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次纪年法举例(常见的纪年法)

1. 年次纪年法举例

1. 年次纪年法举例

自汉武帝以后,历朝历代都采用年号纪年,如唐太宗的贞观,宋高宗的绍兴,元顺帝的至正,明太祖的洪武,清代的康熙,乾隆等

2. 常见的纪年法

2. 常见的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3、干支纪年法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5、星岁纪年:分为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

战国时期用岁星纪年。

6、生肖纪年:它是我国民间推行的一种与干支密切相关的纪年方法,用十二肖兽名称作为年名和地支对应。

3. 三种纪年法并举例

封建纪年法(帝王纪年法)

教材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常常用象"汉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和"贞观时期",这样的方法来表示时间概念,这种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的纪年方法,就是封建纪年法或者称为帝王纪年法。

所谓谥号,从西周开始(秦朝不曾采用),古代帝王,贵族和大臣等死后,由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谥号有褒、怜、贬三种寓意,象周文王,"文"汉武帝的"武",孝文帝之"孝文"等,都含有褒之意;周厉王之"厉",隋炀帝之"炀"等则含贬意;周平王之"平",汉殇帝之"殇"就是有怜悯和同情之意了。所为庙号,是和封建宗法祭祀相联系的一种专有称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奉入宗庙立室祭祀时,都要给予相称的尊号为某祖、某宗,这就是庙号。除少数皇帝的庙号例外,一般的来说,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称"祖",第三代以后的多称"宗"前者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后者如唐太宗,宋真宗等等。年号是封建帝王所定的纪年名称,最早的年号是汉武帝所定的"建元",最后的年号是清代的"宣统"。

使用封建纪年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庙号、谥号和年号的区别 :一般来说,帝王的谥号最后一字往往是"王"和"帝",而且从时间上看,唐以前的皇帝由于谥号还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两个字)。所以多用谥号称皇帝。如周文王,汉景帝等等。唐到宋元时期,皇帝的谥号变得越来越复杂,有的皇帝的谥号字数增加到10多个字,于是,一般都用庙号称皇帝。庙号往往不是"祖"就是"宗",如唐太宗,宋术祖等。明朝到清朝时期,由于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故常用年号称皇帝,如崇祯,康熙,光绪等等。

三、干支纪年法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原是借用树木的干和树枝的支。实是古人的数 字,其字如下。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列举主要的纪年法,并作简要介绍

我国历史上使用的纪年法重要的有四种: 一是干支纪年,这种是以天干(甲乙丙 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 未申酉戌亥)的合称来纪年的,出现在汉代。 干支是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的甲 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数来纪年的,通 称为“六十甲子”。

六十年后周而复始,一直 沿用下来。二是帝号纪年法,这种纪年方法出现在 周朝时期,是以帝王或诸侯的谥号为纪年的 方法。西周共和十四年后,周朝史书中出现 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鲁国史书《春 秋》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 历史。

三是年号纪年法,这种纪年方法为汉武 帝首创。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使 用年号“建元”纪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 而建制自己的年号。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 年,前后2051年中,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 号。四是黄帝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出现在辛 亥革命期间。

这期间,一些报刊和革命党人 为反对清王朝,不使用清朝皇帝的年号纪 年,而以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为 年号来纪年,史称“黄帝纪年”。由于计算的起始时间不同,当时各报刊 采用的黄帝纪年的年代也不统一,对1911 年,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推断为黄帝4609年,中国留日学生江苏同乡会编印的《江 苏》推断为黄帝4402年,由黄藻编辑初刊的 《黄帝魂》推断为黄帝4622年。

其中,《民报》 所用年代为多数革命党人所接受,武昌起义 后湖北军政府颁发的文告即以此为据,各省 响应起义的文告也多采此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 省,定黄帝纪年4609年11月1 3日(公元 1別2年1月1日)为中华民H元年元旦。

从 这一天起,便不再使用黄帝纪年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采用公元纪年。

5. 年次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

1、王公年次纪年

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民国纪年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从此又有了民国纪年法。

2、 年号纪年

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干支纪年法推算方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6. 什么叫年次纪年法

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有很多,不过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伊斯兰教纪元、佛教纪元、犹太教纪元以及希腊纪元、日本纪元等。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而没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

7. 年份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比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琵琶行》“元和十年”,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

8. 纪年法百科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等。

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

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9. 年号纪年法举几个例子

1、谥号纪年法。先秦时一般用王侯即位的年次前边加上谥号来纪年,如鲁隐公元年,齐醒公十年,秦穆公十五年等,这种纪年方法叫谥号纪年法或帝号纪年法。

2、年号纪年法。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使用年号“建元”,首创年号纪年法。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从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年,一直延续到清末,所不同的是汉至元朝,一个国王可以拥有许多年号,明清两代一个国君只有一个年号。如汉武帝建元元年,太初三年,天汉四年;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清圣祖玄烨六十一年。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共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