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的寓意(岁寒三友的寓意和解释)

1. 岁寒三友的寓意和解释

1. 岁寒三友的寓意和解释

岁寒三友释义: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2. 岁寒三友寓意着什么

2. 岁寒三友寓意着什么

岁寒三友指的并不是人,指的是松、竹、梅。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扩展资料:

1、松松,松属植物统称 ,在汉语中,其中不少种类被称作“杉”,一般特点乃树叶形状像一根针,防止水分大量被蒸发。而在一些气候没那么炎热,约北纬40多度至60度的地方(如欧洲等),这类型植物亦较为常见。扁平线形或针形的叶子,螺旋状互生,或在短枝上成簇生状;常雌雄同株;球花的雄蕊及具有胚珠的种鳞也均为螺旋状互生。就松树的叶形说,松针是大多数人对松树的印象,而且每根松针的外围都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和一层腊质的外膜,这样就减少了松树身上水份的丧失,也是松树可以在很干燥的环境下生存的秘诀。与梅,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2、竹竹子,又名竹。品种繁多,有箭竹(Arrow Bamboo)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为木质,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

3、梅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3. 岁寒三友象征什么意义

岁寒三友包括:松竹梅。

1、 松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贞不屈。松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松一年四季都笔直地站着,纹丝不动,像守在边疆的解放军战士;

2、 竹象征着顽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竹从来都是顶天立地,顽强地生长起来的。竹具有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3、 梅象征着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品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是在别的花凋谢后,独自面对着呼啸的北风,沉甸甸的雪花,从泥土里顽强地生长出来,而且长得十分艳丽;

4、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岁寒三友: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4. 岁寒三友象征意义是什么

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松“四季常青”;梅“傲雪挺立”;竹“宁折不屈”。南宋时画家马远所绘的松竹梅图称为“岁寒三友图”。冬季是万木皆凋落时节,而松、竹、梅在严冬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变,因此比喻友情长存的意思。梅、竹、石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之意。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门洞。

5. 岁寒三友象征的含义

一、岁寒三友是指: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二、古诗:

1、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2、《新竹》

【宋】杨万里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着,箨龙未信怯春寒。

3、《梅花》

【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三、岁寒三友简介: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三˙岁寒三友。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6. 岁寒三友的含义

博树含义:代表着坚强不屈,不怕困难打倒的精神,它孤独,正直,朴素,不怕严寒。四季常青,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以博树象征坚贞。博树枝傲骨峥嵘,博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博树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也可代表万古长青,长寿的象征。

7. 岁寒三友的寓意和解释和品质

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于寒冬中绽放生命的底色,被称为”岁寒三友”,历来是文人墨客借物抒情的对象。由于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松、竹、梅以丰富内涵。

1、”霜寒枝更劲,崖峭揽怀中。天地囤真气,不摇杨柳风”(意为:在打霜下雪的寒冷的冬天,更显出它的枝干的强劲有力,它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中,拥抱着这看似恶劣的环境。它采天地之浩然正气,长期积淀的这种正气,使它巍然挺立,不像杨柳那样柔弱,在轻风的吹拂下就摇摆不定。)。松树被人们视为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迎客松更是松树中的佼佼者,它苍劲奇秀,俊俏多姿,雍容潇洒,美不胜收。

2、”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意为:竹子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享有盛名,是靠自己一年四季挺拔清秀,并不因时令的变化而盛衰。莫嫌竹子叶疏清淡,但却长久青翠,永不枯败凋零 )。竹子以其挺拔不屈,节实心虚而成为谦逊坚贞、刚直不阿高尚品德的象征。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意为: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梅花高洁、坚韧顽强。扩展资料:竹子婆娑有致,亭亭玉立,节坚心虚,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它能跻身”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之列,是因为古代的文人士大夫看中了它所代表的精神风貌。先秦:竹集君子美德于一身竹子,本是最常见、最普通的植物之一,在大众眼里只是寻常之物。然而,在历代文人墨客心目中,竹子一点也不寻常,它不仅超凡脱俗,还集种种美德于一身,其精神之高贵、文化内涵之丰富,足可抗衡任何植物。竹子挺拔修长、亭亭玉立,使他们联想到君子潇洒的风度;竹子坚硬有节,使他们联想到人的气节和操守;竹子凌霜傲雪,使他们联想到君子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竹心空虚,使他们联想到君子谦虚的美德和宽大的胸怀;竹子清洁素雅,使他们联想到君子清廉的品格……正因为竹子有这些与众不同的特质,才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他们将松、竹、梅相提并论,誉为”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等量齐观,誉为”花中四君子”。而同时被列入”三友”和”四君子”的植物,唯有竹和梅,可见竹子在历代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8. 岁寒三友及象征意义

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坚贞、气节和理想,代表着高尚的品质。一些地区,传统上有过年要有“玉、堂、春、富、贵”的观念,既要在家中摆放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借以寄托对于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9. 岁寒三友的意思解释

岁寒三友_成语解释 【拼音】:suì hán sā yǒu 【释义】: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例句】: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10. 岁寒三友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四君子和岁寒三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是中国画重要的题材。

四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他们分别是指:梅花、兰花、翠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澹、逸。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四君子与岁寒三友,在中国应该是人人皆知吧,既然自己是学习国画的,就从国画的角度介绍一下四君子与岁寒三友

 “四君子”是国画创作中惯用的素材,以梅、兰、竹、菊寓意高贵品质和崇高品德,古往今来凡文人雅士都喜用“四君子”表现自己卓尔不凡的情趣或者作为品德的鉴戒。表现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

“松竹梅”岁寒三友早在北宋徽宗时期内府所藏的《宣和画谱》的解说中,就有关于花鸟画的记载:“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间。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到北宋末年,“松竹梅”的寓意是“岁寒而磊落”“见之于幽间”的岁寒三友,具有登高临远的意气,赋予节操美的意识形态。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

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

松,从战国时代起,因其常绿耐寒,而被世人神化了,带有宗教意识的“精神领域”方面的含义。儒教象征为“节操坚贞、不屈不挠”;道教寓意为“长生不老、饱经风霜”,故在墓地陵园和寺院山门两旁遍植乔松与古柏。松柏是中国代表文人士族的精神领域上的理想化的道德和节操的写照。

中国古代以松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不可胜数。据《芥子园画传》树谱的画松法云:“松如端人正士,虽有潜虬之姿,以媚幽谷,然具一种耸峭之气,凛凛难犯。凡画松者,宜存此意于胸中,则笔下自有奇致”,又云:“马远松多作瘦硬如屈铁状。”

竹应该要多说一些,毕竟竹在国画中太有名,也更是因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更是可以说在中国家喻户晓。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四君子和岁寒三友入画,丰富了中国画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至今不衰。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