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白酒市场经济
顶起
现在白酒又涨价了,白酒可以说是我国的一种文化,所以,不必担心白酒销量。如果你要进入白酒行业,特别是想打出自己的品牌,劝你还是放弃。
2,十二五规划期间白酒行业最主要的经济特性是什么
最主要的经济特性是可选消费品,十二五规划明确对白酒要实行适当的限制,白酒在中国不仅仅是消费品,还是一种消费习惯,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健康 优雅 纯净 高质 高雅 不上头 不干侯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3,1919酒类直供的规模
目前,已在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300多个城市拥有600多家直营管理的线下体验店;1919的O2O平台是仅次于天猫、京东后的第三大酒类开放平台。目前已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奔富等700多个品牌强势入驻;2015年11月,1919宣布与购酒网战略合并。在2015天猫“双11”酒类销售中,1919和购酒网销售额分别为1.57亿和0.55亿,分别排名第一与第三,整体排名第一。1919的O2O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开放,线上订单全部分配给门店,收益归门店独享。
4,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业为什么能够达到规模经济
澳大利亚地理位置优越,适合葡萄种植和生长。澳大利亚自然环境优良,地广人稀,没有污染。澳大利亚常年阳光充沛,葡萄有了足够的日照,酿出的酒自然丰满浓郁,并且酒的口味柔和,果香丰富,口感清新,极易入口,尤其适合初饮葡萄酒的人士,非常适于搭配中餐菜肴。澳大利亚是世界葡萄酒生产大国,葡萄种植面积达16.3万公顷,目前对中国出口仅次于法国,居第二位。有专家预计,澳大利亚将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葡萄酒供应国。对于美国和欧洲的竞争对手,澳大利亚的葡萄酒生产商具有强大的成本优势。成本优势主要归功于人力,原材料供给(低土地成本,丰富的气候条件和适当的水资源)和技术革新等因素。因此,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总能显出其价格的优势。澳大利亚的葡萄农在酿酒时,普遍采用橡木桶储存及低温发酵技术,故制造出的葡萄酒以口感丰腴,并带有巧克力和水果香为其特色。
5,酒业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酒业行业的发展现在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好了,当年,中国的酒业一直以小、散、乱的形象示人,之后随着华润、青啤以及燕京和众多若干外资的介入,啤酒行业走向了并购整合的发展道路。目前,华润雪花、青啤、燕京、百威英博等大啤酒集团去年的总销量占整个行业的70%之多,整合效应凸显。不过,专家认为,目前的规模效应其实还未发挥到极致——市场多强并立、群雄割据,还没有一个绝对的霸主,大多数还是在某个地区或某些地区占有率较高。对于啤酒行业而言,规模经济才有规模效益,行业必须进一步布局整合,这是行业的大趋势。有兴趣的话可以上酒业英才网看,好像那个网站不错,里面提供了很多酒业行业方面的人才信息,显而一斑,是很有前景的!
1、市场的主动权转移到消费者手中2、品牌化,强强联合。3、价格战退居幕后,高端品牌逐渐脱颖而出,就和爱马仕一样卖的不是包,是文化,是贵族身份。4、创新的营销模式,随着人们理性消费,健康、保健、绿色将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附加值服务,将被重视。5、优胜劣汰逐步加剧:强者打造王者团队,弱者内部监管不善,各大公司高管、核心技术人员、营销团队,容易另起炉灶。希望我的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并采纳我的建议。
6,名词解释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变化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同边际效益一样,在某一区域里才满足此规模经济性。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copy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2113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5261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4102而变动生产规1653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7,黄酒的经济前景
黄酒与啤酒、葡萄酒并列世界三大古酒,其产品核心卖点十分突出,销售主张也很容易提炼。另外,现代消费趋势也有助推黄酒销售的迹象,因为黄酒比之于白酒,其更健康、低度,具有保健作用。因此,黄酒的竞争优势应该是非常明显的。但残酷的市场现实并非如此,黄酒产量在我国整体饮料酒总量中,仅占4%,一直徘徊在130万吨上下,而绍兴黄酒基本维持在25万吨左右,约占黄酒行业的20%。与国内白酒、啤酒、葡萄酒行业规模相比较,黄酒业较为弱小。 黄酒产业在经历长时间沉寂之后于2002年起重现生机,黄酒产量年均增长近10%。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带动,海派黄酒于2002年起的营销发力,以及以古越龙山和会稽山为代表的老牌浙江企业的全国市场拓展努力有关。黄酒产品与生俱来的健康属性,以及黄酒产品升级趋势表明黄酒行业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但由于2002年以来黄酒行业已经历了一轮产销量快速扩张阶段,因此未来几年黄酒产销量预计将回落至低个位数增长,短期内行业主要看点仍是产品结构提升。优势企业开始关注高价酒营销,年份酒市场逐渐扩大以及通胀背景均为黄酒企业携手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售价提供契机。从发展前景来看,黄酒产业实现二次腾飞(指产销量再次达到甚至超过02-07年水平)的关键仍在于突破江浙沪传统消费市场。开发异地消费市场需要庞大而持续的营销投入,行业现时较为分散的格局使得先行者一方面缺乏足够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又顾虑自己的努力会换来竞争对手搭乘便车的可能。因此黄酒行业整合必须先于江浙沪传统消费市场的突破。相信黄酒行业整合将遵循先形成省内市场垄断地位、再形成江浙沪市场控制力、地区龙头最终走向全国市场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