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1163是什么意思,帮忙解释以下几个文言词汇

1,帮忙解释以下几个文言词汇

这是蒲松龄《山市》里的词语,以下是你想要的解释: 孤塔耸立: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 高插青冥:高高地直插青天。 碧瓦飞甍: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 历历在目: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风定天清:大风停止,天空晴明。 一切乌有: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 直接霄汉:高得与天相接。 黯然缥缈:暗淡,似有若无。如果你想要全文的翻译,以下是相关资料:http://phhualian.smjk.edu.my/bc/klasik/lang11/lang1163.htm如果你有什么不满意或者还有什么疑问,请再告诉我,我会尽力给你解答的,谢谢~!
孤塔耸起: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来。高插青冥:高高的耸入天空,形容物体很高。碧瓦飞甍: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历历在目:指远处的物体或某种景象清清楚楚出现在眼前风定天清: 形容一切都平息了一切乌有: 什么都没有直接霄汉: 一直连接天空黯然缥缈: 虚无
幸:庆幸。 至:极点。客路:旅途。莽莽,广大。坏:毁坏。竟:终结。 永年:长寿。 合:环绕。悦:催起。空:使……空净。酒:酒杯。渠:他,指方塘。唧唧: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子。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象声词,磨刀声。原意用力磨刀,发出霍霍声响。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现指学位的一个等级。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团坐:围着……而坐。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侧目: 斜着眼睛看人。战战:打着哆嗦。 并:一起。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变诈,作假,欺骗。发:出发。 故园:故乡。漫漫:形容路途遥远。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凭:凭借,依靠。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苍苍:深青色。这里指葱笼的树色。 杳杳(yǎo):隐约,深远的样子。荷:背着。风骚:指作品在文学界的地位及其影响。 (+﹏+)~狂晕,累啊!

帮忙解释以下几个文言词汇

2,白酒行业如何从名酒向民酒转型

自八项新规出台后,白酒行业的被动调整一直没有停止,固守老方法只能被市场淘汰,而直面危机才能迎来转机,其中一个重要的调整是:我国开始向大众消费时代转型,名酒也要向民酒转型。如何转型为民酒,是白酒行业的共同课题。  按常理来说,名酒与民酒两个概念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一个酒有了大多数的消费群体,自然也是名酒,而一个名酒如果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也不是名酒了。然而,现实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白酒行业“发酒疯”,名酒高高在上,离消费者越远,身份越尊贵,比如,在2011年白酒行业顶峰期时,便有某个名酒为了提升价格,特意压缩产能,这固然可解释为正常的市场行为,然而却只是为了营造品牌形象,背离了服务消费者的根本宗旨。  正是因为名酒与民酒概念的割裂、甚至对立,今天白酒行业才有了所谓的“名酒向民酒”转型。这一转型虽然是白酒行业的应尽之分,然而却得到了消费者们的欢迎,有如此热情的消费者是白酒行业之福。消费者用实际行动,用更为理性、务实的饮酒态度,助推了白酒行业的转型。  那么,白酒行业如何才能接地气呢?简单来说,便是消费者喜欢什么,便满足什么,如果还能有一定的引领价值的能力,比如苹果引领手机使用新观念,那么便是更好的了。具体来说,是从价格、品牌诉求、新型酒文化等方面着手。  有些品牌已在白酒行业转型中走出了一条新路。比如北京二锅头价格惠民,它始于1163年,传承金澜酒,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主打中国味道、中国文化牌,给中国人以熟悉的、亲切的舌尖美味,同时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中国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风韵。  从文化层面来说,白酒行业的调整是一个涤除不良酒文化、塑造新型的白酒与文化的过程。变革总是困难的,尤其是在被动变革的情况下,但在白酒行业的共同努力,在品牌迭兴的好形势下,在白酒消费者的支持下,一定可以把危机变为转机、生机。
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中国白酒行业的排名,鉴道私藏酒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啊,应该不会错的,请朋友喝这种酒应该不会给你丢面子的。你自己在网上去查查看就知道了。

白酒行业如何从名酒向民酒转型

3,关中月 陆游

《关山月》 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注释]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3.边:边防,边镜。4.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5.厩(jiù):马棚。6.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8.沙头:沙场。9.干戈:古代兵器,引申为战争。10.逆胡:对金人的蔑称。11.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忍死,不死等待。12.几处:不止一处,各处。[评析]当淳熙二年(1175),陆游几经调动再回到成都时,范成大也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来到这里,旧友异地相逢,十分亲热,常在一起饮酒酬唱。陆游原本豪放不羁,这时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更是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因他“不拘礼法”,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宋史》本传),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但尽管他外表上旷达颓放,饮酒寻乐,内心却常常充满了忧患、愤慨和悲哀,我们从他这一年所作的《关山月》可以看到。[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意思: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鉴赏: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飘逸婉
顶楼主,好的很!

关中月 陆游

4,王力古代汉语古今字有哪些

【古今字】(王力书170页):辟:避、辟、僻、嬖、譬。一.为本义而造的后起区别字:兑悦;孰熟;队坠;县悬;自鼻;奉捧;其箕;禽擒;然燃;莫暮;益溢;原源;尝尝;闲间;猒(厌)餍;厌压;厉砺;何荷;亦腋;二.为引申义而造的后起区别字:大太;弟悌;舍舍;竟境;赴讣;陈阵;共供;辟避;知智;昏婚;田畋;见现;刑型;内纳;三.为假借义而造的后起区别字:女汝;冯(马行疾)慿;涂涂;反返;戚戚;埶势;错措;说悦;记下这些就够用了
《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个字原则上只应有一个形体,不需要两种以上的写法。但是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使用汉字的人又非常多,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有些字出现了两种以上的写法,那是很自然的。古书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形体分歧的字。现在汉字简化以后,字的形体统一起来了,这给人民群众学习文化带来了莫大的便利。对一般人来说,只要掌握了简化后的汉字就够了;但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如果只掌握现在通行的形体划一的简化字,而不了解那些形体分歧的字,阅读古书时就会遇到不少困难。 不同形体的字可以分为三大类:1.古今字;2.异体字;3.繁简字。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1.古今字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其中有许多是僻字,常用字实际上只有三四千个。例如《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总共只用了4466个字。但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上古的人头脑简单,概念贫乏,只用少数字就够了。上古人的概念无论如何贫乏,决不会比近代人的概念少得那样多。以《康熙字典》为例,虽然它收了47035个字,但丝毫不能说明清代人的概念比上古人的概念多四五倍。汉字增多的原因有三:(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产生新字;(二)各个时代逐渐衰亡的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三)上古汉字“兼职”现象多,后代不断分化。例如一个“辟”字就兼有后代的避、辟、僻、嬖、譬等字的意义: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后来写作避。)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后来写作辟(注:现在“辟”又简化为“辟”。)。)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上) (后来写作僻。)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后来写作嬖。)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后来写作譬。) 再举两个字来看:《说文》里没有“债”字,这不等於说上古没有“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责”字表示的(见《战国策·齐策》)。《说文》里有“舍”字,但是十三经里完全没有“舍”字,这也不等於说先秦没有“舍”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当时是由“舍”字表示的(见《左传》僖公三十年)。 由此看来,“责”、“舍”等是较古的字,“债”、“舍”等是比较后起的字。我们可以把“责债”、“舍舍”等称为古今字(注:现在“舍”又简化为“舍”。)。但是,我们不要误会,以为“责”、“舍”等字已经被废弃了,它们的职务已经完全由“债”、“舍”等字代替了。要知道,“责”、“舍”所移交给“债”、“舍”的只是它们所担任的几个职务当中的一个,它们还有别的职务(责任,房舍等)并没有卸掉。 古今字很多,现在再举一些例子(古字在前,今字在后,今字不见於《说文》的归a组,见於《说文》的归b组)如下: a.大太 弟悌 间间 说悦 孰熟 竟境 队坠 涂涂 赴讣 冯凭 贾价(注:“悌”、“境”、“坠”、“涂”、“价”等是《说文》新附字。许慎《说文解字》540部共收9353字,重文1163字。宋代徐铉等校定《说文》,增补400多字,分别附在有关的各部之后,其中大都是“经典相承传写及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者”,这便是所谓新附字。) 属嘱 厌餍 县悬 陈阵 b.共供 辟避 知智 昏婚 田畋 戚戚 反返 错措 卷卷 尸尸 一般人常常以后世所习用的字去衡量古书中的字,以为上面两组中的第二个字才是“正字”或“本字”。譬如说,人们总以为先有一个“悦”字作为本字,只是经常写一个“说”字来代替它。这是一种误解。既然是先有一个本字“悦”,为什么上古的经书中不用,倒反写成“说”字呢?合理的解释只能是:上古没有“悦”字。战国时代有些书(如《庄子》),“说”、“悦”并用,可能是后人改的;经书不见“悦”字,是因为后人认为它是“经”,不敢改,所以才维持了原样。《孟子》有“悦”字,那是因为《孟子》到宋代才被尊称为经。许慎《说文》没有收“悦”字,这说明许慎时代“悦”字或者还没有产生,或者是产生了,但因它是“俗字”,所以没有收。凡是《说文》所不收的(a类),文字学家们都承认是后起字(今字),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前的文字学家们由於迷信《说文》,对於《说文》所收的字(b类),不但不敢认为是后起字,反而认为是本字,同时认为第一个字是假借字。例如“舍”字,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说它假借为“舍”;而在“舍”字条下说:“经传皆以舍为之。”既然“皆以舍为之”,可见“舍”才是本字,“舍”显然是后起字。又如“尝”字,本来是从旨尚声的形声字,以旨为意符,旨的意符是甘,甘旨是美味,所以《说文》“尝”字下说“口味之也”。又因“尝”字经常用作“何尝”、“未尝”的“尝”,所以人们又在“尝”字旁边加了个意符“口”,用来表示“尝滋味”的“尝”。假如不了解这种情况,就会对“未尝君之羹”这类的用法发生误解。其实“尝”字的历史很短,所以一般字典没有收录,最近汉字简化,又把它给简化掉了。由此可知,所谓“本字”,实际上有许多都是后起字。 我们对於古今字的态度应该是:(1)了解古今字的关系,从而掌握古书的词义;(2)承认文字发展的事实,不要厚古薄今和是古非今。从前有些文人专写“本字”,不写后起字,那是应该批判的。 2.异体字 异体字跟古今字的分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我们知道,文字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所以在字的形体方面不可能那么整齐划一。在古代,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那是难免的。例如: 弃弃 齐赍 睹睹 厩厩 诒贻 谕喻 鸡鸡 蚓螾 照照 凭凭 罪罪从前文字学家们根据《说文》,把异体字分为正体、变体、“俗体”等。《说文》所载的,被认为正体;《说文》所不载的,被认为变体或“俗体”。这种分别往往是武断的。 异体字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是会意字,“泪”是形声字;“岩”是会意字,“严”是形声字。 二、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从攴束声的“敕”,变成了从力束声的“敕”。从欠的“叹”,变成了从口的“叹”。从糸的“绔”,变成了从衣的“裤”。 三、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线”从戋得声,而“线”却是从泉得声了。“裤”从夸得声,后来改成从库得声了。 四、变换各成分的位置。有的是改变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惭惭”、“和和”、“鹅鹅鹅”等。有的只是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又写作“花”。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有些异体字最初是完全同义的,但是后来有了分工。例如“谕喻”,先秦两汉都通用: 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论语·里仁) 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史记·高祖本纪)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谊追伤屈原,因以自谕。(汉书·贾谊传)前三例中的“喻”和“谕”都是懂得、晓谕的意思,后二例中的“喻”和“谕”都是比喻的意思。可见这两个字通用。但到了后代,“诏谕”、“晓谕”的“谕”不能写作“喻”,而“比喻”的“喻”也不能写作“谕”。原来是异体字,后来不是异体字了。 有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第一,有些字,虽然意义相近,后代读音也相同,但不能把它们当作异体字。例如“置”和“置”,就“放置”这一意义说,二者相通,可是“置”还有一些别的意义是“置”所没有的,况且这两个字的古音也不一样,所以“置”和“置”不是异体字。同样的情况还有一些字,例如“实”和“实”。 第二,有些字,它们之间的关系交错复杂,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也不能把它们看作异体字。例如“雕”、“雕”、“凋”,雕的本义是鸟名(又写作雕),雕的本义是雕琢、绘饰,凋的本义是凋伤、凋零。在《说文》里,它们是分为三个字的。由於它们是同音字,所以在某一意义上常常通用。拿雕字来说,雕饰的雕可以写作雕,《左传》宣公二年:“厚敛以雕墙”,一本作雕。雕琢的雕更经常写作雕,例如《文心雕龙》、“雕虫小技”等。至於凋伤一义,上古也曾写作雕,例如《国语·周语》:“民力雕尽”,但后来就不通用了。拿雕字来说,它曾经和凋伤、凋零的凋通用,《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本作雕;《荀子·子道》:“故劳苦雕瘁而能无失其政”,就写作雕;但后代也很少这样通用了。再拿凋字来说,它的意义最窄,只表示凋伤、凋零,不能表示雕刻、雕饰。而凋和雕都不能表示雕鸟的雕。由此看来,这三个字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它们不是异体字。其他像游和游,修和修都是这样。 第三,有些字通用是有条件的,更不能认为是异体字。例如“亡”和“无”相通,《论语·雍也》:“今也则亡”(如今就没有了)。但并不是所有用“无”的地方都可以换成“亡”。后来这种用法只限於“亡何”、“亡虑”等少数固定形式。又如“沽”和“酤”,在买酒或卖酒这个意义上是相通的,看来似乎像异体字,可是酤的对象只能是酒,而沽的对象可以是酒,可以是玉,也可以是别的东西。意义广狭不同,严格地说,这不能算是异体字。 3.繁简字 简体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汉代民间应用的简体字就有不少;北魏时代,乱字已经简化为乱,和现在公布的简化字相同;宋元以来简体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今天我国通行的简化字,绝大部分都是历代相传下来的。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既要掌握简化字,又要掌握繁体字;因为一般古书都用的是繁体字(注:为了便於学习,我们在本书后面附有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以供查阅。)。学习繁体字,要注意繁体字和简化字之间的三种关系: 第一,绝大多数的简化字跟繁体字是一对一的关系,我们只要把繁体字记住就行了。例如: 爱:爱 罢:罢 办:办 达:达 递:递 矾:矾 茧:茧 籴:籴 窃:窃 灶:灶 隶:隶 粪:粪只有少数是一对二、一对三或一对四的关系。例如: 当:当当 尽:尽尽 罗:罗罗 坛:坛坛 干:干干干 台:台台台台第二,有些简化字是可以从古书中找出根据来的。其中有些是本字,有些是异体字或通用字。例如: 舍:舍 古今字。 荐:荐 古通用。 夸:夸 古通用。 踊:踊 古通用。 启:启 开启的启本作启。 网:网 网是网的本字。 气:气 气本作气,饩本作气。 礼:礼 古异体字。 粮:粮 异体字。了解这些关系,我们可由此知道古代已经有了这些字,今天简化,只是选择了笔画较少的,放弃了笔画较繁的。我们切不要以为现在的“舍”字在古代都该是“舍”,现在的“荐”字在古代都该是“荐”。这样,反而是弄错了。 第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本来在词义上是毫不相干的,或显然有区别,仅仅因为是同音的关系,简化时就采用了那个笔画较简的。这就是说,在古书中,本来是有分别的两个字(或三个字),经过简化之后,混为一个了。这种情况最值得注意。如果用现在简化字所代表的那个词义去解释古书,就会发生误解。现在举些例字分别加以说明。 (1)后后 在先秦少数古籍中曾以“后”代“后”,但不普遍,后代一般不再通用。至於“君主”、“皇后”的意思,决不能写作“后”。《孟子·梁惠王下》:“书曰:‘蹊我后,后来其苏’!”两个“后”字都是指商汤而言。《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中的“后”,也是指君,这些“后”字决不能写作“后”。 (2)适适 在古代汉语中“适”和“适”是根本不同的两个字。“适”音kuò,适音shì。《论语·宪问》:“南宫适问於孔子曰......”这里“适”不是“适”字。又宋代有人叫洪适。这种地方如果不知道它和“适”的区别,就会弄错了。 (3)征征 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除了在征赋(税)的意义上有时相通之外,决不混同。“征”是旅行(特指在外服役)、征伐。征是证验、征兆、征辟、征求;又是音乐中的五声之一(用於这个意义时读zhǐ)。像《论语·八佾》的“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中的“征”,决不能写作“征”;《战国策·燕策》中的“为变征之声”的“征”,决不能换成“征”。反过来看,《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中的“征”,不能改作“征”;《周易》的“征夫不复”,也不能写作“征夫”。 (4)余馀 “余”是第一人称代词,“馀”是剩余的意思。在古籍中两个字如果都写作“余”,或都写作“馀”,许多话就会无法解释。如屈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中的“余”,如果换成“余”,“余马”就不通了;杜甫“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诗句,如果把“馀”换作“余”,那就成了“尽我的杯”了。 像这种情况还非常多,我们只能举其一隅。总之,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只有懂得了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这种分合关系,才能有效地掌握它们,才能正确地理解古代作品。

5,所有涉及关于镇江的诗

游金山寺①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②。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 中泠南畔石盘陀④,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⑥。 是时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⑨,有田不归如江水。 注释 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 ②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山,苏轼的家乡眉山正在岷江边。镇江一带的江面较宽,古称海门,所以说“直送江入海”。 ③苏轼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写曾听人说长江涨潮时潮头有一丈多高,而岸边沙滩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见那种情形。 ④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⑤归楫:从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桨,这里以部分代整体。 ⑥这两句的意思是:微风吹皱水面,泛起的波纹像靴子上的细纹,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鱼重叠的红鳞。 ⑦初生魄:新月初生。苏轼游金山在农历十一月初三,所以这么说。 ⑧江中炬火:或指江中能发光的某些水生动物(古人亦曾有记载,如木华《海赋》:“阴火潜然。”曹唐《南游》:“涨海潮生阴火灭。”)或只是月光下诗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见如此。” ⑨谢:告诉。如江水:古人发誓的一种方式。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对子犯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苏轼认为江中的炬火是江神在向他示警,所以他说,自己如果有了田产而不归隐,就“有如江水”。由此可见,现在未能弃官还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念 奴 娇 叶梦得 峰横起, 障吴关三面, 真成尤物。 倒卷回潮, 目尽处、 秋水粘天无壁。 绿鬓人归, 如今虽在, 空有千茎雪。 追寻如梦, 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 孙郎终古恨, 长歌时发。 ·1705· 《宋词鉴赏大典》 万里云屯, 瓜步晚、 落日旌旗明灭。 鼓吹风高, 画船遥想, 一笑吞穷鬓。 当时曾照, 更谁重问山月。 叶梦得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 北固山有感而作 。此词步苏轼名作《 念奴娇·赤壁 怀》古词原作之韵,在构思和谋篇上与东坡之词有颇 多类似。 词的上片是借景抒怀。起句“ 云峰横起”,奇峰 突起 ,气势不凡。下句“障吴关三面”,是写云峰分 布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峰象屏障一样把古吴国所属地 区遮去了三面 。三面,是指东、西、南三面。吴关, ·1706· 《宋词鉴赏大典》 泛指吴国辖境,此处指今江苏沿江一带。接下去“真 成尤物 ”,是作者对云峰的赞叹。尤物,原意指尤异 的人物,一般是指女性,这里借指云峰的奇特可爱。 紧接以下两句写从江干极目望去,回潮倒卷之处, 水天浑然一体,无边际可寻。这句是用韩愈《祭河南 张员外文 》“洞庭汗漫,粘天无壁”的下一句,很切 合词意,押“壁”字韵,可谓天衣无缝。一个“秋” 字点出时令 。下面五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面说过, 作者曾两次出知建康府,第一次到建康时不过五十岁 多一点,还不算老,“绿鬓人归”,回去时头发还是青 的;可是这次重返故地,已是过了花甲的人了,人虽 还活着,但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年情景,有如大梦 一场 ,只有诗情未减,下笔仍象往日那样雄浑奔放。 作者在这里虽然感到年岁日增,精力已不如前,但并 无伤感情绪,还以“诗句犹杰”自豪,胸襟是很开朗 的。 词的下片 ,则是作者看了眼前景物,思潮起伏, 兴起了一系列的感慨。首先他想到东汉末年崛起江东 的孙策,也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时而引吭高歌。当 时孙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惜 他壮志未酬就短命死了 ,饮恨千秋。“万里”以下五 ·1707· 《宋词鉴赏大典》 句,应是作者兴尽下山,回到自己座船以后的思想活 动。他向西望去,万里浓云绵亘,此时北岸临江的瓜 步一带,夕阳正照着军营中的旌旗或明或暗,鼓角声 水调歌头 多 景 楼 陆 游 江左占形胜, 最数古徐州。 连山如画, 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 烽火连空明灭, 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 万灶宿貔貅。 ·2509· 《宋词鉴赏大典》 露沾草,风落木, 岁方秋。 使君宏放, 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 磨灭游人无数, 遗恨黯难收。 叔子独千载, 名与汉江流。 陆游词作鉴赏 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 ,以枢 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 年二月到任所。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多影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固下滨大江,三 面环水,登楼遥望,淮南草木,历历可数。这年十月 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 而写下此词赋。 永 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南 乡 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念 奴 娇 登多景楼 陈 亮 危楼还望, 叹此意、 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 浑认作、 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 连岗三面, 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 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 登高怀远, 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 管不到、 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 不须反顾, 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 势成宁问强对! 永 遇 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 夔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 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 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厓绿嶂, 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 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 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 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 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 至今在否?
《宿扬州》唐?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诗词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夜看扬州市·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谈迁 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炀帝陵·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瘦西湖·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梅花岭·孔尚任 梅枯岭亦倾,人来立脚叹。岭下水滔滔,将军衣冠烂。 宿扬州·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过扬州·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和刘原父平山堂见寄·欧阳修 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 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平山堂·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 平山堂·苏辙 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对凭栏。 海门仅可一二数,云梦犹吞八九宽。 檐外小棠阴蔽芾,壁间遗墨涕 澜。 人亡坐使风流尽,遗构仍须仔细观。 次韵子由题平山堂·秦观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 雨槛幽花滋浅小,风卮清酒涨微澜。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同诸子泛舟平山堂酌第五泉·万时华 共泛轻舟绿树湾,遥从北郭问平山。 烟云似挟川原动,鱼鸟俱亲水石间。 细品名泉共草坐,偶寻遗碣识苔斑。 醉翁行处残阳古,多少游人日往还。 扬 州·陈秀民 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曾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虹桥泛舟·鲍皋 晴波绕郭引兰舟,一带园林小逗留。夹岸柳榆藏水榭,谁家莺燕占花楼。 帘前玉镜歌新艳,桥畔琼箫唤旧愁。欲买春风竹西路,钗光鬓影不胜收。 广陵怀古·洪 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茱萸湾·钱允治 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这些都是古代镇江到扬州间的诗
【镇江金山江天一览亭】 天镜照晴空,谪仙去后来坡老 石钟留胜迹,小姑依旧对彭郎 【镇江挹江亭】 来时觉幽奥 到此豁心胸
《宿扬州》唐?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诗词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夜看扬州市·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谈迁 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炀帝陵·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瘦西湖·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梅花岭·孔尚任 梅枯岭亦倾,人来立脚叹。岭下水滔滔,将军衣冠烂。 宿扬州·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过扬州·韦庄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和刘原父平山堂见寄·欧阳修 督府繁华久已阑,至今形胜可跻攀。 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 万井笙歌遗俗在,一樽风月属君闲。 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 平山堂·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年有此不? 平山堂·苏辙 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对凭栏。 海门仅可一二数,云梦犹吞八九宽。 檐外小棠阴蔽芾,壁间遗墨涕 澜。 人亡坐使风流尽,遗构仍须仔细观。 次韵子由题平山堂·秦观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 雨槛幽花滋浅小,风卮清酒涨微澜。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同诸子泛舟平山堂酌第五泉·万时华 共泛轻舟绿树湾,遥从北郭问平山。 烟云似挟川原动,鱼鸟俱亲水石间。 细品名泉共草坐,偶寻遗碣识苔斑。 醉翁行处残阳古,多少游人日往还。 扬 州·陈秀民 琼花观里花无比,明月楼头月有光。 华省不时开饮宴,有司排日送官羊。 银床露冷侵歌扇,罗荐风轻袭舞裳。 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怀古·曾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扬州·陈子龙 淮海名都极望遥,江南隐见隔南朝。 青山半映瓜洲树,芳草斜连扬子桥。 隋苑楼台迷晓雾,吴宫花月送春潮。 汴河尽是新栽柳,依旧东风恨未消。 虹桥泛舟·鲍皋 晴波绕郭引兰舟,一带园林小逗留。夹岸柳榆藏水榭,谁家莺燕占花楼。 帘前玉镜歌新艳,桥畔琼箫唤旧愁。欲买春风竹西路,钗光鬓影不胜收。 广陵怀古·洪 孤坟何处问雷塘?犹忆东巡乐未央。 廿四桥头人影乱,三千殿脚棹歌长。 流萤不见飞隋苑,杜宇依然叫蜀冈。 全盛江都同一梦,杨花如雪晚茫茫。 茱萸湾·钱允治 茱萸湾头雨乍晴,广陵城北田方耕。 小艇出港白衣湿,高楼开窗玉腕横。 细草漠漠天际远,一水漾漾船边清。 客来空举旧时话,岸上垂杨蝉忽鸣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