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老区红色革命故事(沂蒙老区红色革命故事演讲稿2-3分钟)

1. 沂蒙老区红色革命故事

孟良崮战役 莱芜战役等

2. 沂蒙老区红色革命故事演讲稿2-3分钟

我的家乡演讲的时候,背景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轻柔的,比如相恋绒花、我的祖国等等这样的背景音乐,当然也可以结合自己家乡所在的省份或者是城市。

如果有这样的主题曲,那样会更好,比如乌苏里传歌,谁说山西好风光、沂蒙小调、青藏高原等等等等,都是比较适合的,这样更有代入感,会更能抓住听众的心。

3. 红色经典故事沂蒙

沂蒙颂,讲述了革命老区沂蒙山,善良的红嫂用乳汁救助八路军伤员的感人故事

4. 沂蒙老区红色革命故事征文

压油沟

  “压油沟”这个名字还是从朋友圈里得知的,要不然,还真不知道在哪里。儿时看过电影《朝阳沟》,知道了朝阳沟,听到了压油沟应该像朝阳沟那样出名。

  周六,我们一家慕名去压油沟,一路上心情是那样的兴奋和急切,一路上多亏百度地图导航,把我们精准导到目的地,里程51公里,用时一小时。

  到了景区门口,果然来的人很多,停车场停满了车,我们只好把车停在路边,停在路边还省了十元的停车费。停好车后,我们朝大门方向走去,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大门上方镌刻着三个红色大字“压油沟”,我们购买了门票便进入景区,远望去,两边都是小山,丘陵地形,不算高,是沂蒙西南特有的地貌,山上果树林立,在这个季节只看到零星的杏花树星罗棋布的点缀在山间,给初春的压油沟一点生机。

  沿着山路走去,第一个景点是“水韵”,这是人工打造的人工湖,湖里有“莲花船”,在湖中似一朵开着的水莲花。湖边有搭建的廊道,走在廊道里,低头观湖,湖里有放养的鱼儿,它们在自由自在的游着,儿子喂起鱼儿,它们百头蹿动,争相吃食,看着它们的样子,儿子禁不住喊了起来:“鱼儿争食吃了。”我们心情放松了很多。

  走过水韵,我们来到人民公社广场,这里游客颇多,玩水的,休憩的,吃饭的,这里一片热闹景象。这里有人工铺设的石板路、磨盘路,虽是人工后期打造,但都再现当年压油沟的面貌,让我们想到解放后压油沟人民艰苦创业的情景,他们走的每条路都是那么的踏实有力。石板路两边有不高的房屋,有的是原来的旧房子,有的是新建的仿古房,无论新旧,它们都再现了当年压油沟人自力更生的生活原貌,屋子墙上都贴着毛主席语录,每句话都是那么的催人奋进,无时无刻不让我们不感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光芒,在她的照耀下,我们去战斗,去奋斗。

  沿着石板路,我们来到百工坊,压油坊、酿酒坊、煎饼坊,它们虽是后期仿古打造的,但都是沂蒙人民自力更生的缩影,他们的工艺都是创造,文明中外,酒香飘千里,饼香跨海外。我们不得不为沂蒙人民的首创精神所感动,为他们不怕吃苦自力更生的优秀品质而自豪。

  从百工坊来到了古戏台,这里有庄户剧团自编自演的柳琴戏、吕剧,前来看戏的人也很多,游客们不时地为他们精湛的唱功而喝彩,与此同时,整个山沟里都回荡着《沂蒙山小调》《谁不说咱家乡好》等咱沂蒙当地的音乐,让我们感受沂蒙文化的浓厚氛围,勤劳的沂蒙人民不仅朴实忠厚,而且还有文化品味,在这里感受了新时代沂蒙人民精神追求。

  从古戏台来到了喊泉,这里是个不大的水汪,中间一个喷泉,人们通过麦克风喊话通过声控把泉水喷到天上,这里吸引了很多人,儿子也不例外,拿着话筒喊个不停,泉水喷涌而出,直擎蓝天,人们大喊大叫,既看到了一吼擎天的泉水,又能让人们释放压力,不得不佩服创意者的聪明智慧。

  压油沟的景点还有很多,我们尽是观赏个遍,大半天的游览时间就过去了,我们该要返程归来,在回来的路上我们想了很多,压油沟的昨天是在党的领导下压油沟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创造一个个业迹;今天,走向新时代的压油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步步夯实,走出了一条欣欣向荣的光明康庄大道。

  拜访压油沟,收获没少有。

5. 沂蒙革命老区的故事

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临沂小推车

6. 沂蒙山区红色革命故事

我们在这个和平时代幸福的生活。是老一代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听爷爷奶奶讲他们以前的艰苦岁月。野菜、玉米、红薯是他们的主食,玉米粥是他们的饮料,大白菜则是他们的佳肴。听起来确实艰苦,但他们的上一代却更让我们敬佩,那就是革命前辈老红军。顺着历史的大潮,我们寻找这红色的足迹。在我们山东有这么一个革命老区。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走进沂蒙山区,追寻红嫂的足迹,聆听那感人的故事。

走进常山庄村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一尊年轻妇女一手搀扶着伤员,一手掀开衣角用乳汁救护的铜像,深深的震撼着我们。这儿保留了沂蒙山区的抗战古村风貌,房子和墙都是用石头砌成,有些房子有一百年的历史了。馆内以红色为主,以文字、图片、荧屏、雕塑和实物相结合,详细了介绍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看着照片中一位位看似平凡、慈祥的老奶奶,听着她们的故事却让我们肃然起敬。她们除了有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四个代表外,还有一大批红嫂典型。有智闯虎穴的刘玉梅、有卖女拥军的方兰亭等等。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送军粮、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她们的那几句,“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听着就让我们潸然泪下。

她们虽然平凡普通,却干了出一件伟大的事情,尽管她们大字不识一个,但她们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为革命出一把力,让全中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有这么一群红嫂的支持,才让我们的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和敌人厮杀。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的国家也慢慢的强盛起来了。我们作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应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舍身救人的事迹也是红色精神。我们小学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不辜负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

7. 沂蒙红色革命小故事

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她们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拥军,为部队做鞋做鞋垫,帮助护理伤员。

8. 红色故事 沂蒙

“沂蒙先锋”标识顶端璀璨的党徽代表党的领导和正确方向,蓝色线条代表沂河,红色部分代表革命老区。图案以“沂蒙”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Y、M”有机的变化象征飘扬的旗帜、挺拔的蒙山、蜿蜒的沂河,体现了鲜明的沂蒙地域特色,突出了广大党员“争做沂蒙先锋、建设大美临沂”的时代精神。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沂蒙先锋”标识将结合省市开展的“齐鲁先锋”、“沂蒙先锋”党建品牌宣传活动,各级党组织要对“沂蒙先锋”标识进行广泛宣传,并在全市党建工作的有关活动、有关场所及媒体网站使用。

9. 沂蒙山革命老区的历史故事

沂蒙山红色故事有,红嫂的故事,罗炳辉烈士的故事,人民群众用小车支前的故事,孟良崮战役的故事,陈毅的故事,粟裕的故事等。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