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桥酒厂,鄱阳有哪些古迹

1,鄱阳有哪些古迹

  番君学堂:  在郭璞山下,世传吴芮读书处。  问铸堂:  在永平监内,为唐朝铸钱的所在。  庆朔堂:  范仲淹建,在州衙(现鄱阳中学)花圃北端,左瞰"蜀锦",右连"流环",前占"春香"、"静虚",旁对"湖光四望",因仿诸侯藏朔马,故称"庆朔",并亲植花卉。  识山堂:  宋别驾矢性建,在旧州宅木家山(现鄱阳中学),彭汝砺有记。天睛登此,可望见庐山。  九贤堂:  在旧州治内,宋绍圣中(1096年左右),通判陈贻范建。九贤者即:三国吴周鲂,西晋虞溥,南北朝梁朝陆襄,隋梁文谦、柳庄,唐马植、李复、颜真卿,北宋范仲淹,他们都在饶州任过州职。  三贤堂:  在旧州治内,祀奉唐颜真卿、北宋范仲淹、南宋洪皓。  泽存堂:  在凰岗义城,明刘彦 建。  文翁宅:  在县东75公里,基址俱存,有井澄清,陇前栽桐树。  雷义宅:  在县东北35公里大雷岗,后汉雷义所居,宅基有井,中有铁釜。  雷焕宅:  在县东北45公里小雷岗,晋雷焕所居。  陶侃宅:  陶士行故居,在城内肖家巷(今德化桥东首),旧有延宾坊和坊碑。  梁鄱阳王萧恢宅:  在土井巷内(现永福寺塔西南即原建筑公司仓库和观音堂一带)。梁天监元年(502),鄱阳王萧恢母费氏双眼失明,王乞求于佛,后复明,特施舍宫殿为显明寺(后改为永福寺)。其东南有胭脂桥,相传王宫内洗妆常有胭脂水流出,故名胭脂桥,即现在的西门路土井巷口。  戴叔伦宅:  在荐福山荐福寺,唐德宗时,诗人戴叔伦来鄱求学并访刺史马戴,戴为他建宅于湖滨的荐福山。  洪适宅:  在澹津湖畔,后改为洪忠宣公祠。  明淮王府:  即永寿宫,在桃源山(现王府山)。明正统元年(1436),淮靖王朱瞻墺,自韶州(韶关)迁鄱阳,在府治建王府。其子祈铨建永寿宫,又建宝书楼。明亡后宫圮坍。清顺治元年(1650),饶州知府翟凤翥,申请以淮藩废址改建府学宫(即现在的博物馆)。淮藩府时有八景和钓鱼台。八景是蓬莱清隐、绿竹漪淇、水涨平溪、小桥胜迹、墨翰林、群芳圃、芸香境、香雪窝。  姜白石故里:  在滨洲门外姜家坝,为词人姜夔家住地。  西湖别业:  在滨洲门外姜家坝,明探花姜金和建。  福字厅:  在王府山,清王传建,王为清世宗胤 的老师,所以有雍正皇帝赐的"讲幄清班"匾额和亲书"福"字。  乡贤祠:  在大成门外,雍正二年(1724)建,祀本县先贤12人:晋太尉、长沙郡王陶侃、宋礼部尚书彭汝砺、进士梅山先生周 、元参知政事周伯琦、明典籍博士刘彦 、处士何英、大理寺少卿胡闰、行人司左司副余迁瓒、颖州知府严而泰、清国子监酒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阅道、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传、乾隆进士、湖南浏阳知县、陕西蓝田知县周崧晓。  番君庙:  祀长沙王吴芮。旧在州治内,宋景祐年间范仲淹知饶州,迁庙于治西北。明洪武八年(1375)迁十八坊毛家港(现称长沙庙衕)。  止水亭:  宋江万里罢相,凿地芝山后圃,以匾书之曰:止水。起初人们不懂其意,待到元兵攻陷鄱城,江万里全家赴止水而死后,方明白其故。后来池涸亭圯,现亭为建国后重建。

{0}

2,贵池还有哪些地方好玩的哦

妙因塔  俗称 清溪塔。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江口街道办事处流坡村的长江岸边,与百牙山塔遥遥相对。明朝万历十九年(1601年)池州知府钱贾始建,至万历四十年知府金本高迄工。崇祯十五年(1642年)夏,塔刹遭雷击毁,2003年池州市人民政府修复。塔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制,高55.7米,周长37.69米。底层设砖制须弥座,束腰处有砖雕。塔身上下均有栏额和普柏枋,砖雕为卷云纹饰。有石、砖阶从复壁中盘旋而上,塔内诸层有佛龛,石质匾额。纵观塔的造型,粗犷苍劲,庄重古朴。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牙山塔  位于贵池城北百牙山处,塔取山名。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池州知府陆冈建,是一座风水塔。据清光绪《贵池县志》记载,百牙山塔是“取地理补短益卑之象”,“大培池州风水之不足”而建。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制,高34.4米,直径6.68米。底层设低矮台基,转角为园形倚柱,丁式柱础。各层均设平座,佛龛。有砖阶自复壁中盘旋而上,塔心宝呈穹窿收顶,七层处置千斤木承托刹柱,顶端立青铜质葫芦状刹。外观塔体,上、下收分明显,轮廓线条挺拔刚健,给人一种玲珑瘦巧的美感。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济桥  又名七孔桥,俗称“东门桥”。位于贵池城东济川河上。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池州知府刘孟雷建造,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池州知府重修,1990年贵池市人民政府全面整修。桥长239米,宽9.4米。整个桥体均用花岗岩石构成,七拱连跨,拱以条石框式纵联券起。桥墩逆水面垒有水分金刚雁翅。桥面铺有条石,两侧设有石质望柱、栏板。整个桥梁砌缝相错,造形别致,布置巧妙,结构稳定,是贵池现存最长的古代桥梁。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溪桥  俗称胭脂桥,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乡花庙村双溪口,桥以地名取名。始建年代失考。为拱形单孔石桥,长31.2米,宽5米,高6米。桥拱为纵联分节并列式,桥面铺以条石,两侧立望柱、栏板、素面。整个桥体留有明代建筑风格。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义兴桥  又名华阳阁义兴桥。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叶管村。相传,为元代绩溪县令叶楠为家乡捐奉义建。桥为抬梁架木质结构,桥之两端用青石垒墩,单孔,桥面为7根直径0.4米的古桕横跨两端,桕木上铺木板,桥上建廊,两端筑室,其上建亭。桥长21.2米,宽4米,孔径8米。此桥结构独特,设想实惠,既能通行,又有护桥之利,还能兼歇行人。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杜氏宗祠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茅坦乡茅坦村。明清建筑,系唐代诗人杜荀鹤后人所建。祠为三进,平面呈长方形,建筑布局以门厅、天井、正厅、天井,祭祖祠相属。整体为台梁架砖木结构,硕大的月梁纵横交错,木雕、画枋穿插其间;柱础石精雕细琢繁缛的花卉、禽兽图案,砖雕、石刻设于后进天井处,整个宗祠建筑规范宏大,古朴状观。祠前为广场,广场端有排列对称的旗鼓石。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俞村章氏宗祠  又名仲德公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解放乡俞村村,明清建筑,座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三进,以门厅、天井、正厅、祭祖祠相属。宗祠进深长46.7米,宽20.3米。为抬梁式砖木结构,青石垒基,四周立砌不荷重墙,每根立柱均垫有青石质柱础,柱础石既有圆形,也有八方形,通体刻有暗八仙、飞禽走兽、缠枝花卉图案。整体平面配置对称,中进与后进两侧设有厢房、配房,以槛窗格扇相隔。祠内仍悬挂有清代“钦命督储”、“径国储猷”、“名宿雍升”等木质匾额。祠前为广场,广场前置旗鼓石两对。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氏宗祠  又名归隐堂,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乡石门村。明清建筑,坐北朝南,进深长65米,宽15米至17米。据《高氏宗谱》记载,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有7进,现存6进,依次建筑为门厅、中下厅、中上厅、香火堂、孝思堂、祭拜堂、祭祖祠。其建筑形式为抬梁架砖木结构,四周立砌不荷重墙。整体木质构架雕刻较少,柱础石既有鼓腹形,也有八面状,通体凿有禽兽、花卉图案。祠内仍悬挂“瑶池冰雪”、“思眷在德”等木质匾额。祠前设有广场,广场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姚氏宗祠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刘街乡姚街村。明清建筑,祠为三进,面宽12.8米,进深长58.9米,门厅早年倒塌,白色大理石门罩仍存。整体建筑为砖木抬梁架结构,梁枋雕刻较少。祭祖祠左右两侧墙体立有明朝“来龙碑记”和清朝“重修建祠实录”碑记,祠内悬挂“鳌峰目跻”木质匾额。祠前为广场,并立有唐朝李白游虾湖时而作的《宿虾湖》诗句碑记,广场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

3,谁有苏州桥和石鼓桥的资料啊麻烦给些 谢谢了

苏州古桥的四大特色马祖铭 苏州,是园之城,水之乡,桥之都。易君左先生曾填词日:“红阑干畔,白粉墙头,桥影媚,橹声柔,清清爽爽,静静悠悠,最爱是苏州。”这是对苏州桥梁的真实写照。 岁月湮远,朝代递嬗,在漫长的岁月里,苏州古桥形成了四大特色,即多、古、秀、趣。 一多 唐代诗人、苏州刺史自居易有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其时,苏州有桥近四百。诗人杜荀鹤对苏州桥梁众多的特点亦作过生动的描绘:“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宋代《平江图碑》上刻有359座桥梁,至民国时城内有桥308座,加上城外700余座,总共达1000多座。据有人统计,苏州的桥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5座,桥梁之多为世界之最,远远超过了世界著名水城意大利威尼斯每半平方公里一座桥的密度。 二古 苏州古桥历史之久,可上溯到春秋,下及清末民初。有不少桥始建于春秋时代。据《吴地记》载:“定跨桥为吴王阖阊造。”另有都亭桥、鹤舞桥、临顿桥、剪金桥、胭脂桥等,也有千年以上历史了。汉代建的桥有皋桥,唐代陆龟蒙题皋桥诗:“横绝春流架断虹,凭栏犹想五噫风……”另有顾家桥,据《吴地记》载:“汉,顾悌,仕吴为虎头将军,父亡五日,绝浆而死,郡人感之造桥。”三国时东吴建造的有乐桥、钱都衙桥。隋代建有杨素桥。唐代建造的桥梁,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有石岩桥为自居易所建,夏侯桥为夏侯司空所建,宝带桥为王仲舒捐玉带助建。唐诗中提到的苏州桥梁,有“乌鹊桥红带夕阳”的乌鹊桥,“黄鹂巷口莺欲语”的黄鹂坊桥,以及“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的花桥。此外,还有唐张继诗中的枫桥,南宋始建的寿星桥、越城桥、行春桥,元初建的灭渡桥,明代建造的下津桥、普安桥,清代建的普济桥,民国时期重建的彩云桥。 苏州的桥梁用材和建筑结构,有明显的时代变化。最早为木桥,所以“桥”字是“木”字偏旁,而不是“石”字偏旁或“土”字偏旁。到了唐代,有木梁、木栏杆的石墩桥,刷以红漆,称“红栏”或画桥,所以唐代白居易有“绿浪东面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因木材易腐烂,不能经久,所以到北宋时,木桥逐渐被石板桥所代替,即“皆叠石瓷甓,工奇致密,不复用红栏矣。”后来又因长的石条易折断,南宋时期便发明建造了石拱桥,在南宋《平江图》中,可以看到石拱桥已比比皆是。同时,其建筑材料也就地取材,在宋元之际大多用青石(石灰岩),也有用武康石(产地在今浙江德清县)的。明代随着冶金技术的提高和金属工具的改进,木渎金山的花岗石能够大量开采加工,故现存古桥用花岗石的最多,少用青石与武康石了。岁月悠悠,沧海桑田,由于大自然的风化毁蚀,留存至今的苏州古桥,最早的是宋代,其次是元代,大部分是经明清两代修复和重建的。 三秀 苏州的桥,不仅多丽密,而且多姿多采,精巧秀丽,似乎它们并不是供人行走的,而是让人欣赏的艺术品。大桥、小桥、拱桥、平桥、旱桥、纤桥、曲桥、廊桥、亭桥、暖桥、踏步桥、过街桥,林林总总,千姿百态,每一座桥有每一座桥的风韵,有每一座桥的特色。有的石阶连云,宏伟庄严,仿佛是天梯;有的长虹卧波,桥影横江,有的巨石覆盖,宛若混沌初开的千古磐石,散发着原始的浑厚朴拙;有的桥面上有飞檐翘角的小小亭榭,供人避雨歇息;有的石板平铺,质朴小巧,步履舒坦;有的稍许迂回曲折,悠悠绕行,富有情趣。此外,既有单孔的小石桥,又有多孔的大石桥;既有狭窄的平顶桥,又有宽敞的便于通舟的拱桥;既有装饰精美的双桥,又有平铺直斜简简单单的赤膊桥;既有左右相称的兄弟桥,又有一面仅三四级的半顶桥;既有两端石级成倒八字的翻转桥,又有桥上并列两个圆洞,可以用吊桶自下提水的“双井桥”;有中国最长的联拱石桥,也有中国最小的石拱桥,且有桥面上盖有供人烧香拜佛的庙桥;有私人家的暖桥,更有水陆通衢护守城关的吊桥或水关桥;有庙挑桥、桥挑庙,还有一步三条桥;在苏州园林中,又有富有画意诗情的曲桥、廊桥。总之,苏州的桥,大小有别,造型不同,姿态各异,或彩虹临空,雄伟壮丽,或精巧玲珑,酷似小家碧玉,但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四趣 桥是一种文化。苏州古桥,有一个个内涵深厚、十分雅致的桥名,一副副笔墨精到、章法严谨的桥联,一件件技艺精湛、刀法秀美的雕刻。它们无不闪耀着苏卅香山匠人的智慧和创造,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旧时,苏州街巷命名,有过以桥换名的不成文规矩。因而,桥不仅是街巷交通的连接体,而且是街巷名称的分界线。苏州的桥还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典故。有与神话有关的有柳毅桥、饮马桥、乘鱼桥、望星桥等;有与名人有关的泰让桥、至德桥、吴王桥、孙武子桥、周通桥、张广桥、落瓜桥、灸鱼桥、皋桥、言桥等;有与民间传说有关的张香桥、渡僧桥、雪糕桥、剪金桥、胭脂桥等;有与戏曲有关的水泼粉桥、捞桥、桐桥等;有与诗词有关的乌鹊桥、黄鹂坊桥、花桥、横塘桥、江村桥等;有与历史事件有关的临顿桥、觅渡桥、接驾桥、五龙桥、钱万里桥等;有与名胜有关的青山绿水桥、虎山桥、窥塔桥、移影桥、海涌桥、行春桥、塔影桥、一步三条桥等;有与典故有关的张公桥、葛家桥、查家桥、李公桥、陈千户桥、曹胡徐桥等;有与市场有关的谷市桥、醋坊桥、枣市桥、果子行桥、木柴桥、鱼行桥、丝行桥等;有与寺庙有关的崇真宫桥、朱明寺桥、禅兴寺桥、祥符寺桥、广化寺桥、天后宫桥、观桥、雍熙寺桥等;有与园林有关的苑桥等;有与花木有关的桃花桥、木杏桥、苹花桥等;有与动物有关的凤凰桥、鹤舞桥、青龙桥、金狮桥、麒麟桥、骆驼桥、螺蛳桥、虎哨桥、百狮子桥等;有与儒家思想有关的有尚义桥、福民桥、善教桥、通利桥、积庆桥等;有与功名有关的状元桥、三太尉桥、官太尉桥等;有与祈求吉祥有关的兴隆桥、寿安桥、吉庆桥、太平桥、三多桥、福寿桥、吉利桥等;有与乐器有关的瑟琶桥、金鼓桥等;有与佛教有关的香花桥、慈悲桥等;有与音乐有关的歌熏桥等;有与鬼神有关的拾魂桥、落魂桥等;有与关隘有关的水关桥、吊桥、普安桥、枫桥等;有与建材有关的砖桥、黄石桥、石岩桥、竹丝桥等;有与桥形有关的垂虹桥、彩云桥等;有与其他有关的天灯桥、草鞋桥、仓桥、坝基桥等;有出典不祥、有待考证的寻贵桥、金姆桥、聚五桥、鬼子桥、白善桥、洛水仓桥、女冠子桥、大郎桥、胡厢使桥、徐贵子桥等。 苏州古桥的桥联始于明代后期,盛行于清代。苏州桥多,桥联自然也多,无论是石板桥还是石拱桥,大多在桥的侧面对称地安装桥柱石,再在上面镌刻楹联。桥联由文人骚客遗词书写,其内容大多记载建桥的名流贤达,或捐资的士绅姓氏以及年代,或指示舟楫航向,更有吟诗赋词的。人们从楹联的优美神韵和意境中,可以得到高度的艺术享受。其数量之多,浩如烟海,美不胜收。 桥是人与自然斗争的产物。苏州古桥在装饰艺术方面,也贯彻着与自然斗争的思想,特别是与水斗争的思想。其雕刻一般不用人物,大多是珍禽祥兽、瑞草嘉花,祥兽中首先是龙。龙好水,雕龙最佳位置是拱券券脸正中的龙门石上,龙头在此俯首向下正视着河心,监视着通过桥孔的流水,欲使流水恬静安贴,而不兴风作浪;有时便把这一装饰的龙头称之为“吸水兽”。其次,桥上最为喜闻乐见的雕刻是狮子,是用狮子的威武来镇邪。在勾栏、望柱、栏板上的浮雕浅刻,常见题材是莲花、如意、绣球、X字、方胜、盘长、双钱、祥云、百吉、轮回、太极、暗八仙、海棠、佛手、葫芦、仙桃、绕枝花草。此外,桥头建造的塔幢亦多,其用意无非是用来镇压河妖。有时还建有石亭和牌坊。可以说,远在十七世纪前,苏州在建桥技术和建桥艺术方面,在数量上,均远远地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 苏卅古桥确实是一幅幅文化内涵厚重的画,是一首首凝固的诗,是一口口永不枯竭的深井,细细品嚼,定会有一种别样的享受和回味!可惜保存至今的古桥越来越少了。解放以后,为了保护文物,已对不少破损的古桥进行了修复重建,为中华大地,也为全世界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另外,在现代桥梁的建设与命名方面,也力求保留古代的风格,以延续着苏州桥梁的文脉,从而充分体现出时代风貌和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的特色,永远散发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2}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