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年夜饭的寓意
辞年,就是在除夕吃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辞岁之风自晋朝以来就很盛行,当夜骨肉团聚,儿孙绕膝,灯红酒绿,共话团圆。接着就是守岁。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说:“除夕夜,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许多诗人都有吟咏守岁的诗句。孟浩然写道:“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杜甫也曾有:“守岁阿戎家,椒盘以颂花。”的佳句,把守岁的乐趣写得活灵活现。 江南每年吃年夜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大门关起来,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饭后,就要将桌子的碗筷收拾干净,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 这规矩习俗据说是为了哄骗铁拐李而传下来的。 原来吃年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开着大门的。玉皇大帝想了解民间疾苦,于是派铁拐李在此时下凡查看。铁拐李是个跛脚叫花仙。因此便在人间吃年饭的时候,提着篮子跛着脚沿街到各家乞讨。讨完饭,他把讨来的东西提给玉皇大帝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就知道了。据此,富的,玉皇大帝便命令有关神仙让他一年遭几次灾,不要太富;穷的,则让他发几次财,不要太穷了。 这事儿慢慢传到了人间,有一户人家,比别人都奸,很快想到了应对之策。吃年饭时,把大门关得紧紧的,家人谁也不准大声说话,等铁拐李来讨饭时,他家年饭已经吃过,打开大门时,桌上空空荡荡的,无以施舍给铁拐李,铁拐李一看,这家够穷了,连年饭都吃不起,于是在他家门口放上几个元宝就走了。这下,这户人家便发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别家也看出了他家发财的原因,便都跟着学起来。谁知道铁拐李见家家都关着门吃年饭,便知人们已经知道了他的任务,就不再到人间来讨饭察贫富了。可是关着大门吃年饭的习惯,却从此流传下来。
{0}
2,点酒有哪些误区
“点酒时间过长太没面子,不专业”的想法,想必很多人都会有,诸如此类的点酒误区还有很多。饮酒误区一:酒单上没有酒标就不是好的酒单?高档餐厅不可能在菜单上出现菜品的照片,西餐厅更是如此。判断一个Wine List的专业与否有几点,厚如大部头小说的酒单固然彰显了餐厅的窖藏规模,但是一个经过细心编排的短短的酒单恐怕更具指导意义。总之,长短不是问题。其次,应该有较为知名的产区和酒庄。再者,知名酒庄的一般年份绝对应该比好年份便宜,所以同一款酒应该有不同年份和不同容量的价格标识选择。误区二:一定要有红有白?在高档餐厅越来越注重食材原味,清食原则为前提下,绝对可以一白到底,即从开胃酒、前菜、主菜、汤、甜品都可以用按照酱汁的浓厚选择到底是清爽到底还是厚重的白葡萄酒来搭配。简单的方法是从自己喝过的酒来选择,从熟悉的葡萄品种开始,红酒如Cabernet Sauvignon,Merlot,白酒如Chardonnay,由于品种不娇气,种值极为普遍,技术较娴熟,各大产区和酒庄都能酿造得不错。误区三:House Selections都是不好的酒? 每一间餐厅都会依照主要客人群体选择葡萄酒,通常,这也是能够代表餐厅整体水准的选择,也是厨师和待酒师在餐厅搭配上达成共识的,而且价格因为点得多永远比其他酒要划算得多,走得快也可以保证酒质新鲜。不想承担点错酒的风险,或者不想在一顿简单的工作餐上浪费太多时间,不如就在餐厅的推荐酒单(House Selections)里进行选择,而且常常有单杯卖,比较实惠,因为消费的人多,价格自然便宜。误区四:侍酒师是推销员?专业的侍酒师(Sommelier)在葡萄酒行业内要求非常专业,在葡萄酒的品鉴上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获得资格论证。国内尚无此类认证考试。让专业的侍酒师或侍酒服务生站在你旁边就等于有了一个Google,清楚地提出你的要求,他基本都能为你一一解答。比如酒的风味,葡萄品种的特质,年份的好坏,产区的风土等。记住了,千万不要怕他站在你边上。当然,不排除有强行推销酒的侍者,碰到这样的侍酒师,你如果自己没主意,最保险的办法是点店酒。写的真的很不错
{1}
3,外地的客人到重庆来到哪玩
外地的客人来了重庆假如你有时间,这几个地方是必须去的:1,渣滓洞---新中国的公民都需要受教育的地方;2,解放碑和大礼堂·朝天门是重庆的象征是人必须去;3,磁器口古镇看看风土人情,尝尝那些小吃;4,一颗树,南滨路观夜景,把天下第一美色摄入相片。好了,如果时间长的话又作其他安排。。。。。。重庆的解放碑,瓷器口,渣滓洞等等第一种红烧肉的做法:1、把买回的五花肉(就是那种瘦肉和肥肉曾层叠状的)切成1厘米见方(厚度不管,只管长宽);2、锅里放油(多放点),热后放入糖(白糖也可)一勺(可多放点),炒到糊为止(这时候锅里应该在冒浓烟,别怕)。倒入切好的肉和调料(厚片的姜、成瓣(不要弄碎)的蒜头、桂皮、干辣椒、八角、橙子皮(非陈皮)),大火爆炒三分钟,这时肉变成了深红色;3、加入盐适量、老抽一勺、醋1/5勺、糖半勺、料酒两勺、鸡精半勺、清汤(冷水也可)至淹没肉3毫米,大火煮沸(开始冒香味了);4、倒入炖锅小火熬1个半小时,此时汤应很少且呈粘稠状(如果汤太多可大火收汤,但要站在旁边看着),加入青椒(不是很肥的那种灯笼椒),可加点香菜,然后尝一下咸淡,再炖3分钟。5、在口水滴到锅里前把菜上桌,并在别人不知道的前提下偷偷地再吃一块。第二种红烧肉的做法:红烧肉可说是一家常菜,不同地方,不同人,做法肯定不一样。俺出来乍到,献上一道红烧肉,给各位饕哥、饕姐解谗。买肉一定要买带皮的五花肉,肥肉、瘦肉基本各占一半,一定要带猪皮,不然干脆不做。肉洗净切方块,2厘米见方,不用水焯,直接拿锅倒油适量(俺用花生油),油热后放肉入锅,炸!炸这道工序少不得,一是将肥肉里的猪油*出,吃起来不腻,二是可增加肉的香味(个人体验…………火不要太猛),炸到肉的外表有些金黄,停火,肉捞出,油倒出。另起锅,倒油适量,放入葱、姜、花椒煸炒,特别提醒,要放大蒜,略拍,去皮,不用切,整个放入,份量至少一头,一起煸炒至出香味,然后很重要——别忘放糖!冰糖最好,白糖也行,至少1汤匙,(俺是放2匙,)不用怕放多,肉是喜糖的。接着倒入酱油,不要太多。动作要快,不然糖会糊的。熬出汁后,倒入炸好的肉,翻炒一下,倒入清水(有骨头汤最好了,可惜俺没工夫熬),然后——上高压锅!(要是有时间,或没高压锅,那就慢慢炖吧,至少一小时,越烂越好,期间别忘添水)。高压锅里的水以略没过肉即可,加盐,加大料,大火烧开,盖上盖焖煮25分钟后,停火自然冷却,没压力后打开盖,再开火收汁,汁浓后,加味精一点,停火出锅,香第三种红烧肉的做法:白肉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然后在开水里焯5分钟捞出来,去腥臊味,去浮沫!(秘方:加些白酒最好!)调料先准备好:花椒、大料、桂皮、姜、葱、料酒、酱油炒锅里放少许油,下白砂糖,炒糖色。搪色炒成就要立马下准备好的调料,下入肉块!(稍微一有冒泡的意思就要下东西了!)随个人喜好还可以放些干辣椒进去一起炒,颜色可以鲜艳一些,口感也会丰富些上好了颜色,就可以加水了,然后等水烧开~~~水开后,将火放小炖着就可以了!(我个人经验是两小时)等水剩不多了,放盐,大火收汁即可 人
{2}
4,白族的风俗是什么
居住:
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语言文字: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民族艺术: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宗教信仰:
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民族节日: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每逢节日,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年节最为隆重。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顺八进行祭拜。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隆重的团圆饭在餐桌中央摆一个大的铜火锅,必上猪头肉,周围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肴。
祭祀:
中元节和祭天是专门祭祀性节日,特别是每年阴历七月的中元节,是祭祀祖先亡灵的节日,如果是新丧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届时要准备八大碗馔肴祭奠,其中有千张肉、排骨、酥肉、酿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脍鱼包肉馅,每道菜不仅用料讲究,做工精备,并且要富有观赏价值。如是直系亲属或姻亲户,在发丧前还要做名为“三滴水”全席来吊唁。所谓“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礼(做成凤鱼狮象状的菜肴)和八大碗三大类。
食俗:
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冷餐。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
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恋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斯间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礼仪:
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第一道为纯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进餐时,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5,清平乐 连云松竹诗的意思不是题
辛弃疾 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检校:查看,巡游观赏。 床头:糟床,酿酒工具。 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冬(1181)被改任为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不久便遭到弹劾,免官隐退江西上饶。但是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因为被罢官而苦恼,反而是因为脱离了纷扰的官场而愉悦。带着闲适,放松的心情,作者在山林中游玩,观赏。这一时期,辛弃疾创作了很多赞美大自然美丽,喜爱乡下生活恬静美好的田园诗歌。 本词没有绮丽的字句,没有任何典故。字字句句朴素洒脱,自然清新,描写生动传神。 郁郁葱葱的青松翠竹,与云端相连。生活在这青松、翠竹、白云间,辛弃疾怡然自足。 他所以感到“万事从今足”,不仅是因为可以徜徉于山间林泉,更因为松竹身上,寄寓着他高洁的心性。松、竹、梅,岁寒三友也。在文人雅士看来,它们是坚贞顽强、持节不阿的象征。 “从今足”三字,说明这之前的辛弃疾从来没有感到满足过。这全是因为故乡沦陷,因为国家危难,因为壮志难酬。南归后的辛弃疾不但没能在抗金战场上英勇奋战,反而在复杂的官场上摔得头破血流。他痛苦、抑郁、怨恨,极度的失望中又还带着从不放弃的希望。 “连云松竹”是否真的就令辛弃疾从此心满意足了呢?从他闲居带湖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依然还有愤懑、不平,他始终是一个铮铮铁骨的爱国英雄。不过,幽美的自然环境,闲适的乡村生活,还是能淡化他的愁怀,或者暂时让他忘记烦忧。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闲居的词人亲自拄着竹杖,到村东头主持祭祀的人家分回应得的一份社肉,而自家新酿的白酒正好刚从糟床上榨出来。有酒有肉,足可醉饱逍遥。“社肉”,古时乡俗,春秋两次祭土地神,称社日,祭神结束后,会将作为祭祀品的牲畜熟肉分给各家,以求降福。“床头”,指糟床,酿酒器具。 能分得社肉,说明闲居乡里的词人已经融入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就着社肉,喝着新酒,在词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悠哉游哉、休闲自适,更可令他“万事从今足”。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秋天的西风吹熟了山园里的梨子、枣子,孩子们拿着长长的竹竿,在树下偷偷地打果子吃。 乡村人家的果树长在房前屋后,顽皮的孩子总会趁主人不注意偷打几个果子。一个“偷”字,表现出孩子们小心翼翼的样子。他们大概是边打果子,边紧张地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人来。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辛弃疾发现了这些顽皮的村童,却毫不生气,反而命令家人:不要去惊动这些可爱的孩子!他自己则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躲了起来,安闲地看着孩子们把刚熟的梨枣打摘个够。 秋风中,褐色的梨、红色的枣挂满枝头,几个小孩踮着脚,手里的长长竹竿在树上晃来晃去;另一边的角落里,白发的“老夫”躲在静处,微笑着观看这些孩子的“小把戏”。画面中一老一少,一动一静,妙极趣极。 这一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杜甫的《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杜甫怜惜偷枣的穷老妇人,是同情她的遭遇;辛弃疾任由孩子们偷枣,是出于由衷的爱怜,也是为了感受他们的快乐。虽然两人面对的情况不同,但其中的宽厚、人道是相通的。 评 解 这首秋日即事的小令,用平实朴素的描叙,写词人闲居期间田园生活之乐趣,表达了他闲适达观的心情和对乡村风土人物的由衷喜爱。动词,让的意思。整句话意思就是不要让别人吓了一跳后离去。
6,怎么制酒古代的最好有文献资料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
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陆柞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广西)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若此记载真有其事,则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谷类酿成之酒,应始于殷。殷代农业生产盛,已为多数学者公认。农产物既盛,用之作酒,势所必然。以朱芳圃编《甲骨学》下册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见;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复有“酒,受酋年”之文。受酋年,即出酒丰富之年。而殷人以酗酒亡国,史书所载,斑斑可考。(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早初酒应当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的,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松大碗豪饮景阳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随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酿酒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由原来的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酵、馏、最大的突破就是对酒精的提纯。数千年来,中国的酿酒事业,在历史的变迁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酿造出了许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礼酒俗,无不构造出一个博大的渊深的名酒古国。 晋人江统在《酒诰》里载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说明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人们受这种自然发酵成酒的启示,逐渐发明了人工酿酒。 我国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战国策》:“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 据考古发掘,发现龙山文化遗址中,已有许多陶制酒器,在甲骨文中也有记载。藁城县台西村商代墓葬出土之酵母,在地下三千年后,出土时还有发酵作用,汉代班固在《白虎通·考点》中亦有芳香的药酒意思的解释。罗山蟒张乡天湖商代墓地,发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古酒,它装在一件青铜所制的容器内,密封良好。至今还能测出成份,证明每一百毫升酒内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醋,并有果香气味,说明这是一种浓郁型香酒,与甲骨文所记载的相吻合。 周代,酿酒已发展成独立的且具相当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并设置有专门管理酿酒的“酒正”、“酒人”、“郁人”、“浆人”、“大酋”等管职。 酒,是人类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弥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也有专家认证为黄酒,作为黄酒工作者闻之为之跃呼、幸哉至善!)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至于文史中的记载更是枚不胜举,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大雅·即醉》)的诗讯《周易》、《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关于古代酒俗的记载更多,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等。这说明酒存在着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蒸煮粮食,是中国人酿酒的第一道程序,粮食拌入酒曲,经过蒸煮后,更有利于发酵,在传统工艺中,半熟的粮食出锅后,要铺撒在地面上,这是酿酒的第二道程序,也就是搅拌、配料、堆积和前期发酵的过程。晾晒粮食的地面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晾堂。
水井坊遗址一共发掘了3座晾堂,依次重叠。晾堂旁边的土坑是酒窖遗址,就像一个个陷在地里的巨大酒缸。水井坊发掘出了8口酒窖,内壁和底部都用纯净的黄泥土涂抹,窖泥厚度8厘米到25厘米不等。 酒窖里进行的是酿酒的第三道程序,对原料进行后期发酵。 经过窖池发酵老熟的酒母,酒精浓度还很低,需要经进一步的蒸馏和冷凝,才能得到较高酒精浓度的白酒,传统工艺采用俗称天锅的蒸馏器来完成。天锅分上下两层,下面的锅里装酒母,上面的锅里装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气体被上面的冷水冷却,凝成液体,从管道流出,这就是蒸馏酒。
7,中国酒的历史和白酒的历史区分
中国白酒 白酒是中国传统蒸馏酒。又称「烧酒」及「白干」。据《本草纲目》纪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白酒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中国白酒以谷物及薯类等富含淀粉的作物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而成。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但目前已有40度以下之低度酒。 中国白酒之酒液清澈透明,质地纯净、无混浊,口味芳香浓郁、醇和柔绵、剌激性较强,饮后余香,回味悠久。中国各地区均有生产,以山西、四川及贵州等地产品最为著名。不同地区的名酒各有其突出的独特风格。 中国白酒以黄酒演化而来,虽然中国早已利用酒曲及酒药酿酒,但在蒸馏器具出现以前还只能酿造酒度较低的黄酒。蒸馏器具出现以后,用酒曲及酒药酿出的酒再经过蒸馏,可以得到酒度较高的蒸馏酒,即中国白酒。 中国白酒之分类: 白酒品种繁多,制法和风味都各有特式。白酒大致可分为: 1、按生产原料分: 粮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米及大麦等为原料酿制而成。出名及优良白酒中绝大多数为此类酒。 薯干白酒 以甘薯、马铃薯及木薯等为原料酿制而成。薯类作物富含淀粉和糖分,易于蒸煮糊化,出酒率高于粮食白酒,但酒质不如粮食白酒,多为普通白酒。 其它原料白酒 以富含淀粉和糖分的农副产品和野生植物为原料酿制而成。如大米糠、高粱糠、甘蔗、土茯苓及葛根等。这类酒的酒质不如粮食白酒和薯干白酒。 2、按酿造用曲分: 大曲法白酒以大曲(麦曲)(一种粗制剂,由微生物自然繁殖而成)作为酿酒用的糖化剂和发酵剂。因其形状像大砖块而得名。酒醅经蒸馏后成白酒。具有曲香馥郁、口味醇厚、饮后回甜等特点。多为名酒和优质酒。但因耗费粮食,生产周期长等原因,发展受到限制。 小曲法白酒 以小曲(米曲)(相对于大曲而言,又因添加了各种药材而又称为药曲或酒药)作为酿酒用的糖化剂和发酵剂。此酒适合气温较高的地区生产。具有一种清雅的香气和醇甜的口感,但不如大曲酒香气馥郁。 麸曲法白酒 以麸曲(用麸皮为原料,由人工培养而成。因生产周期短,又称快曲)为糖化剂,酵母菌为发酵剂制成。以出酒率高,节约粮食及生产周期短为特点,但酒质不如大曲白酒及小曲白酒。 小曲、 大曲合制白酒 先用小曲,后用大曲酦造而成,酒质风格独特。 3、按香型分: 酱香型白酒以芧台白酒为代表,特点是酒质醇厚,酱香浓郁,香气幽雅,绵软回甜,倒入杯中放置较长时间香气不失,饮后空杯留香。 浓香型白酒 以
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特点是芳香醇厚,回味悠长,饮后幽香。 清香型白酒 以
汾酒分代表。特点是酒液晶莹透亮,酒气幽雅清香,酒味醇厚绵软,甘润爽口。 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这类酒主要以大米为原料发酵成的小曲酒。特点是酒气蜜香清柔,幽雅纯净,回味怡畅。 其它香型白酒 因具体酒种不同,又细分为几种小香型。如: 药香型白酒,以
董酒为代表 芝麻香型白酒,以景芝白干为代表 豉香型白酒,以豉味玉冰烧为代表 4、按白酒中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51%-67%) ˙中度酒(38%-50%) ˙低度酒(38%以下)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有色酒起源于古代,据《神农本草》所载,酒起源于远古与神农时代。《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谷类之酒应起于农业兴盛之后。陆柞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广西)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若此记载真有其事,则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谷类酿成之酒,应始于殷。殷代农业生产盛,已为多数学者公认。农产物既盛,用之作酒,势所必然。以朱芳圃编《甲骨学》下册文十四,酒字,凡二十一见;郭沫若《殷墟文字研究》,复有“酒,受酋年”之文。受酋年,即出酒丰富之年。而殷人以酗酒亡国,史书所载,斑斑可考。(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早初酒应当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的,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松大碗豪饮景阳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随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酿酒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由原来的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酵、馏、最大的突破就是对酒精的提纯。 酒数千年来,中国的酿酒事业,在历史的变迁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酿造出了许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礼酒俗,无不构造出一个博大的渊深的名酒古国。 晋人江统在《酒诰》里载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说明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人们受这种自然发酵成酒的启示,逐渐发明了人工酿酒。 我国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战国策》:“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