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酿如何站上风口,如何品尝白酒

中国几千年的国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或者米酒(广义上,米酒和黄酒是同一种酒)……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或者古代小二们倒酒前都要筛酒,就是米酒饮用前用来加温或者过滤的一种方式……黄酒度数低,不杀菌所以要煮酒……古代状元红,女儿红,花雕等等都是指米酒,自古文人诗情画意,无酒不欢,说的都是低度数的米酒,如果是两三杯就醉的白酒,诗兴未发人就不行了,又如何写出“三杯两盏淡酒”一类的风情,就连粗犷的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否则怎么可能大碗喝酒,豪气万丈,而高度的白酒只能小杯细抿……一直到元朝蒸馏技术的兴起才开始出现高度数的白酒(烧酒),也就是说几千年的黄酒(米酒),几百年的白酒……虽然明清两朝已经有了白酒,社会是比较歧视白酒,认为白酒是不正经的或者劳动穷人寻求刺激才喝的……白酒有两个优点,一是,劲大,解乏,适合劳作一天的人,二是,白酒价格便宜,用高粱就可以酿制,不像黄酒米酒那样需要用粮食……主要是因为白酒价格便宜,使白酒最终开始产量在清朝年间就超过了黄酒(米酒)……但直到民国期间,上层社会和精英都是只认同黄酒(米酒)的,包括民间百姓也是平常喝白酒,而把黄酒珍藏起来……白酒是劳动者解乏用的廉价酒……而白酒真正翻身是在解放后,国家整合传统酒厂,建立国营大厂,而解放后这段时间,经济困难,粮食比较紧缺,大米不够吃,国家大力推行新工艺白酒,这最终导致黄酒(米酒)彻底一蹶不振,逐渐被边缘化,而白酒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几千年国酒地位黄(米)酒突然消失了,而白酒瞬间兴起了,各大白酒厂商纷纷花巨资打造中国酒文化,白酒俨然成为新国酒的样子……以至于现在说到酒,国人第一印象就是白酒,而米酒或者黄酒就边缘化了,甚至和料酒一个水平了……难喝不难喝看,因人而异,其实对古人来说,白酒解乏,劲大,便宜,足够了……现在随着中国富强,粮食危机已经解除,这些年,黄酒(米酒)似乎又有兴起的势头……。

如何才能更好地品尝白酒呢?

谢邀,作为一名白酒工作者简单回答几句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说有很好的发言权,因为有幸在大会上跟陈兴希老师学到了点皮毛,陈兴希大师是前茅台科研所所长,现海玖坊品控组组长,茅台酒龄长达3.40年,茅台的理化产品标准就是她制定的。陈兴希大师指出,应该充分调动人体的感官,去认识和鉴赏酒的风味,得到饮酒的乐趣和艺术感受,酒的不同品质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色、香、味等复合感觉。

就像厨师的味觉器官敏感度远超普通人一样,刚学喝酒的人,要想品评酒的好坏,最好是一点点的喝,而且每天重复喝一种酒,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分辩出好坏,品尝出酒的不同味道,这就是实践出真知。真正的品酒,是在吃东西之前的,不让事物的味道破坏自己的味觉。品酒第一步,察色,以酱香型白酒举例,先取一个质地均匀的郁金香状的玻璃杯,然后注入三分之二的酒。

拿着高脚杯的下端,以白桌布为背景来观察酒的颜色与纯净度,从而判断酒的好坏。好酱酒的颜色是无色 (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的液体,而且酒龄越长颜色越黄。好酒有明显的挂杯现象,摇杯后,酒液沿杯壁流下形成的酒痕,是分布在酒杯壁周边的酒液所产生的一种张力,使酒液不会很快地落下。品酒第二步,闻香,闻香时,拿起酒杯放在鼻子底下闻酒的香气,优质酱香型酒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的香气,香气舒适、香而不艳。

怎么从口感判断白酒的好坏呢?

怎么判断一瓶白酒的好与坏,主要从色、香、味三个方面来品鉴。一瓶好酒必须具备色、香、味三点才能算一瓶真正的好酒。首先,色:俗话说,察言观色,酒也不例外,要想知道一瓶酒的好坏,首先就得从色上下功夫。酒色清透无杂质,微微发黄,酒花细腻丰富,通过这些能初步知道酒的好坏。当然,完美的包装也是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香: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就是好酒的香味,闻香识酒也是辨别好酒的一个方式。特别是茅系酱香酒,从燃烧后的焦香味来判断,天然的粮食焦香味浓郁,具有特色,而不是一股酒精味。最后,味:品酒品的就是这个味,从入口、到口腔、到喉咙、到胃,你能充分感受到好酒的那种入口柔、一线喉的美感,怎么说呢,好酒喝起来醇厚、回味好。

怎么评判一款白酒是不是好酒?

我是一个长期从事酱香型白酒酿造的一线酿酒工人,也是国家一级品酒师与酿酒师,可能是职业习惯的原因,我认为酒的好不好应该从本源上去分析,就好比一个事情的正确与否,我们应该从这个事情的起点上去分析一样,所以我认为酒应该从本源的酿造粮食,酿造工艺、陈放时间、勾调工艺、老酒调味酒的用量等环节去分析,而不是用一些看似准确实则无用的什么加水法、火烧法、手搓法去识别。

1:优质的酿造原料酿酒的原料自古都是就地取材,一是因为当地的酿酒原材料取得与运输相对比较方便,二来肯定是当地的酿酒微生物吃当地的粮食肯定是最搭配的,就好比一个人土生土长的地方吃东西是最不容易拉肚子的一样。所以酿造茅台酒的原料选择的是茅台镇周边的红缨子糯高粱,而四川的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等白酒企业选择的更多的是泸糯八号。

所以酒好不好,如果你去他生产现场一看原料就知道了。2:酿造工艺可能每一个酒都在号称自己是传统工艺,就好比我们茅台镇的一些和食用酒精兑水差不多的“串酒”也在宣传自己是12987工艺的酒一样,最搞笑的是我看见那种电视购物的浓香型白酒居然说自己是茅台酒工艺。酒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看他的酿造工艺,所谓三分原料,四分酿造,各种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大致也是差不多的。

但是就是他细微的区别导致了酒的差距。例如说据我了解的在茅台镇的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曲的发酵温度的高低基本上决定了大曲的品质,踩制高温大曲最好的是小青瓦的砖木结构顶楼房子,一来小青瓦利于微生物的交换,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小青瓦结构散热慢升温快。这就是为什么小青瓦的曲看起来好比“牛屎”一样,可是酱味又是最好的。

而这个包含了微生物菌系和酶系的曲在酿造的过程中除了提供微生物还要提供酶,而正是这些微生物菌系和酶系的种类与数量的差异绝对了白酒的品质。当然工艺操作也的严苛程度细致程度也是对白酒影响非常大的,我们看很多好酒的操作都是不快不慢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就是这个道理。3:陈放酒是陈的香,说明酒是需要时间来让他沉淀的,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就是这个意思。

基本上只要是传统工艺的高度白酒,陈放的时间一长都会有更醇净的口味,因为在陈放的过程中一些低沸点的刺激性物质挥发了,同时又生成了一些香气香味更好的酯类,还有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酒精分子与水分子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啦!所以好酒还是陈的香。来过茅台酒厂参观的酒友都会发现,茅台酒厂的库房面积甚至超过了酿酒车间的建筑面积。

而陈放时间短的酒基本上喝起来味都是不浓郁也是不愉悦的。4:老酒和调味酒的储备只要是规范化的酒厂,每一批次的酒在出厂之前都要经过反复的尝品直到达到完美的口感和本号酒的口感要求,而这个尝品的反复过程也是老酒与调味酒反复添加的过程。而且洋酒也是需要添加老酒和调味酒的。而一个酒厂的调味剂与老酒的种类与数量的储备基本上就是一个酒厂的实力,如果说你没有齐备的老酒与调味酒你酿造再多的新酒都是很难做到色香味俱佳的。

当然优秀的尝品团队和勾调团队也是对品质的一大保障。5:酒企的道道与良心对于一个对白酒品质没有深厚的识别能力的酒友,很多时候一个酒厂的质量好不好就是靠酒厂的良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的国标完全是落后于实际情况的,所以即使你用食用酒精兑水加香精香料和一些纯粮食固态酒他也完全是可以达到纯粮食固态酒标准的。

而如果说你只是看看执行标准或者说配料这些你压根儿就不能判断一个酒是否添加了非发酵的产物。所以如果说你想购买酒,我的建议是你先了解一下这个酒厂,尤其是这个酒厂是否出现过食用酒精和其它添加剂,只要是出现了,哪他以后是肯定会再次使用的。哪说了这么多,我们在不知道酿酒原料,生产工艺,陈放时间等情况下,我们只是想喝点好酒,我们有没有一个靠谱的办法来识别一个酒到底好不好呢?办法是肯定有的,那就是闻一闻香气香味是否纯正,也就是说是否有酒精味,香精味。

如果说有他就不是好酒。二闻是否有粮食味,酒是粮食酿造的他就一定会有粮食味,什么是粮食味儿呢?那就是米饭蒸熟的时候的气味和馒头刚蒸熟的时候的气味,如果说你不相信那你去酒厂看看。三闻香气香味是否优雅,香气香味的优雅程度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出一个酒的年份,好酒基本上都是陈年的。茅酒手艺人一个土生土长的茅台镇人一个普通的酱香白酒酿酒工人一个对酿酒工艺痴迷的年轻人以酒会友为懂酒的人寻找美酒为美酒寻觅知音茅酒手艺人maojiuyr(版权所有)。

一瓶优质酱香型白酒,该如何品尝?

白酒,它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在我国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具“万礼不公,非酒不行”、“无酒不成醼、无鱼不成醼”的说法。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日前在“微生物安全与健康”主题论坛上表示我国白酒历史长达2000多年,文化内涵悠久深厚,并解读了“酵”、“酿”、“醋”与“酒”的关系。

白酒这么难喝,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中国几千年的国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或者米酒(广义上,米酒和黄酒是同一种酒)……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或者古代小二们倒酒前都要筛酒,就是米酒饮用前用来加温或者过滤的一种方式……黄酒度数低,不杀菌所以要煮酒……古代状元红,女儿红,花雕等等都是指米酒,自古文人诗情画意,无酒不欢,说的都是低度数的米酒,如果是两三杯就醉的白酒,诗兴未发人就不行了,又如何写出“三杯两盏淡酒”一类的风情,就连粗犷的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否则怎么可能大碗喝酒,豪气万丈,而高度的白酒只能小杯细抿……一直到元朝蒸馏技术的兴起才开始出现高度数的白酒(烧酒),也就是说几千年的黄酒(米酒),几百年的白酒……虽然明清两朝已经有了白酒,但是社会还是比较歧视白酒,认为白酒是不正经的或者劳动穷人寻求刺激才喝的……但是白酒有两个优点,一是,劲大,解乏,适合劳作一天的人,二是,白酒价格便宜,用高粱就可以酿制,不像黄酒米酒那样需要用粮食……主要还是因为白酒价格便宜,使白酒最终开始产量在清朝年间就超过了黄酒(米酒)……但直到民国期间,上层社会和精英都是只认同黄酒(米酒)的,包括民间百姓也是平常喝白酒,而把黄酒珍藏起来……白酒还是劳动者解乏用的廉价酒……而白酒真正翻身是在解放后,国家整合传统酒厂,建立国营大厂,而解放后这段时间,经济困难,粮食比较紧缺,大米不够吃,国家大力推行新工艺白酒,这最终导致黄酒(米酒)彻底一蹶不振,逐渐被边缘化,而白酒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几千年国酒地位黄(米)酒突然消失了,而白酒瞬间兴起了,各大白酒厂商纷纷花巨资打造中国酒文化,白酒俨然成为新国酒的样子……以至于现在说到酒,国人第一印象就是白酒,而米酒或者黄酒就边缘化了,甚至和料酒一个水平了……难喝不难喝看,因人而异,其实对古人来说,白酒解乏,劲大,便宜,足够了……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富强,粮食危机已经解除,这些年,黄酒(米酒)似乎又有兴起的势头……。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