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礼炮7号空间站
是前苏联建造的。
1969年1月,前苏联发射了“联盟 4 号”飞船,与第二天发射的“联盟 5 号”飞船实行了接近和对接,2艘飞船一起飞行4小时35分,两艘飞船上各有一名宇航员。前苏联把“联盟4、5号”组合体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宇宙空间站”。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非长久性空间站。由于“联盟4、5号”组合体轨道高度只有100多公里,大气阻力使其高度迅速下降。几天后,两名宇航员乘坐各自飞船返回地面。
世界上第一个长久性空间站是苏联/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的轨道倾角为51.6度,轨道高度300~400千米。自发射后除3次短期无人外,站上一直有航天员生活和工作。
“和平号”核心舱于1986年2月20日发射,它提供基本的服务、航天员居住、生保、电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联盟-TM载人飞船为“和平号”接送航天员,进步-M货运飞船则为“和平号”运货。“和平号”核心舱共有6个对接口,可同时与多个舱段对接。到1996年4月26日发射了“和平号”的最后一个舱体--自然号(载有对地观测和微重力研究设备),自此“和平号”在轨组装完毕。全部装成的和平号空间站全长87米,质量达175吨(如与航天飞机对接则达223吨),有效容积470立方米。
从1999年8月28日起,和平号完成其历史使命,进入无人自动飞行状态,准备最终坠入大气层焚毁。
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进入大气层解体,于莫斯科时间9:30(北京时间14:30)“和平号”空间站的碎片坠落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2. 礼炮7号空间站事故牺牲了几个人
天宫二号属于第一代空间站。只有一个对接口,只能对2人实施中期驻留。与之对比的是礼炮1号,也是一个接口,可以实施3人23天的中期驻留(当然那是因为礼炮1重达18吨,比天宫二重多了,自然驻留能力也强多了)。
天宫二号的添加剂补加技术,可以与礼炮4号相对应,但是礼炮4号已经实现两次派人进入,分别在上面工作了30天和63天。
接下来我们还要实现两个接口的第二代空间站,并要实现有人长期驻留空。那是礼炮6、7号的技术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礼炮7号的神奇经历。礼炮7号寿命高达10年,上去了十几批人。
苏联经历了7个空间站,才研制出了重达137吨的和平号。和平号属于第三代。空间站,可以以搭积木的形式组合多个功能仓。
所以,我们至少还要经过2个第二代空间站试验,才有可能生产出第三代空间站。也就是说,至少要到天宫5号才有可能全面超过和平号。
3. 礼炮7号空间站救援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第一批在外太空生长开花的植物。1982年,在如今已经废弃的前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这种能开出白色小花的细长植物首次绽放。科学家选择这种植物作为第一个带上太空的品种是有原因的:它的生命周期较短,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多种分析,因此拟南芥也被称为植物科学中的果蝇。
4. 礼炮7号空间站救援事件
1985年,“礼炮七号”突然和飞控中心失去了联系,空间站随时可能发生爆炸,损害国家形象并导致人员伤亡。
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经验丰富的苏联宇航员费奥多罗夫(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饰)和工程师阿约金(巴维尔·捷列连科饰)临危授命。
面对堪称世界航空历史上难度最大的一次非合作对接,两位勇敢的太空战士迎难而上,在一切都是未知的不利局面下,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这个巨大的“钢铁堡垒”
5. 礼炮7号空间站图片
太空救援
2017年克里姆·斯彭科执导电影
《太空救援》是克里姆·斯彭科执导,柳波芙·阿克肖诺娃、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等主演的电影。讲述了工程师维克托·阿约金和退役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夫受托去寻找意外失联的“礼炮7号”空间站所经历的一系列太空历险。
《太空救援》于2018年1月12日在中国上映。
6. 礼炮7号空间站坠毁
礼炮号空间站是苏联迄今为止历时最长的一项载人航天计划。自1971年4月19日至1982年4月11日,前苏联一共发射了7座礼炮号空间站。前5座只有一个对接口,即只能与一艘飞船对接飞行。因站上携带的食品,氧气,燃料等储备有限,在太空寿命都不很长。
经过改进的礼炮6号和7号空间站为第二代,增加了一个对接口,除接待联盟号载人飞船外,还可与进步号货运飞船对接,用以补给宇航员生活所需的各种用品,上述三者组成航天复合体,是从事宇宙物理、地球大气现象、医学—生物学、地球资源调查等各种科学研究和工艺试验的航天实验室。
7. 礼炮7号空间站对接
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1第一颗人造卫星
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2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3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
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4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
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5第一个登月的人
美国的艾德林·康世朗林斯。
6第一个太空站
前苏联1971年4月发射的礼炮1号太空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并接纳了三名宇航员。
7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
美国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飞向地球轨道,绕地球飞行36圈,历时54小时20分钟。
8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男宇航员
美国46岁的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利斯,于1984月2月7日,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走出机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男宇航员。
9第一个在舱外太空作业的女宇航员
前苏联的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于1984年7月25日走出正在太空运行的前苏联礼炮7号太空站舱外,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舱外太空作业的女宇航员。
10第一次完成两个太空站之间的联络飞行
前苏联联盟T—15号,于1986年3月12日完成与“和平号”太空站相接后,直至5月5日飞离“和平号”太空站300公里的礼炮7号,并与礼炮7号太空站对接成功,第一次完成了两个太空站之间的联络飞行。
8. 礼炮7号空间站还在吗
礼炮号空间站,礼炮一号在1971年的4月19号发射,之后进入太空完成相关实验,多次和联盟号飞船对接,礼泡空间站一共发射7个满了完成任务,第二个是和平号空间站,他是1986年2月20号发射首个核心舱,并且在1989年完成整体建造,是世界上第一个多舱段的空间站,可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划时代的,第三个也就是国际空间站,他是1998年发射了首个核心舱,并且在2011年完成整体的建造,用了13年的时间,是有十多个国家共同参与建造。
第四个空间站也就是中国空间站,他在2021年的4月29日发射第一个天和核心舱,之后还将发射两个20吨级的实验舱完成整体的建造。
9. 礼炮7号空间站退役宇航员
接近21时20分,王亚平顺利出舱,“02,感觉良好”!她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而感觉良好的背后,王亚平曾在采访中介绍,“水下训练后,吃饭的时候手都是抖的,连筷子都拿不了”。
她训练时刻意加强上肢
这次,王亚平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她曾经说过,空间环境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去照顾你。对于神舟十三号任务而言,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认为同样是适用的。
“太空行走并非太空中摆pose。更大的意义在于,王亚平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出舱的航天员。”杨宇光说,太空行走又叫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涉及科学实验、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等,需要航天员出舱才能完成。而太空行走又伴随着极大的危险,所以需要更多特殊技术保障。
其中,航天服就成为航天员进入外太空的一个重要保护层。杨宇光说,航天服确实要考虑男女身材。中国舱外服尺寸能适应1米6至1米8区间的身高变化。王亚平相对身高低一些,针对瘦小的人,航天服做了些优化,“此前国际空间站里两位美国女性的太空行走计划,就曾因为航天服不合适,导致计划推迟了。”
航天服上是否有特殊装置?杨宇光说,有个尿液收集装置,类似婴儿使用的尿不湿,但更高效,吸收量更大。出舱时,有了这个“尿不湿”,至少能吸收一公斤以上的液体,免去航天员6个多小时舱外活动的后顾之忧。
除了航天服外,对于舱外执行作业的难度,杨宇光说和神舟十二号出舱任务并无太多本质区别。身体在太空中,容易向相反的方向飘去。翟志刚和王亚平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在工作时保持原地不动。
王亚平太空行走的最大挑战在哪?“对航天员的体力要求非常高。”杨宇光解释,其实太空行走相当于“舱外表面爬行”,脚基本用不上,全靠手。这就要求上肢力量非常强,平时王亚平训练时,也是刻意地加强了上肢锻炼,增强耐力。
空间站绕地球一圈是一个半小时,如果航天员预计出舱6个小时的话,正好绕地球4圈。出舱前如何预知异常辐射?杨宇光说,空间站里会有“空间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南大西洋的上空,这里的区域辐射比较厉害。
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王亚平在地面潜水池里训练时,水池训练服只有一套。由于训练服脚掌太大,她在训练的时候,带了一双类似毛线织的特别厚的袜套,这个“袜套”就是她自己专用的。
这次航天员吃的东西依然是以能量棒为主,高热量的,每次维持至少8个小时的活动量。另一名航天专家告诉记者,“神十三”航天员出舱食物里依然包含鲜花包,寓意顺利圆满。
10. 礼炮7号空间站天使事件
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试验舱是前苏联1970年代发射的,在美国搞载人登月的时候,前苏联设计出空间站,十几年后,建成了人类第一个可供宇航员长期驻留的和平号空间站。
太空环境和地球不同,在轨飞船内部微重力环境,可以使人类进行一些地球上无法进行的试验,但飞船通常携带物资太少,空间也小,难以承担空间试验的任务。于是前苏联就试验了礼炮一号空间站,长度20米,最大直径4米,在轨质量18.5吨,发射于1971年,建成后3名宇航员进行了23天的空间试验,不幸的是宇航员在返回地球是事故牺牲。而礼炮一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空间站试验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