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是什么意思(国子监祭酒是什么意思)

1. 国子监祭酒是什么意思

祭酒,在古代可是件很重要的事,并且在当时还设立了专门的职位,也就是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祭酒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西晋初立“国子学”,旨在突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的功能,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咸宁四年,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炀帝即位,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唐高宗龙朔元年,东都亦置监。一度改称司成馆或成均监。

宋沿唐制,分设西京国子监、东京国子监,增辖武学。元代分设国子监管辖国子学。明清改国子学为国子监。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在北京设国子监﹐皆置祭酒从四品﹑司业正六品、监丞正八品、典簿从八品各一员。清代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设管理监事大臣一员;祭酒,满、汉各一员;司业,满、蒙、汉各一员。另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

历史上很多知名的官员担任过国子监祭酒这一职务,比如:韩愈、徐阶等。

看来看去,祭酒都与酒无关。的确,国子监祭酒与酒真没什么关系,他们管考试,不管喝酒。但祭酒这个名字却与酒息息相关。

2. 国子监祭酒品级

国子监,又称国子学。西晋时,专门为五品以上官僚子弟专设了国子学,形成了国子学、太学并立的双轨制。国子就是贵族子弟,与更具平民色彩的太学并立。隋炀帝时始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的监生几乎都由官宦子弟充任,国子监只不过是他们入仕的途径而已。他们仅是挂名,数量既少,平日听课者又甚寥寥。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或国子监。清代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觉罗学等除外)。光绪三十三年(1907),并归学部。

国子监由此从教育机关变成了只管考试而不管教育的考试机构,到清末则成为卖官机构。

国子监的老师有祭酒、司业、主簿等,均有品级。国子监学生,等于秀才,分文武两种,文称文生,武称武生。凡依照惯例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钱给朝廷,即可称为“例监生”。他们有资格去见县官,但没有什么实权。

3. 国子监祭酒是什么职位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国立大学校长国子监祭酒,为宋朝中央政府官职之一,神宗元丰改制後始创,为国子监最高负责人,地位等同於国立大学校长。多由宰相兼领,其佐贰官为国子监司业。

主掌国子、太学、武学、律学、小学的政令,以及课试、升黜、教导之事,同时也负责替学官打考绩。

此外,依照太学三舍法的规定,属最低阶的外舍太学生须於季终,依序接受学谕、学录、学正、博士的考试,最终再由祭酒与司业加以考核,视其成绩,决定是否可以升至内舍。

明、清时为中央政府官职之一,但品等仅为从四品。该官职隶属於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其上为监事大臣,辖下有监丞等辅佐官职。1910年代,清朝灭亡後,该官职废除。 转的~

4. 国子监左右祭酒

獭祭清酒是典型的新式日本清酒,而且它香气和口味并重,酸味中夹杂着一些甜味,果香丰富,大部分需要在低温下饮用,而且需要用葡萄酒杯饮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它的香气。清酒,是以大米与天然矿泉水为原料,经过制曲、制酒母、最后酿造等工序,通过并行复合发酵,酿造出酒精度达18%左右的酒醪。之后加入石灰使其沉淀,经过压榨制得清酒的原酒。但清酒原酒还不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清澈透明的酒。

5. 国子监祭酒地位

国子监祭酒”是中国清朝政府官职之一,品等为从四品。国子监祭酒是中国古代政府官职之一,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是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汉武帝设置“太学”也是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而西晋初立“国子学”旨在突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的功能。北齐称之为“国子寺”。隋、唐、宋、元、明、清称之为“国子监”。清末改革学制,1905年12月6日设学部,国子监裁废,其教育行政功能并入学部。

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

北齐改名国子寺。

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炀帝即位,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

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东都亦置监。一度改称司成馆或成均监。

宋沿唐制,分设西京国子监(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京国子监(今河南省开封市),增辖武学。

元代分设国子监管辖国子学。

明清改国子学为国子监。

6. 国子监为什么叫祭酒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等最高学府的校长兼教育部部长的一些作用。国子监祭酒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始于西晋武帝国子祭酒,后经北齐、隋唐、明清延变。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是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7. 国子监长官为什么叫祭酒

因为古代祭酒是一种官职,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古代祭祀礼仪有一种叫浇奠祭祀,就是举起酒杯、向天祝祷、洒酒于地;执行这个礼仪的人叫祭酒。

国子监是当时国立最高学府,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主管被命名为祭酒。

8.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什么职位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今商丘)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1] 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9. 国子监和祭酒的区别

国子监算得上是最古老的大学了——而且是皇家学院。国子监的领导不叫校长,而叫祭酒(这名称确实体现了儒家的传统),别小瞧祭酒,他也执掌着四品官印。至于学生,则叫监生。

国子监是培养大学生的,贡院则是高考(或考研究生)的考场。明清两代,朝廷一般每隔3年举办一次会考,地点选在京师。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首届,在南京夫子庙附近的贡院举行。永乐九年3月,将全国科举会考地点移至北京。明朝时南京也有国子监,北京的这一座是后成立的,相当于它的分校吧。直至清光绪三十年止,500多年里两朝共举行进士考试201科,取中进士51624人。国子监内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块饱受风雨摧残的进士题名碑了,镌刻着所有进士的姓名。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