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口尖底瓶介绍
呃,外表上看像是泥质红褐陶无耳尖底瓶... 新石器仰韶文化特别是庙底沟类型以及马家窑文化有较大比例的尖底瓶都是无耳的...不过从陶器表面的环痕,腹部和颈部唇部的圆整程度来应该是用快慢轮制成,这在公元前7000至5000年前仰韶时期是没有的,那时都是手制。
只有到公元前4700至前3200年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晚期才出现少量慢轮修整的灰陶,但是马家浜文化没有无耳尖底瓶这种器型,而仰韶文化特别是庙底沟类型以及马家窑文化尖底瓶主要都是细泥彩陶且以红陶为主,显然不符。另外最早的施釉技术是汉代的低温铅釉... 综上所述 仅以看到的图片给我感觉是现代仿品或装饰品2. 大口尖底瓶
据专家们考证,尖底陶瓶是仰韶时期较为常见的汲水器,它巧妙地利用了重心原理和平衡原理。使用时将尖底瓶放置于水中,等水自口流满时,尖底瓶会自动竖起。
一般瓶身有一系,可系绳 在中国出土的部分新石器时代的陶罐也是尖底的,可能是当时是放在某个物品上的,但是放尖底陶瓶的那个物品,一直没发现过. 还有的说是放在地上的,但地上要挖个小坑.
3. 小口尖底瓶简介
彩陶旋涡纹尖底瓶
彩陶旋涡纹尖底瓶,陶器类重要文物,原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距今5100~4700年,出土于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吕家坪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收藏。主要用途为盛水,相当于现在的旅游水杯。
4. 小口尖底瓶图片
走进中国最高阶博物圣殿:中国国家博物馆,能看到新石器马家窑文化尖底瓶。
它的瓶高60CM 腰身24cm。尖底瓶为古代盛贮器,用以从河水中取水。其工作原理为: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
5. 小囗尖底瓶
小口尖底瓶是用来提水的;陶瓮是用来储水的;都是装水的工具。
6. 小口尖底瓶介绍的英文
尖底瓶为古代盛贮器,用以从河水中取水。其工作原理为: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
7. 小口尖顶瓶
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其屋顶叫攒尖顶。攒尖式屋顶,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清朝时称“攒尖”,是古代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日语称宝形造。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在日本则常用于茶室。攒尖是古代中国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形式。宋代称为撮尖,清代称攒尖。依其平面有圆形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也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多见于亭阁式建筑,园林建筑。
8. 小口尖底瓶出土于哪里
毛公鼎出土于中国宝鸡市岐山县。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