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乐毅是谁(管仲乐毅是什么关系)

1. 管仲乐毅是谁

1. 管仲乐毅是谁

   从个人角度来看,管仲更有心;但从对国家,对中国历史来看,明显是商鞅变法更胜一筹。

    商鞅变法可以说是一场彻底的变革,他用法家的严刑峻法强迫人民当兵服徭役,以法家思想作为秦国发展的唯一理论依据,这种文化高压政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支持变法的秦孝公一死,商鞅立刻被五马分尸。但商鞅的改革措施已经深入人心,秦国逐渐强大,并且成功消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管仲改革集中在经济方面,他在经济上的成就也是最大的。他的改革是一场比较温和的改革,没有引起社会动荡,遇到的阻碍也比较小,也是比较成功的,管仲的个人结局还是不错的。

    所以管仲个人是成功的,但他一死,齐国很快陷于混乱。而商鞅虽被五马分尸,却最终促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局面。

2. 管仲乐毅是什么关系

2. 管仲乐毅是什么关系

管仲乐毅并不是像我们所以为的那样,一个是文官的代表,一个是武将的代表。事实上他们都是军政全才。管仲的政治、外交才能自然不用多说,那我们看看他在军事方面的建树。管仲绝对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他早年是担任过将军的。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史记·管晏列传》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说自己三战三走,说明他参加过作战,但没说自己是将领还是士卒,表现也较差。不过很明显的在他辅佐公子纠时,他曾亲自负责执行军事任务,并且身先士卒,表现优秀。管仲还展示了他的射击技术,如果不是小白机智,恐怕就没有后来的齐桓公了。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韩非子・说林上》

这说明管仲对行军有所了解。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史记·管晏列传》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

——《左传·僖十二年》

这说明管仲亲自带兵进行过作战,并且表现了他维护周分封秩序的观念。

于是乎管子乃制五家以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以为军令。是故五家为轨,五人为伍,轨长率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率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率之。五乡一师,故万人一军,五乡之师率之。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春以田,曰蒐,振旅。秋以田,曰獼,治兵。……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见,足以相识;欢欣足以相死,是故以守则固,以战则胜。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诛无道,以定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圉也。……三岁治定,四岁教成,五岁兵出。有教士三万人,革车八百乘。诸侯多沈乱,不服于天子。于是乎桓公东救徐州,分吴半。存鲁蔡陵陵蔡,割越地。南据宋、郑,征伐楚,济汝水,逾方地。望文山,使贡丝于周室。成周反胙于隆岳,荆州诸侯莫不来服。中救晋公,禽狄王,败胡貉,破屠何,而骑寇始服。北伐山戎,制泠支,斩孤竹,而九夷始听。海滨诸侯,莫不来服。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方舟投柎,乘桴济河,至于石沈。县车柬马,逾大行与卑耳之貉,拘秦夏,西服流沙西虞,而秦戎始从。故兵一出而大功十二。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诸侯国,莫不宾服。——《管子·小匡》

齐桓公问管仲军事,管仲认为应通过内政、外交来强化军事力量。他内修政理,外结好邻国,保证了国内的和平发展,为增强国力赢得时间,体现了他的优秀战略大局观。同时这也反映了他的练兵才能,军队建制十分缜密,训练有素。

最终在管仲的指导下,齐国四处击败敌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或曰:

世之谈兵者,辄言孙吴。所言临敌用兵之事,非其本已。管氏探本立言,于平昔养兵、练士、错仪、定制、明分、通德、聚财、备器、利敌、诱敌,以求全胜之法,研之极周,而行之至断。

这不是和诸葛亮的用兵之法大为相似吗?重临敌用兵,更重平昔准备。

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管子·小问》居身论道行理,则群臣服教,百吏严断,莫敢开私焉。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也。便辟、左右、大族、尊贵、大臣、不得增其功焉。疏远、卑贱、隐不知之人、不忘其劳,故有罪者不怨上,爱赏者无贪心,则列陈之士,皆轻其死而安难,以要上事,本兵之极也。——《管子·七法》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是不是很像?诸葛亮的思想深受管仲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他在街亭之败后斩马谡、自贬也是对此原则的贯彻。

管仲有《管子》传世,诸葛亮肯定是细细研读过的。

乐毅同样也是一位全能型人才。他不仅擅长军事,治理内政、进行外交也是一把好手。

乐毅的军事才能集中表现在伐齐之战上。

乐毅於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於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史记·乐毅列传》

乐毅以弱燕下强齐七十余城,足以称为当世名将。乐毅在齐国“禁止侵掠,宽其赋敛,除其暴令”,用的是攻心之计。正合诸葛亮平南蛮时“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方针。

不以私其亲,功多者授之……察能而授官……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报燕惠王书》

乐毅在燕国辅佐燕昭王进行改革,成果斐然,为伐齐奠定了基础。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於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史记·燕召公世家》於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馀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於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嚪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史记·乐毅列传》

乐毅能够游说赵国,联合四国一同进攻强齐,其外交能力绝非等闲之辈可比。

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情真意切,追念先王之心溢于纸面,司马迁称:“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孔明的《出师表》则更胜于之。所谓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岂妄言哉?

关于乐毅的史料相对较少,也没有兵法传世。诸葛亮了解乐毅可能是通过《战国策》、《史记》等史书。当然三国时期存在现在未知的相关文献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我认为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一方面是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是表述自己的心志,他认为此二人的三观与之高度重合,就好像现在的人崇拜某古人一样。诸葛亮自己不也成了很多人的偶像吗?后世的王猛等人也以与诸葛相比为荣。

至于为什么不自比孙吴韩张,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诸葛亮虽然自视甚高,但是对自己的定位是比较精准的。他最肯定的是自己的政治、外交才能,然后是军事。乐毅的战绩尚可,但没有兵法传世,和孙吴韩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诸葛亮也不敢过分自夸。张良更多的是谋士,而非政治人才,因此不满足诸葛亮的自我定位。在刘备在世的时候,孔明单独领军的经历不多,但他的军事能力在汉末,除了曹操,恐怕也是难遇敌手。诸葛亮虽然没有自比孙吴,却认为“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毫无疑问是对曹操军事能力的高度赞扬,同时自谦地认为“况臣才弱”。曹操虽然厉害,“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孔明承认自己用兵不如曹操,一生却没有过如此多的失败,这和他谨慎的性格有关(这也是《管子》所提倡的)。

二是孙吴韩张和孔明三观不合。孙子助吴王称霸后就归隐了,这和孔明要求入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相龃龉。张良同上。吴起名声不好,杀妻求将、多次易主,说自己水平接近他还行,要是把自己比作他恐怕起到的宣传效果是适得其反的。韩信被汉朝官方定义为叛臣,诸葛亮自然不能和他相比。

《汉书·艺文志》将兵家分为形势、权谋、阴阳、技巧。曹操无疑偏向兵权谋家,诸葛亮则兼有形势、权谋、阴阳、技巧之特点(这不表明诸葛亮军事比曹操厉害)。形势强调战前优势、战术指挥等,诸葛亮的治政、战术能力均有所体现;权谋方面,诸葛亮用兵正多奇少,更多地体现在战略规划上,隆中对的技术含量绝不亚于韩信的汉中对;阴阳方面比较著名的是八阵图;技巧有两种,一种是个人作战能力,如李广,另一种是指整备军械,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制作连弩,就是不算发明家,技巧家该算上他。

3. 管仲乐毅鲍叔牙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

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鲍叔牙是鲍敬叔的儿子,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

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4. 管仲乐毅是谁早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5. 管仲乐毅是谁厉害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6. 与管仲乐毅其名的还有哪两位

面对国君的赏赐,晏婴和管仲分别以拒绝和接受的态度淡然应对。鉴于他二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不同,我们并不能直观地判断他们的行为孰对孰错。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管仲还是晏婴,他们都是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的国之栋梁。

7. 管仲和乐毅是一个时代的人么

管仲是个俗中存大欲、不拘小节、以天下苍生的生活为己任、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管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齐僖公三十三年,管仲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