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李冰(都江堰李冰的品质)

1. 都江堰李冰的品质

1. 都江堰李冰的品质

李冰身上体现了勤于政事,实干苦干;讲究科学,绝不蛮干;开拓进取,勇创大业的工匠精神。

1、勤于政事,实干苦干

李冰任蜀郡太守后,为蜀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身为郡守,没有光发号施令,指手画脚,而是身先士卒,亲身前往,考察山形水势,决定工程选址,查看民情与施工环境,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达目标誓不休。

2、讲究科学,绝不蛮干

李冰通过大量的实地勘察,分清“高卑之宜”,然后“趋自然之势”治水导河。他考察至岷江上游的湔氐县天彭阙,这是知地理;观察四季气候引起的水量变化,江水量与洪涝现象,这些是知天文。

修都江堰考虑这些自然因素是尊重自然;依高卑之宜,趋自然之势,而“因地自宜”这是顺应自然。在综合各种因素后,才恰当地作出工程地址的选点和采取相适应的工程配套设施,以达到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之目的。

3、开拓进取,勇创大业

李冰治水兴蜀,没有停留在前人的基础上,他将大禹的“东别为沱”和鳖灵的“决玉山”,纳入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内,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不光继承了前人业绩,还做了更新的、更宏大的开拓,其功能不仅是防水患,还有积极的生利、运输、溉田。

李冰还对大渡河、洛水、绵远河等诸河道进行了整治,这也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对蜀郡(川西)水利进行全面整治,李冰是历史上第一人,从此奠定了川西水利的基本格局。

2. 都江堰李冰做了什么

2. 都江堰李冰做了什么

李冰是父,其子继承其业 .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老百姓怀念他的功绩,建造庙宇加以纪念。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父子治水伟业的纪念。其中的碑刻多是对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的技术要领。而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岁修完工后放水)典礼。李冰现在已成为都江堰灌区老百姓所崇拜的神灵,而与水有关的宗教活动则加强了在灌区管理中政府与用水户之间的联系。

3. 都江堰李冰的精神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描绘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壮观,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举措作了高度评价和赞扬。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第二部分写都江堰的壮观;第三部分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第四部分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

开篇第一句话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有江堰。”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耳熟能详,而都江堰“卑处一隅”,知之识之者远不如长城。作者以人们熟知的伟大长城,在比较的骤然间,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所要描绘的对象——都江堰上了。作为一句关键句,这是一句颇具见识的判断。因为有了都江堰,才有了天府之国;而天府之国每每在关键的时候,又为我们民族提供着庇护与濡养。因此,确有理由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这是一个多么大气而又深邃的结论!值得一提的是,世上有无数的水利工程,而已经使用了2500年,前且现在仍在发挥巨大效用的,惟有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天府之因带来了不尽福泽,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真可谓功高泽荫万代。

作者对所游览过的景物描写具体、生动,如对都江堰水流的描写,先写声音,再写作者的感觉,然后再写水流翻卷咆哮的壮观,使读者有置身浩荡水流面前的感觉。

与一般的游记不同,本文作者不是单纯地描写自然景观而是立足现代,对历史上人物与事件进行审视,并作出纵横捭阖的评说,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在人文感受方面能给读者以较大启迪。体会到了余秋雨先生,在游山玩水之中审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那种“人文山水”,那种中华文明的精髓!他不仅举长城与都江堰对比,还有李冰的治水“三字经”与“八字真言”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与后于他的“厚厚典籍”松脆得无用之间对比,……而对“三神石人”李冰雕像的赞颂则是礼赞李冰父子的“独特的精神世界”了!诚如作者在《文化苦旅·自序》中所说的:“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因而,我们在读完《都江堰》后,极自然地在人文精神方面有了升华。

秋雨先生的心灵在历史长河中徜徉,遇英雄如遇故交知己,遇失落文人则探究其心路、心态。因而眼前之景,已非纯粹景观、言语之间,其人文精神已溶于其中。

文中修辞手法的使用贴切而又生动,尤其是对比手法。如作者评价都江堰的时候,一开始就与长城作对比,从而得出长城固然伟大,但“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却更伟大的结论。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又将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与李冰筑堰的指令相对比,从而显示两者的不同,颂扬了李冰的“智慧、仁慈、透明”。

文章语言洗炼,含义深,耐人寻味。

4. 都江堰赞美了李冰

一是歌颂了都江堰中国古代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

二是赞美了李冰父子为民造福的精神,并希望在当代能将李冰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5. 都江堰李冰的精神实质

都江堰体现的中国精神内涵是百折不挠、克服困难、默默奉献、造福后世。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6. 都江堰评价李冰

作者用“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赞扬李冰作为郡守,把为民造福作为自己的职责,表现了人格的高尚和作风的廉洁。同时作者也暗暗抨击了官场中以权谋私的腐败风气。

7. 都江堰是李冰

都江堰是李冰父子修建的。

都江堰修建于秦昭襄王时期,由当时有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带头,征集当地民夫修建。

作为蜀郡守,在灌县(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华夏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此使得此地逐渐富裕起来。形成了有名的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8. 都江堰李冰图片

据《华阳国志》记载“李冰能知天文地理”,他早就听说蜀郡管辖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个发展农业的好地方。但是因为常闹水旱灾害,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百姓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贫困之中,李冰到成都上任以后,终于把发生灾害的原因弄清楚。

成都平原地势是一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扇形平原,从岷山之中奔腾而下的岷江水,流至灌口进入平原,水势减缓,由于玉垒山挡住了水流的去路,河道被迫转折向西,充沛的江水日夜不停的流至宜宾汇入长江。而成都平原的广大地区却得不到闽江水的灌溉,所以经常闹旱灾。

到了夏秋,上游岷山积雪融化,中下游又经常发生暴雨,雪水加上洪水,闽江河床容纳不下,就引起了泛滥成灾。虽然从远古的时代起,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就开始兴建水利,与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但始终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自流取水,洪水到来期间,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四比六,大部分洪水从外江流走,保证灌溉区安全。干旱到来期间,内外江水量比例颠倒,大部分水量进入内江,保证灌溉区有足够的用水。

飞沙堰和泄水槽建在导流堤上,用以宣泄内江多余水量以及排走泥沙,保证取水口所需水位。百丈堤位于导流堤上游,除了引导江水外,也可保护河岸受冲刷损毁。

9. 都江堰李冰是什么样的人

李冰都江堰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学家,他主持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是世界水利史上一大奇迹,两千多年来,雄伟的都江堰与李冰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一座不朽的天碑!李冰也被民间奉为圣人。

战国时期,在四川岷江一带,连年水患,民不聊生!秦国吞并蜀国炎后,昭襄王派水利专家李冰去当蜀守,让他去治理水患。

凿开玉垒山,求得宝瓶口

李冰到任后,带领他的儿子二郎,跋山涉水,多次深入到蜀西山区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标本,绘制草图,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岷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江水流到灌县平原,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年年造成水灾。那些随江水而下的泥沙,淤积河底,抬高河床,灾区不断扩大,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经过考察,李冰决定,先把阻挡江水下泻的玉垒山凿开一个大口子,将岷江的水分流出去。玉垒山白石如玉,十分坚硬,民工们用铁具凿、挖、撬,工程进度缓慢。后来,李冰想出一个办法,他让民工们在岩石上先凿开一道沟槽,然后用柴火烧石。烧到一定温度,岩石在大火中哔啪爆裂,民工们沿着裂缝凿石,一下一下,在坚硬的玉垒山上凿出了一道20米宽、40米高、80米长的大口子,形状像瓶口,人们就叫它宝瓶口。奔流不息的岷江水,通过宝瓶口源源不断地流向蜀东旱区。

为了使岷江水能够保持一定的流量,使宝瓶口起到分洪和灌溉的两大功能,李冰又决定在岷江出口处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排泄洪水。另一支流入宝瓶口,用来灌溉良田。

竹笼沉岷江,现出大鱼嘴

在湍急的江水中修筑分水堰谈何容易!李冰先用江中抛石的办法筑堰,可是,抛下的巨大石块,眼一眨,就被江水冲得无影无踪!怎么办?难道这个江中堰埧就没有办法建了吗?

岷山一带,盛产大竹,漫山遍野都是高大的山竹。李冰想了想,就让当地竹工给他编竹笼,一条条竹笼,长三丈、径二尺,在竹笼中装满石块,沉入江底,江水冲不走。慢慢地,一道堰江大埧浮出水面,湍急的江水被彻底制服。

出现在江中的这条堰堤,犹如一条大鱼,前端极像鱼头,取名鱼嘴。鱼嘴朝着岷江上游,把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叫内江,是灌溉的总干渠,渠道就是宝瓶口,流经宝瓶口的水,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万项农田,使成都平缘由水旱从人,变为富足的天府之国。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李冰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飞沙堰也用竹笼装石堆筑,堰顶做到适宜的高度,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通过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这样可以保障内江灌区免遭水淹。同时,由于漫过飞沙堰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冲了泥沙在宝瓶口的沉积。

鱼嘴的分水量设计非常科学:春耕季节,内江水量大约占六成,外江水量大约点四成。洪水季节,内江超过灌溉所需的水量,就会由飞沙堰自行溢出。实际上,这个宝瓶口就成了调节内江水位的恒线。

这是一个多么科学的水系设计呀!

为了控制内江流量,李冰更科学地制作了三个小石人,分别立在外江、内江和宝瓶口的水中,用来测量和观察水位。江水枯竭的冬季,小石人不露足。江水旺盛的夏季,小石人也淹不过肩。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有记载最早也是最科学的测量水位的办法。

李冰不愧为中华民族水利史上最伟大的圣人!

两千多年来,李冰父子一直为世人所崇敬,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们,民间建起大大小小庙宇,奉他们为神灵。四川的二王庙,至今香火不断,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二十六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纪念这位伟大的水利科学家。

10. 都江堰李冰介绍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境内,岷江上的大型引水枢纽工程,也是现有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运、城市供水等多种效益。成都平原因此富庶,自古有“天府之国”美称。都江堰始名于宋代,宋以前称都安堰、湔堰或犍尾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