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弗朗兹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世人普遍认为其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尊称他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他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光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中部杜林根森林的爱森纳赫。爱森纳赫依山势而建,地势高低起伏不平,由青石板铺路,是德国中部一个富有童话气息小山城。这个地方拥有着很深的音乐渊源,中世纪时,游吟诗人和宫廷乐手都在爱森纳赫进行表演和比赛,可以说它是德国音乐的发源地。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城镇,可其中的市民们却酷爱音乐——据说该市古代的城门上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中世纪的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瓦格纳曾据此创作了著名歌剧《唐·豪塞》。而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在此将《圣经》译成德语。巴赫家族是地道的音乐世家,他的家庭早在他来世前许多年就已经在音乐界赫赫有名了。
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偏要找些麻烦: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大哥教给了他很多宝贵的知识[1] 。但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兄长却不允许他翻阅学习,因为乐谱很珍贵,抄写的纸张也价格不菲[2] 。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他的晚年在双目失明中痛苦地度过,直至去世。
离家闯荡
巴赫十五岁时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在其中全力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通宵达旦。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
就业成名
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随后的二十年中他干过许多行当。巴赫在生前主要是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1723年,巴赫三十八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担任此角。
魏玛时代(1708~1717)
巴赫演奏了其清唱剧《上帝是我的国王,BWV71》,同年辞职去接受一个报酬更为丰厚的职位:任魏玛公爵威廉.恩斯特的宫廷管弦乐师;1714年成为乐长。在威玛巴赫创作了大部分管风琴作品,也首次发现了维瓦尔第的音乐,开始了协奏曲的创作。1717年接受柯登的安哈尔特利奥波德亲王的乐正职位;但其辞职被威廉·恩斯特所阻挠,在免除其义务之前甚至还将他关押在狱中。
巴赫的艺术成就:
巴赫的音乐是多巴罗克时期不同民族和国家音乐艺术的一次伟大的总结。他的音乐不仅建立在德国的民歌,民间器乐和新教众赞歌的基础上,而且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艺术,也成为他音乐创作的重要来源。巴赫在历史上的杰出贡献是将现存的音乐体裁和形式作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完善。
复调是巴赫音乐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他的作品中的不同的声部既条例清晰,脉络鲜明,有它自己流畅的旋律进行核起伏跌宕,又称为整体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常结成严密的音线之网。巴赫的复调音乐,是对西方复调音乐历史的一次伟大的总结和概括。但巴赫的复调音乐又不是单纯的复调音乐,他的复调是基于明确的和声功能的基础之上,所以巴赫达到了音乐织体纵横关系有几和完美的结合。
巴赫又是近代主调音乐的先驱,建立在七个音级基础上的起和弦,成为他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主要手段,他与拉莫一道最终确立的近代大,小调和声功能体系,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基于此,巴赫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
巴赫的音乐还具有川流不息,连绵不断,无休止的艺术特点,在严谨的结构中,表现出巴罗克时期的热情和想象。巴赫音乐中的激奋,抗争,祈求等情感表现,开创了音乐直接表现人类情感的美学传统。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精神,是对这种艺术精神的直接继承和发扬。不仅如此,20世纪不同流派的作曲家都直接从巴赫具有严密逻辑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结构感的音乐中,得到相应的启发。总之巴赫不仅是巴罗克音乐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成为以后不同音乐发展时期的预言者和引路人。巴赫的逝世,标志着巴罗克时期的结束。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主要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正直的艺术家对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及人类命运的悲剧性感受。柴可夫斯基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烈追求美好未来的作曲家,然而他生活年代正是沙皇俄国在政治上腐朽,没落的黑暗专制时期,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俄罗斯人民的悲惨遭遇使他看不到心目中的理想出路,这种无法解决的悲剧性矛盾使他对祖国的命运无比的担忧,这种深刻的忧患意识,始终是他创作的最基本的思想倾向。但柴可夫斯基绝不是一个悲观宿命论者,即使在他最为悲剧性的作品中也贯穿着一种奋力抗争的精神。
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中,融汇着两种文化的特质。一方面他的音乐扎根于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土地上,音乐传递者他对十分热爱的土地的深厚情谊。另一方面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明显的反映出他是位“世界主义者”。
在俄罗斯音乐史上,柴可夫斯基是一位在创作体裁上涉及最为广泛的音乐大师。
20世纪民族音乐与19世纪民族音乐:它们都重视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从那里汲取滋养,为发扬本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作出贡献。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20世纪民族乐派看作是19世纪民族乐派的继续和发展。
①20世纪民族乐派虽然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主义感情,但是,总的来说,他们不如19世纪民族乐派作曲家们那样具有自觉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及重视从本民族的历史、人民生活、传说和文学著作中选取题材,强调内容的民族性。
②20世纪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在处理民间音乐素材的原则和方法上,由于有了更可靠的记录方法(通过录音机),对民间音乐的科学研究大为深入,作品可以处理得更接近于民间音乐的原来面貌,甚至有意识地发掘民间音乐中实际存在的所谓“不规则性”。
19世纪作曲家们经常按照传统的专业音乐方式来处理民间音乐,而对这种“不规则性”往往忽视。20世纪民族乐派作曲家们还常常从民间音乐不同于专业音乐的种种特征出发,创造出新的风格、新的体系,其杰出代表是巴托克。
③20世纪民族乐派不仅继承了传统音乐,而且吸收了同时代其他音乐流派的创作经验和成果,采纳了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本身就是西方现代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19世纪民族乐派则是同浪漫主义音乐结合在一起的,它具有浪漫主义的音乐特征。
作品
巴赫的作品的目录中,使用的BWV,是德文“Bach Werke Verzeichnis”的缩写,意译即“巴赫作品目录”。这个分类体系由沃尔夫冈-史密德(Wolfgang Schmieder)完成于1950年。此分类法依据是体裁,而非作品的创作年代。
颂赞曲,BWV1-BWV224
大型合唱宗教作品,BWV225-BWV249
众赞歌和宗教歌曲,BWV250-BWV524
管风琴音乐,BWV525-BWV748
键盘音乐,BWV772-BWV994
鲁特琴音乐,BWV995-BWV1000
室内乐,BWV1001-40
管弦乐,BWV1041-71
卡农和赋格曲(散),BWV1072-BWV1126
较著名的作品
勃兰登堡协奏曲,BWV1046-BWV1051
小提琴协奏曲,BWV1041-BWV1043
德国组曲,BWV825-BWV830
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BWV846-BWV893
B小调弥撒,BWV232
马太受难曲,BWV244
约翰受难曲,BWV245
管弦乐组曲/乐队组曲,BWV1066-BWV1069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BWV1012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BWV1001-BWV1006
音乐的奉献,BWV1079
赋格的艺术,BWV1080
G弦上的咏叹调,原为BWV1068管弦乐组曲第三号 Suite No. 3 in D major的第三乐章改编而成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BWV1042。
2. 弗朗兹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英文
pupil的意思是:小学生;弟子
读音:英 ['pjuːpɪl; -p(ə)l] 美 [pjupl]
词语用法
n. (名词)
pupil的基本意思是“学生”,指由老师亲自照顾和指导的对象,尤指中小学生。在美式英语里, pupil仅指“小学生”。当侧重于从学习的角度或从对老师尊敬的角度时, pupil还可指私人教师或学者指导的“门徒,弟子”,此时pupil没有年龄或学历的限制。
pupil后面通常接in引起的短语,说明是“哪方面的学生”,有时也可接of或to短语,说明是“某人的学生”。
拓展资料:
双语例句
1. After his education, Goldschmidt became a pupil of the composer Franz Schreker.
学业结束后,戈尔德施米特成了作曲家弗朗兹·施雷克尔的学生。
2. This can cause regression in a pupil's learning process.
这可能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退步。
3. As a girl she had been a model pupil.
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就是一个模范学生。
4. Eleanor was a reluctant, anxious pupil.
埃莉诺是个扭捏局促的小学生。
5. a capitation fee for each pupil
摊派到每个小学生头上的收费
3. 你读过弗朗兹的故事吗
世界十大钢琴名曲有:
1、《蓝色多瑙河》作曲:小约翰·施特劳斯
《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有着“圆舞曲之王”之称的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2、《悲怆奏鸣曲》作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悲怆奏鸣曲》也被称为《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是世界著名钢琴家贝多芬的作品,这首曲子音调庄严、情绪激昂,充满着悲怆之感。
3、《致爱丽丝》作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致爱丽丝》也是贝多芬的作品,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叫爱丽丝的女孩,这首曲子也是贝多芬献给她的,作品柔美动人、短小精致,而且比较容易演奏,很受钢琴初学者的喜爱。
4、《蓝色的爱》 作曲:保罗·莫里哀
《蓝色的爱》曾是法国的一首歌曲,但并不受欢迎,直到保罗·莫里哀把这首歌改写成钢琴曲后,才优美的旋律才流行到全世界。
5、《秋日私语》作曲:奥立佛·图森
《秋日私语》是法国作曲家奥立佛·图森作曲,法国著名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所演奏的经典曲目,描述秋天里的童话,非常浪漫唯美。
6、《爱之梦》 作曲:弗朗茨·李斯特
《爱之梦》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弗朗兹·李斯特的作品,一共分为三首,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的死》和《爱吧》。
7、《月光》 作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月光》是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整曲像是一出完整的悲剧,充满了忧郁和无限的愁思。
8、《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作曲: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的作品,共分为3个乐章,在1785年3月10日于克鲁克剧场首演。
9、《第一钢琴协奏曲》 作曲:柴科夫斯基
《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柴科夫斯基作曲,旋律优雅,气势恢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非常容易被普通人所接受。
10、《命运交响曲》 作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也叫《c小调第五交响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在经历双耳失聪、恋人的离开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创作的,一共有4个乐章,每一个乐章都表达着不同的情绪。
4. 弗朗兹的故事中弗朗兹是个什么样的人
《弗朗兹的故事》选自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彩乌鸦系列丛书。该书是作者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陆续写出的,用"彩乌鸦"给丛书命名,寓意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作品风格的五光十色。
5. 弗朗兹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弗朗兹的故事》中,艾伯哈德他曾经是弗朗兹的对头。
6. 弗朗兹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响诗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单乐章交响曲,最早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创立。
交响诗的音乐结构形式并不固定,基本以奏鸣曲式结构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发展。内容往往根据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为主,是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交响诗强调音乐的矛盾冲突,戏剧性与抒情性是其主要的表现内涵。
7. 弗朗兹的故事给人的启示
《基督山伯爵》里的弗朗兹在他去基督山岛的一段,可以看出他还是较勇敢的(虽然比不上阿尔贝在强盗前睡觉);他认真听意大利老板的话,承认有强盗,并选择安全的路线,看得出他很理智;他在关键时刻想到基督山伯爵也很机智;尤其他与瓦朗蒂娜订婚时,看得出他还是很高尚的,从他对父亲的情感上看。
另外,他也说过不在意瓦朗蒂娜的财产变化。综合起来说,他就像楼主说的那样,是个标准的年轻贵族,比较理性化。
不过,我个人认为他只是个配角,主要在出场时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使基督山的怪异更突出了),后面弗朗兹也有助于情节发展,无论是从阿尔贝的朋友来看,还是从维尔福的准女婿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