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渡赤水(三渡赤水的意义)

1. 三渡赤水

1. 三渡赤水

排第一。

四渡赤水并不是简单的四次渡赤水,而是一个一气呵成的连续的军事行动,这一战略使得红军在长征中途中化被动为主动,摆脱了敌军的尾随,成为长征途中的转折点。

历史上没有在兵力和装备悬殊到这个地步还能突出重围的,一次都没有。

四渡赤水在非决战性质的指挥水平可以排第一,历史上没有在兵力和装备悬殊到这个地步还能突出重围的,综合考虑从兵力、装备的悬殊性,战役的影响力(对历史的影响程度),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对战局的算计、预测、筹划、把握、调度等诸方面考虑

2. 三渡赤水的意义

2. 三渡赤水的意义

一渡赤水:遵义会议后,中革军委向各军团首长下达了《渡江作战计划》,拟定:中央红军各部进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后,分3路纵队由宜(宾)泸(州)间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

二渡赤水:红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红军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红军分进合击。

三渡赤水:遵义再进川南遵义战役后,蒋介石由汉口飞抵重庆坐镇指挥,并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南北夹击,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

四渡赤水:中央红军创建川黔边根据地、川滇黔边根据地中在赤水河流域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3. 三渡赤水的故事

1、《香火不断的“红军坟”——群众自发祭拜74载》:驻城郊桑木垭的前哨连有一位不满20岁的女卫生员,当时当地流行伤寒病,群众死亡很多,她走村串巷给老百姓看病、送药、打针,一天有位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哭着跑来哀求,请她到远离驻地十多里的地方为其父母看病,她不顾疲劳,冒雨来到病人家中,给病人服药、打针,直到次日患者脱险才返回驻地。不料,连队已受命出发,连长给她留了一张字条,要她回来后向桐梓方向追赶部队。她见字条后即出发追赶连队,保长闻讯后派人将她抓住,最后被枪杀于桑木垭村口。老百姓为了报答她的恩情,将其尸体就地安葬在路旁,因不知其籍贯和名字,群众便称之为“红军坟”了。群众每日前往祭奠,香火不绝。

2、《红军与茅台酒》文章写到,还离茅台有五六十里的时候,很多人就在打听“茅酒”的消息,特别是在没收土豪财物时。进遵义前有不少人在泥滑路中跌跤,互相之间也以“明天拿前面的茅台酒来滋补一下”作为安慰。到茅台镇时,看见“成义老烧房”里面摆着上百口可装二十担水的大缸,还有几千瓶已装好的。熊伯涛和他的战友们喝了个够,还用衣服包着三瓶酒带走。

3、《遵义日记》详细写到他在遵义的十天生活。这十天没有行军打仗,是他在长征期间难得的惬意时光。

4、《红军长征记》是长征亲历者在长征结束一年多之后写下的回忆文字,记忆犹新,撰文的也大多是记忆力好的年轻人,因而是一部关于长征的最早的真实记录。斯诺著《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许多素材皆取之于这本书。此书到1954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4. 三渡赤水简介

是说红军为逃离国民党追击,并返回根据地,在赤水这条河这里迂回穿插,四次冲破了国民党的封锁线,奠定了长征胜利的基础.

5. 三渡赤水路线图

一渡赤水。1935年1月29日,从贵州土城、元厚渡口过河,进入川南古蔺。

二渡赤水。

1935年2月18日至20日,从古蔺县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三个渡口过河,折回贵州。三渡赤水。1935年3月16日至17日,在茅台渡口过河再次进入古蔺。四渡赤水,1935年3月22日,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过河,从此长驱北上。

6. 三渡赤水还是四渡赤水

没有三渡赤水,只有四渡赤水。中央红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毛主席带领部队连续四次从赤水河度过,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使得中央红军转危为安

7. 三渡赤水时间地点

一渡:1935年1月29日凌晨,古城二渡:1935年2月20日前后,二郎滩三渡:1935年3月16日,茅台四渡:1935年3月21日晚至22日晨,太平渡

8. 三渡赤水在哪里

其实准确的说,不是四个渡口,而是四次渡口,因为四次渡河并不是每次都只是在一个渡口渡过的。

一渡渡口:土城混溪口、蔡家沱、赤水元厚二渡渡口:太平渡、二郎滩、淋滩三渡渡口:茅台及附近四渡渡口: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

9.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

《长征》主要内容概括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1.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以特有的精神魅力,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尽的力量,而且成为突破时代和国界的神话,在世界上广为传扬。20世纪30年代,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骗取孙中山信任的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最高实力派权力。蒋介石不顾主义侵占我国东三省、进犯华北的事实,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亲自部署、指挥第五次“围剿”,企图把新生的红色政权消灭在摇篮中.

2.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冲破国民党上百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穿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纵横十余省,行程二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甘宁地区,实现了红军主力的大会师。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0. 三渡赤水鲁班场之争

1931年红军还未开始长征,哪来的几次渡过赤水?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开始的。

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在赤水河流域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的具体时间为: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

推荐阅读

茅台镇与红军四渡赤水(茅台镇与红军四渡赤水)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