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历史(简单描述意式咖啡的历史)

1. 简单描述意式咖啡的历史

1. 简单描述意式咖啡的历史

意式咖啡自然是起源于意大利的。意式咖啡即意式浓缩咖啡,是一种口感强烈的咖啡类型,方法是以极热但非沸腾的热水,借由高压冲过研磨成很细的咖啡粉末来冲出咖啡。它发明及发展于意大利,年代始于20世纪初。

2. 意式咖啡知识

2. 意式咖啡知识

Macchiato espresso玛琪雅朵

Macchiato比较女性化,看起来像是缩小版的卡布其诺。它们最大的区别,除了玛琪雅朵的分量是卡布其诺的三分之一,玛琪雅朵是浓缩咖啡上面只加一层奶泡而没有再加牛奶,所以喝起来奶香只停留在唇边而已,浓缩咖啡的味道并不会被牛奶稀释。这款咖啡是牛奶咖啡里比较流行的,很多年轻化的咖啡馆喜欢用这款咖啡变花样,比如焦糖玛琪雅朵,但实际上已经默默把分量加大了数倍,口味也减淡了很多,只是还沿用这个好听的名字而已。

怎么喝:

玛琪雅朵因为上面有一朵淡淡的奶泡,喝的时候不要用咖啡勺搅拌,就算要加糖也最好是均匀地撒在奶泡的表面一层,找一个角度直接喝,让咖啡进了口里还能保持层次感。

建议搭配:

1. 黑巧克力,这是意式咖啡的绝配,很多咖啡馆会提供这样的经典搭配。

2. 听肖邦玛祖卡舞曲,喝这样的浓咖啡,不适合听更热闹的流行音乐了,来点安静中带点劲儿的钢琴非常和谐。

Double espresso双份浓缩咖啡

基本上,这是一款属于男性的饮料,带劲儿又毫不矫情,也是给真正的咖啡鬼们准备的加强版意式咖啡。一般single 是7~10克粉在25~30秒出25~30ml,双份一般是14~20克粉出45~60ml。级别相当于酒类里面的烈酒、香水里面的香精,比较呛喉,不是所有人都能消受的。喝这样的咖啡是会把人惯坏的,如果习惯了这样浓烈的口味,其他咖啡喝起来就都像水。还有更极端的人,喜欢往Double里面再加酒,比如朗姆或是威士忌,追求那种味觉全部被包围了的满足感。

怎么喝:

双份浓缩咖啡不要轻易尝试,因为会有上去了下不来的感觉。不过一旦喜欢上了也就无法自拔了。

建议搭配:

1. 牛油曲奇饼干,这样的略嫌平庸的搭配只是为了让这样带劲的饮品有点内容。

2. 喝双份是需要酝酿的,一点点时间刚好可以给好久不见的朋友发发短信,不痛不痒地问候一下。

Con Panna espresso康宝兰

康宝兰是一杯普通的浓缩咖啡上面浇上厚厚的鲜奶油,是比较复古的一款意式咖啡,很像沙俄时代的贵族们或是奥地利的王室里面喝的,可能是因为当时鲜奶油比较稀有吧。一般的咖啡馆都会用玻璃杯来装,为了让客人可以观赏鲜奶油和咖啡交融的界面,从一开始的一刀两断,到慢慢一丝一丝渗透,最后深褐色清澈的浓缩咖啡变混浊,奶油的甜味也弥漫在苦苦的咖啡里面,变得比较有亲和力。想要尝试意式咖啡的人,从这一款咖啡入手会比较容易。

怎么喝:

康宝兰因为加了鲜奶油,很有点下午茶的气氛,可能不需要再配糕点,自身的结构已经很完整。喝的时候最好也不要搅拌奶油。

建议搭配:

1. 美国杏仁,这是比较健康的搭配,口味也不错。

2. 看新的娱乐指南,顺手从咖啡馆抄起一张什么节目海报看看都挺适合。

Single espresso浓缩咖啡

Single espresso是意式咖啡的基本款,分量相当少,是欧洲最流行的一款咖啡,如果到咖啡馆或是餐厅点单的时候只说要咖啡,侍者肯定会直接端上来一杯这样的意式咖啡。他们喜欢用类似Shooter的小玻璃杯来装,而且多数是一两口喝干,很少有慢慢品的,与中国功夫茶的细嚼慢咽刚好相反。浓缩咖啡将人从高深莫测的单品咖啡和繁杂的咖啡豆产地中解放出来,通常是选用深度烘培的拼配咖啡豆,一旦通过、确认了配方,数十年不会更改,口味相当稳定。

好的意式咖啡在家里很难做出来,需要越专业越好的咖啡机来炮制。机器的压力够不够大,水循环系统够不够流畅,配备的手柄甚至压粉器够不够顺手,都会影响一杯Espresso的品相。一杯好的意式咖啡是通过极度的高压,让水快速流过紧压的咖啡粉,将细砂糖般粗细的粉末萃取出一份精华液。时间不能超过30秒,温度不能超过90℃,手工压粉的力道至少要超过20公斤,咖啡油脂要力求3毫米厚,要求极为精准,绝对地要真功夫。

怎么喝:

即使在咖啡馆里,喝Espresso不需要很特别的环境,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桌子,很多人都喜欢站在吧台边一边看咖啡师怎么优美流畅地炮制一杯Espresso,然后端过来用三秒钟的速度就把它干掉。

建议搭配:

1. 鲜柠檬水,因为Espresso很浓,喝之前最好是喝点清水,把味觉清零,至少不能是口渴的状态。

2. 布朗尼蛋糕,因为咖啡很苦,所以可以配很甜很甜的布朗尼蛋糕,中和一下口感。

3. 站在柜台和咖啡师闲聊几句,然后迅速闪人。

与众不同

意大利咖啡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在它形成被赋予特定的意思。工作之余的意大利人喜欢以咖啡提神,但为了节省时间,他们需要一杯简单而且浓厚的咖啡,所以才有了其代表饮品Espresso,也就是浓缩咖啡的意思。

据了解,这种意大利咖啡不但香浓醇滑,做法也简单,只要将煮沸的开水,利用蒸气压力迫使热水穿过非常幼细并经过挤压的咖啡粉末,吸取咖啡最为浓郁的口味,然后滴入下面的杯中,冲调时不能萃取过分,因此咖啡机必须能够非常迅速地关闭,当咖啡机里滴出带有金黄色的咖啡时,这就是Espresso。由于是浓缩,所以一般都用小杯盛用,而且这种咖啡还被作为花式咖啡的基底。

意大利浓缩咖啡用小杯品尝,最好在三口之内喝完。饮用之时,无须加糖加奶,净品其中之味。怎样才算是一杯好的意大利浓缩咖啡呢?主要需考查三个要素:

一、完美的意大利浓缩咖啡,表面会覆盖着一层浓郁的赤红色克利玛(是咖啡表面上深褐色的泡沫,含有咖啡中关键的香气分子);

二、好的意大利浓缩咖啡喝完后杯内会留有淳郁的香味;

三、观察克利玛“挂杯”(残留在杯壁上)的程度。挂杯多的就是好的意大利浓缩咖啡,在国外,如果没有“挂杯”是可以拒绝付账的。

3. 意式咖啡的起源与历史

首先,Crema≠Cream。Cream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奶油。Crema呢,有两个意思,其一,意大利一个地名;其二,则是特指咖啡的油脂。

咖啡的Crema,咖啡豆含有非常多的水溶性成份,也就是味道和香气的来源。而它本身也是有油脂的,这也就是Crema的来源。

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是一种口感强烈的咖啡类型,方法是以92摄氏度的热水,借由9bar高压冲过研磨成很细的咖啡粉末来冲出咖啡。它发明及发展于意大利,年代始于20世纪初,但直到1940年代中期以前,它是种单独透过蒸气压力制作出的饮品。在发明弹簧瓣杠杆(spring piston lever)咖啡机,并成功商业化,将浓缩咖啡转型成为今日所知的饮品。意式浓缩是所有意式咖啡的基底:拿铁=意浓+奶;卡布=意浓+奶;美式=意浓+水;玛奇朵=意浓+奶。意式咖啡若是没有意式浓缩,大概就不能叫做意式咖啡了吧。

4. 简单描述意式咖啡的历史文化

意式咖啡一般包含三大要素:浓缩咖啡,牛奶,空气。 所谓浓缩咖啡是指用意式浓缩机用高压萃取的方法(一般来说萃取时压强为9帕)萃取出来的高浓度的咖啡,咖啡浓度一般在20%左右。(普通清咖啡浓度在百分之1点几)。 牛奶和空气其实就是奶泡,也是通过意式浓缩机的蒸汽系统通过一定的技巧把空气和牛奶充分混合。 所以一般的意式咖啡都必须包含这三种要素。常见的意式咖啡有,拿铁,卡布,澳白,短笛等,这四款是不添加其他糖浆的,完全是利用不同的奶泡厚度和不同的咖啡牛奶比例所获得的。当然还有类似摩卡,风味拿铁等是通过在拿铁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的糖浆所做出来的。

5. 简单描述意式咖啡的历史背景

做意式浓缩咖啡的意式浓缩就是意式豆,单品咖啡就用单品豆单品豆是指单一品种的咖啡豆,做的咖啡是单品咖啡,也可以用拼配的豆做(比如大名鼎鼎的蓝山拼配,也就是假蓝山,就是拼的),所以只要是适合做单品咖啡的豆就是单品咖啡豆意式豆一般是拼配的,几种都拼一起,深烘焙的,也有个别用一种品种的咖啡豆做的,烘焙是意式烘焙,同上只要是意式烘焙,做意式的都是意式豆,大多数是拼配的

6. 意式浓缩咖啡的历史

从19世纪开始咖啡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完整的市场更迭,如今的第四次咖啡浪潮依然开始,“新零售咖啡”如何成为第四次浪潮的主角呢?

第一波速溶咖啡主导的咖啡浪潮:

在第一波咖啡浪潮中,雀巢速溶咖啡是浪潮的代表。

此时的咖啡作为一种随时能在超市买到的公众消费产品,速溶咖啡或咖啡罐头成了主要的呈现形式,不需要过多的流程技术,用水冲泡就能喝,也因此咖啡成为了战场上的必备物资,担起了提神和鼓舞士气的重要角色。

低廉的咖啡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都能喝到,这也为咖啡后来在世界普及奠定了基础。

但是广泛流传的速溶咖啡虽方便快捷,但大部分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选择的咖啡豆品质低下,如果要中和咖啡酸涩的口感需要加入大量的配料,咖啡味道也受到影响,也是后来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接受不了的。

第二波意式咖啡主导的咖啡浪潮:

第二波咖啡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意式现磨咖啡成了浪潮的代表,这时的咖啡不再仅仅为了满足于提神,而是上升到一种社交的需求,已出现的星巴克和意式现磨咖啡的咖世家为突出企业。

咖啡厅的出现是第二波浪潮的典型代表,战争结束后经济也迅速发展,消费者不仅仅局限于在家冲煮的咖啡,而是想走出去也能享受一种美好的咖啡时光。刚好星巴克顺应了消费的心理需求提出工作和生活以外的“第三空间”。

另一方面,速溶咖啡的低品质受到咖啡界专业人士的重视,换掉低品质的罗布斯塔种咖啡豆,转而使用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1966年,在纽约出现的“比特咖啡与茶”真正引领了深烘焙咖啡豆的开始,然后是星巴克的的出现推动了浪潮的发展。

但问题是意式咖啡时代,最经典的咖啡代表是咖啡拿铁和卡布奇诺,而且连锁咖啡店为主的咖啡市场,对于咖啡师的技术要求也很低,另外这样以浓缩为基底的组合咖啡很难品到咖啡最原始的香味。

第三波精品咖啡主导的咖啡浪潮:

第三波咖啡浪潮的代表是技艺精湛,精益求精的咖啡匠人。咖啡在这一时期不仅仅是咖啡厅经营与咖啡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咖啡存在的意义更为复杂,

全自动意式咖啡机的出现,让咖啡师的作用减轻,但也有一部分人坚持机器代表不了的人的观念,用毕生精力钻研咖啡,不论是咖啡拉花还是精品咖啡,都是咖啡机所达不到的超高水平。

此时的咖啡不再以深度烘焙为主,而是为了展现咖啡自身最完美的风味确定每一种咖啡豆的烘焙度,无论是咖啡豆的处理方式还是咖啡的冲煮方式都是以保留咖啡最原始的风味特点为目的。咖啡厅依然存在,但装潢上的设计更注重外观,引领消费者向高品质、更精致的咖啡层次发展,喝咖啡的过程也多了一些仪式感。

但精品咖啡突出的是咖啡原本的味道,这是普遍喝惯了速溶咖啡的消费群体难以接受的,目标客户群受到限制;另外精品咖啡对于咖啡的要求也非常高,在成本上大有提高,相应的销售价格也变高了。

第四波新零售咖啡主导的咖啡浪潮:

咖啡经历了三次浪潮更迭,主要是基于体验方式的升级,从低廉随意普遍的饮品,到享受高品质咖啡的第三空间,是随着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而顺应发展的。如今开启的第四次浪潮主要趋向于瑞幸咖啡目前所进行的“新零售咖啡”概念。星巴克也正在跟随浪潮的步伐,成为浪潮的代表之一。

7. 浅谈咖啡的历史

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据说一千多年以前一位牧羊人发现羊吃了一种植物后,变得非常兴奋活泼,进而发现了咖啡,还有说法称是因野火偶然烧毁了一片咖啡林,烧烤咖啡的香味引起周围居民注意。

在公元15世纪以前,咖啡的种植和生产一直为阿拉伯人所垄断。当时主要被使用在医学和宗教上,医生和僧侣们承认咖啡具有提神、醒脑、健胃、强身、止血等功效。

15世纪初开始有文献记载咖啡的使用方式,并且在此时期融入宗教仪式中,同时也在民间作为日常饮品。因伊斯兰教严禁饮酒,因此咖啡成为当时很重要的社交饮品。

1683年,土耳其军队围攻维也纳,失败撤退时,有人在土耳其军队的营房中发现一口袋黑色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一个曾在土耳其生活过的波兰人,拿走了这袋咖啡,在维也纳开了第一家咖啡店。

16世纪末,咖啡以“伊斯兰酒”的名义通过威尼斯商人和海上霸权荷兰人的买卖辗转将咖啡传入欧洲,很快地,这种充满东方神秘色彩、口感馥郁香气迷魅的黑色饮料受到贵族士绅阶级的争相竞逐,咖啡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甚至产生了“黑色金子”的称号。

相传1600年时一些天主教人士认为咖啡是“魔鬼饮料”,怂恿当时的教皇克莱门八世禁止这种饮料,但教皇品尝后认为可以饮用,并且祝福了咖啡,因此咖啡在欧洲逐步普及。

直到1690年,一位荷兰船长航行到也门,得到几棵咖啡苗,在印度尼西亚种植成功。1727年荷属圭亚那的一位外交官的妻子,将几粒咖啡种子送给一位在巴西的西班牙人,他在巴西试种取得很好的效果。巴西的气候非常适宜咖啡生长,从此咖啡在南美洲迅速蔓延。因大量生产而价格下降的咖啡开始成为欧洲人的重要饮料。

8. 浅谈咖啡的历史及欧洲的咖啡文化

咖啡的历史:

传说一个也门牧羊人看见一群山羊从一丛灌木上衔落色泽微红的浆果,很快这些山羊变得焦躁不安,兴奋不已,这个牧羊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一位修道士, 这位修道士将一些浆果煮熟,然后提炼出一种味苦,劲足的,能驱赶困倦和睡意的饮料。

咖啡原产地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咖法省高原地区,据说是一千多年前一位牧羊人发现羊吃了一种植物后,变得非常兴奋活泼,因此发现了咖啡。

咖啡的传播:

从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第一次发现咖啡,到现在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500年,牧羊人卡尔代第一个发现了咖啡的妙用。

525年,第一株咖啡树在阿拉伯半岛种植。1475年,第一家咖啡屋在君士坦丁堡诞生。

1615年,咖啡从意大利的威尼斯传入欧洲大陆。

1620年,咖啡传入北美大陆。

1690年,咖啡传入亚洲。

1723年,法国军官得克鲁把咖啡苗带到了美洲。

1893年,咖啡种植在了肯尼亚和坦桑尼亚。

1902年,传教士将咖啡种带到云南。

咖啡出现的最早且最确切的时间是公元前8世纪,但是早在荷马的作品(希腊诗人,生卒年有争论,一较权威说法是生于公元前744年---译者注)和许多古老的阿拉伯传奇里,就已记述了一种神奇的,色黑,味苦涩,且具有强烈刺激力量的饮料。

公元10世纪前后,阿维森纳(Avicenna, 980-1037,古代伊斯兰世界最杰出的集大成者之一,是哲学家,医生,理论家等---译者注)则用咖啡当作药物治疗疾病。

公元13世纪时,埃塞俄比亚军队入侵也门,将咖啡带到了阿拉伯世界。古时候的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晒干熬煮后,把汁液当作胃药来喝,认为有助于消化。后来发现咖啡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同时由于伊斯兰教规严禁教徒饮酒,于是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饮料,作为提神的饮料而时常饮用。

在西元15世纪以前,咖啡长期被阿拉伯世界所垄断, 高乐雅咖啡仅在回教国家间流传;当时主要被使用在医学和宗教上,回教医生和僧侣们承认咖啡具有提神、醒脑、健胃、强身、止血等功效;15世纪初开始有文献记载咖啡的使用方式,并且在此时期融入宗教仪式中,同时也出现在民间做为日常饮品。

直到16、17世纪,透过威尼斯商人和海上霸权荷兰人的买卖辗转将咖啡传入欧洲,很快地,这种充满东方神秘色彩、口感馥郁香气迷魅的黑色饮料受到贵族仕绅阶级的争相竞逐,咖啡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甚至产生了“黑色金子”的称号,当时的贵族流行在特殊日子互送咖啡豆以示尽情狂欢,或是给久未谋面的亲友,有财入袋、祝贺顺遂之意,同时也是身分地位象征。

9. 咖啡历史的简短介绍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