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苏酒是什么酒(屠苏酒是什么酒为什么要在春节喝)

1. 屠苏酒是什么酒为什么要在春节喝

1. 屠苏酒是什么酒为什么要在春节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另: 查阅《辞海》得知,“屠苏”有三个义项:

①酒名。

②草名。

③房屋;草庵。《宋书·索虏传》:“(拓跋)焘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杜甫《槐叶冷淘》诗:“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仇兆鳌注引《杜臆》:“锦屠苏,天子之屋。”

2. 春节为什么饮屠苏酒

2. 春节为什么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在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酒品,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3. 我国古代春节喝的屠苏酒是什么酒

屠苏指:古代一种酒名。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

出处: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白话释义: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4. 古代过年喝的屠苏酒谁先喝

原诗春风送暖入屠苏,指的是过年的时候喝屠苏酒,入屠苏就是喝屠苏酒

5. 元旦为什么要饮屠苏酒

屠苏是屠苏酒,屠苏酒是长辈先让晚辈喝,希望小辈快长大,小辈希望长辈留住岁月。

这句话取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包含两个信息,一是过年以爆竹开启,还有家家户户换成新的对联,我们现代常说的春联其实就是起源于桃符。

全诗的意思是一声声烟花爆竹送走我们旧的一年,在春天的气息里,我们欢呼,喝着醇美的屠苏酒,新年伊始,春回大地,阳光普照,千家万户都换上了新的桃符,这就是过新年的气氛。如果用镜头来描述,我相信王安石绝对是一个好的导演,以细节描述民俗,迎接新年,点上爆竹,喝屠苏酒,换新桃符,而这些也一直延续至今。

6. 春节为什么要喝屠苏酒呢(故事)

春节已经来临了,王安石看到新一年的春节是如此美丽。 

         王安石寻找着爆竹声的传来的地方,他看到了:一群顽皮的孩子们在点着爆竹,满脸的开心,王安石心里想道: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呀!春节是多么受孩子们的喜爱啊!

           王安石还看到一下早出晚归、忙碌的大人们,在这时也和孩子们在欢迎春节,还喝着屠苏酒。王安石凝视着那些欢天喜地的孩子们,他想到了:儿时的自己,来迎接春节时的那股高兴劲儿——在春节时,在家中可以吃的鱼、肉,也可以受到一些压岁钱,还可以穿上好看的新衣裳,在早上还可以看到自己亲爱的小伙伴们在开心的放爆竹。也同时跟他们堆雪人、打雪仗。爸爸妈妈也在一旁看着他们玩得如此开心。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啊!到了下午,也可以还跟着伙伴们一块玩儿或到邻居家里串个门,开心得不得了!可是,虽然我们小孩子在春节中快乐地长大了一岁,大人们却老了一岁,但是他们还是开心、快乐的。

            好一会儿,王安石才缓过神来。这时的太阳早已升得老高了,他看到大人们已经贴上了新的春联。家家户户在阳光照耀下,更加漂亮。

7. 屠苏酒是什么酒为什么要在春节喝呢

古诗中屠苏指的是名为“屠苏”的一种药酒,在我国古代有着民间正月初一饮屠苏酒的习俗,这种风俗寄托着古代人民想要驱祸辟邪、防避瘟疫的愿望,据说屠苏酒这种药酒的创制人是我国汉代末年时期的名医华佗。

  屠苏酒在由华佗创制出来后,因为酿制的材料主要是以排除各种滞浊之气的中草药为主,就药性来讲,的确是有着防治瘟疫的功效,因而无论是唐代的药王孙思邈,还是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亦或是明代有着药圣之称的李时珍都十分推崇屠苏酒在民间的流传。

  由于屠苏酒是在正月初一引用,因此在一些古代文人的诗歌当中会直接用屠苏来指代新年,例如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一诗当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于屠苏酒的描写也有,例如古代爱国诗人陆游在《除雪夜》一诗当中写的“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8. 春节喝屠苏酒的由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王安石《元日》一诗中的句子,描写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时人们喜迎新春佳节的情景。春节时燃放爆竹,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的春节,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9. 屠苏酒是春节喝的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简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列宁曾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诗,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词风格独特,洗净五代铅华,开启豪放派的先声。有辑本《临川先生歌曲》。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   古诗今译   鞭炮响转眼间一年一过,   屠苏酒暖心房春风吹拂。   旭日升千门万户多明亮,   庆新春到处是新鞭炮换旧符。   名句赏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是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还能体现出他的执政态度。   赏析一: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赏析三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