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北部,有一种名为山葡萄(Vitis amurensis)的葡萄品种,山葡萄这三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野生未开垦的葡萄品种,就像野苹果或核桃一样。山葡萄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俄罗斯和朝鲜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冬天非常寒冷,温度可能会降至-30°C。山葡萄对寒冷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它可能是葡萄属中抗寒性最强的品种。同时,山葡萄葡萄也对白粉病,白腐病,炭疽病和黑痘等疾病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此外山葡萄没有明显的特征香气,因此当它与其混合使用时,它不会干扰其他亲本葡萄品种的香气。因此,山葡萄是葡萄栽培者培育能抵御寒冷和疾病的新品种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在中国北方,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常用于酿造葡萄酒,它们必须埋在地下才能在冬季生存。这种做法花费了葡萄园管理成本的三分之一。它阻止了许多种植技术的应用,阻碍了葡萄品质的提高,并缩短了葡萄藤的寿命。因此,培育耐低温的葡萄品种是中国葡萄栽培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种天然抵御寒冷的物种,山葡萄受到了葡萄种植者的广泛关注。
使用的山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研究人员在原苏联那样大规模调查野生种植山葡萄,并挑选了一些优良品种进行生产。在1930年代发现了具有雌雄同体花的山葡萄时,山葡萄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大部分野生葡萄都是雌雄异株的,这意味着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在不同的植物上分开开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前苏联的研究人员已经使用过山葡萄用于种间杂交育种,获得了第一代品种。虽然在中国的驯化栽培山葡萄尚未完成,直到吉林长白山酒业公司(成立于1936年)和吉林通化葡萄酒公司(成立于1937年)开始,以与野生种植酿酒山葡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1955年以来,前苏联的许多葡萄研究机构开始使用山葡萄来选择性地培育具有综合抗性的葡萄品种。1958 – 1970年,成功培育出43个品种,其中10个品种具有较高的抗寒性。
自1959年以来,中国山葡萄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发生了变化。中国农业科学院特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山葡萄进行种内杂交育种,并从后代培育了新的雌雄同体花品种双清,双优,双峰和双红。与此同时,他们使用优质山葡萄品种,品系和个体植物进行杂交,回交和再生与水果含糖量高,酸度低的葡萄品种,如Müller-Thurgau,Merlot,Riesling,Cabernet Sauvignon,Vidal和Chenin Blanc。从73个组合的后代中,研究选择的酿酒葡萄品种,左优红,雪兰红和冰酒各种北冰红。如今,所有这些品种都被用于生产数千公顷的种植区域,即使在纬度为46°N的双鸭山,它们已成为中国东北地区葡萄酒酿造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