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的别称雅号有哪些,以癫狂状态将草书表现书法的是

1,以癫狂状态将草书表现书法的是

张旭  张旭,唐代书法家。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年),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年),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 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那时候,张旭有个邻居,家境贫困,听说张旭性情慷慨,就写信给张旭,希望得到他的资助。张旭非常同情邻人,便在信中说道:您只要说这信是张旭写的,要价可上百金。邻人将信照着他的话上街售卖,果然不到半日就被争购一空。邻人高兴地回到家,并向张旭致万分的感谢。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编辑本段草书《古诗四帖》  张旭书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张旭以独特的狂草书体,在名贵的“五色笺”上,纵情挥写了南北朝时期两位文豪谢灵运与庾信的古诗共4首(见图,局部)。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草书之美其实就在于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传说张旭每当灵感到来,就把宣纸铺在地上,用长发作毛笔,直书狂草,犹如醉酒当歌,是那样的洒脱自在。在他的狂草书作品中,精到的笔法对书法形式和点线运动节律的控制力表现出了高度的艺术境界。这是以气魄和灵性创造了草书艺术的完美韵致。收藏这幅作品的是辽宁省博物馆。张旭脱帽
你说的是颠张狂素。张旭和怀素。

以癫狂状态将草书表现书法的是

2,房县黄酒大曲主要成份

小曲是买来的,跟乒乓球大小差不多;大曲主要是糯米、麦麸和水。  房县黄酒分类方法很多,按用曲子不同分为:大曲酒、小曲酒。大曲酒容易规模化生产,但是喝了容易头疼。小曲酒产量少,但是酒的品质高。  房县黄酒因用途及酒精含量、存放期不同,分为老酒、嫩酒、甜酒,颜色有青、黄、乳白三种。青酒又称地封酒,就是把做好的黄酒放入陶罐中,用黄泥封严,埋入地下。过一年或数年掘起,酒开启后清香扑鼻,清澈如水,口味平谈,但后劲很大,出门见风就醉,因此又叫“出门醉”、“随风倒”、“透瓶香”等雅号。  黄酒就是将洑子用凉水兑开,隔开糟子就是酒了,然后盛如罐中,经过几次叠酒,储存一段时间后,酒呈淡黄色,酒精含量较为直感。也有直接饮用原汁的,即洑子,饮用时不加水,口感甘醇、绵长,但后劲很大。如酒过喝开水,将醉酒更快。  甜糟子是连酒带糟子一起喝的,工艺程序和做酒一样,但拌入曲子较少,黄酒下洑后即可饮用,这种酒很甜,没有大劲,是房县传统的一种茶点。多用于产妇“坐月子”(生小孩)后恢复身体、下奶、促奶,俗称“喜糟子”。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甜糟子里煮汤圆又叫“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房县有酿造黄酒的传统习惯,一年四季常备不缺,婚丧嫁娶必不可少。房县人常说:“没有黄酒不成席,白酒再好不稀奇”。房县人喝酒必用大碗,真正体味“喝大碗酒、吃大块肉”的快乐。
编辑本段房县黄酒的制作 主要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曲子关,黄酒所用的曲子是用蓼子花 (一种专用植物),掺兑米粉(将泡胀的饭米碾成粉)、甘草粉及曲母粉一起拌匀,捏成比核桃略小的圆球,放在簸箩里盖上椿树枝,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发酵24小时(发酵时要长菌丝,从菌丝的颜色便可分辨酒曲好坏),待散出酒的芳香,凉干用线穿成串,挂在避光、通风、干燥的地方,随用随取。一般一颗曲子可做3斤糯米的黄酒。二是蒸米关,做酒必先将糯米放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淘尽、控水、蒸熟、凉冷至27℃为“晾縻”,也有浇冷水降温的为“淋糜”,搓碎米疙瘩,然后将碾碎的曲子粉撒入拌匀,并适当拌些凉水,盛入瓦盆或瓦缸,中间留出一个碗口粗见底的窝,用于透气下湫水。三是温度关,将配制好的原料放入备好的酒窝(用...编辑本段房县黄酒的制作 主要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曲子关,黄酒所用的曲子是用蓼子花 (一种专用植物),掺兑米粉(将泡胀的饭米碾成粉)、甘草粉及曲母粉一起拌匀,捏成比核桃略小的圆球,放在簸箩里盖上椿树枝,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发酵24小时(发酵时要长菌丝,从菌丝的颜色便可分辨酒曲好坏),待散出酒的芳香,凉干用线穿成串,挂在避光、通风、干燥的地方,随用随取。一般一颗曲子可做3斤糯米的黄酒。二是蒸米关,做酒必先将糯米放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淘尽、控水、蒸熟、凉冷至27℃为“晾縻”,也有浇冷水降温的为“淋糜”,搓碎米疙瘩,然后将碾碎的曲子粉撒入拌匀,并适当拌些凉水,盛入瓦盆或瓦缸,中间留出一个碗口粗见底的窝,用于透气下湫水。三是温度关,将配制好的原料放入备好的酒窝(用稻草编制,用于保温),将温度控制在27℃—30℃,一般在24小时就可发酵,待酒窝中沁满了湫水,用勺子舀湫水均匀地淋向酒糟的表面(土语叫打头),然后适当降温到24—25℃,放至1—2天后转入罐子中密封存放一些日子取出用温水或凉水投酒,一般投酒比例为1:3,即一碗酒糟兑3碗水,待酒糟漂浮在上面后插酒抽子(竹篾编织的竹篓),通过24小时沥出糟子,即是香醇可口的黄酒。如果较长期存放,还须经一两次叠酒,即将清亮的酒转入其它容器,剩下的浑浊物(土语叫酒良子),单独存放用于发面或其它所用,做出的馍馍气味芬芳、甘甜、柔软、无以伦比。黄酒经过几道转叠,越来越清,呈米黄色,饮时或温或冷因人因时而宜,冬天烫了喝发热御寒,夏天喝冷黄酒消暑止渴。做酒,首先是要把糯米泡好,一般从吃过早饭到午饭后的三四点钟正好。然后把泡好的糯米取出来放在笤箕中沥干,等到不再滴水了,就可以上笼蒸了。锅里添上水,以淹住蒸笼的下边三寸为最适。加热,至沸,把锅盖盖上,逼气。等到笼内雾气满满的,浓浓的了,就可上糯米了。上糯米这可是有讲究的,不能一盆子整个儿地倒进去,要一勺一勺地抖散,均匀地一层层铺开。这样,蒸出的“媒”(熟的糯米)才会受热均匀,不会夹有生团。这一步叫“蹿气”,要做出好酒,这一环节是很重要的。上了糯米,把蒸笼的上沿围上毛巾,不让其透气,加温加压。等到热气遏不住,拼着命把锅盖朝上顶着往外钻时,差不多已经好了。打开盖儿,用筷子搅划一下,如果不散,粘,呈柔和的亮色,说明是已完全的熟了,就可以出笼了。这熟的“媒”拌上糖,很好吃。它和肥肉一样,吃多了也会腻人。取出一些这样的“媒”,加糖,使劲儿揉,搓,捏,碾成饼状贴到锅里炕,这就是“糍粑”了。有斤实,有韧性,斤拽拽的,好吃。把这些“媒”晾到温热,和碾碎的曲子一起拌均匀,装进坛子里,注入适当的水,这水要冬温夏凉。如果在冬天,最好在坛子外面围上稻草、米糠或破棉絮什么的用以保温。一切就绪,就只等它酿成后吃甜糟子了。

房县黄酒大曲主要成份

3,莲的5种以上别称

荷花又称莲花,君子花、水芙蓉,荷花是学名,莲花是俗名。在生物分类学上是「睡莲科」的「莲属」。在古代已开的花称「芙蕖」,未开的花称「菡萏」,叶称「荷」,花托称「莲蓬」。 荷花(睡莲科 莲属) 夏秋清晨开花,花色少,有莲子、莲蓬,根茎为莲藕,叶柄有刺,初生叶片甚小,浮在水面称「浮叶」,长了三、四片后,再长出的叶片称「立叶」,叶大而圆,色浅绿,与花朵同挺立于水面,随风翩翩起舞,婆娑生姿,不但赏心悦目,更令人神清气爽。荷花除可供观赏外,更常作为食用及药用,是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新鲜的荷花可熬茶饮用,具清暑解热、活血、止血之效。 莲藕为高营养的健康蔬菜,含蛋白质、脂肪、醣类、胺基酸,与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活血、化瘀、解热凉血,滋润肠胃之效,烹调方法很多,煎、煮、炒、炸、炖汤、凉拌皆宜,亦可加工成莲藕粉,作为泡茶或勾芡用。 莲子,常被视为珍品,富含蛋白质、淀粉,和多种维生素,可以健胃补脾,养心益肾,去热止渴,并能改善药物过敏现象,是夏日清凉的圣品,可料理成咸、甜等各式美味可口的餐点,常见的有四神汤、莲子白木耳汤等。 莲心(莲子中间绿色的小芽),味苦,可泡茶,具清热安神、降血压之效。荷叶具活血化瘀、止泻解毒的功能,一般常用来做荷叶饭等。莲蓬,除可止血、止泻外,乾燥后更是插花、装饰的好素材。荷花真的浑身是宝,对人类可说是贡献良多。 睡莲(睡莲科 睡莲属) 除严寒的气候外,几乎全年开花,花色多、花朵较小,而开花时间则因品种而异,无莲子莲蓬,根茎属球根,形状似芋头,叶柄无刺,长而柔软,叶片是心脏形,色浓绿,一般都贴在水面,或因拥挤而稍浮水面。 睡莲常是学校、公园、庭院、池塘布景的主角,也是插花艺术的宠儿,案桌上一盆美丽醉人的「睡莲」散发它飘逸的幽香,总是让人浑身舒放,忘了一日工作的辛劳烦闷。 睡莲品种多,花农爱以香水莲或子母莲,花朵特有的香味制成莲花茶,当睡莲的花开时,会自然的散发出阵阵的香味,引来成群的蜜蜂,甜蜜香浓的花蜜常让蜂儿喝醉了,更有些蜂儿在饱餐一顿之后,翅膀被花蜜沾湿了而飞不起来,因此葬身花底。 莲花茶含丰富的纤维质、粗脂肪、蛋白质,本草纲目记载:莲花味甘而温,补中养气,去渴去热,可宽心胸。常饮使人心生欢喜。淋过雨的花朵,不适合制茶,采收的花朵必须把梗部完全切除,而为了去苦味,也须去除最外层的八片花瓣,再经烘乾,即是泡茶时用的乾燥莲花了。 取一朵乾燥莲花置于壶中,加入三百五十CC的热水,冲泡三—五分钟后(可随个人所须加少量的糖)即可饮用,冷热皆宜,每朵莲花可连续冲泡五—六次。泡过茶的莲花且慢丢掉,因莲花的头部蕴藏著丰富的花蜜,将它含在口中,吸出这些精华,它会让你感受到浓浓的香甜,洋溢在齿颊之间。 观荷、吃莲子、喝莲花茶,无一不是炎炎夏日的清凉享受,当你用嗅觉感染群荷绽放的飘香,用味觉接触莲实的清甘爽口时,可曾想像过农友们在烈日当空下与寒风刺骨中,辛勤耕耘的景象,用一颗感恩的心,品尝这些淡雅别致的人间盛宴,相信入眼的美景会更加亮丽,入口的美食必定甜入心底。 两种植物是分置于两种不同的属,但是都归属同一个睡莲科;但由于莲花的心皮是离生的,并埋在花托筒内;睡莲科植物有部分心皮合生,不埋在花托筒内。除了心皮合生与否的特征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231613238外,辨识上主要的区别在于:莲花的叶片为挺出水面,而睡莲叶片则浮于水。莲花的叶片,其实也不全然是挺出水面的,最初长出来的叶片依然是浮水叶,大概长了三、四片之后,再长出来的叶片才是挺出于水面的立叶,叶柄可有1-2m长。而睡莲的叶柄长而柔软,可随着水位调节而保持在浮水状态。荷花的花色粉红,亦有纯白但较少见。莲科全世界仅此一属,有两种;台湾仅此一种。睡莲科全世界约有8属80种,睡莲属台湾自生有2种,但可能都已绝种。荷花是较早的名称,所生产的种子称为「连子」,后来荷花便被称为「莲花」。其它的别称如芙蕖、菡萏、芙蓉、水芙蓉、水芙蕖、草芙蓉、君子花等等很多,可见荷花与人的生活关连不小。 荷花在生物分类上属睡莲科,以生物种而言全世界只有两种,但是品系却非常繁多,农作用荷花再台湾有四个较著名的品系,园艺品种就更多。其实,除了人们熟知的莲藕及莲子,擅用草药的中国人,对于荷花的善用,堪称世界第一。对中医而言,荷花可分为十大部位,就是荷花、荷叶、荷梗、荷蒂、莲蓬、莲子、莲心、莲须、莲藕、藕节等。药效分别是:花朵泡茶可去暑热兼养颜美容,荷叶同样可清暑热及化瘀止血,荷梗可治暑热胸闷及妇女白带,荷蒂可安胎止泻,莲蓬可散瘀止血,莲子是健脾益肾的食补上品,莲须可清心益肾止血,莲心可清心火治吐血,莲藕可健脾开胃生肌,藕节可止血化瘀。荷花由头到脚,从花开到花落结子,几乎没有不可用的部位,难怪有人赞美它「全身是宝」。花瓣有单瓣、重瓣之分;花色有白、红、黄色以及多种杂色;花瓣有圆形、有长尖形。
芙蓉、芙蕖、夏荷、秋莲、菡萏、荷花。
菡萏 莲华、芙蓉、芙蕖
芙蓉 芙蕖 藕花 泽芝 君子花 ...
莲华、芙蓉、芙蕖

莲的5种以上别称

4,急需明红楼梦高人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浓墨重彩地塑造的一个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她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富有“真、善、美”的豪放女性。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在诗社中的雅号为“枕霞旧友”,缘贾母提起幼时“枕霞阁”撞破鬓角而起。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宝玉的表妹。父母早亡,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叔叔婶婶待她不好。生性豁达,得贾母喜欢,经常在贾府常住。 人物评说红楼梦中的史湘云  《红楼梦》以 史湘云画像“写儿女之笔墨”的面目出现,这有作者顾忌当时政治环境的因素在。因而,书中所塑造的众多的代表不同性格、类型的女子,从她们的形象取材于现实生活这一点来看,经剪裁、提炼,被综合在小说形象中的原型人物的个性、细节等等,恐不一定只限于女性。在大观园女儿国中,须眉气象出以脂粉精神最明显的要数史湘云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她的婶母待她并不好。因此,她的身世和林黛玉有点相似。但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甚至敢于喝醉酒后躺在园子里的青石板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友,在一起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毕竟胸襟坦荡,“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不过,另一方面,她也没有林黛玉那种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在史湘云身上,除她特有的个性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封建时代被赞扬的某些文人的豪放不羁的特点。   史湘云的不幸遭遇主要还在八十回以后。根据这个曲子和脂砚斋评注中提供的零星材料,史湘云后来和一个颇有侠气的贵族公子卫若兰结婚,婚后生活还比较美满。但好景不长,不久夫妻离散,她因而寂寞憔悴。至于传说有的续写本中宝钗早卒,宝玉沦为击柝的役卒,史湘云沦为乞丐,最后与宝玉结为夫妻,看来这并不合乎曹雪芹原来的写作计划,乃附会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而产生。其实“白首双星”就是指卫若兰、史湘云两人到老都过着分离的生活,因为史湘云的金麒麟与薛宝钗的金锁相仿,同作为婚姻的凭证,正如脂批所说:“后数十回若兰射圃所佩 87版《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形象(20张)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那么,“提纲”是怎么“伏”法呢?这一回写宝玉失落之金麒麟(他原为湘云也有一个而要来准备送给她的)恰巧被湘云拾到,而湘云的丫鬟正与小姐谈论着“雌雄”“阴阳”之理,说:“可分出阴阳来了!”借这些细节暗示此物将来与湘云的婚姻有关。这初看起来倒也确是很象“伏”湘云与宝玉有“缘”,况且与“金玉姻缘”之说也合。黛玉也曾为此而起过疑,对宝玉说了些讽刺的话。其实,宝玉只是无意中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就象袭人与蒋玉菡之“缘”是通过他的传带交换了彼此的汗巾子差不多。这一点,脂批说得非常清楚:“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个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惑?故颦儿谓‘情情’。(末回《情榜》中对黛玉的评语,意谓‘用情于多情者的人 ’)”绘画为使主色鲜明,另用一色衬托叫“间色法”。湘云的婚姻是宝钗婚姻的陪衬:一个因金锁结缘,一个因金麒麟结缘;一个当宝二奶奶仿佛幸运,但丈夫出家,自己守寡;一个“厮配得才貌仙郎”,谁料“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最后也是空房独守。“双星”是牵牛、织女星的别称(见《焦林大关记》),故七夕又称双星节(后来改为双莲节)。总之,“白首双星”是说湘云和卫若兰结成夫妻后,由于某种尚不知道的原因很快离异了(也可以说是阴阳永隔),成了牛郎织女。这正好作宝钗“金玉良缘”的衬托。《好了歌注》:“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就并提宝钗、湘云,说是指她们两人。可见,因回目而误会湘云将来要嫁给宝玉的人们,也与黛玉当时因宝玉收了金麒麟而“为其所惑”一样,同是出于误会。   史湘云心意明媚,行动亦不犹抱琵琶,举手投足。 史湘云的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趁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 白日里佻达洒脱, 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须自拙。在大观园中,史湘云的身世既富且贵,虽因家道中落、不复为富,却也不端着贵族的空架子。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 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   史湘云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胸怀,她不为女儿的皮囊所累。在三十一回的阴阳之辨中,翠缕的喋喋不休、 史湘云的循循解答,使主仆间弥漫着一片宛如姐妹师生的平等气息。而史湘云如此深入浅出的思辨, 却不像那些见风落泪对月伤怀的深闺怨女.当她如春风般掠过我们的视野时,人们都陶醉于她的风度而浑然忘却她的庐山面目。   我们在《红楼梦》里,似乎没有见过湘云真正发过什么愁,总是嘻嘻哈哈,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对于她这一性格特点,作者不仅在判调和红楼梦曲中作过点化,而且曾多次做过诗意的彩绘。她第一次出现,作者就表现了她"大说大笑"和"咬舌"的性格特点,并且说她陷入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她的到来,使黛玉两面吃醋,与宝玉发生争吵。第二天清晨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 只有他姊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湘云却一把青丝,托于枕畔;一幅桃红绸被,只齐胸盖着,着那—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   通过两人睡态的描写,表现不两个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将黛玉的处事精密与湘云的大而化之作了鲜明的对比。   在大观园中,史湘云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 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 这和宝钗、黛玉大为不同。宝钗虽识大体又善施小惠, 但人事的轻重在她的行事中是层次清晰的;黛玉虽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但封建社会的等级高压下, 在她的心中亦是泾谓分明的,小姐绝然不会和丫鬟是平等的,孤芳自傲是黛玉的本性。 曹雪芹在塑造美女形象时,从不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往往是写成美玉微疵。如黛玉的弱症、宝钗的热症、鸳鸯的雀斑等。这些“微疵”不仅未影响人物形象之美,反而增加了特色,使人物形像更加鲜明。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也运用了这一美学上的辩证法。他不仅使这一美丽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让她于妩媚中沾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儿气概。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与众不同: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妆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就是写诗,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俏丽抚媚杂染些风流偶傥,使史湘云这一形像更富有魅力了。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像时,还表现了她的热情豪爽和心直口快。她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啰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旦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所指是何人,恐怕得罪人,只是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为此得罪了黛玉,也与宝玉发生了矛盾。有一次,她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让宝玉下了“逐客令”。有人说,这表现了湘云封建意识浓厚。其实并非如此,而恰恰说明她的天真烂漫。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宝钗同住,受其影响是有的,但劝宝玉的那些话,绝不是湘云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芦雪庵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现出了她那潇洒迭宕的风格。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竟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芦雪庵联诗时,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既多且好,竟出现了薛宝琴、宝钗、黛玉共战湘云的局面。众人都笑道:“这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已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 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这是画,这是诗,是诗情画意化的史湘云。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谁不为之倾倒呢?   然而那样好看的花最终还是谢了,醉情溢言、酡红沉梦的日子最终还是在落花飘摇着的影子中远去了。虽然湘云的结局至今亦是众说纷云,但不能否定,湘云的出现始终像几缕飞云一像悄然,她的离去隐约着许多温暖却没有痕迹。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约最适合用在湘云身上。她那种清朗的悠远、飞动的飘逸,那种漫不经心的和谐, 应该是史湘云永远的形象。 史湘云 海棠有“睡美人”之誉。这一典故出自宋朝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唐玄宗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这一段趣妙喻致使众多文人墨客歌赋传颂,宋代苏轼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再次艺术地把海棠比作睡美人。再加上史湘云生来豪爽,又成了独特的风格。《红楼梦》中的记载而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多次把这一典故加以套用、渲染,如第十八回,贾宝玉《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也是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裀 》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表面写的是芍药,实即是指“海棠春睡”。因而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香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即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十二钗之一
史湘云,透过曹雪芹的精彩描述,一个人娇憨活泼.爽朗率真的少女历历眼前。她才思敏捷,芦雪庵联句,以己一人力敌宝琴、宝钗、黛玉,竟毫无逊色。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对史湘云着墨极少,寥寥数语:第一百零六回(没直接写)老婆子带了史侯家的两个女人进来,请了贾母的安,又向众人请安毕, 便说:"我们家老爷,太太,姑娘打发我来,说听见府里的事原没有什么大事,不过一时受惊.恐怕老爷太太烦恼,叫我们过来告诉一声,说这里二老爷是不怕的了.我们姑娘本要自己来的,因不多几日就要出阁,所以不能来了."贾母听了,不便道谢,说:"你回去给我问好.这是我们的家运合该如此.承你老爷太太惦记,过一日再来奉谢.你家姑娘出阁,想来你们姑爷是不用说的了.他们的家计如何?"两个女人回道:"家计倒不怎么着,只是姑爷长的很好,为人又和平.我们见过好几次,看来与这里宝二爷差不多, 还听得说才情学问都好的."一百一十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且说史湘云因他女婿病着,贾母死后只来的一次,屈指算是后日送殡,不能不去. 又见他女婿的病已成痨症,暂且不妨,只得坐夜前一日过来.想起贾母素日疼他,又想到自己命苦,刚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男人,性情又好,偏偏的得了冤孽症候,不过捱日子罢了. 于是更加悲痛,直哭了半夜.鸳鸯等再三劝慰不止.宝玉瞅着也不胜悲伤,又不好上前去劝,见他淡妆素服,不敷脂粉,更比未出嫁的时候犹胜几分.一百一十八回(只交代了一句)王夫人道:"......如今姑爷痨病死了,你史妹妹立志守寡,也就苦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