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尼斯圆(阿波罗尼斯圆的二级结论)

1. 阿波罗尼斯圆

在平面上给定相异两点A、B,设P点在同一平面上且满足PA/PB= λ, 当λ>0且λ≠1时,P点的轨迹是个圆,这个圆我们称作阿波罗尼斯圆。

2. 阿波罗尼斯圆的二级结论

①若m=n,则结论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②若n≠m,设|AB|=L,以AB为x轴建立坐标系, 设A=(-Ln/(m+n),0),B=(Lm/(m+n),0),P=(x,y), PA/PB=n/m → (m*PA)^2=(n*PB)^2 → (m^2)【[x+Ln/(m+n)]^2+y^2】=(n^2)【[x-Lm/(m+n)]^2+y^2】 → x^2+y^2=[2mnL/(n^2-m^2)]x. 这就是【阿波罗尼斯圆】。 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求轨迹,但需要用到内角平分线性质和外角平分线性质。

3. 阿波罗尼斯圆在高考中的应用

初中学的,阿氏圆定理介绍 全称:阿波罗尼斯圆定理 定义:一动点 P 到两定点 A、B 的距离之比等于定比 m:n(m≠n) ,则 P 点的 轨迹,是以定比 m:n 内分和外分定线段 AB 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该 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

作法:在线段 AB 上取一点(不妨 AC>BC) ,以 AC/BC=k 的比值在 AB 延长线 上再找一点 D,使得 AD/BD=k,以 CD 为直径画圆,圆上任意一点 P,都能满足 PA/PB=k,其中点 C 为内分点,点 D 为外分点。 证明: 设A (a, 0) , B (0, 0)

4. 阿波罗尼斯圆的定义

设M,N是平面上两个定点,则满足|PM|=k|PN|(k>0,k≠1)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通常称之为阿波罗尼斯圆,其中k为比例常数,此圆的圆心在直线MN上.随之产生一个问题,对于任意一个圆和常数k(k≠1),如何寻找两定点M,N,使圆上任意一点P满足阿氏圆的定义|PM|=k|PN|(k≠1)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在前人的基础上写了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圆锥曲线论》,该书给出了当时数学家们所研究的六大轨迹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等于不为1的常数的轨迹是圆”,简称“阿氏圆”。

5. 阿波罗尼斯圆的几何证明

简单谈一下它们是什么,在高中是否有用:

1阿波罗尼斯圆即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距离之比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高中偶尔作为背景,会识别即可,方程自己设坐标就能算2特征根方程或不动点法用于求某些数列的通项,但是高考中不会出现(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了),模拟题中有一类an+1=Aan+B/Can+D偶尔出现需要用该方法3超越方程高中不可能让你解比如e^x=1/x.4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导数答题中分离参数后经常遇到0/0型极限,需要用该法则,可以学习一下,但高考会逐渐回避这个问题。

5泰勒公式,将函数用多项式近似替代,高考中常作为不等式出题背景,还可以估值,14年二卷估算ln2可以用它估。在高中只需记住几个最重要不等式的变形就可以了

6. 阿波罗尼斯圆定理性质

阿氏圆定理(阿波罗尼斯圆定理):若一动点P 到两定点A,B之间的距离之比为定值k, 则点P的轨迹是以定比k内分和外分定线段AB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

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定值得椭圆,之差为定值得双曲线,现在的之比为定值又得到了圆。所以说,将“阿氏圆定理”看作“圆的第二定义”

7. 阿波罗尼斯圆公式

高考中如果使用大学知识解题理论上会扣分,因为出题毕竟是出发点对当前自己所学的知识点的理解,至于延伸外的东西当然也需要适当的鼓励。我国自古以来讲究的是踏实稳重,而不是揠苗助长,所以高考中尽量用所学知识去答题,延伸之外的东西作为亮点可以适当的加一点就好。

8. 阿波罗尼斯圆结论

在平面上给定相异两点A、B,设P点在同一平面上且满足PA/PB= λ, 当λ>0且λ≠1时,P点的轨迹是个圆,这个圆我们称作阿波罗尼斯圆。这个结论称作阿波罗尼斯轨迹定理。设M、N分别为线段AB按定比λ分割的内分点和外分点,则MN为阿波罗尼斯圆的直径,且MN=〔2λ/(λ^2-1)〕AB。

9. 阿波罗尼斯圆定理证明

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圆,简称阿氏圆。 在平面上给定相异两点A、B,设P点在同一平面上且满足PA/PB= λ,当λ>0且λ≠1时,P点的轨迹是个圆,这个圆我们称作阿波罗尼斯圆。这个结论称作阿波罗尼斯轨迹定理。设M、N分别为线段AB按定比λ分割的内分点和外分点,则MN为阿波罗尼斯圆的直径,且MN=[2λ/(λ^2-1)]AB。我们可以通过公式推导出AN的长度:AN:BN=AP:BP ,其中BN=AN+AB,所以AN:(AN+AB)=AP:BP=>AN=AP×AB÷(BP-AP),以NP为直径的圆就是我们所求的轨迹圆。

由阿波罗尼斯圆可得阿波罗尼斯定理,即: 设三角形的三边和三中线分别为a、b、c、ma(a为下标,下同)、mb、mc,则有以下关系: b^2+c^2=a^2/2+2ma^2; c^2+a^2=b^2/2+2mb^2; a^2+b^2=c^2/2+2mc^2。 (此定理用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可以证明)。

10. 阿波罗尼斯圆性质

阿氏圆是阿波罗尼斯圆的简称,已知平面上两点A、B,则所有满足PA/PB=k且不等于1的点P的轨迹是一个以定比m:n内分和外分定线段AB的两个分点的连线为直径的圆。这个轨迹最先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阿氏圆。

应用:可知阿氏圆上任意一点Р到点A和点B的距离比都是定值k,那么在证明过程中可以用这个原理,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了圆上一点到直径上两定点的距离比,那么就可以知道圆上另一点到两定点的距离比。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