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一曲新词酒一杯”“莫笑农家腊酒浑”……自古以来酒便被赋予了精神的依托,也是不少文人墨客才思的源头。
中国也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酿酒工艺更是国际领先,但中国的酿酒文化却很少被熟知。酣客为代表的企业正在用最“原生态”的方式让世界了解中国酿酒、中国品质、中国品牌。
品质就是中国白酒的硬实力
用酣客酱酒创始人王为的话说,“中国白酒不仅是技术上的领先,还有文化上的辉煌。”中国白酒以纯粮取代工业酵母为糖化发酵剂,“杜康作秫酒”说的便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因而中国白酒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活性物质。
从农业文明匠人酿造这个层面而言,中国白酒就是烈酒中的“爱马仕”。然而我们对中国白酒的认知和挖掘还远远不够。如何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把中国产品变成中国品质,把中国商品变成中国品牌,成为中国白酒企业家们共同思考的话题。
“让全世界爱上中国酱酒,让全世界享受中国品质”一直是酣客的使命。王为表示,在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踏踏实实提高产品品质,实实在在促进消费升级,以消费者为核心,品质就是最好的营销,也是企业发展的硬实力。
以消费者为核心,从满足需求到满足追求
过去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句话的含义也在发生改变。王为表示,现在的巷子变了,以前城市很小,人口很少,巷子更少,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现在巷子的定义变了,不再局限于物理上,借助互联网的发展,现在的巷子可以是一个媒介,也可以是一个社群,我们要更好地借助各种信息巷子、抖音巷子、微信巷子、微博巷子向世界讲好中国白酒的故事。
在王为看来,通过这些互联网巷子凝聚在一起的酣客消费群体是一群有着特定的IP,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对生活品质具有追求的人,这体现出一种文化现象和人生态度。“醺、酣、醉”,可谓饮酒的三种境界,“醺”为身心能感觉到的轻松和自在感;“醉”则是酒精中毒;而酣是最高境界,是达到自由奔放、洒脱痛快的状态。喜欢酣客酒的这个群体,更多是一种人到中年,梦想不老,不颓废、不油腻的新中年人,这也是酣客品牌的由来。
酣客自2014年3月11日诞生以来,成功实现了5年成长100倍的产业奇迹,目前酣客坐拥中国酱酒仁怀产区三大实业生产基地,年酿造规模超过6500吨。
但很少有人知道,王为进入酒行业是在中国白酒断崖式下跌的时期,彼时中国高端白酒行业以厂商为核心,也衍生出不少乱象。那时,王为以投资人和白酒专家的双重身份进军中国白酒业,进军贵州茅台镇,从投资收购到创立酣客,凭借敦厚靠谱、尖物实价,以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赢得了快速占领市场的优势。
当前,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改变,消费者的观念也与时俱进,对于白酒行业的消费升级,王为表示:“我对消费升级最深刻的理解就是从满足需求到满足追求,从满足需要到创造想要。”
对于接下来白酒行业的发展,王为认为是三个方面:一是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二是要全心全意地拥抱新经济,拥抱新零售,拥抱新消费;三是要以消费者为核心,全心全意为粉丝服务。
对于未来的发展王为非常清晰,酣客的目标不是做大做强,而是做正做长,酿最靠谱的酒,做最靠谱的事。
弘扬中国酱酒文化,打造“粉丝经济”
除了以消费者为核心,回归品质的产业理念外,酣客还积极助推中国酱酒文化做认知和传播。酣客首创酱酒新玩法:拉酒线、看酒花、火检法、看挂杯、白酒封测等,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消费者亲身体验酒的品鉴知识;拍摄酣客文化纪录片、知识短片、人文电影,360度开放工厂,打造酣客酱香之旅,出版酣客文集,让消费者深度认知酒文化的内核。“我们想把消费者当朋友,从而真正为中国白酒企业培养未来的精英,成为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新白酒方法论的孵化地。”王为说。
目前酣客的自主品牌终端“酣客酒窖”超过1500家,文化实体“酣客酱酒博物馆”超过9家,企业家注册粉丝超过10万人。
酣客打造的“粉丝经济”和独特的FFC粉丝运营模式业内闻名,F(Fan粉丝)F(Factory制造业)C(Costmer消费者)模式是指酣客改变传统的需求型消费模式,升级为需求+追求型的叠加消费方式,通过顶级品质+丰富文化+认知盈余+生活方式+衍生红利产生粉丝,粉丝顺便在酣客完成消费。
王为补充道,白酒行业的发展一定是认知得未来,得粉丝者得未来,得社群者得未来。但实际上这三件事又是一件事情,白酒不能只有消费者,必须有粉丝,粉丝怎么来?不是广告和营销做得好,而是需要认知做得好,只要品质过硬,消费者在这里完成了对酒的科普、认知,他便会自然而然成为你的粉丝,粉丝与粉丝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社群。
实际上,这也是酣客“传统实体经济如何与互联网经济相结合”的思考之道。王为表示:“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是一种得人心、见效快、扎根深的好方法。通过保证自身的高品质,从而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粉丝和社群,是在互联网和全球化背景下最新的也是最积极、最健康的营销思维,这也将是白酒行业的大势所趋。”
来源:中国企业报
责任编辑: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