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酒协的一纸“通告”,把“窜酒”行为送上了行业热搜。
6月12日,仁怀市酒业协会下发通知,要求各白酒企业认真对照检查,抓紧自查自纠窜酒行为。通知称,将对仁怀白酒行业制售窜酒行为进行大力整治,清洁仁怀酱酒产区市场环境。
窜酒乱象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近年来的“酱酒热”风口之下,更是在网络平台肆虐,不仅茅台等正规企业的形象受到严重影响,酱香酒名声、仁怀酒都形象和口碑也在不断被消耗。
这也是为什么,仁怀酒协此举能够得到业内广泛认可。
就在这份文件下发前不久,6月4日,遵义市与茅台集团举行座谈,深化合作交流;6月8日,赤水河畔7家龙头企业携手成立的“世界酱香酒核心产区”,旨在打造打造高水平的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
在此背景下,打击窜酒,被业内视为是规范酱酒产业发展,打造世界级酱酒核心产区的又一记“重拳”。
不仅如此,业内还有声音认为,仁怀酒协这一记“重拳”,不仅在宏观层面影响深远,短时间内或许还会进一步强化优质酱酒的稀缺属性,引发酱酒品类价格波动。
显然,这种观点并没有透彻地了解窜酒的本质。
什么是窜酒?
窜酒也叫串酒,就是以食用酒精为原料,串蒸大曲酱香工艺的丢糟,然后采用固液蒸馏方法生产出来的,具有酱香味的液态法白酒。相比正宗的大曲酱香酒,窜酒工艺更简单,出酒率更高,成本更低廉,相应的品质便无法保证,市场上50元以内一瓶的酱香酒便是这种工艺。
也就是说,窜酒乱象多发于低端板块,而供需紧张则更是由于中高端、高品质的酱酒产能稀缺所致,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也应注意到,少部分的窜香酒被管制之后,消费者需要一个重新寻找好产品的过程,随之市场也会出现一个短期的供需关系调整。
而从长远来看,窜香酒管控,仍然会拉升酱酒市场结构,但并非因为短期内的供需关系变化,而是产区管理规范和价值建设的成果显现。
2016年,茅台热带动酒业高端价格复兴,“酱酒热”因此萌芽,到2019年,酱酒主流化趋势以及次高端价格规模化形成,“酱酒热”迎来高峰期。4年时间,酱香白酒产量从占全行业的3%增长至7%,利润占比从22%增长至42.7%,鉴于其特殊的工艺,足见酱酒产量增长之快。
到2020年,酱酒进入转换期,主流品牌从品类驱动,向高标准品牌化、高价值大单品和高标准市场化驱动转换。同时,高端、次高端价格高质量、高规模引领格局也已经形成。
赤水河流域的头部企业,茅台、郎酒、习酒、金沙等,在近年来先后发布扩产计划,据初步统计,本轮酱酒产能扩张期,最终将会新增约20万吨酱酒产能。
而在此前,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远怀曾表示,钓鱼台酒业的目标是“做一个适当规模的企业”——“未来钓鱼台将不再做外延式的扩产,而是转向寻找经营内延式发展动力,通过增加产品品质等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方式来寻求增量。”
这种种迹象,或许意味着,酱酒产能已达到阶段性满负荷状态,未来,整个酱酒市场的供需状况也将越来越健康。
另外,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也曾多次公开表示,由于建厂土地等自然资源非常有限,赤水河流域的酱酒产量将长期局限在20万吨/年,加上酱酒对储存年限有要求,“谁的老酒多、产能大、基酒存放时间长,谁就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和优势”。
联系起来看,对于窜酒的管制,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其会否对市场价格造成较大波动,而是在更加规范化的产区管理下,充分的、理性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快酱酒市场的品牌集中。
文章来源:云酒头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