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多少度白酒,明朝的白酒有多少度

1,明朝的白酒有多少度

我国白酒酿制,到了明朝才有成熟的蒸馏技术,白酒浓度从以前的3-10度提高到了60-75度。

明朝的白酒有多少度

2,明朝的白酒有多少度

我国白酒酿制,到了明朝才有成熟的蒸馏技术,白酒浓度从以前的3-10度提高到了60-75度。

明朝的白酒有多少度

3,临清会通河酒多少钱

大清朝的100多一箱(一箱六瓶)
有大清朝、大明朝,价格都不一样的。大清朝的好像是100多元/箱(6瓶)

临清会通河酒多少钱

4,明清时候的白酒有多少度啊

酒的度数跟蒸馏塔的高度有很大关系,古时候的蒸馏塔都很矮,所以蒸馏出来的就度数也不会很高,差不多就是20度,好一些的能到30度!

5,古人喝的酒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度

在元代以前,古人们喝的大多是低度洒,度数和现在米酒差不多.所以<>中武松能喝18大碗,现在有些人能喝啤酒的也能喝10多瓶的. 到了明代,出现了高度酒.但那时酒基本上是纯粮酿造,而现在很多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兑的,你想要什么味他们就给你兑什么味的.
古代的酒度数都很低,但大概多少不知道
记得有人考证过,根据人体的耐受情况,不会超过20度。也就是10到20度之间,有人认为是18度

6,历史上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武松那18碗酒是多少度

历史上古代的酒其实大概也就是十几度左右吧,他们的度数都不是特别高,所以武松喝了18碗酒,它的度数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啤酒的度数,所以喝下18碗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当时因为酿酒技术并不并不高超,所以当时的人们酒量都不是很好,武松能喝下那么多的酒,在当时确实是一个能喝酒的人。虽然可能武松的酒量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很大,但是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他的酒量肯定算是数一数二的。古代酿的酒,都是浊酒,因为当时的酿造工艺十分的粗糙,他们不会去做那种比较精细的,就他们酿造出来的酒都非常浑浊,所以被称为浊酒,我们也可以从陆游的一首诗中看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就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酒是非常浑浊的,这种脚都不是精致酒,根本和我们现在的五粮液,高粱酒或者是一些高度的白酒所能比的。所以当时的角的度数都在十度左右,甚至有可能更低,所以当时的人们的酒量普遍都不是特别的高。这样的现象一直持续到了元朝,在元朝之前都是这样的一些酒,这些酒的度数都不高,在元朝之后才出现了那种精酿。这种酒的度数就非常的高,可以和现在的一些白酒相媲美,但还是不能和现在的白酒相比,因为按照我们现在的工艺和机械来说,当时的制作手法还是非常粗糙的,所以他们制作出来的酒还是不能和现在所比。我觉得酒这种东西应该要少喝一点点。不能像武松那样一喝就喝18碗,虽然酒的度数非常低,但是喝多了也会上头,也会酒精中毒,会使人麻痹神经,迷失自我,甚至有些酒量低的人喝了两杯啤酒都会发酒疯。这样的行为是非常不雅的,所以酒还是要适量的喝。

7,武松打虎时喝了18碗酒谁能告诉我那时候的是多少度哦 搜

他喝的是甜酒...甜酒,冰甜酒...甜酒,细钵子甜酒~~
《水浒》成书于明朝初年,当时烧酒即高度白酒已经出现,但尚未普及,所以景阳冈的店家才自卖自夸,武松所饮的应当是这种在当时尚未普及的烧酒,度数应该载40度左右。小说写武松连饮18碗酒,一是当时的酒碗并不大,是一种高底、浅沿、广口的瓷碗,二是小说家为了表现武松的勇武,做了一些夸张。可能有人会说,武松是宋朝人,怎么能喝到明朝的酒呢?须知:施耐庵是元明之交的人,书中所反映的当然是他熟悉的生活。

8,为何古人总能做到千杯不醉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

如果是现代,让人论碗喝酒约等于试图杀人,可是为什么古人喝酒就可以用大碗,论坛买,还有人“千杯不醉”呢?古代的制酒方法和酒的质量与当今有什么差别呢?酒的核心是酒精,这是果物或者粮食中的糖类发酵产生的,商朝的人们发现了“蘖[niè]”,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酒曲。那时候人们制酒,是“若作酒醴,尔惟曲糵”,这种方法比较粗糙,得到的是浊酒,成本也不高,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方法虽有改良,也就是换了酒曲,但是本质不变,生产出的都是浊酒。所谓“浊酒一杯家万里”,就是指的这种酒。这种酒有很多沉淀,纯净度比较低,度数也很低,大约10度甚至更低。古法酿酒的流程因为清酒的制作更加繁琐,所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清酒价值较高,很多是皇宫贵族专供。二、制酒技术改进变迁从秦朝到魏晋,人们一直在尝试改善酒曲,汉代已经有以麦为原料制作酒曲了,大麦、小麦、细饼等多种作物都在选择之列;等到了唐朝,大米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研制出了由曲母直接培养制成的的红曲,红曲糖化力更强,发酵效果也更好,可以制得大约8-9度的酒。酒曲的选择越来越多,酒的种类和风味也越来越丰富,还有各种香料和水果制作的酒也流行起来,“葡萄美酒夜光杯”,说的就是葡萄酒。葡萄美酒夜光杯一直到宋朝,压榨过滤法都是主流,直到“连渣拌饭法”的出现。这个方法是把米蒸好冷却后拌入曲渣,可以根据气候和季节不同控制酒曲的量,得到更加醇香的酒,也提高了一些度数,可以达到十几度。可以说,一直到这个阶段,想要大碗喝酒,或者是武松一波干了十八碗的操作还是可行的,不会酒精中毒,核算下来大概也就是当今几瓶的酒精量,尚可接受。不过,到了元朝明朝之后,再这样干杯,武松可能在打虎之前山都上不去就要送急救了。这是因为,宋朝末年,就有游牧民族传来的蒸馏技术了,随后一点点完善。蒸馏技术对于酿酒来讲,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蒸馏可以富集和提纯,使得酒精度数大幅度提高,而且变得可控。因此,到了明朝,就可以生产出高达60度的酒了,酒的品质有了极大的改善,比较接近当今的酒了。不过在元朝,蒸馏酒成本较高,还是贵族专享,而且民众也更青睐低度酒。这种情况明朝依然存在,人们对于传统方法的低度酒更加偏爱,因此虽然有蒸馏酒,但是并没有广泛推广。直到清朝,马背上的满族人偏爱高度酒,蒸馏酒这才流行起来,走进了千家万户,也逐渐完善。当今的酿酒厂,运用了更加现代的生产流程和仪器,可以合理控制各种酒的风味和度数,而且生产过程更加的清洁方便,不同地区的名酒各有千秋,也是当今人们在古法酿酒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的传承。现代酿酒厂的工业化设备所以说古人“千杯不醉”自然是夸张,不过大碗喝酒在明清之前都是很可能发生的,毕竟古代的酒很多度数极低,有的甚至比不过超市的米酒。高度酒需要蒸馏技术,和现代类似的蒸馏酒则是清朝开始流行的,这时候再大碗喝酒,纵使是梁山好汉们,恐怕也逃不过酒精中毒的命运。

9,2015年丰谷明朝52度白洒价格

丰谷酒价格表52度:52°丰谷老窖红花488ml¥ 108,52°丰谷王三星488m 价格¥148;42°丰谷老窖红花488ml¥ 88,45°丰谷精品特曲500ml 价格¥ 198;52°丰谷清朝精品488ml¥ 138,48°丰谷酒王(2012版透明装)478ml 价格¥880;52°丰谷酒王15年500ml¥ 2080,52°丰谷老窖90(2012版)500ml¥ 268;52°丰谷精品特曲500ml¥ 198,52°丰谷四星礼盒246ml*2 价格¥ 78;52°丰谷清朝特酿488ml¥ 78,52°丰谷老窖青花瓷488ml 价格¥108;42°丰谷老窖青花488ml¥ 88,52°丰谷老窖30(2012版)500ml 10848°小精丰125ml¥ 18,45°丰谷小老酒(12版)100ml 价格¥1552°丰谷小酒(2012版)125ml¥ 15,52°丰谷来一瓶125m 价格¥15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10,古代的白酒有几度

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古代的酒度数较低,所以酒具多数比较大,到现则度数高,酒具也精致小巧。 古代的酒,度数很低,为了表示豪爽,一饮而尽也是常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适之饮酒的风貌是「饮如长鲸吸百川」,这何止是一饮而尽?因此关键是酒的度数。现在的宴席上常以「干杯」劝酒,实际上喝高度数的酒是很难做到「干杯」的。

11,古代的白酒有几度

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 古代的酒度数较低,所以酒具多数比较大,到现则度数高,酒具也精致小巧。 古代的酒,度数很低,为了表示豪爽,一饮而尽也是常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适之饮酒的风貌是「饮如长鲸吸百川」,这何止是一饮而尽?因此关键是酒的度数。现在的宴席上常以「干杯」劝酒,实际上喝高度数的酒是很难做到「干杯」的。
古代的白酒肯定没有现在白酒那么高度,那时候都是纯粮食酒,不像现在有很多是工业酒精勾兑的。度数应该在26度左右。纯粮食酒好喝
古代的白酒就和现在的酒酿差不多,顶多就有点酒的味道,酒精含量更是少的可怜,要不古人怎么可以千杯不醉呢!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余五种是白兰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国白酒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复杂得多,原料各种各样,酒的特点也各有风格,酒名也五花八门。 中国白酒在饮料酒中,独具风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白酒相比,我国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拟的风味。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宜人,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气馥郁、纯净、溢香好,余香不尽;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冽,酒体谐调,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净、变化无穷的优美味道,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 我国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数这样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国家是罕见的。近几年,国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数,有不少较大的酒厂,已试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现市场初期,大多数消费者不太习惯,饮用起来总觉着不够味,“劲头小”。90年代初,城市消费者已经开始习惯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较好的品种了。 白酒以前叫烧酒、高粮酒,建国后统称白酒、白干酒。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烧酒?白酒就是无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掺水的意思,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 白酒的名称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兰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还有的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二锅头、回龙酒等,则又是以生产工艺的特点命名的。二锅头是我国北方固态法白酒的一种古老的名称。现在有的酒仍叫二锅头。现在的二锅头是在蒸酒时,掐头去尾取中间馏出的酒。真正的二锅头系指制酒工艺中在使用冷却器之前,以古老的固体蒸馏酒方法,即以锅为冷却器,二次换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谓回龙酒,就是将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为回龙酒。 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尚无定论。 一种说法,起源于诏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 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同还不可定论。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相沿,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但烧锅之名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论据尚欠充分。 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年)由国外传入。 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再一种说法,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故人以为可信。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古代没有白酒

推荐阅读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