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战士的英雄事迹读后感
初听老红军张绪的故事,仿佛在听一个传说。打开他那丰厚的精神遗产——记录他心路历程的57本日记、17本学习笔记、数百篇诗词、百余篇心得体会文章和报告会讲稿后,我们立刻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一个“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模范共产党员”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辈子坚守信念
战场上的张绪不怕牺牲,3次身负重伤依然勇往直前,和平时期的他同样经受住了考验。十年浩劫中,面对挨批斗、被打倒的危险,时任武汉市革委会副主任兼武汉警备区副司令员的张绪对党的信仰始终没有动摇,利用自己特殊的声望和身份,保护了不少干部。
1968年,“造反派”冲进佛教名刹——武汉市归元寺,寺内珍贵文物面临被毁的危险。得知情况后,张绪迅速派100多名官兵进驻把守。结果,归元寺免遭劫难。
原武空宣传部副部长、“老战士报告团”成员骆继铭说,张绪1986年曾3次到家里做他的工作,请他参加报告团,一再强调说:要不要党的领导,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这些人最有发言权。要想红旗飘万代,就要关心好下一代。在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上,我们必须站出来说话。
2. 英雄先进事迹读后感
为国牺牲的少年英雄王朴,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和平,为我们新时代的小学生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高尚品质;学习他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努力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3. 老兵英雄事迹观后感500字
也许在离你家不远的某条街道,也许在某个你不常去的拐角处,你有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一群老人?他们大多坐着,在轮椅上或椅子上;他们很少出门,只偶尔难得的出来晒晒太阳;他们也许曾经辉煌过曾经幸福过,但现在他们瘦弱的身子和混沌的双眼无一不昭示着脆弱。——这或许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敬老院老人的现状。
可在《老斗》里,整个敬老院的老人却换了个样儿。他们穿着花里胡哨的奇装异服,身上满是凶神恶煞的纹身;他们欺负新来的朴实小伙儿,对他泼水耍狠无恶不作;他们还与院外的年轻流氓决斗,说起来看起来都像是一帮为老不尊的老年古惑仔!
你也许觉得这些老流氓实在是太可恶,大声破骂这群老了还不安分的将亡人?你也许想起身边某个同样可恶的老人,他们吐痰不讲卫生还唧唧歪歪?可看了影片的前半段我却内心觉得十分爽快——敬老院是老人们的地盘,谁不会对外来人有一些戒心呢;面对前来挑衅的青年伙计们,他们能不去迎战吗;他们愿意穿着奇装异服愿意纹身难道会影响了谁吗;这幅模样难道不比无神地坐在轮椅上忍受世界的无视好吗?
这一切不过是刻板印象,老人就应该温温顺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老人就不应该穿着奇怪的衣服纹着奇怪的图案,否则就会被骂成为老不尊。年轻人干什么都可以被原谅,但是因为他们老了,他们经历了世事,就应该一副淡然无害的样子躺在敬老院的轮椅上慢慢等死。可谁想过世界怎么样在对待他们,谁想过他们也需要宽容和爱?
只可惜的是……老“流氓”的姿态不是故事的全部。
随着剧情的发展,故事才缓缓地揭开了这群老年“流氓”的面纱。原来凶神恶煞的面容和装腔作势的恐吓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仍然是和我们常常看到的敬老院老人一样,是一群脆弱的,无力的老年人。
整个电影的反讽意味很强烈,给平时无力的老人们披上了一副盔甲,然后又重重的撕开这层保护膜给人心头一击。在影片看似生硬和凶恶的外衣之下,隐藏着的是导演别致的小心思和对老年人温情的关怀。一开始的时候让观众厌恶他们,最后再让观众同情他们。在这厌恶和同情的后面,我们会突然意识到,我们到底在用多么无知的眼光在看待这群也许是自己的爸爸和爷爷的老年人!
4. 英雄事迹 读后感
我家有许多书,我都非常喜欢读。其中《英雄人物故事》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他讲了众多的英雄人物,他们的高尚品质让我感触很深。一个个英雄的事迹感人肺腑,他们为了保卫祖国,浴血奋战。宁死不屈,敬意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5. 老英雄故事会观后感
听退伍老兵讲故事。退伍老兵身患残疾。他是在战场。与敌人杀敌的时候漏下的疾病。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才能对得起那些退伍老兵。
6. 英雄人物事迹读后感
放寒假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买一本有关于爱国主义的书来读,并写出读后感。
放假的第四天,爸爸带我买了一本名叫:《英雄人物故事》的书。
这本书是我精心挑选的,我非常喜欢,一回到家就开始认真读起来。
书中精心选编了46位古今中华英雄人物的故事,有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虎门硝烟的林则徐,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少年英雄赖宁……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感人至深,一次次指引着我,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吸引着我。
尤其是“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的文章,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
内容主要讲的是:1940年4月12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
1949年8月,雷锋的家乡解放了。
雷锋这个孤儿得到了乡政府的特别关照,乡长经常给雷锋讲革命故事,所以雷锋很想当兵。
不久,雷锋当上了儿童团团长。
1950年,雷锋上了学,当上了第一批少先队员,由于雷锋的学习优秀,又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经常得到老师的好评,因此乡长又让雷锋当乡政府的通讯员。
因为他工作出色,又很快当上了公务员。
一次工作,一颗螺丝钉让他有很深的感悟:将来也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出现在革命最需要的地方。
雷锋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1960年1月8日,雷锋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兵。
雷锋不仅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而且把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贯彻在自己的生命中。
他还经常帮助战友,小韩的棉衣烧了个洞,他悄悄补好。
小周的妈妈病了,他替小周的名义汇去钱……雷锋一生都在为人民做好事,他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读完这本书,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向英雄们学习,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报效祖国。
更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思想,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7. 老英雄故事观后感
英雄母亲邓玉芬告诉我们,中国人民是打不垮,压不垮的,面对侵略者有数不尽的革命先烈前扑后继。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高举屠刀屠杀人民群众,象英雄母亲郑玉芬一样的人们奋起反抗,打碎了小日本想占领我们国家领土的奢望,让小日本彻底粉碎了美梦
8. 牢记英雄事迹读后感
学生学习英雄个人心得感悟范文1篇
我们致敬英雄,不畏艰险、英勇奋斗、无私忘我、甘于奉献是他们共有的品质。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必定崇尚英雄。英雄,既是民族的脊梁,也是家国的精魂。正是因为他们的浴血奋战、英勇奋斗,民族挺直了脊梁,国家走向独立自主,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当疫情来了,他们也是充满人间烟火的凡人,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然而因为祖国的召唤、人民的期待,他们便无所畏惧,逆行而上,和病毒战斗、和死神赛跑、不惜用自己的血肉身躯把病毒挡在门外,使他们这群肩负大义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逆行者,托举起人民的信心和希望。这样的英雄当得起世人的赞美,当之无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9. 有关老战士的事迹
金一南教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他的父亲就是一名参加长征的老战士。这位老战士是80年代初去世的。1982年,金教授第一次给病重的父亲洗脚,他感到非常奇怪,父亲的脚怎么这么粗糙,全是老皮、全是瘢痕。金教授就问父亲,脚怎么这样?父亲就和他说,当年自己的脚底板非常厚,全是老茧,老茧里有碎石头、树枝、刺。当年没有鞋,连草鞋都没有,战士们就扛着机枪、扛着弹药箱赤脚行军、赤脚冲锋。
后来,金教授写了一篇文章叫《琥珀》,就写父亲的脚,父亲的亲身经历给他很大的感触。爷爷去世很早,奶奶就用爷爷留下的一点薄地养家,为了让父亲上学,奶奶就把几亩地都卖了。家里全部的希望都在父亲身上,他上了学、有了知识、有了文化,他觉得首先应该忠于的是民族。父亲称当时的愿望就是一定要打倒列强、建设一个新中国、获得民族解放。注入了这样的信念,红军打下了永丰城。奶奶知道父亲要跑,红军一来他就要去,奶奶就把房门都锁上,父亲最后从爬后窗跑了。
金教授就想,从孝的角度来看,父亲不顾家,他说自己知道若投靠红军,一走这个家就要垮。果然家垮了,奶奶和姑姑被定为匪属,离开家到处讨饭,奶奶后来在江西靠织袋子为生。卖袋子的时候,她被奸商用秤杆打瞎了一只眼睛。这是金教授首次在公开的媒体上讲述这个故事。
10. 英雄先辈的事迹读后感
张自忠将军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
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
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11. 英雄事迹读后感想
今天,我怀着澎湃的心情读了《革命先烈的故事》这本书,书里的那些为了抗日救国而牺牲自己的战士们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比较突出的例子就是刘胡兰了,她面对敌人的威胁却临危不惧,始终都没有向敌人透露半点对党不利的信息。最终她为党和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虽然已经离去了,可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在天堂里为革命加油。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多么坚强的一位女子,在敌人威胁面前的不屈不挠,更突出了她对党的信任和对敌人的仇恨,就连毛主席都被她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亲笔为她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