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讲堂(国学大讲堂素书)

1. 国学大讲堂素书

1. 国学大讲堂素书

国学大讲堂的精髓是:传承并弘扬,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促进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

儒家:主要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释(佛家):主讲人与自己的关系

道家:  主要讲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在北京市国学会做过四年的外联部部长,比较知道全国各地的国学大讲堂的运作。

2. 国学大讲堂书籍

2. 国学大讲堂书籍

国学经典书籍:《诗经》《菜根潭》《周易》《宋词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千子诗》《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左转》《楚辞》《史记》《礼记》《六祖谈经》《传习录》《近思录》《吕览》《论衡》《汉书》《嵇康集》《陶渊明集》《世说新语》《文心雕龙》《四书》《苏东坡全集》。

3. 国学小讲堂书籍

当然是真的

国学大讲堂讲述马克思说,人民创造历史必须“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同样不能抛开传统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有凝聚力。凝聚力的基础是人民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根本来源于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明确认知。

4. 国学讲堂图片素材

羽丰国学公益大讲堂才是真的可以积极参与。

5. 国学大讲堂系列

你好,意思就是说,大人物或者是前辈们讲的课。

6. 国学大讲堂内容

总的来说还是靠谱的。不过或有意无意地把易经复杂化了,基本问题讲清,不要故弄玄虚,让人很难理解和消化,有一种神秘,高不可攀的感觉。抓住变与不变,阴与阳等实质问题加解释引导就行了。

7. 国学讲坛书籍

1、《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2、《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3、《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

4、《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

5、《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

8. 百家讲坛素书

  素书

  素书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明重于后代。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jué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dǔ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瘅dàn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cù。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以明示下者暗àn,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Miào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

  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惛hūn,女谒yè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豫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惰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上无常操,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弃玉抱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足寒伤心,民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huī;国将衰者,民先弊。根枯枝朽,民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

  黄石公《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另名《钤经》,又名《玉钤经》《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

  《素书》问世以来版本甚多。有明朝窜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本、《汉魏丛书》本、明朝唐琳刊本、《说郛》本、《二十二子》本、《百名家书》本、明朝王士祺本、明朝溪香馆刻杨慎评本等等,不一而足。

  《素书》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表现。全书六章共讲了五个问题,兹简介于下。

  一 、阐明了作者的思想体系,即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及‘潜居抱道,以待其时’的处世哲学。暗示读者,只要具备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再逢机遇,定可建绝代之功,极人臣之位。

  二、 阐明了作者用人的原则。作者依据才学之不同,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是故其无异儒家的理性意识及道德水平的准则。作者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等等,都是来自生活的总结,有著指导性意义。

  三、作者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个人修养的意见。‘博学切问’、‘恭俭谦约’、‘近恕笃行’、‘亲仁友直’等,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意识;‘绝嗜禁欲’、‘抑非损恶’、‘设变致权’、‘安莫安于忍辱’、‘吉莫吉于知足’等,又具有道家思想的成分,儒、道兼收并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的包罗万象。

  四、作者总结安邦治国的经验。作者认为‘短莫短于苟得’(反对短期行为)‘后令缪前者毁’(政策必须备有连续性)‘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失民心者失天下)‘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反映了作者的天道意识和非神观念)。这些,对于后人参政有一定的启发。

  五、作者阐述了他自己的处世之道。我们中国人的政治是人治的政治,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事业能否亨通的关键。作者提出‘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轻上生罪,侮下无亲’、‘上无常守,下多疑心’、‘近臣不重,远臣轻之’等,都给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出了借鉴。

  大凡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都和个人的修养,能否协调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人看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是不可打乱的,因此将‘人’的问题放在首位。国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军事的高度集中,是一种高层次的军事。‘败莫败于多私’、‘阴计外泄者败’、‘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等,对于指导政治或军事行动,有著同样的意义。

9. 有南怀瑾讲学《素书》的书

告诫士人要善于审时度势,功成而退,“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要做到《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达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境界,做到“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但对于子孙后代来说,名节无亏。

《老子》中有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中国历史上还真是代有人出,最受后世推崇的有三人:一是范蠡,二是张良,三是姚广孝。他们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手段深得《素书》神韵,至今仍然令人敬佩不已。

士者不出仕为官,称为白衣秀士,居士。功成名就者,那就是国士了。

当然,为报知遇之恩,为酬胸中壮志,敬始如终,矢志不移的士也不是没有,如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别有一番风采。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