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多年前,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开创了影响中国千年的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寒门士子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明代以前,科举考试不仅限于作文。如唐代就有墨义、口试、帖经、策问、诗赋等多种试题形式。以帖经为例:考官从经书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看起来眼熟吗?这正是当今考试中“填空与默写”的鼻祖。
然而明清以后,科举进入“八股文”时代,八股限制诸多,作文水平几乎决定考生能否金榜题名。现代高考亦不遑多让,六七十分的作文题占比语文总分近五成。
△清末科举八股文
历数高考满分作文,除行文流畅外,见解独到往往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而独到的观点往往来自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世说新语》中这则与喝酒有关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什么叫换个角度看问题:
话说钟毓哥俩小时候,趁父亲午休,一起偷喝酒。父亲装睡,暗自观察。钟毓先行礼后喝酒,弟弟钟会则只喝酒,不行礼。问哥俩为何如此,钟毓答:“喝酒需讲礼仪,所以我要行礼。”钟会则答:“偷本就不合礼仪,所以我不行礼。”
钟毓偷酒不忘讲礼貌,乃是日常思维惯性;钟会偷酒不仅不拜,还振振有词,却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说服力。钟会后来为司马氏屡献奇谋,位居三公,其异于常人的思考方式,在儿时这一杯酒中已体现的淋漓尽致。
由古至今,不知多少雄文诞生于酒后。临近高考的学子固然不宜饮酒,但这则故事中的一丝酒意,或能带来些许启发,令考生的作文成绩更进一步。
说到酒,由于古代乡试、会试、殿试的三级考试相隔较久,考生往往相邀结伴小酌几杯,一来消磨期间等待的痛苦,二来结交其他学子,为自己的仕途打下良好基础,可见古人喝酒亦是意味深长。
金榜题名时,酒更是不可或缺。一朝高中,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远大前程近在眼前,一杯温酒下肚,提前感受思绪的飞涌。
浙江是古代“高考”大省,其中又以绍兴多出状元。古时绍兴人喜得贵子,会将一坛好酒藏于地下,谓之“状元红”,于婴孩成年并高中状元之时打开。陈年老酒遇人生大喜,各种滋味不言而喻。
高中者欢喜,落榜者暗自感喟,孤影自怜,唯佳酿可暂缓心中郁积。因此有了柳永的“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三言两语间,道出心中几多惆怅。
科举可谓聚天下读书人中的精英于一堂,即便如此,有人春风得意,便有人郁郁不得志。唯有醇酒一杯,让曾经并肩考试的学子共赴一醉,为残酷的古代“高考”增添一丝温暖柔光。
当今高考已然淡化了曾经的残酷味道。高中者喜悦仍在,落榜者不免伤怀,但换个角度看问题:曾经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不过是漫长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站点。
当我们背负越来越沉重的人生向前走时,高考的那些欢喜忧愁,或许已酝酿成令人回忆时不觉微笑的陈年美酒。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积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