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将作大匠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官职列表
秩万石
即:月奉三百五十斛
上公:太傅、大司马(东汉末年于三公之外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将军:大将军(大将军有时位在三公上,有时位在三公下)、骠骑将军
秩中二千石
即:月奉百八十斛
太尉领:太常卿、光禄勋、卫尉
司徒领:廷尉、太仆、大鸿胪
司空领:少府、宗正、大司农、
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太子太傅、执金吾、河南尹、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秩真二千石
即:月奉百五十斛
后汉书未记载有“秩真二千石”及其官职,或言真二千石即为二千石。存疑
秩二千石
即:月奉百二十斛
地方长吏:郡守、州牧
诸王国属官:国相、国傅、(王国)御史大夫及诸卿
大长秋、太子少傅、将作大匠、度辽将军等诸杂号将军(骁骑、楼船、伏波、龙骧等)
秩比二千石
即:月奉百斛
少府属官:侍中、中常侍
光禄勋属官: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
骑都尉、光禄大夫
北军中侯监领: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
将军部曲:大将军营五部校尉
诸王国属官:中尉
司隶校尉、属国都尉、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城门校尉、都护将军
秩千石
即:月奉九十斛
将军府属官:将军长史、将军司马
太傅府属官:太傅长史
三公属官:三公长史
少府属官:御史中丞、尚书令
廷尉属官:廷尉正、廷尉左监
光禄勋属官:太中大夫
大长秋属官:中宫仆
太子少傅属官:太子率更令、太子家令、太子仆
城门校尉属官:城门司马、平城门屯司马
北军属官:屯骑司马、步兵司马、越骑司马、长水司马、胡骑司马、射声司马
诸王国属官:郎中令、仆
诸侯国属官:诸侯国相
地方长吏:县令、汤沐邑令、道令
秩比千石
即:月奉八十斛
太常属官:太常御
太仆属官:太仆丞
廷尉属官:廷尉丞
卫尉属官:卫尉丞、宫门司马、掖门司马
宗正属官:宗正丞
少府属官:少府丞
大司农属官:大司农丞
大鸿胪属官:大鸿胪丞、
光禄勋属官:光禄丞、谒者仆射、
执金吾属官:执金吾丞
将军部曲:军司马、别部司马
秩六百石
即:月奉七十斛
将军府属官:从事中郎
太常属官:太史令、太祝令、博士祭酒、太宰令、掌故、大予乐令、高庙令、世祖庙令
光禄勋属官:光禄左仆射、光禄右仆射、左陛长、右陛长、羽林左监、羽林右监、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
卫尉属官:公车司马令、南宫卫士令、
2. 将作大匠相当于现在什么官级
《周礼》中记载了有关建筑工程的官职,如封人(主管建造城邑)、遗人(主管规划道路、市场、旅舍)、遂人(主管井田水渠和道路建设)、司险(主管道路工程)、囿人(主管苑囿)、冢人(主管陵墓工程)、量人(主管都城和城邑规划和军营建设)、土方氏(主管测量)等。
<考工记>中有攻木之工七种,其中“匠人”主管测量,都城规划,礼制建筑设计,仓库、道路、井田沟渠等工程。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已掌握了全部重要建筑工程。
秦朝设将作少府管理土木建筑。汉朝设将作大匠掌修建宗庙、路寝、宫室、陵园等。隋朝开始设工部,主管制定有关建筑工程的法令规范,实际管理工程的是将作大监。
唐朝设将作监,监下设四署,分管木工、土工、舟车工和砖石材料。宋朝将作监规模更大,下属五案、二十七所、十场库。元朝管理工程的官府名目繁多,有将作院、缮工司、修内司、祗应司等。明朝工部设营缮所,内府又有营造司,另有总理工程处,仅内府营造司即掌握土作、木作、石作等十作及十多处材料场库。清朝继承明制,工部主管全国性工程,制定工程法规;内务府设营造司,主管帝王宫殿、园林的建设。
3. 将作大匠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正三品
职官: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2、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4. 将作大匠是几品大臣
唐代官职品级如下:
1、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2、从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3、正二品
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4、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5、正三品
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6、从三品
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7、正四品上
中书舍人、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8、正四品下
尚书右丞、尚书诸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9、从四品上
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少卿、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10、从四品下
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11、正五品上
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12、正五品下
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13、从五品上
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殿中省六局奉御、诸王友
14、从五品下
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15、正六品上
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16、正六品下
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17、从六品上
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18、从六品下
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19、正七品上
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队正、中镇将
20、正七品下
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长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21、从七品上
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22、从七品下
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23、正八品上
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24、正八品下
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25、从八品上
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26、从八品下
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27、正九品上
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28、正九品下
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29、从九品上
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30、从九品下
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
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宋代官职品级如下:
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
爵:王
从一品:
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
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
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
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
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
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正五品:
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
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从五品:
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正六品:
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
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
勋:骁骑尉
从六品: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
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
勋:飞骑尉
正七品: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
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
勋:云骑尉
从七品:
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
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
勋:武骑尉
正八品:
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
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
从八品:
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
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
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
正九品:
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
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
从九品:
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
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
5. 将作大匠是什么意思啊
答案:桥玄,一作乔玄,字公祖。
桥玄年轻时曾任睢阳县功曹,因坚持追究陈国相羊昌的恶行而闻名。后被举为孝廉,历任洛阳左尉、齐相及上谷、汉阳太守、司徒长史、将作大匠。汉桓帝末年,出任度辽将军,击败鲜卑、南匈奴、高句丽侵扰,保境安民。汉灵帝初年,迁任河南尹、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170年),迁司空。次年,拜司徒。光和元年(178年),升任太尉。桥玄有感于国势日衰,于是称病请辞,改任太中大夫。光和七年(184年),桥玄去世,年七十五。
6. 将作大匠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位
1、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2、从一品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3、正二品
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4、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5、正三品
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6、从三品
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7、正四品上
中书舍人、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8、正四品下
尚书右丞、尚书诸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9、从四品上
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少卿、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10、从四品下
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11、正五品上
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12、正五品下
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13、从五品上
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殿中省六局奉御、诸王友
14、从五品下
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15、正六品上
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16、正六品下
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17、从六品上
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18、从六品下
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19、正七品上
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队正、中镇将
20、正七品下
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长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21、从七品上
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22、从七品下
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23、正八品上
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24、正八品下
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25、从八品上
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26、从八品下
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27、正九品上
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28、正九品下
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29、从九品上
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30、从九品下
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
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7. 征为将作大匠
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取“大钱”。
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
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父老辛苦!”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
8. 将作大匠相当哪一级官
汉朝是继秦朝以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秦朝时期虽然就创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但是其并没有很好的得到实行。到了汉朝,封建君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秦朝三公九卿制度基础上进行适应性变更和完善,使得汉朝的官制更加符合当时的统治和政治环境,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下汉朝各品级主要官员吧。
一品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九卿:太常,光禄勋,大鸿胪,宗正,卫尉,太仆,廷尉,大司农,少府
二品
三辅:京北尹,右扶风,左冯翊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
三品
中大夫令,中书令,大尚书,尚书郎,大长秋,侍郎,执金吾,将作大匠,郡守,国相,光禄大夫,大理少卿,都尉,西域都护,西域都护副校尉,中常侍,散骑常侍,羽林中郎将,侍中,左、右中郎将,五官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四品
御史中丞,丞相司直,太中大夫,卫尉丞,丞相长史,太常丞,光禄丞,少府丞,尚书令,宫殿掖门司马,太仆丞,宗正丞,大司农丞,车郎将,户郎将,骑郎将
五品
黄门侍郎,符节令,庶子,中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军师,丞相征事,礼官大夫,侍御史,御史员,赞飨,太史令,太乐令,太祝令,太宰令,太卜令,太医令,左都侯,郡史,长史,食监,祭酒,博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常侍谒者,公车司令,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右都侯,考工令,尚书仆射(即左、右仆射)中郎
六品
从事中郎,县令
七品
左长史,右长史,参军,侍御史,丞相史,东、西曹掾,文学掾,中书郎,太常掾,太史丞,太卜丞,太医丞,太乐丞,太祝丞,太宰丞,校长,给事谒者,尚书丞
八品
史令,监丞,丞相少史,县尉,县丞
九品
侍诏,明堂丞,灵台丞,县史
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性格诙谐,思路敏捷。其上书自荐,后又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但其并得汉武帝赏识,东方朔终其一身最高职务为太中大夫(四品官职)。虽然一生官职都较低,但是其后半生以近侍的身份与汉武帝君臣相伴多年,对汉武帝的行为处世产生了一定影响。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早年游历各地,了解风俗,之后回到京城之后在父亲的影响之下,在朝廷任太史令(五品官职),开始历史类创作。后来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虽然肉体上承受了重大的损伤,但是他对历史创作的决心并没有中断。之后司马迁又被任中书令(三品官职),继续历史的著作,终于多年之后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面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 将作大匠是什么官职
三公:1、丞相(掌管全国的行政)——(又称:国相、太师大司徒司徒)
2、太尉(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又称:大司马、太傅、大将军)
3、御史大夫(监察官)——(又称:大司空、太保)
九卿:1、奉常(掌国之礼仪)(又称:太常)
2、光禄勋(掌帝之待从)(又称:郎中令)
3、卫尉(掌帝之警卫)
4、太仆(掌国之车马)
5、廷尉(掌国之刑狱)(又称:大理)
6、大鸿胪(掌国之外事、外交)(又称:典客、大行令)
7、宗正(监督帝之亲属)
8、大司农(掌国之财政、农业)(又称:治粟内史)
9、少府(理帝之私人财务)
列于九卿
执金吾(又称:中尉)(掌管京师治安)
将作大匠(又称将作少府)(掌管宫廷土木建筑)
以上三公九卿的名号在秦汉间沿用。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
汉初军功爵的等级划分有侯级爵、卿级爵、大夫级爵、小爵等四大等级。
一、侯级爵
即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彻侯。这是二十级军功爵制中最高两个爵位。其实在关内侯、彻侯之间也有差别。彻侯有封国,而且是其封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关内侯有封邑无封国,其封邑在所属县的管辖下,关内侯只能收其封邑的租税,在县内没有其他权力。彻侯与刘姓宗室的王、侯二等爵一样属于贵族爵,而关内侯则介于贵族爵与官爵之间,但基本属于官爵范畴,又彻侯在汉武帝时,为避武帝刘彻名讳,而改称列侯,其地位、属性均未变。
二、卿级爵
即十级左庶长、十一级右庶长、十二级左更、十三级中更、十四级右更、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上造、十七级驷车庶长、十八级大庶长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