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终点)

1.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1.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一般徒步,每天的行程按照强度的不同,徒步距离在20~50公里不等。受制于路况,天气,身体状态,负重程度,是否翻山涉水,是否是独自徒步还是需要配合同行伙伴这些主要因素。

个人觉得,普通负重10~20kg的情况下,如果你没日没夜的走,路况正常无爬山,如果一天超过40公里,可能会让身体处于一种略疲劳状态。较好的是控制在40km以内。

我当初走的是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法国线。正好1000公里。1个月走完,中间调整休息过1天。

因为此路线开发非常完善,沿途路况,风景,住宿,补给都非常非常的好,所以作为徒步者,是非常享受的。每天就走30km左右。当然比如最后一天冲刺终点,也许40~50km。最难忍的也许是头一个星期,那个星期,主要是脚没适应,会磨出水泡,也会有轻微疲劳感。不过1周以后,基本就能健步如飞了。

到了最后300公里时,整个身体状态上了,徒步基本就是享受了。

西班牙朝圣之路的沿途风景又没得说,所以…每天走的都特别有劲。

长时间的徒步,注定孤单。

个人觉得更适合独自上路,因为跟着别人的节奏,或者照顾别人的节奏,是件很累的事情。所以一般结伴徒步,也是早上一起出发,然后终点碰头。

当然,你的伙伴跟你磨合到一个节奏就无所谓了。

本人就更喜欢徒步时独处的感觉。

到了晚上,再大家一起聚在一起泡泡脚丫子聊天扯淡之类的。突然想到既然这么提问,也许题主没有太多长途徒步经验,那么每天距离建议控制在18~25公里。每天最后几公里的时候,你应该会觉得脚发热发痒,极其痛苦,坚持住。

到了每天终点后,你甚至都可能有点瘸。这时候建议泡个脚,穿凉拖鞋,超级舒服。

放松2,3个小时后基本就缓和了。

第二天继续上路也许确实不愿迈出腿,感觉无法再走20公里,但是要相信自己,一般走了1个小时后身体就屈服了。然后每天身体往复。出发,坚持,痛苦,放松,恢复。所以徒步一定要有强烈的意志力支撑。为什么要这么走下去?

也许你出发前很明确,途中你八成会在某一天迷失,再继续也许路就属于你了。

2.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终点

2.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终点

朝圣之路 The Way (2010)主演: 马丁·辛 / 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 / 黛博拉·卡拉·安格 / 约里克·范·韦杰宁根 / 詹姆斯·内斯比特 剧情简介 · · · · · ·  美国医生汤姆(马丁·辛 Martin Sheen 饰)在儿子丹尼尔(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 Emilio Estevez 饰)不幸在法国遇#难之后,动身前往法国取回儿子的遗#体#和#遗#物。丹尼尔死#在了比利牛斯山,在去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朝#圣之路上,他遇到了暴风雨,然后就这么平静地离开了人世。这条通往教#堂的路,又被叫做“圣雅各之路”(Way of St. James)。   最初,汤姆的目的只是取回丹尼尔的遗#体,但是在到达了法国之后,汤姆却决定要重新将丹尼尔已经走过的和没有走完的路重新走一遍,以更好地体会儿子的生活、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在重走圣雅各之路的过程中,汤姆遇见了三个从不同国家来到这里的“徒步旅行者”,他们都在寻找着生命力更大的意义,并希望通过徒步重新在世俗的世界里得到心灵的慰#藉。

3.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路线

朝圣作者是孟宪蕾~《朝圣》 作者:孟宪蕾

到一定年龄会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会突然感觉以前的自己像是活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没有呼吸到多少自由的空气。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随波逐流活着,完成着别人的梦想,忙忙碌碌一辈子都是为别人做嫁衣。

每年朝圣的人多到即使新闻发布了,又有谁死在艰险崎岖的路上,依然有人前仆后继。让他们不怕死也要去的,不是圣地的风光如何迤逦,空气如何新鲜,而是得到救赎。

朝圣是一种仪式感,最主要的是感动了自己。你看,我为了得到救赎,不是什么都没有做,我做了很多事,付出了很多心血。其实思想不转变,即使去了西天,依然也成不了佛。

万般皆杂念,唯有放下。放不下呢?那就背着呗。花花草草没人欣赏,也要绽放也要生长。人活一世,即使没有意义,也要开心也要快乐。活成有用的人固然好,对社会没啥贡献的人也要生活啊。

简单的快乐最幸福。一只蝴蝶迷半天,一只气球飞半天,一辆自行车骑半天,一个梗笑半天。没啥意义,只是这时刻,感觉到好幸福好宁静。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人生来都是一颗稚子之心,纯净无暇。是后来所经历的一切,才改变这颗心最初的模样。好在,心是有自愈能力的。

有些伤,笑一笑就抚平了。有些痛,哭一哭就释怀了。有些事,疯一疯就不那么重要了。

朝圣,指望外物,指望情境感染,有一定的效果,但治标不治本。唯有朝内问心听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原则内满足自己,呵护自己。

好好爱自己,自己活成自己的圣地,才不枉此生。

4. 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

科隆大教堂的兴建是天主教和中世纪文化在欧洲勃兴的象征。

1164年,科隆大主教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一件珍贵的战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于是,科隆成为继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意大利的罗马和德国的亚琛之后最有名的欧洲基督教朝圣地。1238年,法国国王从拜占廷皇帝手中购得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于是巴黎成为科隆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为保住圣地的地位,科隆主教团决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来供奉这份遗骸。

5.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起源

 属于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  孔波斯特拉的圣地牙哥(Santiago de Compostela,中国大陆的译名为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的首府。相传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雅各安葬于此。是天主教朝圣胜地之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于198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西班牙境内和法国境内的“通往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分别于1993年和1998年被列为两项单独的世界文化遗产。

6. 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法国之路

奔牛节 举办时间: 7月7日到7月14日 举办周期: 每年举办一次 奔牛节的正式叫法是"圣·费尔明节"。

每年的7月7日至14日,在西班牙东北部的潘普洛纳市,人们都要欢度圣·费尔明节。

圣·费尔明是潘普洛纳市的守护神,这个节日因此而得名。

圣·费尔明节以牛为旋律,从清晨奔牛、中午耍牛到晚上斗牛,规模盛大、险象环生、高潮迭起,素有"举世无双的节日"之称。

每逢节日,前 来领教这份激动的世界各地游人可达30多万。

历史 "奔牛"活动始于1591年。

当时潘普洛纳人的意图是把六头高大的公牛从城边上赶到城里的斗牛场。

17世纪十鑫名旁观者突发奇想,斗胆跑到公牛的前面,后来这便成为一种习俗沿袭了下来。

着装 节日期间,当地人不论男女老幼,一色的洁白衣裤和运动鞋,脖子上围一条红领巾,腰系一条红腰带,个个精神抖擞。

场地 奔牛是在市府大楼附近一条狭长的小胡同举行的,牛群从畜栏经小胡同跑至市中心的卡斯蒂利亚斗牛场,全程787米,只需1分50秒至两分钟,真是千钧一发,令人惊心动魄。

盛况 上午8:00时整,两声响亮的号令发出,十头巨牛冲出畜栏。

一般四头体大强壮的阉牛在前面领头,其余六头为野性十足、凶悍无比的斗牛(它们即是下午斗牛场上的主角)。

随着牛背一起一伏地向小胡同内奔来,杂乱的牛蹄声和着人们声嘶力竭的叫喊声,形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奔涌而来。

那些不怕死的奔牛人涌在牛群周围,边跑边喊。

其中出色的奔牛手巧妙地让自己的腰部与牛角之间保持着1米的距离,既跑在牛前面,又不让牛顶着。

能做到这一点的,将被视作真正的勇敢者,刊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

而那些跟在牛后的人,只配称为起哄的胆小鬼。

耍牛 中午的节日,是在卡斯蒂利亚斗牛场的斗牛竞技,也有人称其为耍牛。

参加这项目表演的人,或双人或单人出场,一身素白衣装,持白手帕,系红色的领巾和腰带。

入场的牛比斗牛小而机灵,锋利的牛角缠上了保护用的白布。

牛在场中横冲直闯,人在圈里腾挪躲闪,斗智斗勇,扣人心弦,十分好看。

傍晚时分,真正的斗牛开始了,这是一天中最惨烈也是最具有刺激的节目。

"虐待动物"习俗 除了斗牛,在西班牙的乡村节日活动中,至今还保存着许多"残酷虐待"动物的习俗。

在西班牙东部地区,村民们在狂欢节将沥青粘在公牛的犄角上,使它们成为"火牛"。

被炙痛的火牛发狂地在人群中乱冲乱撞,围观者也陷入如醉如痴的狂欢中。

在美加尼斯·德拉波沃洛萨,人们有每年从教堂的钟楼上扔下一头活羊的习俗,维拉努瓦·德拉韦拉人则有斗驴的嗜好,一些地方则盛行骑士飞马揪鹅头的游戏等等。

保护神节 举办时间: 7月25日 举办周期: 每年举办一次 7月25日,是西班牙的保护神节,全国要举行庆祝活动。

该节也称圣地亚哥节。

据传说,耶稣的12个弟子之一圣徒圣地亚哥来到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为西班牙宗教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死后被葬在那里。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宗教传人,西班牙将其中居住的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圣地亚哥-德孔普斯特拉,并将其去世的日子作为该国的保护神节。

至今,加利西亚的小城圣地亚哥-德孔普斯特拉不仅成为西班牙全国朝圣的地方,而且也是欧洲很多国家信徒的圣地,形成了一条影响广泛的"朝圣之路"。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