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3年是什么朝代(1743年是哪个朝代)

1. 1743年是什么朝代

1. 1743年是什么朝代

清朝皇帝东巡的住所除了沈阳故宫,还有一座“夏园”。

清朝入关后,曾有四位皇帝先后东巡,回到后金以及大清发祥地新宾、盛京谒陵祭祖。其中,康熙皇帝三次东巡祭祖;乾隆皇帝四次东巡祭祖;嘉庆皇帝两次东巡祭祖;道光皇帝一次东巡祭祖。

  大清皇帝们东巡祭祖时,都居住在沈阳故宫内,叫做“驻跸”。然而,东巡祭祖时,皇帝们还有一座“驻跸”的行宫别院鲜为人知。

  “夏园行宫”曾壮观

  清史学者李凤民先生介绍说,这座皇帝们东巡祭祖的行宫别院,叫做“夏园行宫”,位于新宾永陵以西约7里地的下元村。

  “夏园行宫”背倚龙岗山,面临苏子河,共有81间建筑,分为东、中、西三路,主体建筑集中于中路。中路建筑共有四重宫院:第一重为“福绥堂”,共5间,两侧各有3间配殿,殿前3间宫门,宫门内有一间垂花门,宫门外东西两侧各有5间朝房,“福绥堂”为皇帝“驻跸”期间处理朝政的殿堂;第二重宫院“宣顺斋”,共5间,为皇帝“寝宫”;第三重宫院“照殿”,又名“七间殿”,为后妃起居之所;第四重宫院为“御花园”。“夏园行宫”东路主要建筑有“前阿哥所”、“后阿哥所”,为随驾皇子起居、读书之所;西路有“九间房”、“顺山房”、“茶膳房”等建筑。

  盛京将军建“夏园”

  “夏园行宫”始建时间,相关资料有多种记载。如《兴京县志》称“夏园行宫”始建于清初;《东北名胜古迹轶闻》说相传为清太祖所建,后改为“驻跸宫”;也有学者认为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李凤民先生认为,不仅清代康熙、雍正时期没有这座行宫,就连乾隆皇帝前三次东巡祭祖时,“夏园行宫”也不见踪影。史料记载,清代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东巡来到永陵祭祖时,大营设在“五谷村”。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东巡祭祖时,这才“驻跸”于“夏园行宫”。

  乾隆皇帝曾御笔题诗“福绥堂”,写明了建造“夏园行宫”的原委。题诗第二句的注脚写明:盛京(沈阳)将军永玮,于永陵附近建造“夏园行宫”。永玮是乾隆皇帝的侄辈,清代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调任盛京(沈阳),担任将军。清代嘉庆四年(1799年)五月,嘉庆皇帝在一份上谕中说:盛京侍郎德福,修建“夏园行宫”有功,赏银1000两。德福,是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一月,授予的盛京(沈阳)工部侍郎。由此可见,盛京将军永玮,命盛京工部侍郎德福督建了“夏园行宫”,建造时间应在清代乾隆四十七年九月至四十八年九月之间。

  天灾人祸毁“夏园”

  李凤民先生介绍说,清代道光九年(1829年),道光皇帝东巡祭祖,“驻跸”“夏园行宫”之后,便再无皇帝东巡祭祖了。当年,大清国力日渐衰败,皇帝“东巡祭祖”制度被废除,“夏园行宫”也就停止了每年修缮。

  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夏园行宫”部分建筑开始倾圮。兴京(新宾)城守尉额图珲、果勒明阿主动向盛京(沈阳)将军提出,愿意个人捐资抢修“夏园行宫”危房。盛京将军庆祺,立即向朝廷上奏。咸丰皇帝龙颜大悦,传旨说:修缮工程竣工之后,对二人予以奖励。然而,由于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夏园行宫”最终未能逃脱毁损的悲惨厄运。

  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年),苏子河泛滥,将“夏园行宫”前半部的东西朝房、宫门、垂花门等建筑全部冲毁,致使“福绥堂”袒露。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侵略军入侵兴京,将“夏园行宫”作为兵营,并乱拆乱毁,还在撤退时一把大火烧毁了部分建筑。如今,“夏园行宫”遗址已被辟为耕田,只有一块“遗址说明牌”,在述说“夏园行宫”当年的姿容,唤起人们对渐行渐远历史的追忆。

2. 1743年是哪个朝代

2. 1743年是哪个朝代

最热的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

从《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第三卷“清代气象记录(上)”中可以看到,这一年高温几乎涉及半个中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整个华北地区异常炎热,可以说是超级酷暑。

北@京:“六月丙辰(7月25日)京师威暑。”(《续东华录》)

天津:“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同治《续天津县志》)

河北高邑:“(五月廿八(7月19日)至六月初六日(7月26日)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民国《高邑县志》)

山西浮山:“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乾隆《浮山县志》)

当时整个华北地区完全进入“烧烤模式”。《续东华录》中使用了“威暑”来记录当时的高温,天气热得像发了威要吃人的老虎,来势凶猛~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研究室主任、气候变化研究首席专家张德二的研究换算,1743年7月20至25日下午的气温值,均高于40℃。其中以7月25日的温度值最高,达到了惊人的44.4℃~

3. 1744年是什么朝代

清代小说。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题“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钱、金二人生平均不详。共20卷80回,卷首有金丰序。此书于清代乾隆年间被查禁,又金丰序标年为甲子,清代在乾隆以前,“甲子”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或乾隆九年(1744),故此书大约是康熙至乾隆时期的作品。

  岳飞的故事早在南宋末年就成为民间说话艺人的题材。明代著为小说有 2种。①熊大木编《大宋中兴通俗演义》8卷80则,以“斡离不举兵南寇”为始,“冥司中报应秦桧”为末,已略具后来《说岳全传》的规模,然而人物情节均较粗率,文字半文半白。②于华玉编《按鉴通俗演义精忠传》。于华玉不同意熊大木脱离正史的虚构,他编岳传尽除虚构,一一对照正史,这岳传遂失小说趣味,成为史传的复述。《说岳全传》虚实兼有,金丰的《序》说:“从来创说者,不宜尽出于虚,而亦不必尽由于实。苟事事皆虚,则过于诞妄,而无以服考古之心;事事忠实,则失于平庸,而无以动一时之听。”它一方面吸收了过去岳传中精彩部分,同时又加进许多民间传说。若按之历史固然有许多的不合,但它故事性强,突出了岳飞和他的部将。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其成就和影响都超过了前两种小说。清代嘉庆三年刻本《说岳全传》

4. 1747年是什么朝代

1747年,阿富汗王国成立,并曾一度强盛。19世纪后,阿富汗国力日衰,成为英国和沙俄的角逐场。1919年,阿富汗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8月19日为独立日。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结束王国时期。1978年,阿富汗更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1987年,阿富汗国名恢复为“阿富汗共和国”。1989年2月,苏军撤出后阿富汗陷入内战。1992年,阿富汗伊斯兰国成立。1997年10月,阿富汗更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塔利班政权实行伊斯兰统治。2001年12月,阿富汗成立临时政府,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2004年,阿富汗更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5. 1743年是什么朝代国外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

法国化学家、生物学家

代表作《化学基本论述》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男,法国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后世尊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在化学上的杰出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将化学从定性转向定量的转变。因提出氧化学说而闻名。认识并命名了氧气(1778年)和氢气(1783年),并反对燃素说。帮助构建了度量体系,编写了第一份广泛的元素清单,并帮助改革化学术语。预言硅的存在(1787年)并第一个确立硅的存在,同时确立硫只包含一种元素(1777年),而不是一种化合物。提出规范化学命名法,撰写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方法并 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称为“物质不灭定律”。

法国大革命最激烈时期,他被指控犯有税务欺诈罪,并销售掺假烟草,随后被送上断头台,终年51岁。

6. 1749年是哪个朝代

两次平定大小金川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十大武功之一。与乾隆其他九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意欲并吞诸蕃”,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久而无功,川陕总督张广泗被清廷处死,改派岳钟琪为总兵,刻期进讨。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到18世纪60年代,金川局势再度紧张,又一次引起清王朝的关注。1766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9家土司会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联合反清。1771年清军败绩,清廷又将阿尔泰革职,派温福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1773年,温福战死,清廷又派阿桂为将军,增兵金川。经多次血战,清军死伤众多,终于于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战后,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尔古、美诺两直隶厅。

7. 1741年是哪个朝代

中国人口到19世纪中叶已经超过4亿。在近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耕地面积的扩大,在籍人口又有不少增加,从1841年的4.13亿增加到1949年的5.41亿,在109年中增加了31%以上。

这一速度,远远超过中国古代的人口增长速度,但大大低于前100年,即从1741年的1.43亿增加到1840年的4.13亿的速度。

人口发展

根据《咸丰东华录人口考正》和《同治东华录人口考正》,1851年全国共有4.32亿,1852年下降到3.79亿,1853年下降到3.18亿,1866年下降到2.56亿,达到最低点。

这一时期在籍人口的大幅度下降,一是战乱频繁、连年灾荒和疾病流行所致,其中减少最多的是江浙一带。二是下降如此之巨,则恐是人口记录残缺不全之故。

大约自太平天国革命军兴起以后,人口记录就日益残缺,每年都有若干地区尚未册报。到19世纪末叶,清政府即不再有全国性人口记录。

中华民国时期,全国人口又不断增加,仅据有关资料,1911年为3.68亿,1921年增至4.43亿,1933年达4.63亿。

8. 公元1743年是什么朝代

乾隆八年,也就是公元1743年,据说在这一年,直隶、山西等地,曾出现百年未遇的炎热和干旱天气,甚至被称为史上最热的夏天。突遭酷热天气,土地几乎被烤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因此乾隆皇帝立即下旨,命相关衙门查一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天气如此炎热。

9. 1733年是什么朝代

索额图

索额图(1636年-1703年),赫舍里氏,清代康熙年间权臣,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世袭一等公。出生年代推算当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

2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3周培公

周培公汉族学子,本是一落魄考生,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担任了朝廷内阁供奉,官至盛京提督,也算是封疆大吏。

4张廷玉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5佟佳·隆科多

佟佳·隆科多,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清朝大臣。

6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纳喇氏,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

7、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8索尼

索尼出身高贵,乃满洲正黄旗人,是清朝重要的开国功臣。顺治皇帝临终时,任命其为四大辅臣之一。索尼还是康熙皇帝皇后,孝诚仁皇后的父亲。索尼可谓是康熙手下十大重臣之一。

9李光地

李光地是康熙最为器重的臣子之一,其在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过程中都有重要的贡献。此外,他还曾担任文渊阁大学士,著有《朱子全书》《四书解》等作品。

10施琅

施琅最大的功绩在于收复台湾。清朝建立之后,台湾仍是郑成功后人统志,经过筹备,康熙皇帝命令施琅收复台湾,最终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施琅算是康熙朝重要的武臣了。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