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生产入窖酸度单位是多少,将酒放入地窖后在何种条件下产生酸

1,将酒放入地窖后在何种条件下产生酸

鸡蛋酒 很有名气的饮料酒精度数低于8度时间长了会酸败

{0}

2,如何测得白酒的酸度以及它的步骤和公式

吸取酒样50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2滴,用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取50亳升酒样,放入250毫升三角瓶内,加酚酞指示剂3滴,用0.1当量氢氧化钠滴定至粉红色,在半分钟内不退色为终点,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溶液毫升数. 总酸(以乙酸计,G/升)=(氢氧化钠的当量浓度*氢氧化钠的毫升数*0.0601*1000)/50 50为样品体积,0.0601为乙酸的毫克当量 注:白酒化验标准中酸是以乙酸计的总酸=V*c*0.0601*1/50*1000

{1}

3,白酒生产发酵问题同样条件下酒醅蒸馏前加糠辅料和蒸馏后

糠为白酒发酵的重要辅料,其自身可以提供发酵前期的氧气,并能起到填充,疏松作用。但是糠自身含有糠醛,果胶质,这些物质都是有害的,糠醛会让人上头,多的话还容易致使人中毒。果胶质含量如果过多的话会在后期发酵中产生一定量的甲醇。但是这两种物质都是会在高温下被分解。所以蒸馏前加糠拌料的同时加入熟冷糠,再进行二次蒸馏的话,可以明显降低以上两种物质的含量。对白酒的后期发酵有明显的帮助。至于入池酸度,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差别。但是糠经过两次蒸,糟醅的骨力肯定没有一次蒸好,只能从发酵工艺角度上讲一下蒸馏前加糠的作用!白酒,红酒,啤酒,黄酒!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2}

4,酒厂生产白酒常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来控制酸度

因为酵母菌基本不产酸,只有杂菌(如乳酸菌,产气杆菌等)才会产酸。但是由于原料品种、质量不同,糖化剂品质、质量的差异以及热处理工艺的区别,导致了糖化醪的原始酸度波动较大范围,因此必须控制发酵中的酸度,加硫酸增酸,一般控制在3~4,每增加一个酸度,就相当于消耗了总糖的0.6%,则每吨少产酒精7.2kg.估计你是不是看错了,酒厂应该是不会用稀硫酸来控制酸度的,这里说的酸度应该是有机酸,而不是无机酸,一般以乙酸为主,配以己酸,乳酸,乙酸,丁酸,戊酸等诸多有机酸。没听说过哪个酒厂用无机酸来控制酸度的。增加酸度是为了增加白酒发酵过程中的酸醇酯化反映,淀粉发酵成醇,同时补充上酸的话,酸跟醇发生酯化反映就会产生诸多呈香呈味物质,如己酸乙酯,乳酸乙酯等,这会使得白酒更好喝。而加无机酸则没有这方面的效果。至于是不是干其他的用途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调酸应该不是拿硫酸的,更不会拿盐酸了。

5,立查酒醅要有一定的酸度

前面说过,白酒发酵的淀粉酶和酵母仅适合于微酸性的条件,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酶活性是很低的。但是,某些产酸杂菌却最适于中性、微碱性条件。白酒生产在正排时。因是续茬操作,当然很少发生酸度小的问题。但是立茬时则不然。立茬时如果只用粮食和辅料,不用酒糟,或忽视了酒糟调节酸度的作用,随便加一点就算,将因入池酸度过小,造成杂菌污染严重、升温猛、产酸大、产酒少的严重后果。如立茬时不加酒糟,入池酸度一般仅在0.2左右,酒醅升温非常快,有时二对时即达32℃,三天之内酸度即可由0.2猛升至2.5。因此,在立茬配料时,除了考虑淀粉浓度之外,还必须考虑入池酸度。一定要加入足够的酒糟,加入量依入池酸度衡量,一般达0.4—0.6即可。最好事先晒好干糟备立茬之用,也有用大池贮存湿糟的办法,但不如干糟好,因湿糟杂菌较多,影响发酵。没有酒糟时,也可用硫酸调酸,但这样做的缺点是淀粉浓度不易降下来。因为只用辅料立茬,用少了,淀粉浓度达不到要求,用得太多,材料过于疏松,一则空气太多, 消耗淀粉,二则易淋浆,对发酵也是不利的。

6,白酒生产中大曲检测的酸度结果135对吗

1.35这个酸度值可以有。大曲酸度值标准是低于1.5。凤香型大曲白酒,酒色透明,香气浓郁、醇厚圆润,诸味谐调,尾净爽口,回味悠长,别具一格。其生产工艺和成品酒风格均不同于其他酒,而其代表西凤酒更有“凤型之宗”的说法。 一、酿酒工艺流程 辅料 ↓ 高粱→粉碎→拌料→蒸酒蒸料→出甑→加浆打量 ↓ ↓ 新酒 扔糟 出窖酒醅←入窖发酵←加曲←扬凉 二、工艺说明 1.窖池结构 采用泥窖发酵,分明窖、暗窖两种。在酿场中间挖坑,盖上木板者为暗窖,在酿场两边或一边排列无盖者为明窖。窖池一般体积为3m×1.5m×2m。 2.原料、辅料及处理 原料为高粱,要求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皮壳少,夹杂物在1%以下,淀粉含量61~64%。高粱投产前需经粉碎为8~10瓣,通过1mm筛孔的55~65%,整粒在0.5%以下。 辅料为高粱壳或稻壳,投产前必须筛选清蒸,排除杂味。辅料用量尽量控制最低,约15%以下。 3.酿酒操作 西凤酒的发酵方法采用续渣法,每次酒醅出窖蒸酒时,掺入部分新粮与发酵好的酒醅同时混蒸,全部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立窖(第一排生产) 开始用新粮进行发酵,每天立一窖,蒸三甑,成为三个大渣。每年九月室温在20℃左右,将破碎后的高粱渣1100kg拌入高粱壳32.7%,按高粱的含水分多少加入50~60℃温水80~90%,拌匀,堆积润料24h,使原料充分吸水,用手搓可成面,无异味。然后分三甑蒸煮,圆汽后60~90min,要求达到熟而不粘,出甑后加入底锅开水,分别进行梯度泼量适量。经扬冷后加大曲粉200kg(三甑总量),入窖泥封发酵14天出窖睁酒。 (2)破窖(第二排生产) 先挖出窖内发酵成熟的酒醅,在三个大渣中拌入高粱粉900kg和适量的辅料,分成三个大渣和一个回活,分四甑蒸酒。要求缓火蒸馏,蒸馏时间不少于30min,流酒温度在30℃以上,并掐头去尾,保证酒质。各甑蒸酒蒸粮结束,分别加量水,扬冷加曲,泥封发酵同前述操作。 (3)顶窖(第三排生产) 挖出前次入池酒醅,在三个大渣中加入高粱粉900kg,辅料165~240kg,分成四甑蒸馏蒸粮,其中第四甑作下排回活,上次入池的回活作下排扔糟,其他操作同前。第一甑蒸上排回活,第二甑蒸挤出的回活,不加新粮,第三、四、五甑为其他三甑大渣。 (4)圆窖(圆排) 从第四排起,西凤酒生产即转入正常,每天投入一分新料,丢掉—甑扔糟。保持酒醅材料进出平衡,以后每发酵14天成为一个循环,继续下去。 (5)插窖(每年停产前一排) 在每年热季到来之前,由于气温升高,易使酒醅酸败而影响出酒率,发生掉排,这时应准备停产。 插窖时将正常的酒醅按回活处理,分六甑蒸酒后变为糟醅,其中五甑入窖。糟醅共加入125kg大曲粉,加量水150~225kg,入窖品温控制在28~32℃,操作如前相同,保证发酵正常。 (6)挑窖(每年最后一排生产) 挑窖时将发酵好的糟醅全部起出,入甑蒸酒,醅子全部做扔糟,整个大生产即告结束。 4.工艺条件说明 (1)西凤酒发酵十分强调入窖水分,醅中含水过多,会造成糖化发酵加快,使残余糖分增多,发酵不彻底,酒醅发粘,妨碍蒸酒。水分过少,淀粉糊化困难,也影响正常发酵。应控制酒醅水分在57~58%为宜。 (2)入窖淀粉含量大渣在16~17.5%,出窖淀粉含量9.5~11.5%为好。淀粉含量高,发酵生成热量多,造成酒醅生酸;入窖淀粉含量太低,又影响产酒。 (3)正常入窖酸度控制0.8~1.2,出窖酸度1.8~2.4较适宜。若出窖酸度超过2.5,会使酒带苦,并降低出酒率。 5.贮存、品评 西凤酒贮存采用按等论级,“酒海”贮存。入库酒经三年贮存,酒质变得绵甜,香气纯正,糟味减轻。经精心勾兑,包装,出厂。要求达到“酒香清雅,醇厚爽快,诸味协调,尾净味长”。

7,白酒酿造技术

我国生产白酒方法有2113固态法、半固态法和液态5261法。固态法是指固4102态醅发酵、固态蒸馏;半固态法是指固态醅发1653酵、液态蒸馏;液态法是指液态发酵、液态蒸馏。 一般情况下用传统工艺则要把粮食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加曲装箱培菌、配糟、装桶发酵、蒸馏、成品酒。新工艺酿酒则直接用生粮食+水+酒曲发酵、蒸馏、成品酒。新工艺比较简单,主要取决于酒曲(新工艺酒曲可以生料发酵,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时间、燃料费、人工费) 新工艺第一步:按配比粮食+酒曲+水(标准配比:100:0.8:280;熟料配比:100:0.6:100-200;甜酒配比:100:0.6) 第二步:发酵7-15天(前三天每天搅三次,后三天每天两次,第七天加胶袋密封,以后每隔一天搅一次。发酵时室温应保持在21-26度之间,温度太底发酵慢不完全,温度高容易酸败。发酵好的标准为:无气泡产生,无爆裂声;物料分层,液面青黄色透明;用火接近液面不熄灭,手抓物料不发粘,测物料的品温基本与室温相同。用低度酒度计测量大米酒度达到8-12度,杂粮2-5度) 第三步:蒸酒(注意控制火候的大小:大、中、大;蒸酒分三个阶段。原料配方 凡含有2113淀粉和糖类的原料5261均4102可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粮食类的高粱1653、玉米、大麦;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麸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头尾等,均可作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樱子等,也可作为代用原料。 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产名酒、优质酒用),小曲(生产小曲酒用)和麸曲(生产麸曲白酒用)。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是麸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生产上多用大缸酒母。 我国的白酒生产有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固态发酵的大曲、小曲、麸曲等工艺中,麸曲白酒在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故此处仅简述麸曲白酒的工艺。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据原料特性,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 2.配料。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得当与否的具体表现,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14~16%、酸度0.6~0.8、润料水分48~50%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称为"混蒸混烧",前期以蒸酒为主,甑内温度要求85~90℃,蒸酒后,应保持一段糊化时间。若蒸酒与蒸料分开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 4.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 5.拌醅。固态发酵麸曲白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为了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 6.入窖发酵。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层糠。 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结束发酵。 7.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希望能帮到你!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