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优传酒业有限公司,江苏有哪些酒厂

1,江苏有哪些酒厂

三沟一河一浆-----民间流传的叫法,这五个酒厂也是江苏比较出名历史比较悠久的酒厂。分别为,高沟(江苏省涟水县高沟镇)汤沟(江苏灌南县汤沟镇)双沟(江苏泗洪县双沟镇)洋河(江苏泗阳县洋河镇)五醍浆(江苏滨海县八滩镇)。只可惜现在有些酒厂已经快落没了。曾经的江苏五大酒厂,现在只有洋河出名了。双沟被洋河收购了汤沟企业改制后更名为汤沟两相和高沟企业改制后更名为今世缘五醍浆企业改制更名为震州五醍浆洋河主打产品洋河蓝色经典双沟主打产品双沟珍宝坊汤沟主打产品汤沟两相和五醍浆主打产品五醍浆一帆风顺高沟(今世缘)主打产品今世缘还有很多很多的酒厂如下(不全):江苏王子啤酒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市江苏吴县葡萄酿酒厂江苏吴县角直镇江苏五琼桨集团公司江苏扬州宝应工农路84号江苏玉醍醇酒业有限公司江苏滨海县八滩镇江苏新沂市酒厂江苏新沂市钟吾路江苏兴化酒厂江苏兴化市昭阳镇郊东五里江苏兴化市啤酒厂江苏兴化市安丰镇江苏省天目湖啤酒集团(已被外企收购)江苏常州市南京金陵啤酒(中外合资)江苏南京市浦口区江苏兴化市舜生草酒厂江苏兴化市草二江苏徐福酒厂江苏赣榆县大岭镇江苏徐州房亭酒厂江苏徐州市东郊大庙镇 江苏徐州高祖酒厂江苏沛县栖山镇江苏徐州歌风酒厂江苏沛县鹿褛乡江苏徐州古沛酒业有限公司江苏沛县朱王庄乡江苏徐州汇福集团公司  江苏徐州泥池酒厂江苏丰县解放东路173号江苏徐州市新沂酿酒厂江苏新沂市钟吾路74号江苏徐州市鹰氏蓝巴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虎山村江苏徐州天地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丰县丰埸路两公里江苏盐城沧海集团江苏东台市三仓镇新仓东路41号江苏盐城市酿酒总厂江苏盐城市城区环城南路27号江苏盐城市射阳酒厂江苏射阳县合德镇江苏扬州市江都酿酒厂江苏江都市江都镇江苏扬州市江府啤酒有限公司江苏高邮市文游中路211号江苏扬州市糖烟酒总公司江苏扬州市立新路1号江苏扬州市通扬沙酒厂江苏泰州红旗良种场江苏扬州天马实业有限公司江苏江都市江都镇淮扬路21号江苏沂河酒厂江苏沭阳县沭城镇江苏宜兴酒厂江苏宜兴市宜城镇江苏宜兴市恒丰酒业有限公司江苏宜兴市环科园新城路208号江苏宜兴市酒厂江苏宜兴市宜城镇江苏宜兴市酿酒厂江苏宜兴市新街乡江苏雨化果酒厂江苏江宁县成田村江苏运河酒厂江苏邳州市青年西路121号江苏张家港酿酒集团公司江苏张家港市后塍镇人民路江苏张家港葡萄酒厂 江苏镇江啤酒厂江苏镇江市丹徒镇江苏中国酿酒厂江苏中外合资徐州刘邦家酒业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市丰县城江苏众兴酒厂 江苏朱桥洋兴酒厂江苏淮安市朱桥镇

江苏有哪些酒厂

2,江苏有哪些酒厂

三沟 一河 一浆-----民间流传的叫法,这五个酒厂也是江苏比较出名历史比较悠久的酒厂。分别为,高沟(江苏省涟水县高沟镇) 汤沟(江苏灌南县汤沟镇) 双沟(江苏泗洪县双沟镇) 洋河(江苏泗阳县洋河镇) 五醍浆(江苏滨海县八滩镇)。 只可惜现在有些酒厂已经快落没了。曾经的江苏五大酒厂,现在只有洋河出名了。双沟被洋河收购了汤沟企业改制后更名为汤沟两相和高沟企业改制后更名为今世缘五醍浆企业改制更名为震州五醍浆洋河主打产品 洋河蓝色经典双沟主打产品 双沟珍宝坊汤沟主打产品 汤沟两相和五醍浆主打产品 五醍浆一帆风顺高沟(今世缘)主打产品 今世缘 还有很多很多的酒厂如下(不全):江苏王子啤酒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市江苏吴县葡萄酿酒厂 江苏吴县角直镇 江苏五琼桨集团公司 江苏扬州宝应工农路84号江苏玉醍醇酒业有限公司 江苏滨海县八滩镇江苏新沂市酒厂 江苏新沂市钟吾路 江苏兴化酒厂 江苏兴化市昭阳镇郊东五里 江苏兴化市啤酒厂 江苏兴化市安丰镇 江苏省天目湖啤酒集团(已被外企收购)江苏常州市南京金陵啤酒(中外合资)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江苏兴化市舜生草酒厂 江苏兴化市草二 江苏徐福酒厂 江苏赣榆县大岭镇 江苏徐州房亭酒厂 江苏徐州市东郊大庙镇   江苏徐州高祖酒厂 江苏沛县栖山镇 江苏徐州歌风酒厂 江苏沛县鹿褛乡 江苏徐州古沛酒业有限公司 江苏沛县朱王庄乡 江苏徐州汇福集团公司     江苏徐州泥池酒厂 江苏丰县解放东路173号 江苏徐州市新沂酿酒厂 江苏新沂市钟吾路74号 江苏徐州市鹰氏蓝巴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虎山村 江苏徐州天地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丰县丰埸路两公里 江苏盐城沧海集团 江苏东台市三仓镇新仓东路41号 江苏盐城市酿酒总厂 江苏盐城市城区环城南路27号 江苏盐城市射阳酒厂 江苏射阳县合德镇 江苏扬州市江都酿酒厂 江苏江都市江都镇 江苏扬州市江府啤酒有限公司 江苏高邮市文游中路211号 江苏扬州市糖烟酒总公司 江苏扬州市立新路1号 江苏扬州市通扬沙酒厂 江苏泰州红旗良种场 江苏扬州天马实业有限公司 江苏江都市江都镇淮扬路21号 江苏沂河酒厂 江苏沭阳县沭城镇 江苏宜兴酒厂 江苏宜兴市宜城镇 江苏宜兴市恒丰酒业有限公司 江苏宜兴市环科园新城路208号 江苏宜兴市酒厂 江苏宜兴市宜城镇 江苏宜兴市酿酒厂 江苏宜兴市新街乡 江苏雨化果酒厂 江苏江宁县成田村 江苏运河酒厂 江苏邳州市青年西路121号 江苏张家港酿酒集团公司 江苏张家港市后塍镇人民路 江苏张家港葡萄酒厂   江苏镇江啤酒厂 江苏镇江市丹徒镇 江苏中国酿酒厂江苏中外合资徐州刘邦家酒业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市丰县城 江苏众兴酒厂   江苏朱桥洋兴酒厂 江苏淮安市朱桥镇

江苏有哪些酒厂

3,黄酒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黄酒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分别如下:1、古越龙山产地:浙江省绍兴市,所属公司: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黄酒生产、经营、出口企业,旗下拥有“古越龙山”、“沈永和”、“状元红”、"女儿红"、“鉴湖”等多个黄酒知名品牌。其中“古越龙山”是中国黄酒行业标志性品牌,“女儿红”和“状元红”是文化酒的代表;“鉴湖”是绍兴酒中首个注册商标。2、会稽山产地:浙江省绍兴市,所属公司:浙江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公司创建于1743年,原名“云集酒坊”,是我国最大的黄酒生产企业之一,地处绍兴鉴湖水系中上游,水质清澈,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公司主打产品之一是绍兴酒,绍兴酒系列包括加饭酒、元红酒、善酿酒、香雪酒及其年份酒。3、石库门产地:上海市,所属公司: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前身是上海市第一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有石库门、和酒、金色年华、醒味、惠泉、白塔等。作为中国绍兴黄酒中的精品,可分为出口酒系列、年份酒系列、特性黄酒系列及其其它酒系列。4、同康产地:浙江省台州市,所属公司:同康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台州“同康酱园酒厂”,始创于1914年。以料酒、黄酒为产业核心、横跨白酒、果酒、料酒、食醋等行业。黄酒品牌主要有同康手酿三年陈酿、糯米老酒百年纯正、糯米老酒6年陈酿等。5、塔牌产地:浙江省绍兴市,所属公司: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公司位于山清水秀的鉴湖之源中国绍兴黄酒产业基地——湖塘。塔牌取名于浙江杭州的江南名塔“六和塔”。2008年,塔牌绍兴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荣誉称号,是业内最早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的品牌。6、古南丰产地:安徽省宣城市,所属公司:安徽省古南丰酒业有限公司,公司座落在皖东南边陲,苏、浙、皖的结合部,主业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年产黄酒、保健酒2万余吨,存储黄酒量达万吨。公司拥有“古南丰”、“男儿壮”、“徽州骄子”、“枸杞花雕”、“冰雕”、“方塔”等五大品牌,营养保健型系列黄酒四十多种。7、即墨老酒产地: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所属公司: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山东即墨黄酒厂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黄酒生产企业,生产的主要品牌是即墨老酒。即墨老酒是国家认定的首家黄酒绿色食品,“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也是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产品。8、陈源兴产地:浙江省绍兴市,所属公司:浙江陈源兴绍兴酒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8年09月18日,地处鉴湖之畔,柯岩新风园区,酒厂占地52亩,主要经营黄酒生产、调味料生产、配制酒生产等。9、朱子黄酒产地: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所属公司:福建福矛酒业集团,公司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公私合营建瓯酒厂,现由母公司福建福矛酒业有限公司和五家子公司组成,主要生产福矛窖酒、黄花山白酒和朱子黄酒。朱子黄酒主要有朱子红酥手、朱子红曲酒、朱子家酒等品牌。10、沙洲优黄产地:江苏省张家港市,所属公司: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公司是中国黄酒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也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沙洲优黄是该公司的著名产品,在光绪年间就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

黄酒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4,上海理工大学是985院校吗

上海理工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上海市,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是上海市属重点建设大学,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沪港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历史华东工业大学1900年,因庚子之变,美南浸信会的华中差会和美北浸礼会的华东差会成员来到上海避难。期间他们达成了共识,决定在上海联合创办一所高等学校。1902年,在黄浦江畔的杨树浦军工路购得土地,开始建造校舍。1906年,首先在北四川路北端开办了浸会神学院。1909年开设浸会大学堂,校长是美北浸礼会传教士柏高德博士,校址选定在沪东军工路。1911年,浸会神学院和浸会大学堂合并组建上海浸会大学。1914年,中文校名定为沪江大学,并确定校训为“信、义、勤、爱”。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沪江大学因地处战区,校区遭严重破坏,学校本部迁往城中区商学院。1942年1月,沪江大学被迫作出了学校无限期停办的决议。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上海的沪江大学校董会立即恢复活动,于8月27日召开会议,决定:“自即日起本校恢复沪江大学继续办理。”1946年2月,学校迁回杨树浦军工路原址。1951年2月14日,华东军政委员会高教处接管沪江大学。学校改由中国人民自己办理,不再接受外国津贴,接受上海市人民政府资助。1953年1月,学校更名为上海第二机器制造工业学校,受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11月,学校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机械制造学校。同年,又另行成立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工业管理学校。1958年7月9日,第一机械工业部正式批准将上海工业管理学校并入上海机器制造学校。8月25日,第一机械工业部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建议,同意学校升格更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6月,一机部决定将上海机械专科学校与上海动力机械专科学校的专科部分合并,校名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上海工业学院”,以发展军用仪器仪表制造专业为重点。1960年5月9日,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发文,决定学校更名为“上海机械学院”。1972年4月,上海工学院撤销建制并入上海机械学院。1979年1月,原上海工学院建制分出成立上海工业大学,上海机械学院恢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直属院校。1994年2月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机械学院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07年10月1日,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办的上海德文医学堂举行开学典礼,校址在白克路(今凤阳路)。1908年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开始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新址建设校舍。1917年3月17日,上海法租界当局接管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原址和校产。1918年,中法两国政府开始协商在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原址共同办校。1923年升格为中法国立工业专门学校。1929年更名为中法国立工业专科学校。1949年解放后,学校几经易名和发展,先后经历“华东工业部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上海第一机器制造工业学校”、“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动力机器制造学校”、“上海动力机械专科学校”、“上海机械制造学校”等阶段,1983年升格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93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校之后1996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同属机械工业部的华东工业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9年,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并入学校。2003年7月,上海市政府将学校列为市属高校中重点建设的学校之一。2008年,原上海海洋大学军工路318号校址、原上海电机学院军工路1100号校址并入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同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5月,在校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含双聘),国家级人才75人次,省部级人才189人次,高级职称教师859人,博士生导师260人。光电学院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5月,现有60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3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1个上海市Ш类高峰学科,4个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1个学科参与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建设,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编辑出版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印刷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中美合作)、车辆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证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光学工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学科(培育):数字出版与传播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光学、能源、控制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热能工程、系统工程、光学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上海市重点学科:系统分析与集成、系统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光学工程、印刷出版、制冷与低温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经济系统运作与调控、建筑环境工程与节能、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术科研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34个省部级平台。学校设有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研究生院、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上海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上海增材制造航空创新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增材制造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技术创新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协同创新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虚拟制造技术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现代医疗器械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电子商务发展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医工交叉研究生院),另设有高性能计算中心、人工智能纳米光子学中心、康复工程与技术研究所、系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等数十个校级研究所(中心)。截至2017年5月,学校获批参与建设5个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分别与5家企业联合共建。学校承担和参与多项“973”、“863”和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学校具备以“军工三证”为主的军工科研资质体系。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由上海理工大学、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建立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6年被上海市经委认定为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研发设计创意);2009年成为首批11家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之一;在2011年度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中,被科技部、教育部评价为A类(优秀)科技园,在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中排名第六。2016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6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12项。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57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69余项;ESI高被引论文63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02余项。合作交流截至2020年7月,学校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共建“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等共建“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和“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共建“上海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开展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海军军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机制;与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分布在长三角区域的近30个科技转移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杨浦区合作推进环上理创新街区发展。截至2020年5月,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办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建有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31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2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校留学生近千人。与ASIIN合作成立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国际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开展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和标准。在电子商务领域,参与联合国有关网上争议解决文件的起草工作。学校与英国精密测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共建“中德环境岩土与地质工程研究中心”,与美国Keysight公司共建“上海理工大学—Keysight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共建“超网络研究(中国)中心”,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汉堡大学成立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莫斯科大学共建太赫兹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德国工业4.0孵化器——弗劳恩霍夫协会IPK、IPA、IKTS研究所推进共建智能制造国际实验室,引进海外院士团队启动大飞机增材制造项目建设,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共建先进制造与车辆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双博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双硕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成立“中国周边经济研究中心”。学校将优秀历史建筑群改造成沪江国际文化园。据2020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07年,以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依托,上海理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为运营实体。2009年由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组成上海“国家技术转移联盟”;与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20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单位共建“上海市技术服务联盟”;在上海市杨浦区、宝山区和奉贤区,浙江省温州、武义、义乌、萧山、桐乡、宁波,江苏省启东、武进、宜兴、太仓、如皋、苏州、张家港,安徽省蚌埠、芜湖,湖南省长沙等地,分别建立了技术转移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产学研创新分基地。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已开展了800多项技术开发、转移等项目,合作伙伴近500家企业,合作地区遍及全国20个省市。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