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哪有回收酒的,破阵子翻译

1,破阵子翻译

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惊疑着昨晚的春宵美梦,原来是今朝发现田中土肥草盛,不由得脸上生笑注释:①破阵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②新社:春社,在立春后,清明前。③巧笑:美好的笑赏析一: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气息。上阕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鹏”、“飞絮”,众多意象秀美明丽,足见春色之娇人。下阕写人物。“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的生活细节,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点到,与上阕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一句特写,收束全篇。赏析二: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在望。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作者介绍: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破阵子翻译

2,鱼脯的做法

主料 未知鱼肉500克辅料精盐12克、鸡蛋2枚、红薯粉120克、水300毫升客家鱼脯步骤1?鱼肉500克步骤2?鱼肉切片,剁成泥步骤3?鱼泥放入盆中,加盐、红薯粉、鸡蛋、水步骤4?将全部料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用力手打成出鱼泥上劲步骤5?锅加油,油热六分,中小火,下鱼泥炸成丸客家鱼脯成品图?烹饪技巧炸鱼脯各种食材的比例要掌握好,如何衡量鱼泥是否上劲?将鱼泥挤入水中不散开即可。生鱼肉千万不能和酒相遇,不然鱼丸是不会成形的
用料 鳙鱼肉 500克 鸡蛋 100克 木薯淀粉 100克 盐 13克 油 水 650mL 鱼脯的做法 鱼去骨去皮,取鱼肉部分。把鱼肉切成片。把鱼肉剁成泥状。打入鸡蛋,放入淀粉,放盐,放水。顺一个方向不断搅拌至鱼肉上劲。一手抓鱼泥,把鱼泥从虎口处挤出,用汤勺一个一个下入5成热的油锅里炸。炸至金黄色捞出。
制法(1)、将鱼肚裆洗净,切成5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用酱油、绍酒腌渍2小时左右。将酱油、醋、白糖、清水(150克)同放碗内调成卤汁。(2)、炒锅置旺火上,加入色拉油烧至八成热,将鱼块入锅炸至色黄捞出。待油温烧至八成热时,现放入鱼块复炸至呈金黄色,质地松脆时,捞出。(3)、将炸好的鱼块倒入一锅内,放入调好的卤汁,置旺火 上烧约3分钟收稠卤汁,加入葱末、姜末、蒜泥,撒上白芝麻颠翻出锅即成。[1]特点色泽深红,甜中带酸,香鲜味美。原料净青鱼肚裆500克,熟白芝麻5克,姜末5克,葱末5克,蒜泥10克,醋30克,酱油30克,白糖75克,绍酒25克,色拉油1000克(耗约75克)。鱼脯是赣州、抚州、吉安一带的地方风味名菜,属于赣菜系。色泽深红,甜中带酸,香鲜味美。将鱼肚裆洗净,切成5厘米长、2厘米宽的块,用酱油、绍酒腌渍2小时左右。将酱油、醋、白糖、清水(150克)同放碗内调成卤汁。炒锅置旺火上,加入色拉油烧至八成热,将鱼块入锅炸至色黄捞出。待油温烧至八成热时,现放入鱼块复炸至呈金黄色,质地松脆时,捞出。将炸好的鱼块倒入一锅内,放入调好的卤汁,置旺火 上烧约3分钟收稠卤汁,加入葱末、姜末、蒜泥,撒上白芝麻颠翻出锅即成。
鱼脯是赣南最有特色的一道菜。在赣南逢年过节,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现在传的鱼脯还得用鸡汤煨制10分钟是最佳的吃法。不过就现在这样沾酱油吃也不错。用料:草鱼肉 500克,鸡蛋 100克,木薯淀粉 100克,盐 13克,油,水 650mL 鱼脯的做法: 1、鱼去骨去皮,取鱼肉部分。2、把鱼肉切成片。3、把鱼肉剁成泥状。4、打入鸡蛋,放入淀粉,放盐,放水。5、顺一个方向不断搅拌至鱼肉上劲。6、一手抓鱼泥,把鱼泥从虎口处挤出,用汤勺一个一个下入5成热的油锅里炸。炸至金黄色捞出。
自制鱼脯的做法, 1把草鱼肉用刀或用料理机打成茸,越细越好。2鱼茸加盐抓匀后加入三分之一的水往一方向搅打至粘稠。今天教大家做一下自制鱼脯的做法,快来学一下吧! 3把粉类和鸡蛋全部放为4锅中入油烧至五成热时,用勺子沾水后把左手虎口上挤出的丸子挖入锅中中小火炸至金黄即 5我也第一次做,分了三次炸。结果就是炸的久些的最不会回缩,回缩最厉害的就是第一锅,再就是第二锅稍微好些但还是缩,最大最好的就是第三锅了基本缩小小。 6此丸子可直接沾酱吃或做汤吃火锅。

鱼脯的做法

3,思远人 宴几道的古诗鉴赏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试题】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陕西卷)【注释】 ①思远人:晏几道创调。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 ②红叶:枫叶。黄花:菊花。【作者简介】晏几道 (1030~1106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译文】 秋意已晚遍是红叶黄花,我多么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飞云朵朵已过尽,鸿雁方才归来,却没带回你的音信,我书一信却不知该往何处寄,我思念的人儿呵!我的书信你怎能收得? 我临窗把望,伤心眼泪弹不尽,滴滴点点,点点滴滴,干脆就和着泪珠儿研墨。渐渐写到别后内心的情思,情到深处是个痴,红笺也为之失去了红色的光泽。 【鉴赏】 此词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    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这首词后人评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以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 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三、四句指在怀人。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下章三句,似秋语出平淡,却深挚动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这两句总括晚秋景物,兴发感秋情怀。“红叶”、“黄花”意象,既是现景描写,又借现景以寓深情;”红叶“自古便是男女传情的信物,让人联想到唐代卢渥与宫女借红叶题诗传情而结连理的故事,而词人在《虞美人》词曾抒发“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的感慨,暗示出词人与行客“曾舒畅红叶传情,惜良缘未结,人已远去今见红叶,能不角动相思季恨?”黄花”,则暗示词人正当黄花节,即重阳节登高怀念,触发对“行客”的思念。而“黄花”又与宋元以来对处女俗称“黄花女儿”的暗合,也寓有睹划时黄花而思佳人之意。这便“秋意”的真正内涵。“晚”者,兼融别之久与别绪之深。本词抒写闺人伤秋念远之情,用语本色,情感真挚。

思远人 宴几道的古诗鉴赏

4,最后一个字是汝的诗句

林希逸:多少醒人作寐语,异形同趣谁知汝。 【四睡戏题】  其他(在单句内“汝”字结尾):1. 方岳:天公老手何关汝,一雨晴无一点云。 【即事十首 其八】2. 王安石: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别鄞女】3. 史弥宁:谇语白云猜是汝,秋风出意急追还。 【伊谁】4. 刘克庄:亦无肘后堪传汝,且向纯阳两字参。 【鹤会三首 其二】5. 刘攽:闭户清台谁累汝,正应归舍悉焚书。 【寄阁下诸同舍】6. 朱熹:人道心情顽似汝,不须持向我侬夸。 【枯木次择之韵】7. 吴芾:旧侣此时应羡汝,欲来相就苦无由。 【陈子厚送韶鸭将以七绝因次其韵 其三】8. 员兴宗:潮落潮生不关汝,三吴是处有风涛。 【射潮】9. 张耒:西江逆上通清汝,凭仗双鱼致我词。 【春日怀临汝园】10. 张栻:城东大士宁关汝,民倚邦侯如泰山。 【喜雨呈安国 其三】11. 李光:幽人底事偏嫌汝,惊断归乡梦不成①。 【客惠予早鸣晚鸣二鸡各赋一绝 其一】12. 李新:争席要人相尔汝,新来翻为玉浆惊。 【和李少卿游北湖六首 其四】13. 杨长孺:拟把片香投赠汝,这回欲带忘来休①。 【别石门】14. 苏泂:四十病身谁役汝,小车摇兀过长干。 【金陵杂兴二百首 其一十八】15. 苏轼:枕曲先生犹笑汝,枉将空腹贮遗编。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 其三】16. 苏辙:老人脾病难随汝,洗釜磨刀待晚春。 【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 其三】17. 陆游:纵有倾城何预汝,可怜元未解人情。 【偶读陈无己芍药诗云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盖晚年所作也为之绝倒戏作小诗】衰病无因楫迎汝,梦随残月过浮梁。 【重寄子遹】造物今知不负汝,北窗夜雨默焚香。 【老学庵北窗杂书七首 其七】糠秕无多深愧汝,狺狺终夜护篱门。 【鸡犬二首 其二】18. 陈杰:白鸥飞来类从汝,寒雁瞥起几导吾。 【题李生烟江万里图】19. 陈造区区牛氏何关汝,覆面犹须泪满床。 【读晋史二首 其一】20. 周文璞:长安败绩谁怜汝,灞上收声未到公。 【金陵怀古六首 其四】21. 郑刚中:女子有家难恋汝,外甥似舅岂忘渠。 【二绝寄章氏女子 其一】22. 姜特立:较量爱重无如汝,合在华堂富贵家。 【赋巩丈鹦鹉三首 其二】送老百年将付汝,岂知颜路请吾车。 【忆仲子】23. 洪适:青奴今夕安用汝,玉友此时留得侬。 【次韵李举之风雨中书事四绝句 其二】24. 赵崇嶓:少长有恩相尔汝,淳风应似伏羲前。 【田家】25. 赵蕃:诸老当年会临汝,更须多有未传诗。 【帖永新韩主簿】白酒酿成聊送汝,未知湿沫与江湖。 【奉简在伯四首 其二】几欲赋诗收拾汝,技穷如我莫多贪。 【鼠山】忆如汝大政如汝,一事无成今老生。 【雨中夜归闻两儿诵书偶成二绝幸明叔先生同赋以示之 其一】26. 晁说之:欲把流霞来饮汝,未甘便唤作曾孙。 【三川直罗之间作】27. 曹勋:从此梦魂应逐汝,南云夜夜过鄞江。 【送四子耜倅四明二首 其二】28. 喻良能:六郎颜色应惭汝,八子风流定似君。 【荷花】29. 曾黯:山林有约谁留汝,猿鹤无言解怨人①。 【题抚州驿】30. 释月涧:月涧有拳当赠汝,只今忙甚别时来。 【送鹅湖挽侍者】31. 释系南:汝到庐山山到汝,更谁别我庐山去。 【示居士张戒二首 其一】32. 释宝昙:麝煤鼠尾要镌汝,颒面沃心谁似吾。 【和魏公洗砚】西家钟鼓谩劳汝,我自书卷中晴阴。 【题磐庵作玻璃窗 其一】33. 释慧空:谢汝殷勤复归汝,老僧布衲得遮寒。 【僧上蜀绢毛段不受以偈谢之】34. 韩淲:章泉水老唱和汝,长望我心生许愁。 【次韵施仲益 其二】35. 楼钥:广平赋就如逢汝,铁石心肠可柰何。 【谢潘端叔惠红梅 其十】36. 方回:语燕驻空相尔汝,飞花吹岸各东西。 【别后】
林希逸:多少醒人作寐语,异形同趣谁知汝。 【四睡戏题】  其他(在单句内“汝”字结尾):1. 方岳:天公老手何关汝,一雨晴无一点云。 【即事十首 其八】2. 王安石: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别鄞女】3. 史弥宁:谇语白云猜是汝,秋风出意急追还。 【伊谁】4. 刘克庄:亦无肘后堪传汝,且向纯阳两字参。 【鹤会三首 其二】5. 刘攽:闭户清台谁累汝,正应归舍悉焚书。 【寄阁下诸同舍】6. 朱熹:人道心情顽似汝,不须持向我侬夸。 【枯木次择之韵】7. 吴芾:旧侣此时应羡汝,欲来相就苦无由。 【陈子厚送韶鸭将以七绝因次其韵 其三】8. 员兴宗:潮落潮生不关汝,三吴是处有风涛。 【射潮】9. 张耒:西江逆上通清汝,凭仗双鱼致我词。 【春日怀临汝园】10. 张栻:城东大士宁关汝,民倚邦侯如泰山。 【喜雨呈安国 其三】11. 李光:幽人底事偏嫌汝,惊断归乡梦不成①。 【客惠予早鸣晚鸣二鸡各赋一绝 其一】12. 李新:争席要人相尔汝,新来翻为玉浆惊。 【和李少卿游北湖六首 其四】13. 杨长孺:拟把片香投赠汝,这回欲带忘来休①。 【别石门】14. 苏泂:四十病身谁役汝,小车摇兀过长干。 【金陵杂兴二百首 其一十八】15. 苏轼:枕曲先生犹笑汝,枉将空腹贮遗编。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 其三】16. 苏辙:老人脾病难随汝,洗釜磨刀待晚春。 【同外孙文九新春五绝句 其三】17. 陆游:纵有倾城何预汝,可怜元未解人情。 【偶读陈无己芍药诗云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盖晚年所作也为之绝倒戏作小诗】衰病无因楫迎汝,梦随残月过浮梁。 【重寄子遹】造物今知不负汝,北窗夜雨默焚香。 【老学庵北窗杂书七首 其七】糠秕无多深愧汝,狺狺终夜护篱门。 【鸡犬二首 其二】18. 陈杰:白鸥飞来类从汝,寒雁瞥起几导吾。 【题李生烟江万里图】19. 陈造区区牛氏何关汝,覆面犹须泪满床。 【读晋史二首 其一】20. 周文璞:长安败绩谁怜汝,灞上收声未到公。 【金陵怀古六首 其四】21. 郑刚中:女子有家难恋汝,外甥似舅岂忘渠。 【二绝寄章氏女子 其一】22. 姜特立:较量爱重无如汝,合在华堂富贵家。 【赋巩丈鹦鹉三首 其二】送老百年将付汝,岂知颜路请吾车。 【忆仲子】23. 洪适:青奴今夕安用汝,玉友此时留得侬。 【次韵李举之风雨中书事四绝句 其二】24. 赵崇嶓:少长有恩相尔汝,淳风应似伏羲前。 【田家】25. 赵蕃:诸老当年会临汝,更须多有未传诗。 【帖永新韩主簿】白酒酿成聊送汝,未知湿沫与江湖。 【奉简在伯四首 其二】几欲赋诗收拾汝,技穷如我莫多贪。 【鼠山】忆如汝大政如汝,一事无成今老生。 【雨中夜归闻两儿诵书偶成二绝幸明叔先生同赋以示之 其一】26. 晁说之:欲把流霞来饮汝,未甘便唤作曾孙。 【三川直罗之间作】27. 曹勋:从此梦魂应逐汝,南云夜夜过鄞江。 【送四子耜倅四明二首 其二】28. 喻良能:六郎颜色应惭汝,八子风流定似君。 【荷花】29. 曾黯:山林有约谁留汝,猿鹤无言解怨人①。 【题抚州驿】30. 释月涧:月涧有拳当赠汝,只今忙甚别时来。 【送鹅湖挽侍者】31. 释系南:汝到庐山山到汝,更谁别我庐山去。 【示居士张戒二首 其一】32. 释宝昙:麝煤鼠尾要镌汝,颒面沃心谁似吾。 【和魏公洗砚】西家钟鼓谩劳汝,我自书卷中晴阴。 【题磐庵作玻璃窗 其一】33. 释慧空:谢汝殷勤复归汝,老僧布衲得遮寒。 【僧上蜀绢毛段不受以偈谢之】34. 韩淲:章泉水老唱和汝,长望我心生许愁。 【次韵施仲益 其二】35. 楼钥:广平赋就如逢汝,铁石心肠可柰何。 【谢潘端叔惠红梅 其十】36. 方回:语燕驻空相尔汝,飞花吹岸各东西。 【别后】

5,请说明的一些古桥的名称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上海朱家桥的放生桥

断桥的典故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 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飘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11日电 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南宋时又名宝佑桥,也称为段家桥。今桥断桥残雪为1921年重建。桥畔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断桥残雪景观内涵说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现在的断桥,是一九四一年改建 ,五十年代又经修饰 。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 断桥的闻名还因了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明人洪丞《断桥闲望》诗云:“闲作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细柳织烟丝易,青屏拂鸟影难留。斜拖一道裙腰绕,横着千寻境面浮。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 放生桥横跨于朱家角镇东首漕港河上,是珠里(朱家角)十景之一。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由寺僧募款建造,僧人性潮曾规定在桥下只准放生伍鳖,而不得撒网捕捞,故名放生桥 仙 人 桥 的 由 来 古时候,仙人桥那块地方叫白龙涧,涧底深不可测,其中有六条白龙盘踞于此,为非作歹,兴风作浪。当地百姓每年都要送去童男童女及牛羊祭品,稍有不周,冬刮狂风,夏降暴雨,灾害不断,生灵横遭涂炭。当地百姓上山打柴,如果误入白龙洞,便成了6条白龙的美食。 在金阁山修行的何仙姑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她不顾修行道浅,决定为民除害。何仙姑同六条白龙从地上斗到空中,从山上斗到山下,直到斗得天昏地暗。整整年斗了七七四十九天,六条龙败阵逃入了深水涧中,何仙姑从腰间抽出桃条笊篱,捞出了六条白龙,并将他们定在白龙涧上,供人们上山通过。 日久天长,六条白龙变成了六块条石浮架在两崖之间。人们为纪念何仙姑为民除害,遂命名为仙人桥。 “腾桥”的由来早在明代以前,腾桥就已是抚州通往闽粤等地的重要通道。 当时有西坑郭,旱桥口,张家口,迷魂园,杨家巷,邱家排等几个小村庄就散落在大路的两边。明洪武年间又有罗氏迁居至此。由于人口繁衍较快,村庄逐步扩大,渐渐的就与邱家排、旱桥口等小村连成了一个较大的村庄。 当时在村前有一小河,小河上有一座木桥供人过往。在木桥旁有棵巨大的枫树,树上附生着薜荔藤缠绕其身,后随着薜荔藤的衍生繁茂,不少藤蔓随风飘动并缠至桥身。因而往来行人就把这里叫做“藤桥村”。 一次,有一巡抚骑马路过此桥,忽被桥边树藤绊倒,人马皆跌于桥下的河水中。后问及地名为“藤桥”村时,该官谓这里水、草不利,皆以去之,并改水为“马”,即为“腾”字。“腾桥” 由此得名。 酒仙桥的传说 在过去北京东郊的酒仙桥地区是很荒凉的地方,从附近的地名比如:六公坟、王爷坟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这里是一片达官贵人的墓地。我20年前在酒仙桥的河边还看见一块残碑,墓碑的基坐是雕刻的很精美的乌龟,碑体和基坐已经分离并有几米的距离,残碑的左面是满文,右面是汉文,满文我不认识,从残缺的汉字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一等精部伲哈番……朕甚悼焉……”。可见坟墓的主人不是一般人物。 那么酒仙桥的地名是从何而来的呢?过去在如今
断桥的典故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 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