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摔一瓶香槟酒,为什么舰船要摔香槟

由此,欧洲各国都开始用摔香槟来庆祝新船下水了。香槟瓶越碎越好,预示新船永远平安。不过,苏格兰的人们不使用香槟,他们仍然用自己的特产威士忌。直到200多年前的法国,人们才开始将香槟酒在新船上摔的粉碎,因为飞溅的不仅有酒瓶碎片,有大量的香槟泡沫,完成仪式的同时,更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航母为何要定期清理船底?

高能预警,密集恐惧症者勿入!航母清理船底俗称“刮船底”,这是所有大舰水兵的噩梦!每当这个时候,水兵们就要船上最烂的工作服,戴上口罩,手拿小铲子一点一点的刮船底,不仅臭气熏天而且相当磨人!不光是航母,所有的船几乎都要干这件事,不为别的,只因为底下美食实在太多了。像航母这种巨轮,水线以下长期泡在海里,像什么贻贝、海藻、藤壶、吸盘鱼(鮣鱼),就会慢慢的寄生在船底,把船当作自己的家。

久而久之,这些寄生生物会越来越多,直到覆盖整个船底,这样的情况有三个危害:第一、增加了船的重量,让船的吃水变深,影响安全航行。第二、增大了船底的摩擦,导致航行时船的阻力变大,根据统计,如果长期不清理,船会因为这些寄生生物白白损失5%—10%到动力。第三、这些寄生生物寄生在船底后,会分泌许多酸性物质,这会导致船底油漆过快的老化剥落,进而导致船底结构腐蚀,影响船舶的安全和寿命。

日俄战争期间,俄罗斯的波罗的海舰队不远万里来到东亚最后却被日本打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将近一年的路上没有清理船底,结果导致军舰航速下降,吃水变深,成了慢悠悠的活靶子。正因为寄生生物的危害如此之大,所以船底喷涂的防锈漆里一般会掺入一些诸如氧化铜、氧化汞、酚醛等的有毒物质,这样做就是让寄生生物敬而远之。

(福特级航母涂漆前后对比)但即使喷了有毒漆,随着毒性物质的降解和缓慢渗出,寄生生物仍旧会悄悄地附着在船底,不出一年,就能明显感觉到船的动力下降,所以航母等大型船只一般一年就要刮一次船底,去年八月国产航母海试回来进入干船坞就是为了清理船底寄生生物。(辽宁舰刮船底前后对比)但是刮船底其实也是项费时费力的活儿,不仅要用高压水枪去喷,还得拿铲子铲,相当费时费力,一次下来价格也不便宜,像尼米兹级这样的十万吨级的航母,刮一次船底最少也需要上百万人民币。

航母下水前,为什么要在船头碎个香槟瓶?

香槟瓶越碎越好,预示新船永远平安。掷酒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了,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对海洋是又爱又恨。人们靠这片大海谋生,可又有无数的亲人朋友被海浪吞噬,葬身海底。为了祈求平安,在新船下水的庆祝仪式上,人们总会为大海呈上一些祭品,以求平安。古时候的太平洋岛国,一艘新船下水时,人们会将一个捆绑着的奴隶置于船下。

在祈祷声中,新船滑向海水,船下的奴隶会被船压得皮开肉绽,他们的传统就是用血祭求的神灵的保佑。这样残酷的血祭不仅在南半球独有,在古代的挪威也曾存在过。以酒祭海神的传统是由希腊人开创的,当新船下水时,船长会拿出一瓶酒喝上一口,将剩余的酒浇在甲板上,这个和我国古代以酒祭天有相似之处。到了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为一艘新船下水举行庆典时,都会开怀畅饮,随后再将喝剩下的酒倒在船身上。

随着军舰吨位的增大,这项仪式逐渐演变为由皇室成员将一瓶酒摔向瓶身,粉碎的酒瓶也象征这艘皇家军舰所向无敌。直到200多年前的法国,人们才开始将香槟酒在新船上摔的粉碎,因为飞溅的不仅有酒瓶碎片,还有大量的香槟泡沫,完成仪式的同时,更增添了喜庆的氛围。由此,欧洲各国都开始用摔香槟来庆祝新船下水了。不过,苏格兰的人们不使用香槟,他们仍然用自己的特产威士忌。

在2014年英国最大航母下水仪式时,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将一瓶苏格兰威士忌摔碎在船身。在日本,人们也是用自己国家的特产清酒完成掷瓶礼。虽然我国古代是以一枚钱币作为航海的祝福物,但如今也开始效仿西方国家,以香槟酒完成掷酒礼。关于掷酒礼的来源还有另一个更为动听的来源。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船员遇难时间频发,每当海难即将发生时,尚活着的船员都会将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在纸上,装入香槟酒瓶中,封口后扔进大海,希望其能被其它船只或岸上的人看见。

每当海上风暴骤起或航船逾时未归时,船员的家属们边集结于岸边,祈祷亲人平安归来。但往往事与愿违,没能等来亲人的回归,却等到了令人心碎的漂流瓶。于是,便有了掷瓶礼的传统。只希望在开船前就将漂流瓶摔的粉碎,船只一定会平平安安的顺利归来。虽然如今已经很少再有海难发生了,但掷瓶礼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逐渐演变为具有传统色彩的喜庆仪式。

为什么民用船只排水量可以达80万吨,而有些航母只达到11万吨?

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母是美国最新的福特级,满载排水量为11.2万吨,之后就是美国的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母,80万吨航母什么概念?就相当于约7艘福特航母或8艘尼米兹级的总和!目前世界范围内排水量最大的船舶,是一艘由韩国三星重工建造的浮动船:前奏号,该船长约489米、宽74米,满载排水量约为60万吨,上图看起来是不是超级巨大。

但前奏号并非人类历史最大的船舶!在此之前,一艘新加坡注册的大型原有运输船“诺克-耐维斯号”,其拥有82.53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吃水深度达到24.61米,船舷宽68.86米,全长458.45米,载重可达56.47万吨。这是世界上人类制造的最大船舶;不过,该船早在2010年的时候就已被拆解。所以从“前奏号”和“诺克-耐维斯号”的例子不难看出:人类的工业水平是有能力建造数十万吨,甚至达到100万吨的巨船的,技术上不存在问题,理论上来说,100万吨的航母被建造出来问题都不大。

比如前些年热炒的浮动海上平台,南海岛礁不是建设困难吗?用这样的50万吨浮动平台来提供保障,预计速度能达到14节,可以座沉岛礁上,但是现在看来对于基建狂魔来说是不需要这个东西的。还有战争历史上可是有人提出建造200万吨航母计划,排水量二百万吨航母是什么样的概念?那是20艘尼米兹级的排水量,而且不是钢铁航母,而是“冰航母”,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商船被德国U艇狼群战术夜袭,仅仅商船就高达86万吨葬身海底,这严重阻碍了盟军特别是英国的后勤物资补给,因此一个大胆构想浮出水面:利用北极庞大冰块建造一艘高达200万吨的浮动“冰航母”。

出人意料的是,紧急的形势让丘吉尔、罗斯福等人都接受了这一构想,并且很快连设计图纸都画出来了:舰长约600米、宽150米、高度110米、甲板厚度达12米、总排水量200万吨。为了保证航母航行,还设计了强大的动力:26个螺旋推进器!但是可惜这个计划最终因为技术瓶颈无法解决而搁浅了!相比二战,如今不论是工业水平还是材料技术都有了长足发展,甚至现在都采用模块化生产,生产效率不存在问题。

但问题的重点在于:百万吨级的航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需求?毫无疑问,航母主要的战争定位就是“移动的海上机场”,如果仅仅考虑海上移动机场问题,当然是飞行甲板越大越好;但是大带来的毛病是动力要求太高,成本太高,如果现在的动力只能满足100万吨航母像蜗牛一样的爬行,那有有什么用?从美国开到中东去打仗,航行1年时间,过去黄花菜都开了几波了,还打什么仗?第二成本问题,如果一艘100吨级的航母服役生涯花费抵得上6~8艘尼米兹级,那整个美国只能养1~2艘,全球部署怎么办?维修保养的时候又该怎么办?第三天敌问题,就是尼米兹这样的航母,现在都催生了像东风21D这样的天敌出来,如果100万吨级航母,一定会催生一大堆天敌出来,比如俄罗斯20马赫的高速导弹会不会改进了打这种移动平台,那可是6000公里以上的射程,甚至洲际弹道导弹改装末端制导来打航母都划算,甚至都不用改装,就在航母进港口补给或者维修的时候打过来就可以了!航母作战不光考虑舰载机的能力,还应有的战场机动能力,成本问题以及生存能力,所以,在现阶段的技术框架中航母并不是越大越好!航母是很脆弱的,一枚导弹引发油库大火,在引发弹药爆炸都是常有的事,人类历史上航母被击沉了42艘,英国2万多吨勇敢号被U艇2发鱼雷击中,15分钟就沉没了;日本7万吨的信浓号航空母舰被美国3发鱼雷击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搞不好就是一次自我毁灭,输不起啊!。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