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蒙后省和对话省
前者是指,后文已经出现,前面就不再写出,类似的还有“承前省”,就是前文已经提到,这里不再写出。对话省就是省略了对话,没有一句句列出来
2,省略是甚么意思
省略,指免去,除去。在一定条件下省去一个或多个句子成分;为了表达的简捷,省去话中可以省去的字句,有不说可明白时的省笔,有扼要概括的略写,具体分为蒙上省略、探下省略和语急省略。
3,古汉语中经常省略哪些词
古汉语中.谓语的省略情况较少见.而且仅限于动词谓语.它分两种情况:1,承前省[紧承上文的意思,或上文的谓语而省].如:[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告].[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论].[3],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探下文而省.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但,诗词中谓语的省略则较常见,如:头上[梳]倭堕髻,耳中[戴]明月珠.
1省略主语,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有“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A承前省 如:永洲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庄公寤生,(庄公)惊姜氏,故名曰寤生,(姜氏)遂恶之。 B蒙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有“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A承前省 如:永洲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庄公寤生,(庄公)惊姜氏,故名曰寤生,(姜氏)遂恶之。 B蒙后省
4,文言文中怎么判断该句子是不是省略句
省略句如何识别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中也可以省略,如主语、谓语的省略。碰到省略句,我们在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习惯上用括号表示。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常见的有:
(1)省略主语。如:忠之属也。(《曹刿论战》)该句省略了主语“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种做法。今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如:①投(之)以骨。(《狼》)这句省略了动词的宾语。今译:把骨头扔给(狼)。②君与(之)俱来。(《隆中对》)这句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如:①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②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今译: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考拉网还有很多学习方法哦,大家可以来看看呀!
(一).省略句的古今异同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二).省略句的形式
1.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
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做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简洁多了。
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以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部分补出来。
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⑴主语的承前省。
承前省的意思是,承接前面的成分,在后面省略。如:
①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⑵主语的蒙后省。
蒙后省的意思是:蒙借后面的成分,在前面省略。如:
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⑶主语的对话省。
在对话时,根据具体的对话语言环境来省略。这种省略的灵活性最强。
①(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相比现代汉语还是要多一些,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⑴承上文谓语省略
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⑵蒙下文谓语省略
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坚(有版本作“竖”)追之。
⑶共喻省略。
就是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①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翻译:等到左公被抓投入东厂的监狱,史可法每天早晚(守候)在监狱的门外。
②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略的大多是代词“之”。
⑴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⑵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如: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4.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
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5.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
⑴省介词“于”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⑵省略介词“以”
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⑶省略介词“自”
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