝的庙号都叫祖,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建立了明朝。而明朝却有两个祖,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外,另一个祖就是成祖朱棣了,而给朱棣加上祖字的,就是嘉靖。

那么为什么嘉靖要给朱棣加祖字呢?其实嘉靖就是这么个逻辑,因为朱棣的皇位是自己争来的,不是继承过来的,而他嘉靖也一样,他的皇位是自己争来的,从中我们就能看出嘉靖的城府能有多深,其目的还是为了权力。那争礼制这种问题跟权力有多大关系呢?其实在当时的社会来说,关系非常大,在明朝来说,儒家意识形态已经完全占据了社会的主流,嘉靖在礼制上的争夺,其实争的就是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当他把这个制高点争到了以后,对于任何臣子,对于任何事情以及任何人,就能够达到绝对掌控的效果。

表面上看起来嘉靖争的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但实际上,嘉靖争这些就恰恰体现了他权谋家的特质。嘉靖朝出过很多能力出众的人,如高拱、徐阶、张居正,包括大奸臣严嵩,但即便是这些人,见到了嘉靖这位爷也只能认怂,因为谁都玩不过他。也正因为嘉靖获得了舆论的制高点,所以他相较于其他皇帝来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嘉靖朝的个人崇拜达到了一个顶峰,而其他的皇帝,一般都是崇拜皇位,而非皇帝这个人。

比如在万历朝的时候,就有人上书说万历皇帝酒色财气样样俱全,也照样没事,为什么海瑞出来骂嘉靖的时候,还没怎么骂的时候就名满天下了呢?因为那个时候敢出来骂嘉靖的人就跟今天的大熊猫一样,太稀缺了。所以当海瑞骂嘉靖的那封奏疏到了嘉靖手上的时候,嘉靖是气得手发抖的,因为嘉靖搞了一辈子的礼制学术,为的就是防范海瑞这种骂他的人出现。

那么到后来嘉靖为什么没杀海瑞呢?还是要保护稀缺物种呀,像海瑞这么二的人,老子是一辈子都没见过。权谋家嘉靖的最高境界那么嘉靖玩权谋,最后到了什么境界呢?那就是可以无视一切规则的境界,因为儒家所定下来的规矩,老子嘉靖可以一概不认,所以嘉靖就可以二十多年不上朝。不过嘉靖的不上朝和后来万历的不上朝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万历的不上朝就完全是跟大臣们怄气,皇帝罢工了,什么事情都不管了,到后来官职出现了空缺,比如吏部尚书死了要补一个,某个侍郎死了要补充一个侍郎,这些万历都不做声,以至于到了万历晚期的时候,整个朝堂出现了大量的空缺,但朝政就是没人管。

而嘉靖虽然不上朝,但他对朝政的管控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首先是大量的东、西厂、锦衣卫特工人员遍布朝堂,每一个大臣哪怕是一点细微的动作嘉靖都了如指掌;其次虽然小事他基本不管,但他会经常面见一些重臣,面授机宜,他白天炼丹,晚上批奏折,要搞到早上五点才睡觉。再比如说当时的内阁,其实在一个政策发布之前会为皇帝草拟圣旨,这叫票拟,但内阁出的票拟经常被他大篇幅地修改,即便一篇票拟已经非常符合他的心意了,他也会找几处不重要的地方改一下,以显得大权仍在他手上。

所以嘉靖只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执政,他只是无视一切规则礼法而已,这就是嘉靖的权力境界。权力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利用职务直接对事情施加影响,比如嘉靖是皇帝,他可以直接命令某个大臣去替他办件事情;第二层是影响议事的议程,比如内阁讨论财政问题的时候,是将财政主要用在水利上,还是用在军事上,或是用在民生上,这是对议程的影响,属于权力的暗中应用;第三个层次是权力的无形运用,用权力去改变社会,改变整个社会中人的偏好,说白了就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而嘉靖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上佳的表现。其实在这三个层次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是一个化境的层次,表面上看起来权力没有运用,但它一直都在场,说白了这就是玩人了,而嘉靖就是个玩人方面的超级高手。比如在首辅方面,嘉靖一朝用了好几个首辅,刚开始是杨廷和,第二个是杨一清,第三个是支持他的张璁,之后就是夏言,然后是大奸臣严嵩,最后是徐阶。

嘉靖在用首辅的时候,先把这个首辅立起来,表示自己非常看重这个首辅,然后在首辅背后安排一个年轻人,并不断地暗示这个年轻人,要这个年轻人去攻击这个首辅,等到火候差不多了,就把首辅撤下,把攻击他的人立为首辅,然后在新立的首辅后面再安排一个年轻人。他这样做,就是不想让任何人在首辅位置上待的时间太长,在他羽翼丰满之前就干掉这个人,如此皇帝就握有最终的权威了。

嘉靖最大的对手,严嵩那么既然嘉靖是一代英主,既然是超级权谋家,那么在他的时代,为什么会出现严嵩这样的奸臣呢?严嵩当奸臣,一边陷害忠良,一边贪污受贿,还一边糊弄皇帝,而嘉靖并不是好糊弄的这点又怎么说呢?更为奇怪的是,严嵩怎样就在嘉靖这样一个有着凌厉权术的皇帝面前,干了20年大学士,15年的内阁首辅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第一他非常能干,他是最能体会嘉靖心里想什么的人。

比如嘉靖晚年的时候经常喜欢写纸条子出来,意思写的模棱两可,他就是要让底下的人去猜,这也是他巩固权威的一种方式,而猜来猜去,也只有严嵩猜的最准,后来严嵩到了80了,严嵩就让他儿子严世蕃来猜,也猜得非常准;第二在于严嵩非常勤快,嘉靖手下有大量的特务帮他刺探大臣们的日常,每次特务回来的时候都会报告嘉靖说严嵩特别勤奋,在家熬夜点灯为您写青词;第三点在于严嵩经常替嘉靖背黑锅,比如杨继盛事件,其实就是杨继盛上书说严嵩有五奸十罪,说严嵩是个大奸臣。

其实在明代来说,每位内阁首辅都被骂成过奸臣,严嵩被骂成奸臣也不奇怪,但杨继盛的奏疏坏就坏在一句话上,杨继盛跟嘉靖说,我说的都是实话,您要是不信就去问您的两个儿子,也可以找别的内阁大学士去问问。这句话坏在什么地方呢?潜台词就是你被蒙蔽了,你身边的人都知道,就你不知道,这是嘉靖最受不了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个地方也触了嘉靖的忌讳,就是找他的两个儿子去问,可嘉靖在修道的时候道士就跟嘉靖说过,嘉靖要健康长寿就必须二龙不见,就是嘉靖的那两个儿子中有一个必然会在将来当皇帝,所以嘉靖与他的两个儿子是不能相见的,所以杨继盛的这句话在嘉靖看来,就是要害死嘉靖了。

杨继盛的死,其实跟这句话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而严嵩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其实也算不了什么,这其中就牵涉到了严嵩的第四个特征,他是个特别阴柔而且低调的人。其实严嵩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个非常正直的人,只不过在嘉靖朝遇上了嘉靖这样的皇帝,他后来就不得不改变了行事的策略,可以说是一个虐待狂遇到了一个受虐狂,两人即相互欣赏,又互相不爽。

比如严嵩之前的首辅是夏言,嘉靖就要严嵩去攻击夏言,严嵩就不上这个当,对夏言非常恭敬。嘉靖见严嵩不上当,就先把夏言贬出了朝廷,把严嵩扶上了首辅的位置,后来又把夏言调回朝廷,让夏言继续当首辅,把严嵩给扒下来,就这么把两人一挪位,夏言就不可能不恨严嵩了。夏言回来后就天天罗织严嵩的罪名,要把严嵩搞倒,严嵩就带着全家跑到夏言的府上,跪在夏言的面前,几乎是哭求了,表示自己真没别的意思,就是完全不要脸了,夏言一看严嵩都服软到这地步了,就放过了严嵩。

后来夏言被嘉靖找了个理由给杀了,其实到了这里,嘉靖是想动手的,他想借严嵩的手去弄掉夏言,结果严嵩总是不动手,到最后没办法了,嘉靖就只好自己动手了。在夏言之后,嘉靖就接着给严嵩下套,他让严嵩当了一年的独相,就是内阁里就他一个大学士,让他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换了别人早就高兴得鼻涕泡都出来了。可严嵩呢,不断地上书皇帝,要求增加内阁人数,我一人责任太重,需要有人分担。

于是嘉靖就让他自己去选定内阁人选,这是让严嵩自己去延揽党羽,落下一些口实,将来好搞掉严嵩。可严嵩还是不上当,他推脱了自己选定内阁人选的权力。一看这下还不行,嘉靖就给严嵩封了个上柱国的封号,严嵩就说,这个不妥,上只能您用,我是不能用的,严嵩就搞得嘉靖特别没脾气,下什么套都不钻。但是严嵩最终还是没能玩过嘉靖,嘉靖在严嵩屁股后面又安排了一个人,那就是后来的首辅徐阶,所以当徐阶出现的时候,严嵩也知道徐阶的使命就是干掉自己的,徐阶也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要搞掉严嵩的。

严嵩便又一次表现出了阴柔的一面,他把徐阶请到家里吃饭,酒过三巡后就把自己的儿孙都叫了出来,要他们当场都给徐阶跪了下来,严嵩表示自己的儿孙们将来能不能活,就看徐阶了,徐阶也当场答应了严嵩的请求,不过后来对严嵩下黑手的还是徐阶。严嵩最后的下场呢?其实非常惨,虽然他跟嘉靖过了15年的招,最后嘉靖还是没有饶过他,嘉靖利用徐阶扳倒了严嵩,把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给杀了,把严嵩的家也给抄了,最终严嵩以87岁的高龄贫困交加而死。

据说当人们最后看到严嵩的时候,严嵩可怜地待在别人的墓地里,吃着别人上坟用的贡品,可以说是悲惨至极了。好了,这就是嘉靖,在历史上一个看起来非常矛盾的人,也是最容易让我们觉得扑所迷离的这么一个人,其实扒开他所有的外衣,他就是一个权谋家,他玩了一辈子的权谋,将他的权谋事业做到了极致,因此到了这里我想对他的评价就没有任何疑义了吧——超级权谋家。

山西旅游景点众多,第一次到山西你会选择去哪里?

谢邀!酷妹儿是女生,做广告宣传物料制作服务,爱好旅游,还是个吃货,在旅游景点的选择上,也是基于这几点。爱好旅游,就不局限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特色、民情风俗;算生意人,那就也对各地的经济生活有兴趣,对文化想多知道一些;吃货,还是女生,就看哪里有特色小吃,哪里风景更美更浪漫了。山西呢,相对来说,在自然风光这块儿,比云南、四川、贵州这些省份差一点;在人文方面呢,又不能与西安、泰山曲阜、洛阳等地比,综合自然风光和人文,比西藏和新疆也有所不如。

但是,山西的旅游又有它自己的特色。以酷妹儿自己的经验来看,山西的旅游可以分为三块:以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为代表的晋商文化之旅;以五台山、大同云岗石窟、悬空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之旅;以壶口瀑布、吕梁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之旅。平遥古城曾经一度是我们的金融中心,晋商文化中“身股”制度,至今还在现代企业中被应用;票号经营的一些理念,在当今社会也不过时。

在平遥古城,除了这个“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县城”,雕梁画栋的老宅、街巷,就是感受一下晋商文化,再就是喝一口地道的山西老陈醋杏花酒,再美美来一口平遥牛肉。因此,酷妹儿第一站是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第二站自然就是去看看这“悬空寺”,云冈石窟,再到五台山烧一柱香,为自己和家人祈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目的地是没错的,个人观点,不要听酷妹儿一面之词。

北京自驾想去云岗石窟,悬空寺,平遥古城,王家大院,山西壶口瀑布,怎么安排路线?

北京自驾山西,大同可以玩两天,一天平遥古城,一天王家大院,然后前往壶口瀑布返回太原再回程,全程大概6天时间。具体线路规划参考:北京——游悬空寺——大同(2晚,云岗石窟/古城墙/华严寺/九龙壁)——平遥古城(1晚)——王家大院(1晚)——游黄河壶口瀑布——太原(1晚,晋祠)——北京,全程6天时间。第一天,北京出发先前往悬空寺游览(2小时左右参观时间),下午到达大同市入住。

第二天,大同一日。清晨前往20公里外云岗石窟,云岗石窟游览大概3小时左右。返回市区游览大同古城墙、华严寺、九龙壁,仿古街,善化寺等。 第三天,大同前往平遥古城,游古城,住古城客栈。第四天,平遥古城前往王家大院,下午参观王家大院(半天时间),住景区附近。第五天,王家大院——游壶口瀑布景区(可选山西境内,游览2—3小时左右)——返程太原。

推荐阅读

山西有哪些红酒庄园,走进尧京葡萄酒庄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