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9年(1619年美国发生了什么)

1. 1619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刘綎(1558年-1619年4月18日),字省吾,南昌人,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

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明朝末年辽东督师。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开封府祥符县人(今开封市双龙巷)。

2. 1619年美国发生了什么

  美国的种族歧视开始于资本主义殖民时代,从1619年贩卖进北美大陆的第一批黑奴开始美国政府就开始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美国1776年宣布独立只是白人的独立并不包括黑人,这也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一大污点。在南北战争时期,联邦政府为扭转局势,宣布废除黑人奴隶制度,这使得黑人在法律上得到了平等的地位,但是并没有改变黑人群体的弱势地位,美国的种族歧视仍然普遍存在。  虽然1865年美国联邦宪法第13条修正案宣布废除奴隶制,但奴隶制并没有因此而在美国绝迹,美国的密西西比州到1995年3月才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成为美国最后一个宣布废除奴隶制的州。  伴随着奴隶制的合法存在,种族隔离制度曾在美国十分盛行。在美国有些地方,法律甚至明确规定黑人与白人在公交车、餐馆等公共场所内需分隔,且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直到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美国才从法律意义上还黑人以平等权利。  种族歧视,是指根据种族将人们分割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从而加以区别对待的行为,即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歧视。统治阶级根据种族和民族的特征,划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敌视、迫害和不平等地对待其他种族的行为。阶级剥削制度的产物。种族歧视始于古罗马帝国时代。其现代形式是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开始的,主要包括剥夺选举权、受教育权和其他权利,压低工资,任意逮捕、拷打甚至杀害,强行限制在“保留地”内居住等。迄今为止,还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种族歧视现象。  种族隔离政策使歧视官方化,但它往往在未被合法化时被执行。麻省理工学院与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在2003年的调查中发现当地的工作单位在招聘时存在广泛的种族歧视。名字“听起来像黑人”的应聘者得到面试的机会会比名字“听起来像白人”的应聘者少50%。调查结果被研究者视为种族偏见已经植根于美国不公平历史的强力证据。但是现在黑人所受到的社会福利要远好于其他族裔,由于美国政府政策偏向黑人,在许多工作岗位都必须应聘黑人,同一学历黑人会比白人优先招聘。黑人歧视亚裔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比如在1992洛杉矶事件中,黑人针对亚裔特别是华裔的打砸抢事件,致使很多的亚裔资产遭受损失。

3. 1619年的历史事件

“撒尿小孩”铜像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1142年,哥特佛瑞德三世公爵(Duke Gottfried Ⅲ)领军对抗外敌,就在军队落败之际,公爵将自己的小儿子放在摇篮里挂在树下,用来激励军队士气,最后得以击败了敌军,凯旋。

二、小于廉半夜起来尿尿,看到邻居的房子着火,小于廉找不到水源扑灭,灵机一动用洒尿把火熄灭解救受困的人,为了感念小于廉而在原地做个铜雕像永远保留,供后人凭吊。

三、流传最广的是古代西班牙入侵者在撤离布鲁塞尔时,欲用炸药炸毁城市。幸亏小于廉夜出撒尿,浇灭了导火线。

四、为了制服布鲁塞尔人,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打算用炸药把这个地区炸毁。在一个万籁俱寂的黑夜里,日耳曼士兵就在小街上埋了许多炸药,这时,小于廉发现了日耳曼士兵,躲在一边,待他们点燃了导火线,从边上撒了一泡尿,浇熄了导火线,自己暴露行踪,被箭射中身亡。

五、17世纪末,法国又企图把布鲁塞尔纳入自己的统治,向布鲁塞尔疯狂进攻,被击退后恼羞成怒,一天晚上法军潜到城边,安放炸药,点燃了导火线,要炸毁城墙。然后,被一个从屋里跑出来准备撒尿的叫于廉的小男孩发现,用尿把导火线熄灭,又叫醒大人们,投入战斗,打败法军。

六、小于廉专爱站在楼顶向出殡人群撒尿,激怒了过路女神,罚他永远撒尿。

七、被巫师魔法困住的男孩。1450年前后,一位巫师和一位老人住在布鲁塞尔大广场附近的同一条小巷里。一天,一个小男孩尿急,对着巫师的房门撒了一泡尿。巫师非常生气,施魔法让小男孩不停地尿尿。老人想出解除魔咒的办法:悄悄造了一座尿尿小孩雕像,成功地为小男孩解除了魔咒。

扩展资料:

“撒尿男孩”的地理位置:

撒尿小孩的铜像是布鲁塞尔标志性建筑。

铜像位于市中心广场转弯处,高半米左右,是个光身叉腰撒尿的小男孩。形象逼真。这个五岁小孩身材的雕像不大(身高约53厘米),但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目前的这尊青铜小于廉像建于1619年,由比利时雕刻家捷罗姆·杜克思诺(Duquesnoy,一译杜奎斯诺伊)所打造的。

小于廉铜像及喷水池坐落于布鲁塞尔市中心区恒温街(Ru de L'Etuve)及橡树街(Rue de Chene)转角处。从市中心著名景点布鲁塞尔大广场沿著恒街步行大概5、6分钟,即可到达。

4. 1619年德国义务教育

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时间是1619年,是德国!义务教育不仅关乎着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我国的教育史上,直到1904年,才把小学的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而有些国家早就普及了义务教育,那么较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呢?

较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早在1619年时,德国就已经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德国是普及义务教育比较早的国家,义务教育本身就起源于德国。从1763年一直到1819年,德国这个国家基本上就完善了义务教育的法规。

5. 1619年后金的首领是谁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9月30日),女真族,建州女真首领、后金第一位大汗、清朝实际奠基者。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河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西南),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尔哈赤为长子。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继位,改元天聪。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6. 1619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隆庆皇帝的下一代就是明朝著名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号禹斋,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饬,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使边境晏然。万历初年呈现出明代中叶以来最好形势。随后,他在立太子的问题(国本之争)上与众位大臣僵持对立,以致二十八年不上朝。明神宗执政后期,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另外,明神宗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他和皇室大肆侵占土地,以采木、烧造、织造、采办为名搜刮民财。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而且此时东北的满族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明朝在辽东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死后由长子朱常洛继位,明神宗死后仅二十四年,明朝灭亡。

7. 1619年戴着防毒面具的男子

这图片是神曲を歌ってみた7,防毒面具男大概是Kradness,Kradness是个唱见

8. 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共和宪政体的国家,其正式名称为德意志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意志帝国战败,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帝国随之解体。魏玛共和国成立后继承了德意志帝国的大部分领土,截至1927年,魏玛共和国由19个邦国组成。其中普鲁士自由邦承继自原来的普鲁士王国,后者是原德意志帝国中最强大的王国,其国王就是统一了德国后加冕为皇帝的威廉二世,如果用中国的情况来举例的话普鲁士王国就相当于战国时统一了中国的秦国,所以面积最大。

9. 1619年的辽东战役

1618年至1619年(明万历四十六年至四十七年)的辽东战役是明代生死存亡关头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几度损兵折将之后,明帝国在东北地区的藩篱尽失,自此再也无法获取主动,以后增兵增饷、计亩加派再也无法遏止。内部则农民暴动,朝中党争愈烈。至朝代覆亡为止,当中只有每况愈下,从兹更无复兴的趋向。

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决定"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

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10. 1619年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在1618年颁布七大恨誓师伐明之后,马上就带着大军直下抚顺,全歼明总兵官张承胤一万援军,掠庄屯小堡500余处,俘获人畜30余万,一个月后,努尔哈赤率大军攻克抚安保等大小11堡,7月攻陷与抚顺同为辽东门户的清河等城。

这是努尔哈赤针对明朝的第一次大动作,大明朝野震惊,意识到必须大举征缴了。

万历47年,也就是公元1619年,明朝抽饷200万两白银,从各地调集11万大军,号称47万,命兵部右侍郎杨镐为经略,坐镇沈阳,兵分四路直扑赫图阿拉,企图一举打掉努尔哈赤的老巢。

杨镐可能作战计划保密工作做得不好,努尔哈赤知道了杨镐的意图,采用了明朝投降将领李永芳的建议“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建议,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决策。一般而言,这也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好的策略后,努尔哈赤的金国当时在总体实力上还是远远不能和大明相比的。

在杨镐的四路大军里面,努尔哈赤重点针对的是西路军。西路军统帅是杜松,有三万人,就是这三万人,杜松还分20000在萨尔浒扎营,自己率10000去攻打界凡城。明军兵力的再一次分散,彻底的暴露了自己,所以努尔哈赤瞅准机会,亲率60000八旗精锐直扑西路军的萨尔浒大营,这就造成了在局部战场上的绝对优势,八旗兵对明兵的比例是3:1。迅速拿下萨尔浒大营之后,努尔哈赤又马不停蹄的直扑吉林崖,这次的金明兵力对比几乎是5比1,战斗结果更无悬念,杜松直接被干掉了,西路军全军覆没。

西路军全军覆没之后,北路军倒是没有跑,只士气斗降转攻为守,而且分别在三个地方扎营,又犯了兵力分散的大忌,再次给了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机会。

解决北路军的同时,努尔哈赤又命代善阿敏皇太极伏击东路军。伏击东路军的八旗兵打着缴获的杜松部队的旗号突然出击,所以东路军又是大败。

西路北路东路军大败之后,经略杨镐已经沉不住气,也坐不住了,赶紧让南路军李如柏部回撤,明军早就闻风丧胆了,一听到后撤的命令,转身就跑,后撤路上自己人踩死自己人不计其数。

明朝兴师动众围剿努尔哈赤的计划仅仅四五天,就被努尔哈赤打了个稀巴碎。明朝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因为选将不精,一个是因为朝政腐败,再一个就是政局动荡,中枢号令游移不当。

萨尔浒之战虽然打得漂亮,但是从纯粹军事的角度来讲,还远远说不上是明金的决战,但是这次大战之后,抛开绝对的实力不说,明金两国、两军的气势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在这之前,明朝还是看不上努尔哈赤的后金的,顶多以为是一股比较大的蛮夷而已;努尔哈赤在这之前,心里对明朝也是怕着几分的,所以在攻打明军之前反复的给自己人洗脑,反复的股劲儿忽悠。而且萨尔浒之战后金几乎是倾巢而动,相当于一次豪赌,如果一旦输了的话,以后连做明朝的奴才的机会都没有了。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努尔哈赤还是打胜了。

在此之后,努尔哈赤趁军威大盛直扑叶赫,完成了女真的真正统一;开始明目张胆的自称金国,放弃大明建州左卫官职,开始使用天命金国汗印。

杨镐大败之后下狱论罪,明廷又起用熊廷弼任辽东经略。熊廷弼的意思是先要坚守阵地,不随便打,先要建设边疆,收拢人心,这样的话,努尔哈赤几乎就没有空挡可以钻了。然而天不佑大明,熊任辽东经略之后,在一年的时间里,万历帝泰昌帝相继病亡,天启帝登基。再加上朝中局势动荡,党争加剧,熊廷弼被排挤罢免,换上了袁应泰。临阵易帅本来就是兵家之大忌,而且袁应泰还任意的撤换将官,改变熊廷弼防御固守的方针,导致前线大乱,努尔哈赤再次抓住机会,分兵八路突破明军的辽河防线,然后迁都沈阳。

几年之后,年迈的努尔哈赤再次起兵,开始了平生最后一次征战,目标是后金的眼中钉肉中刺大明孤城宁远,而宁远的守将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袁崇焕虽然在东北领兵,战功卓著,但其实他本人是广东东莞人。

袁崇焕守的是一座孤城,很难得到明朝的援军,面对努尔哈赤的大军兵临城下,袁崇焕没有怂,他一方面激励两万守城士兵的士气,一方面精心布防。最后用红夷大炮炸伤了努尔哈赤,后金军队被迫撤围,这也是努尔哈赤从戎40多年以来第一次大败,英雄一世兵败一时的努尔哈赤心都碎了,炮伤加心病,最后呜呼哀哉,撒手人寰。

大明和大金的军事争夺暂告一个段落,皇太极趁袁崇焕吊唁努尔哈赤的机会,提出与明修好。双方都需要修整,处理各自内部的问题。真正的决战还没有到来。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