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的酒业机遇与企业布局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给出了“遇到的问题是中长期的”“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等解读。当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于酒业而言,恰恰是要在这一时期“强基础、练内功”,激活产业链的上下游,夯实产业基础、带动一方经济,形成新的品质力和品牌力,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好准备。Content 1

  2020年1~7月酒业相关数据统计

  01

  实现规模化效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酿酒产量3245.70万千升,同比下降2.68%。其中,白酒产量376.53万千升,同比下降8.68%;啤酒产量2120.02万千升,同比下降8.57%;葡萄酒产量14.70万千升,同比下降29.07%。

  结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

  数据还显示,食品烟酒类价格7月份同比上涨10.2%,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3.07个百分点。其中,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8%。

  结合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在解读“2015~2019年中国酒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指标”时所说的,“5年来,规模以上酒类企业数量减少了437家,酒业市场集中度逐年得到提升;产销量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相比5年前减少了1686.3万千升,降幅为25.6%,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利润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累计增长679.5亿元,增幅达72.6%,单位产品利润增幅高达132.0%,表现出酒业由量变向质变的过程,间接体现出的是消费者‘喝少一点儿,喝好一点儿’的消费诉求。”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国酒业向优势产能、优势品牌、优势产区集中的态势仍然没有改变,开展智能酿造解放劳动力、提升工作效率,走差异化的规模化竞争之路,是领军企业布局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基础所在。

  早在年初之时,行业观察者、自由策划人白玉峰就指出,酒企在2020年上半年比的是现金流,同时,酒企业也不得不提前面对一个原本就存在,但几年后才全面爆发的问题:用工荒!所有的酒企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用智能化解决传统酿酒重体力、重经验的劳动力问题!

  如同此次疫情影响下暴露出的全球粮食问题一样,中国的农村人口约有5.6亿,但80、90后多在外打工,相关人士就提出,“可以通过智能化、机械化、科技生产的加持,解决粮食生产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提升生产效率。”

  2020年是茅台“基础建设年”,按照生产性、基础性项目年内“应开尽开”的原则,早在2019年12月24日,茅台集中开工12个项目,总投资158亿,分布在全省5个市、区、县,涉及生态环保、生产设施、上下游产业、民生工程等多个领域,建成后,将实现茅台酒、系列酒产能两个5.6万吨、习酒产能5万吨,包装、仓储、物流、原料等配套保障能力空前提升。

  五粮液方面则在“2019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经公司2019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同意,已将募集资金原投入“信息化建设、营销中心建设及服务型电子商务平台”变更为“成品酒包装及智能仓储配送一体化”“勾储酒库技改工程”项目。

  中国酒业的结构性繁荣长期存在,在提到白酒产业的长期发展时,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指出了四个方向,“一是推动产业向优质、优势名酒产区和美酒特色产区发展;二是明确产业技术创新导向;三是提升品质和品牌价值;四是国际拓展。”

  当前,以贵州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领军企业仍在夯实原酒生产基础、储备基础等建设,实际上就是在为品牌、品质价值的释放做基础工作,也是为其今后在国际市场上大展拳脚做准备。

  02

  啤酒产业的规模化

  在告别价格战的今天,啤酒产业要走的是“继续进行结构提升,进行差异化的结构调整,继续发挥产能的规模化效应。”

  2017年以来,啤酒产业经过大约三年的调整期,在此期间,经过了低端产品的持续下降,中高端产品的持续增长,如今,啤酒行业的利润增长更多是靠模式的增长。当然,“啤酒行业要有好的盈利水平,必然要走差异化的道路,实现规模化的效益。”

  以青岛啤酒为例,年初以来,青岛啤酒在扩品类、推新品等方面动作频繁,加速产品结构升级与品牌建设,并不断拓宽消费群体、完善渠道布局,实现加速发展。另外,青岛啤酒还结合数字化转型,实现产能的持续优化升级。

  有分析指出,“青岛啤酒在稳定当期经营的同时布局长期发展,启动了包含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10个投资项目。”其中,3月,青啤平度百万千升啤酒扩建项目开工,新增一条5万瓶生产线和21座酿酒发酵罐,产能预计达100万千升。5月,德州平原年产40万千升升级改造项目启动,6月正式投产,在产能提高3倍的同时,较大地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口感,持续推动产能优化升级。

  今年一季度,啤酒行业承压较大,但是,随着二季度经济基本面的好转,行业效益向龙头集中,向品牌和品质集中的态势不会改变。正如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董广阳分析提出的,“每一轮经济不好的时候,谁把管理做好了,谁把基础做牢了,做得细致了,在经济好的时候,就会带来新的转机。”

  03

  规模化发展,消费升级的需要

  “在2012、2013年,酒业进入到‘刘易斯拐点’,消费进入到一个升级的时代,而不再是靠拼量的时代。经过2013~2016年的调整,2017年,整个经济进入到回升时期,带动了白酒、啤酒的结构升级,形成了以需求结构升级下的价格升级、品牌升级、产能扩容。”就啤酒行业而言,董广阳分析指出,“自2019年开始,食品行业龙头公司、小的食品龙头公司迎来了包装升级、价格升级,利润持续增长,其股价实现了持续、翻倍的增长。食品小品类的几块钱价格带的产品,包括双汇火腿肠在内都开始了持续的提价和结构升级,这就传导到啤酒在内的十元价位以下为主的产品价格带,迎来了可以‘结构升级、走差异化、可以提价’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不是疫情能阻挡得了的,而是可持续的,将形成从2016年到2025年,长达十年的一个周期。”

  在说到白酒产能扩容时,著名白酒专家权图就指出,白酒产业处于头部企业高度集中的阶段,行业竞争压力非常大,生产企业数量由10年前的1万多家,到如今规模以上企业集中到1000多家。最近5年,前10名企业销量、体量在快速地以数十亿级增长、数百亿级增长,意味着诸多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中国白酒品牌会进入快速集中发展阶段,多看看白酒以外的产业,如大宗消费品的家电、汽车、房产等行业基本进入到‘寡头竞争’时代,市场经济已经走过了40年,行业的集中度发展是绕不过去的。”

  无论是董广阳预判的啤酒产业10年的升级周期,还是权图指出的“白酒行业的集中度发展是绕不过去的”,产能扩容、智慧基建的背后,有消费升级的动力引擎,更有经济发展规律的无形之手在推进,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