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个省不产酒
中国所有的省份都产酒。
2,为什么山东没有名酒
2017年,中国喝酒最多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山东和北京。广东和北京就不说了,经济发达,人口聚集,不管什么产品,消费量都大。这么看来,山东,还真是因为喝得多,才上了这个榜单。但是,山东到底有什么特别有名的酒?大家好像一下又想不起来。扳倒井和孔府家酒?听起来像是老酒,可惜市场上很难看到啊。酒王茅台来自贵州,五粮液来自四川,四川名酒还包括剑南春、泸州老窖,中国人喝高端白酒,就只认这些;普通老百姓呢,喜欢北京的牛栏山、东北的老村长;就连经济欠发达的安徽,都有古井贡酒、口子窖、金种子、迎驾4家白酒上市公司。不管从什么角度来对比,基本上都没有山东白酒什么事儿。这样说可能山东人不喜欢,不过事实如此。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1.就白酒产区来讲,四川第一,河南第二,后面东北、两湖地区差不多,山东的排名不怎么样,山东人应该喝了大量外省酒;2.山东白酒企业没抓住机会。你看安徽白酒,其实实力没有那么突出,但是抓住了上市的机会。毕竟在这个市场,强者恒强,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兼并小酒厂。在这一点上,河南的遗憾和山东差不多;3.山东经济较为发达,相关部门做强白酒企业的需求那么强,不像贵州、四川、安徽这些地方。仁怀基本就指着茅台,宜宾靠着泸州老窖孵化了几家上市公司,宜宾也差不多,金种子这些都是当地唯一的上市公司呢。
3,很多城市都自诩为中国酒都到底哪个地方才是中国真正的酒都呢
我国白酒的发源地在山西汾阳杏花村一带。地面珍贵文物看山西省并不是吹的,早就在6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口子尖底瓮”这类酒器。1982年,在杏花村汾酒遗迹被发现了,并经过考察!汾酒是中国酒的祖庭。酒史第一香,汾水卷苍桑。从北周武成帝特荐“汾清”酒逐渐,汾酒进到史书,并成为中国最早的名酒。以后更具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广为流传,广为流传。对于白酒的香型,实际上最开始仅有清香型白酒,就跟杏花村汾酒酿的汾酒一样,之后伴随着晋商文化的持续商贸,慢慢将制酒的专业技术传到了国内各地,酱香型啊,香醇啊全是参考了山西人的酿酒工艺制酒,但因为南北方气侯,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微生物种类也不尽相同,酿出的酒也就不一样,也是经过很多年的发展趋势演化,最终变成了今日的酱香白酒和浓香白酒。中国的白酒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以贵州省的贵州茅台镇更为知名,贵州茅台酒,精巧绝伦!贵州茅台镇是贵州遵义市仁怀市所辖镇,坐落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地区,大娄山脉东段北端,北靠遵义市,南临川南。贵州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畔,是川黔内河航运的咽喉要地;在郁郁葱葱的滨河地区,建了“红军烈士陵园”和“中央红军过河烈士陵园”, 北盘江航运业围绕全域,仁蔺、茅丹、茅习、遵茅高速公路聚集在此。贵州茅台镇是衔接川黔的主要核心区,都是联接历史名城遵义市和国家级别景区赤水的通道。具备白酒文化的一定要贵州茅台镇,由于酱香酒是全球出名佳酿,贵州茅台镇都是酱酒的文化核心,都是酱香白酒的传承之地。白酒文化——贵州省、四川酒规定——山东省、河南省,酒劲较大——内蒙古、东北地区,酒类型较多——四川、贵州省、山东省,酒地域垄断地位最牛——山西汾酒在山西、泸州老窖在江苏,酒方向标——河南省:白酒销量较大——河南省、山东省:外资企业知名品牌——水井坊酒:品类销售量霸者——牛栏山二锅头、茅台飞天。
4,陕西又一白酒陨落曾荣升四大名酒行列为何如今却门庭冷落百度知
现在说起哪一款白酒最可惜,少不得要提到陕西的 西凤酒 ,曾经的 四大名酒之一 ,如今却是门庭冷落,西凤酒为什么混成了这个样子? 很多酒友称西凤酒“ 成也为名,败也为名 ”。 在 1952年 的时候,开展第一届全国白酒评比大会,在这个大会上西凤酒被评为“ 四大白酒之一 ”。当时与之齐名的有 茅台、汾酒、泸州大曲 。 在 1963年 的第二届评酒会上,西凤酒也没有缺席依旧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成为“八大名酒之一”。 在1984年、1989年 的第四、第五届评酒会上,也被评为“ 国家名酒之一 ”。 当时西凤酒可是红透半边天,和 茅台、汾酒 分庭抗争。也成为当时陕西地区婚丧嫁娶的常驻桌上客,并且很多时候都是一瓶难求。 在贴牌酒浪潮中西凤酒粘了一身“ 腥 ”, 在1994年 的时候, 五粮液开创了OME贴牌酒 的先河,在白酒界掀起滔天巨浪,五粮液也凭借这个做了白酒的老大,但是后来成为白酒老二也是因为这个决定。 当时五粮液买断的品牌超过 1000多个 ,一时之间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酒质参差不齐品牌形象受损,五粮液办事也是迅速,初现端倪便快刀斩乱麻的,清理了好多的支线产品。 而西凤酒的办事效率就没有这么快了,同样的 品牌形象受损,品牌价值大幅下跌 ,但是却迟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致使品牌信誉一落千丈。 在那个时间一提起西凤酒就与差酒划等号,西凤酒的市场越来越萎靡,也算是“ 成也名气,败也名气 ”。 其实这里写西凤酒的上市坎坷之路更为贴切。在 1999年 的时候,西凤酒就开始主导上市,但是因为被爆 财务造假 ,第一次的上市之路告吹。 在 2016年 的时候再次上报,但是因为酒企里的一些人涉及 贪污贿赂 ,又以失败告终。 在2018年 的时候再次重振旗鼓,但是出现了 塑化剂超标 的丑闻,也是出师未捷。 很多行内人员猜测,西凤酒失败的最大原因是 企业话语权旁落 ,这不得不提到其 “包销” 的模式,经销商的自主权极大,酒企难以驾驭。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点“ 打铁还需自身硬 ”,做产品首要的得狠抓品质,只有质量好了才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另外就是及时整顿,发现问题立马采取行动,把不好的因子扼杀在摇篮里。防止大权旁落,话语权必须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中。 说起及时整顿的问题,发现不只是西凤酒在处理问题上不够及时,别的省份的白酒也存在有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酒企也是这样。 这款来自贵州茅台镇的酱酒,说起来最大的决策性问题就是在名气最好的时候,没有在营销上面下功夫,现在早已不是“ 酒香不怕巷子深 ”的时代,处于信息爆炸时期,消息无孔不入,不能高频次的出现在目光所及之处,就很容易被遗忘。 虽然名气不高,但是酒质在茅台镇可是众所周知的好,可是特地邀请的 冯小宁老师(国家级品酒师、茅台八仙之一 )来把酒质的。 这酒一入口懂行的就能品出来是 坤沙大曲酱酒 ,没有碎沙、翻沙酒的杂刺感,酒体落入舌面后一股热气升腾, 酒感醇厚、细腻 , 有陈感 入口下喉都是成股,不散漫,中后段能感觉到一丝酸,处理的恰到好处,生津感不错,后味也悠长舒适。 其香气上不算特别浓厚, 不上扬也不沉闷 ,整体的酱感不算厚重,更适合酱酒新贵,有兴趣的酒友可以解惑。 杜康酒相必大家都听说过,曹操的一句“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传颂千古,但是当年的“ 打官司 ”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因此也错过了白酒的高速发展时期,等官司打完了,各方名酒地位已经非常稳定了,想撬开口子非常难。 杜康的酒质是很不错的,配料也很丰富,融合了 高粱、大米、豌豆、水、小麦 。想起主要展现的是 窖香、粮曲香、豌豆香、烤麦子 的香气,酒体入口香醇,口感绵柔细腻,不辣喉,余味绵长舒适。 # 美食 ##酒##白酒#
5,徽酒无产区
日前,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安徽省“十四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针对白酒制造业,《规划》提出,将以现有的四家白酒上市企业为基础,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更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白酒企业,建成全国优质酒生产、研发和原料、包装基地和高质量的安徽白酒产业发展体系,提升徽酒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 此举固然有重视白酒产业发展之意,但似乎还是缺了点什么。 白酒产业的发展趋向于规模化与地域化已是行业共识,产区之争已经打响。早在2020年就有行业资深人士提出产区力或将“上位”的观点,并提出产区力是产区核心价值的释放,有望成为影响整个白酒格局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白酒产业占重要比例的省份,几乎都在打造产区。而作为白酒生产大省的安徽,在这一方面进展又是如何? ? 群“狼”的实力 “安徽酒企是一群狼”,有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如是说。 “西不入川 东不入皖”一度是白酒行业的共识。在传统的白酒全国化营销布局中,安徽与四川是两大难以攻克的市场, 除本土品牌之外,白酒品牌在最先推进省外市场时,大多会先避开这两地 。 尽管在生产规模与品牌影响力方面,安徽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其白酒实力雄厚也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安徽几乎县县有酒且都实力不俗,19家白酒上市企业中,安徽独占4家;另一方面,除上市企业外, 其他本土品牌的根据地市场建设也都比较扎实,消费基础深厚。 但随着一线名酒的下沉以及酱酒热的汹涌, “东不入皖”的壁垒似乎正在消失,而安徽白酒市场也确实出现了明显的分层竞争格局 。 安徽的这群“狼”,力竭了吗? 当然不是。据市场调研统计,2021年安 徽白酒市场规模约350亿元左右, 而徽酒在消费端以超230亿元的成绩占据了总量的66%左右 。 其中,古井贡酒实现营业总收入132.71亿元,口子窖首次迈过50亿门槛,迎驾贡酒营收约为45.77亿元,金种子酒也在今年获得了华润的资本加持, 宣酒各项业务指标增幅均在20%以上, 文王酒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纳入古井麾下的明光酒业有望超额完成全年指标…… 与此同时, 徽酒头部酒企在次高端领域的布局也已初见成效 。古井古20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随着连续几年登陆春晚而提升;口子窖推出的兼香518表现良好;迎驾贡酒生态洞藏系列多次提价;金种子打造了馥合香系列等。 而在政策层面,2020年,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安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安徽白酒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酿酒总产量50万千升,培育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的白酒企业1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2家,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更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企业,建成全国优质酒生产、研发和原料、包装基地, 构建“品牌强、品质优、品种多、集群化”的安徽白酒产业发展体系,提升安徽白酒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 。 《意见》同时要求,徽酒将围绕“产区+基地”,优化白酒产业布局;围绕“扶优+扶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围绕“数字+智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围绕“低碳+循环”,推动实施绿色制造;围绕“质量+安全”,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围绕“精品+名品”,重塑安徽白酒品牌;围绕“创新+创意”,不断优化营销模式;围绕“领军+工匠”,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由此可见,徽酒仍有一战之力,实力不可小觑。 ? 为何少提产区? 产区表达是中国白酒的核心的品质和价值表达。 当产区表达形成共识, 产区与产区之间的竞争会成为主流。 从当下的形势来看,白酒战场上的主角正从企业、品牌向产区过渡。在产区竞争时代,产区品牌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 。 在贵州、四川、山西、江苏等地,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产区品牌的输出,以提升产区的形象与影响力。 徽酒也并非全无行动。前述《意见》提出,安徽省将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原则,引导市场要素资源向优势产区集中,培育核心竞争力产业,将产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大力扶持以亳州、淮北、阜阳为中心的皖北主产区,以六安、滁州、合肥为中心的皖中主产区,以宣城、池州、马鞍山为中心的皖南主产区,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产业基地集群 。 但有业内观点认为, 徽酒在此方面的声量似乎并不与其体量相对 应。尽管亳州位列“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但对外传播相较四川的宜宾、泸州或贵州的遵义等重点产区,仍有差距。 细加分析其中缘由,或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窥见一斑。 其一,提过产区但概念过大。 曾经,白酒泰斗沈怡方曾提出“黄淮柔雅浓香”,并由此衍生出“黄淮名酒带”,安徽正处于这一产区板块之中。五届苏鲁豫皖白酒峰会的举办,也让“黄淮名酒带”一度成为白酒行业的重要一极 。但这一概念覆盖面广,涉及苏鲁豫皖四省,徽酒如何从中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仍值得研究探讨 。 其二,打造产区非一家之言。 区域内的白酒企业的抱团发力,以及政府和有关机构的积极引导。才能够推动打造良好产区形象,发展产区经济,为企业赢得长远发展机遇。 这并非某一家企业的事,而是一个地区的事,安徽提产区还需要有整体层面上的共识 。 其三,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智邦达咨询机构董事长张健认为, 能够撑起产区的一定要有大的头部企业,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生态 ,当前亳州作为徽酒产区龙头,其辐射范围与能力仍有待增强。 其四,企业与产区之间的关联没有打通。 从小范围的产区概念来看, 安徽酒企还没有充分打通企业特色与产区之间的关联,并使其得到广泛传播。 迎驾贡酒近年来在生态酿造IP方面的打造,将其与产地霍山充分绑定,值得借鉴和研究。 其五,时机未成熟。 在张健看来,安徽酒企不提产区是比较务实的,毕竟从目前的徽酒竞争来看,更多的还是在品牌层面,还未达到产区层面。 ? 徽酒要补的三堂课 安徽白酒市场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无论是品系、产品还是渠道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在名酒下沉与省级品牌上攻的竞争格局下,徽酒还有三堂课要补。 产品品质升级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和君集团合伙人、和君咨询酒水事业部主任李振江认为, 徽酒面临新的结构性调整期,本质上应该是产品品质的调整升级。而安徽大多数白酒企业在产品创新、提升上的工作相对比较少 。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徽酒应在品质提升上下大功夫,所有的营销动作最终要回归酒质。 申万宏源证券在其研报中提出,徽酒升级动能强劲,主流价格带基本升级到了200元以上。 消费升级的前提是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高,徽酒若想在升级后的价格带上站稳,就必须要保障产品品质 。 品牌提升 李振江表示,安徽白酒擅长做渠道,对品牌的理解相对偏弱。 从徽酒过去发展来看,主要是以营销见长,品牌文章做得相对较少 。 信达证券针对徽酒趋势分析提出, 徽酒产品生命周期明显,要打破产品周期的“怪圈”,唯有提升品牌势能 。 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在多大范围内、多长时间里占据消费者心智、影响渠道黏性,能够影响到企业的营收与利润。在提升品牌方面,李振江为徽酒指出了两个方向,即品类创新与强化消费者沟通。 厂商关系的优化与升级 白酒行业中,厂商关系从商业代理制走向了“区域命运共同体”,实现市场的进一步拓展,需要厂商的协同发展。近几年来, 各大名酒企业几乎都在构建新型厂商关系,筑牢厂商命运共同体,以期实现共生共荣 。 徽酒在渠道上做的工作已经很多,并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厂商合作关系的进一步优化与升级上的效率偏低,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