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有一句流传后世的话叫做“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这句话在后世的知名度有多高?凡是稍微知道点三国的,没有人不知道这句话。问题回来了,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真就有那么厉害?其实说白了,这不过是当时,一群在荆州不得志的文人互相之间的吹捧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当时的人物对象和时代背景:人物对象是谁呢?换句话说就是说这些话的人都有谁?这句话中的两个主人公又是谁?这些我们应该都知道,卧龙凤雏代表诸葛亮和庞统,说这些话的人分别有徐庶、崔州平、石广元等人。那么这些人所处的背景时代是什么?在北方有两大军阀,袁绍和曹操,他们之间手底下人才众多,尤其是官渡之战曹操剪灭袁绍之后,更是统一了整个北方地区,冀、青、幽、并、徐、兖、豫,六州之地的人才已经悉数归于曹操帐下。荆州刘表的帐下又有蒯、蔡、黄、庞四大家族的人员分布朝堂;江东孙权又有东吴门阀以及逃亡江东的避难人士,这些人又支撑起了一个孙吴割据政权;益州刘璋和汉中张鲁更不用说,主子本身没有什么大志向,而本土集团又不会允许外来人员分夺他们的固有利益。
剩下的就是一些中国战区之外的小股势力,诸如凉州的韩遂、马超,辽东的公孙康等割据政权。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生存的人员,不管是他们看上或者看不上的主子,不管他们投靠谁,也只能被赏赐一个小到毫不起眼的官职,从此按部就班直到退休,因为不管哪一方政权,朝堂上的固有利益已经被世家大族所牢牢占据,他们根本不可能允许一个空降的外来人员分夺他们的蛋糕。这对于志在九霄,想要鲲鹏展翅,名垂青史的诸葛亮的那些朋友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留给他们的选择就是,投曹不是,投孙不是,投刘(刘表)也不是,然后愤懑之余就经常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然后聊着聊着就编出一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狂语,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群不得志的文人吹捧、取笑、欣赏而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这是一群怀才不遇的知识小愤青。所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真没三国演义和后世传的那么厉害,那么神乎其神。
一个评论在每一个时代想要站住脚,就必需得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才评论才行,就当时情况来看,诸葛亮、庞统的能力别说得到外界的认可,就是外界都压根儿不知道,世上有卧龙凤雏这么一号人。
卧龙、凤雏有才固然不假,但是并没有后世流传的那么厉害,我们以此评语来估算一下曹操、刘表、刘备、孙权听到这么一句话的心里反应。他们刚听到这句话时,肯定会无一例外的感到惊讶,毕竟卧龙凤雏不是什么人都敢以此自居的,惊讶过后就开始进行冷静思考,卧龙凤雏是谁?家居何方?年龄多大?生平业绩?谁评论的这句话,一系列问题就会涌上他们的脑海,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一群小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而已,然后忘掉。至于诸葛亮能被刘备相中并三顾茅庐,那是因为当时的刘备没有可以选择的筹码,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决定试试,结果第一次没有见到,第二次还是没有见到,这种挫败感就加大了刘备的好奇心和征服欲,第三次见到后,诸葛亮也就顺理成章的出山,最后也才开始真正走入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