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一骑绝尘,为我们行业带来很多效应,也给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
文|梁邦昌(ID:YJTT2016)
作者系著名白酒专家、原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专家组组长、第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白酒国家评委
本文无意评论茅台酒,只是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品牌,能在岁月的长河中保持青春,又在改革开发年代及至新时代都一骑绝尘,绽放辉煌,此间必有其成功经验和效应,从而为白酒业带来许些启示,对这些启示的分析、认知以及因地制宜地借鉴运用,有利于白酒业持续稳健的发展。
茅台酒,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工艺技术,酿造出独具一格的酱香品质。这种产区得天独厚,玄妙的天人合一和神秘的耐人寻味,在悠久历史岁月的积淀中,在传奇节点效应的推助下,茅台从业者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人、环境和时间的关联作用,使茅台酒一直位居全国名酒之冠。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他们又大无畏地弘扬产品的正能量,与时俱进地践行文化创新,以及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文化演绎,成功地使其属性得以大跨界、多层面、多维度的扩展定位:这是一个古老民族品牌在岁月长河中保持青春,又在新时代发展中大放异彩的成功历程和传奇故事!
上文提出了茅台酒属性的变化和扩展,属性是商品功能和价值的社会定位,属性本身无特别和重要,可是当属性发生多层面和大跨界的扩展和定位时,商品的价值就可能有质的变化。
茅台酒作为白酒,其属性已经从饮品、嗜好品扩展到奢侈品、快嗜品、收藏品、金融品(投资载体)、以及健康饮品、某种程度上说也成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种属性的多元扩展,使茅台从小众消费转变成和扩展为大众需求,一旦成为大众追捧,从众心理加上价值攀升,就形成了一股当今这样的强势,且升势未有穷期。
综上分析,茅台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但其中两大原因不可忽视:一是内生性的驱动力,二是属性的扩展。
茅台酒的一骑绝尘,为我们行业带来很多效应,也给我们许多启示和思考,其中有两个效应值得思考和借鉴:一是价格和价值效应,二是酱酒,尤其是赤水河酱酒大发展的效应。
这些效应似乎显而易见,却带给我们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茅台的发展所带来的效应
茅台的价格和价值效应
先说价格和价值效应。
毫无疑问,茅台酒的强势攀升为企业和行业带来许多财富和社会影响;也为其他许多品牌拉出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是机会,也可能是“洼地”。
机会就是顺势效应,给予许多品牌提升价格的理由和势在必行的驱动,现实中,许多高端品牌已抓住这个机会,斩获颇丰;行业亦不同程度地得益,白酒业新一轮增长周期的骄人成绩,相当程度上源于此。
说是洼地,是指当许多品牌没有足够的内生力支撑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大面积、高频率、大幅度地提价弄不好会挑战社会和消费的承受力,这包括心理的、经济的和政策的。
价格是商品价值和市场需求的反映,而定价又是把双刃剑,价格的升降,既基于市场规律,又有人为因素,既有被动升降,又有主动升降,但必须有内外因素的支撑。
我国高端品牌中有像剑南春这样品质优异、性价比较高的品牌,多年来一直坚守中高端价格,它们传播“与生俱来”;也就彰显很重要很有价值的企业品牌内生性动力,虽然没有四处大量投放广告,并且经受了如地震及其他波折,但市场仍然稳中有升,广受欢迎。
简而言之,酒品的提价,即使有外部的影响或者拉动,也要有自身的理由支撑,包括品质升级,成本加大,内力彰显、文化弘扬、价值提升及属性扩展等。
东阿阿胶以“价值回归”为名,大施提价策略实现高速增长,风头甚竞,到2019年底业绩大幅下跌归于失败,董事长及总裁均辞职。尽管行业不同,此例不足为训,却不应漠视之。
以提价为信仰的产品,如果伴随着涨价的是销量日益下滑,那么终有一天提价幅度带来的收益增量将无法覆盖销量减少带来的收益损失。
以提价为信仰,视出新品为创新,靠高端支撑效益,或已成为近几年许多酒企的运营常态,在基数已经较大的情况下,靠这种常态维持增长并非长久之计。
茅台的发展效应
在茅台的成功带动下,酱香酒得以迅速发展。二三十年前,酱酒仅占白酒总量的0.5%左右,如今逼近8-9%,几年后或将突破两位数,全国白酒生产许可证有10862张,贵州751张,遵义574张,仁怀506张,茅台镇258张,在茅台镇2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生产许可证而挂靠的酒厂据说有几百近千家。也是在茅台镇,还有不少投资几亿到几十亿的在建酒厂。
早在十几年前,在赤水河畔的一条山沟中,鳞次栉比地建有多个酒厂,山顶上有一巨大标语:“异想天开、茅塞顿开、敢想敢干、成功一半”。
十年过去,这标语的意境正在变成现实:茅台厂下游的赤水河流域,大厂扩建、小厂林立,一派“大跃进”的势头和景象,不仅赤水河如此,许多北派酱香也赢来了机会,许多白酒厂亦纷纷推出自己的酱香品牌,例如前些年的“标王”秦池,低迷多年后也推出了酱香品牌,年销量颇佳。
对赤水河的“酱香大跃进”,在一次专业活动中,有位从事白酒专业的教授提出了个问询:“这是繁荣还是乱象?”,这是个难以答案的问题,或者答案就在问题里面:即这是繁荣中的乱象!这个问询引发我们深一层地考虑几个问题:
首先,酱香酒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无从置疑,其快速发展受众广泛也是情理之中。而白酒是嗜好品,嗜好品有两个特性:各有所好和趋众流行。假若到头来几亿消费者都尝一两个品牌或某一香型的酒时,既非好事也不是长久之计。或者说虽然我们社会富裕了,人民丰衣足食,但还未富裕到让几亿消费者都能喝上价值千元的酒的程度。
历史已表明,白酒三大香型曾经历过长期的阶段性转换流行:建国初期的清香、六十年代后的浓香、近十几年的酱香。
其次,好的白酒,是由人、环境和时间关联作用而成的天人合一佳酿,可称之为世界第一蒸馏酒,企业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不应以大规模不断扩建扩产扩量而成为一种现代化的工业品!
茅台酒规模达到几万吨,应该说不算少了,但还是很稀缺,尤其是茅台的属性扩展后,带来需求的激增,这种稀缺就可能一直会存在,毕竟产量得循序渐进,严格有序和需要时间去酿制,难以满足不断激增的需求。
也就是说,只要其属性扩展在高位运行,那么其稀缺状况就一直存在,其价值就有不断攀升的驱动力。一个传统行业,一代名酿,不应以现代工业化的方式去解决其稀缺状况。
或许有几种缓解稀缺的可能性:一是社会存量,即已经销售但未被喝掉的茅台酒,增加到相当大的规模;二是出现第二个类似茅台这样的品牌,不论是哪种香型;三是茅台推出一些次高端和中高端的品种;四是川酱、湘酱及其他地区酱香个性化高品质的发展。
此外,或出现其他因素影响其稀缺也是未可料及的。随着社会存量的不断积长,当达到一定量,或较大数额存量的时候,可能会不同程度地稀释这种稀缺。
顺便建议,即便是最好的品牌白酒,归根到底还是酒而已,它与黄金玉石珠宝等能永存的珍品不同,一旦喝掉就没有了。有位酒企的高管讲过:“白酒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喝掉!”可以把它誉为妙品、臻品、世界第一蒸馏酒,乃至琼浆玉液,但不宜把它“神”化。
另外,酱香酒的发展,或会如浓香、清香酒一样,会出现不同流派:赤酱、贵酱、湘酱、川酱、北派酱香等,它们的协同发展及不同的档次结构,也有助于缓解市场的需求,也是酱酒大众化的一个途径。还必须指出,有人把酱香酒比作白酒中的“贵族”,它可以平民化,但不要突破底线,有些什么自称茅台镇的酱酒只卖几十元一瓶,还买二送一。茅台镇上有成百上千家挂靠的酒厂,有多少都在生产大曲酱香的呢?
讲完效应,再来阐述一下启示。
茅台效应背后的两点启示
启示之一,培育内生性动力
品牌的发展应当培育和发挥内生性动力,白酒品牌在市场上竞争,其竞争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内生性的驱动力(内力),另一是外加的推动力(外力)。前者如上文述及的茅台案例,这内生力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内生力包括历史、文化、工艺、技术、品质、人才(工匠)、节点、传统、生态、区位、资源、视点、管理、营运、核心价值等等。
大酒企想把品牌做大做强,在上面这些环节中总能总结梳理和提炼出自己的特点和卖点,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的底蕴、印记和故事,组成了品牌的内生动力,是品牌生命力的基础和品牌力量之本源,也就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运用好这些内力,有时能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我们常说讲好自己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茅台内生性动力有其独特性,茅台有许多大品牌都有内力,如百年历史、如优异品质、如科技研发等等。但茅台有些内生力是独特的,也是其他品牌所没有的,如红色“基因”,健康文化等,把这些交织融汇,就凝聚成价值,再找准一爆发点——如健康正能量,予以爆发传播,就能把这种价值转变成强势,这是茅台成功的地方。
其实,许多品牌都有自己的内生性动力,问题在于有没有把众多内生性动力作为价值群,有没有用价值观去梳理提升,并善用爆发点策略。
对许多酒品牌而言,历史、往事等等都已经成过去,不可重现、复制或效仿,但内生性力量是可以挖掘、培育和提炼整合的。
以十七大名酒为例,它们能登上国家名酒,多靠的是内生动力。90年代行业开始转向市场,许多白酒品牌为扩大市场份额,倚重并大肆利用外加推力。外力的作用不容忽视低估,但外力必须有内力来支撑;内力也必须通过外力来传播推介,从而实现消费心智定位。所以企业要勤练内功,善用内力,内外结合乃致胜之道也。
重视内生力的培育、利用和发挥,也是为企业优化经营、节耗增效的重要途径。比如酒企都受到属地上级或其他方面的压力:每年都要有较大的增长。当基数已经很大,如几十亿时,完成这个增幅指标,谈何容易,于是就依靠高端、提价、新品,来去完成,而不是设法提高生产效率、设备利用率、蒸馏效率、原料出酒率、优质品率和综合利用率等来挖潜增效,或以文化弘扬等彰显品牌的力量和价值。
又比如,过分倚重各种市场营销方式手段,而且这些努力只属于某品牌。行业蛋糕不能做大做好看做好吃的话,那么总体上说,这是存量博弈中的你多我少,我多你少的零和游戏。
我国白酒品牌目前居前三的是茅台、五粮液、洋河,他们的成功与发展,都印证了内生力、外助力,属性扩展的玄妙作用。
茅台以往广告投入不多,主品牌包装无多大变化、使用外力投入相对较少,是唯一以内生性动力为主推向成功,促成属性扩展而一骑绝尘的品牌。
五粮液是以品质、技术、文化、品牌等内生性动力为主,辅以外力而居次,且与茅台双峰对峙。
洋河是典型的内生性动力与外力协同,以高速增长超越同侪而居第三,其内力包括重味轻香的总体风格、创新性的梦文化演绎、绵柔型的创立,而外力则是出色和强大的营销。
白酒业是多种商品中,广告投入最大的产品之一。不禁要问,酒企自身培育,弘扬其自身内力的投入又是多少?这种近乎舍本求末的趋向和竞争,应当改变,增加内力的重视和投入,实现内外力的协同发挥,是行业和产品发展之要义。
启示之二,与社会和时代相契合
茅台酒在岁月的长河中能保持青春,这启示我们白酒的发展,必须与社会、时代的发展相契合。
这几年,白酒业的营收和利润增幅很大,但总产量几乎持平,甚至减少了,尤其是白酒的真正消耗量在减少,这不仅因为禁用公款及其他规定限制,还因为文明理性及健康饮用正在替代以往的豪饮斗酒。
在许多销酒地,以往一桌人饮4、5瓶以上的白酒,如今则是2、3瓶就够了。尽管近几年行业显得欣荣,尽管市场优势正向头部集中,但应当看到,在这一片高质量发展的繁荣之下有隐忧。
我们不妨自己问问自己:这轮酒价提升之后,是否还有再升,如若不升,那么未来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长靠什么?
再者,酒企实现了销售不一定就是实现了消费,渠道消化不等于消费者消费,为数不少的酒企,其产品压在仓库,压在经销商手里,如此发展下去,高增长下中梗涨会加剧!
过剩的产能、过高的存量,不能只靠传统的或者强化的营销予以消化,过高的增速亦不能全指望高端、高价和提价以及出新品来维持。
白酒业需要的是稳定均衡的发展,避免过山车般的起落。
综上所述,要让行业有健康、稳定的发展,中国白酒再认识这个命题顺势被提出,其核心意图是让白酒业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白酒业应该重视“五化”
白酒企业,未必都有茅台酒的各种优势,但可以借茅台酒与社会进步同步、与新时代契合的启示。我国白酒业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应该重视“五化”和“两策”。
“五化”就是香型多元化、品牌个性化、品种差异化、表述多样化和弘扬白酒文化;“两策”就是内生性动力价值爆发点策略和对立面策略。(本文不论及技术与研发内容)
其一,香型多元化
白酒业现今有以三大香型为首的11个香型和诸多衍生的新香型。而目前酱香大流行,似乎酱香今后会独霸市场,甚至认为喝过酱香再饮其它香型的酒都无味了云云。
我们在肯定酱香酒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的同时,也不应贬低其他香型,因为香型多元化始终是白酒的消费现实和发展方向,这是基于三方面的事实。
一是近代我国三大香型经历了三次大流转,建国初期及此前的百年,除了川贵两省外,南北东西大多是清香酒的世界,到60年代,浓香酒从四川向全国扩展,历经30多年。到90年代,浓香酒已经开始占全国白酒总量的70%,当时甚至有些清香及酱香大酒企也出品浓香或有浓香成分的品牌,及至最近20年,酱香又从贵州向全国流行,迄今盛况未有穷期。
上述历史证明,香型的流行和流转具有周期性,90年代浓香型即使势如破竹,亦不可能压抑其他香型的存在和发展。
二是白酒终归是个嗜好品,而嗜好品有两大特性,即各有所好和趋众流行,前者具有普遍性,后者则有周期性。人民对美的生活的向往,这种追求就包含有对生活的选择性,流行是阶段性和周期性的,各有所好的选择是普遍存在不会消失的,尤其在饮食上,地域人文的各有所好会长期存在。
三是不同香型,有不同的酿造工艺,生产周期和成本,这决定了它们不同的价格水平和档次以及不同梯度的产品结构。白酒业同仁,不论从事于哪种香型,都应当有职业自信,尤其要把本香型的特点、优点、卖点和文化点梳理出来传播、弘扬。未来,香型大品类之间存在着竞争,但也有其共生共存的基础。
我国白酒有数以亿计的消费群。某协会一负责人说过:如果几亿的白酒消费者都饮一种酒,并不见得是好事,也难以为继。
其二,品牌的个性化
品牌个性特色永远是一种竞争力,白酒品牌的个性化可归纳为三“点”——品质的特点,形象的视点和核心价值的卖点。
品质的特点,是指酒的风格品味的独特之处,或与众不同之所在,除非是一样酒装在两个品牌内,其实很难有不同品牌而完全相同的品味。白酒品质,其基础只有两方面,一是醇、二是净,其他都是对这酒的特点描述,一个酒明明有特色,有个性,可都用标准化、同质化的内容去形容和推介,这样的表述埋没了个性,也是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错位,任何内容必须通过形式去表达。
简言之,成功的品牌,必须有自己的品质特点,还必须有彰显这些特点的表述形式。
形象的视点是指品牌的形象给人的视觉冲击和印象,白酒品牌的包装应当尽量体现两点,一是与酒名、酒格、酒品相符,是它们的视觉形象,二是独特典雅的可观性、吸睛力,视觉的冲击让人眼前一亮。
洋河梦系列,普蓝的基调配以酒滴的外形,一缕银色长线犹如美酒挂杯晶莹,整体给人以高雅贵重,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如彩陶坊的酱酒、陶瓶、草编,浑然一体,既体现了陶香型风韵,又体现出匠心独运佳作天成。
美不是瞬间的快感,而是内在气质的深邃,这是仰韶文化自然生态和独特酱韵的结合体。古朴高雅,没有一点现代化工业化的痕迹,酒体的酱韵陈醇,陶器的古朴造型,草编的精致生态,匠心独运,独具一格的形象吸睛,个性鲜明的视觉冲击,堪称形象视点的佳作。
核心价值的卖点是品牌个性画龙点睛式的展现,是品牌内生性动力众多价值群中被整合、提升而居主导的价值,对其形象化的演绎就成为卖点。这卖点一旦得到点燃爆发,再经过传播和定位,就使品牌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选。
所以品牌个性化的三点可概括为三句话:一见钟情、一饮难忘、一直享用。这三句话与市场消费对接就是:见到你就想买,喝着你就舍不得离开,饮后你久久不忘怀!三个点,三个一,三个你!
突破瓶颈,突破区域市场的局限,不能仅靠现有的套路或模式,应当练内功,善用内力,内外结合创新突破。
其三,品种的差异化
这是指品牌系列中,多档次多品种必须有一定的差异,多品种运营中,要遵守四项原则,即核心价值原则,质量差原则,市场分隔原则和资源可进入性原则。
有些白酒企业,当其某些品种出现市场疲劳时就换个品各打市场,或者在大节前推出一个新品种应市。这在一段时间或会收效,但却是短期行为,长此为之,会自乱企业品牌的形象和市场。
因此,要让自己品牌做起来,还是得遵循多品种营运的四原则:不同的性价比,必须有不同的品质;相近价值和品质的品种要在不同的市场营销;品种的推出,必须有相当的资源储备。
其四,品质表述的多样化
此项在上文品质特点中已有述及,我们应当认识到,消费品味的升级,要求我们白酒品质的表述也要改变,要升级,即从几十年来的单一传统标准的表述予以改变,这就需要创新。
怎样创新,就是在传统表述的基础上增加魅力表述和双向表述。
魅力表述是把品质的个性特点予以诗化表述,强化品质的吸引力,从而彰显品质的特有魅力。对一些战略性的品牌,这一表述尤为重要,既避免表述里没个性,又可与时俱进,适应消费群的品味升级。
在双向表述上,我们一直以来向消费者推荐自己的产品都是顺向的,我的酒怎么怎么好,你们就买我的酒吧!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主张成为消费主导,就必须把消费者的感受归纳入你品牌的推介上来,这就是以市场和消费者的评价给予反向印证,也是创新模式中的逆向创新。
近几十年来,创新成果有80%是理想的。这种反向印证,就是以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这酒怎么好怎么好,我们都喝这种酒吧。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喝茅台喝出健康来、劲酒虽好可别贪杯啊等等。
传统表述是感受,魅力表述是吸引,双向表述是共享。
把传统的基础、特有的魅力和消费者的响应连结起来,成为企业和品牌推介的创新性的强大力量,酒企与品牌掌握这三种表述,既是丰厚的资源,又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在营运中,不是三种表述都一并推出,而是在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其一为主的推介传播。
其五,传承创新弘扬白酒文化
白酒虽然是饮品,却也是个文化载体。它文化底蕴深厚,根脉源远流长,文化是白酒价值的重要组成,也是白酒在岁月长河中生生不息广为受众的生命力所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计划经济时期到改革开放年代、再进入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巨变,促使白酒业必须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尤其是以创新思维弘扬白酒文化。
白酒价值其实有两个部分,一是商品价值,二是文化的内在核心价值。一直以来,我们多重视和利用其第一价值,很少重视和利用第二价值,应该设法弘扬这一价值,尤其是一些中高端品牌。
要创新性地去认知白酒文化。长期以来,我们认识的白酒文化包括历史文化、酿造文化、酒道文化和营销文化,其实应加上一个特性文化,特性文化是指其水态火性的兼容、精神物质的双属性,厚积薄发日久弥香的“长寿基因”以及截然相反的应用功效这四大特性。
行业通常只传播前四种文化,它们属于通俗文化应用文化和属地文化,用以彰显某品牌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和品质价值和使用价值。而特性文化则揭示白酒内蕴丰富的四大特性,即水态火性的兼容、精神物质的双属性,日久弥香,厚积薄发的“长寿基因”和量“变”质变的饮用效果。
水态火性的兼容,蕴含着对立统一的人生哲理,矛盾着的对立在一定时空或者载体中得到统一。历史就是由这些无数的对立统一进展中得到延续,人生也是由无数的对立统一得以成长,社会也是有无数的对立统一得以进步。
如茅台与五粮液的双峰对峙,就是市场竞争中的对立统一,两者都有贵和持中的文化理念,而文化统一相对市场竞争绝对,双方在文化统一下的竞争有利于白酒业的发展。
特性文化中的第三特性是厚积薄发,日久弥香的长寿基因:白酒是所有食品中唯一越放越好的饮品。这既体现了厚与薄的辩证关系,也是印证着长久永恒。
所谓厚与薄的辩证,就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有厚才有薄,有薄才知厚,所以说,品陈酒,犹如品味历史与人生。以酒体厚薄的辩证关系来认识和把握白酒业的发展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时势与趋势。
时势是当下的情势,具有周期性和裹挟力;趋势是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既不可違又有不确定性,时势孕育着趋势但不等于趋势,趋势的发展可能形成下一波时势,而这时势的过度扩展就会出现泡沬,泡沫的破灭就结束了这波时势并开始了另一波趋势。
这种辩证关系,同样适用于把控企业行业的发展。我们行业要的是持续稳健的发展,避免过山车般的起落,所以商机往往蕴含于初始,盛则满,溢则衰。曾有位大酒企的高管说过“对他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对手,不是市场,而是自己,而是趋势!”
白酒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有文化属性,当你品尝白酒时,也品味到历史文化,当酒液茵润弥漫在你的味觉、嗅觉被识别感受的同时,很快就焕发起精神上的兴奋,意识上的陶然,进而激发起才思情愫,佳作天成。
这种物质精神的玄妙转换,既体现了宇宙守恒物质不灭,也展现了马哲五大原则中的任何内容必须通过形式来表达,相同内容在不同时期不同对象可以用不同形式去表达。
应对白酒“五化”的“两策”
白酒文化如何为“我”所用?
1从业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白酒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弘扬酒文化的自觉性和能力,改变那种对酒文化抽象肯定、具体少认的倾向,认为营销是实、文化是虚的观念尤其不利于品牌的做强做大。
2以酒文化为主题,开展文化营销。文化讲座、文化培训,从白酒文化的四大部分开始,引申到特性文化,通过揭示白酒深厚的文化内涵,优化白酒的社会形象,提升白酒的产业地位,彰显白酒文化和能量。尤其要把经销商培养成白酒文化的传播者,让“酒贩子”成为“文化人”。
3整理出企业和品牌的故事,包括历史传奇,节点典故,人才匠心、技术开发,价值爆发,消费表现、生态环境、天人合一、与生俱来,礼仪民俗,名人轶事等等。人世间,许多历史和传奇典故都是以故事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我们许多酒企都设有酒文博馆,但内中多展示历史、工艺、产品和荣誉、而缺少故事,尤为缺少自己的故事。一个企业和品牌,花些功夫整理出自己的许多文化故事,变成一个体系或者总汇,这既是企业的宝贵资料和财产,又可在不同场合中传播弘扬,其作用比广告有过之无不及。
4文化是企业的基础,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现,白酒企业,应当把这种精神与特性文化中的哲理联系起来,因为哲理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是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是我们企业精神的基础,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蕴含这些哲理,这种根本原理和精神文化的结合,对企业发展和队伍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弘扬白酒文化不是鼓励人们多喝酒,而是倡导健康饮酒理性饮酒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适量(少量)就是不致量变成为质変,如小酌品尝,既品出味也品出理,所以称之为“杯酒人生”。
6宣扬白酒文化不是刻意美化白酒。白酒能受众于社会各阶层,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场合,这说明它有存在的正能量,有其正面的“美”,只是我们以往不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或简单肤浅地应对。此文以白酒五大方面的文化展现其正能量并不否定其可能出现的负面,不是扬正抑负而是还其本来面目,瑕不掩瑜。
在茅台文化博物馆里有一牌子,上面刻有“酒始于智者后世循之以之成礼以之养老以之成欢”。礼即文化,养老即养生,欢即生活,此文或出自两千多年前,如今读来仍历久弥新!
综上所述,我们要以创新思维去认识白酒文化,还要以实际行动来弘扬白酒文化,丰厚的文化优越性与白酒品味的独特性相得益彰,魅力诱人。
“五化”之下有“两策”
一个是内生性动力价值爆发点策略。
白酒酿造产业链,从原料到成品,有若干内生性动力。而每一内生性动力都有其不同的重要性和价值,以价值观去解读就是一价值群,从业者可以从中挖掘、培育和整合提升一些主导的价值而成为核心价值,再寻找一个合适的爆发点予以点燃爆发,而后通过外力传播、宣扬,进而在消费者心智中定位而成为首选。
茅台酒有许多内生性动力,价值群丰厚,但近三四十年前也曾出现过低谷,后来他们提出了“喝茅台酒喝出健康来!”这句话就成为一个爆发点,并广为传播,当时广交会正门会议名称标的就是这九个大字。
再通过一些群体的影响而家喻户晓,茅台酒就把许多价值彰显出来,开创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及至新时代都绽放辉煌的新历程,谱写出一个民族品牌在岁月长河中保持青春的传奇故事。
这一策略可归纳为:内生性动力——价值群——主要价值及组合——价值爆发点——核心价值及核心竞争力——演绎传播(宣传推介)——消费心智定位——消费首选——扩大市场销售(份额)。
另一个是对立面策略。
当市场已有领先者,而你想成为未来的领先者的最佳策略,就是成为领先者的对立面。
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要突破区域局限把企业和品牌做强做大,都应该考虑对立面策略。选定目标、设定项目,有计划地去学习、了解、分析、研究、改进和创新。例如酒业前几位的接连更迭,就是一个个企业不断超越的表现。
文章来源:云酒头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