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沥酒拜街中
1、腊月二十三
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日(腊月二十四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2、腊月二十四
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3、腊月二十五
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好不 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5、腊月二十七
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
space
6、腊月二十八
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7、腊月二十九
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8、大年三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9、大年初一
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10、大年初二
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北方在正月初二,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11、大年初三
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12、大年初四
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13、大年初五
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14、大年初六
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15、大年初七
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16、大年初八
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space
17、大年初九
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18、大年初十
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19、正月十一
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20、正月十二
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21、正月十三
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22、正月十四
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23、正月十五
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2. 沥酒拜街中,万户千家看
每每节日降临,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华人区总会践行一些春节习俗来传递过年的红火意味与热闹氛围。这些年俗,大多传统且历久弥新,在今日仍被广泛使用。那么春节有什么风俗习俗呢?传戒的传统民俗介绍。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习俗风俗有哪些
1、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2、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春节的风俗
3、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春节的传统民俗简单介绍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作为节俗来讲,过了腊八节,“过年”就由此拉开了序幕。
腊月二十三 ,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春节的民俗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 元宵节),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3. 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什么意思
jiāng yǔ fēi fēi jiāng cǎo qí , liù cháo rú mèng niǎo kōng tí 。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wú qíng zuì shì tái chéng liǔ , yī jiù yān lóng shí lǐ dī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翻译: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杨柳,依旧轻烟般笼罩着十里长堤。
赏析:
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引导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
作为吊古之作,起笔却在古迹之外。“江雨霏霏江草齐”,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滨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四望迷蒙,烟笼雾罩,如梦似幻。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即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惘惆怅。这就为下一句抒情作了准备。
“六朝如梦鸟空啼”,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表面上看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但眼前这一切已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鸟空啼”的“空”,即“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慨很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容易使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是十分令人触目惊心的。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诗人运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将自己对古迹的怀念与心痛转移到春柳之上。“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的强烈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此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思想情绪虽不免有些消极,但这种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仍值得后人借鉴。
4. 沥酒拜街中什么意思
穷鬼,又称“穷子”。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穷鬼乃颛顼之子。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唐诗人姚合有诗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也是颛顼的儿子,性格放浪,最后在放荡的生活中死于非命。
传说要是遇上这个神,就会丧失财物,这有些类似日本的贫乏神。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有一种叫做“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就是送的这个“穷鬼”!
5. 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过年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透过几千年的光阴,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6.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民俗专家解释说,“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状态。天津市民俗专家张仲介绍说,旧时,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在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告解除,所以把这一天称为“破五”。清末民初,天津诗人冯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词》就写道:“新正妇女忌偏多,生米连朝不下锅,杯碗捧持须谨慎,小心‘破五’未曾过。”
大年初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谗言。此外,妇女们在这天还要找出几件旧衣服来拆拆,谓之“拆小人”。据说,这样可以免霉运。
此外,有些地方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糖等,寓意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
正月初五,民间习惯称为“破五”。传说姜太公封老婆为穷神,并令她“见破即归”,人们为了避穷神,于是把这天称为“破五”。唐代诗人姚合在《晦日送穷三首》中写道:年年到此时,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在农村一直保留着这一天祭财神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