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李渔酿酒有限公司简介,上不浸诗下不堕曲的是

1,上不浸诗下不堕曲的是

“上不类诗,下不类曲”是谁所说?A.冯熙 B.王国维 C.李笠翁 D.谭献C.李笠翁。清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是词

上不浸诗下不堕曲的是

2,京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京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579-8883266,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3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2条。公司介绍:京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2009-05-18在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兰江街道李渔路47-1号。京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赵伟光,注册资本50,000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通过爱企查查看京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

京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3,芥子园在哪里

芥子园在浙江省兰溪市兰荫山山麓。芥子园是浙江省兰溪市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纪念清代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小说家李渔而建,地处浙江省兰溪市兰荫山山麓。芥子园设计体现了明清年代的建筑特点,继承了南京芥子园的建筑风格和称号,并处处体现了芥子园的古朴内涵。扩展资料:芥子园系仿古园林建筑,芥子园很小,但包含亭台楼阁、小桥鱼池和名贵花木,使之小中见大,曲中见幽,古中见雅,别有丘壑。游憩其间,发悠悠古思,怀悠悠古人,自能励志励人,催人奋进。李渔是芥子园最早的主人,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夏李村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市)。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芥子园

芥子园在哪里

4,李渔是哪里人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人
不要为了几点经验就胡乱发问题,请尊重网友们!
李渔祖籍浙江兰溪。李渔自幼聪颖,擅长古文词。41岁去杭州,后移家金陵,游历四方,广交名士。公元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复移家杭州,于云居山东麓修筑层园。李渔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他重视戏曲文学,曾说:“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李渔在金陵时,别业称芥子园,设有芥子书肆。李渔女婿沈心友,请王概等编《芥子园画谱》,流传甚广。 公元1651年 我国文学家 李渔41岁第一部传奇《怜香伴》顺治八年撰成。

5,上海63路工交车时间表

63路 上海大众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空调线路 乍浦路海宁路04:10—23:50 北石路铜川路04:00—23:00 本线有人售票 本线空调车 单一票价:2.00元 乍浦路海宁路 海宁路四川北路 天目东路浙江北路 天目中路晋元路 长寿路武宁路 长寿路西康路 天目西路恒丰路 长寿路胶州路 天目西路上海火车站 武宁路武宁新村 曹杨路三汽公司 梅岭北路枫桥路 兰溪路普陀医院 武宁路真如西村 大渡河路北石路 北石路铜川路 →以下为返程路线: 北石路铜川路 北石路大渡河路 武宁路真如西村 武宁路武宁新村 兰溪路文化馆 兰溪路花溪路 兰溪路曹杨六村 曹杨路白玉路 兰溪路普陀医院 长寿路叶家宅路 长寿路常德路 长寿路西康路 天目西路恒丰路 天目西路上海火车站 天目中路晋元路 天目东路山西北路 海宁路四川北路 乍浦路海宁路

6,李渔的个人资料谁知道要清楚点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江苏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7,李渔的资料那位能告诉我呀

李渔是清代前期重要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剧作有《笠翁传奇十种》,戏剧理论主要见于收入《笠翁一家言》的《闲情偶寄》。 中国戏剧发展到清初,经历了元杂剧和明传奇两次高潮,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有不少人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和总结。但前人之作,以札记、评点、序跋之类居多,像王骥德《曲律》那样较有系统性的理论著作较少;讨论的问题,除资料性的以外,大抵偏重音律和文辞方面,而且通常对戏曲和散曲不加区分。因此,对于戏剧文学的特殊性,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李渔的贡献,就在于以自己多年写剧和率家庭戏班从事实际演出的经验为基础.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江苏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说起李渔,一开始几乎是几个男人之间的谈资,稍稍有点隐私,关于如何挑选女人、关于《金瓶梅》的版本,诸如此类,以为都是秘不示人的。可是后来发现,喜欢李渔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男人喜欢,连女人也很欣赏。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喜欢李渔,几乎出于男人的本能。因为李渔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并且生活得很艺术的人。而且他能够把生活的经验又很艺术地写成书,这也是他高出许多风流才子的地方。林语堂在谈到《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 “ 李笠翁的著作中,又一个重要部分,时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时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岛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 李渔素有才干之誉,世称李十郎,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他重视戏曲文学,曾说:“填词非未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他的戏曲论著存《闲情偶寄》词曲部,以结构、词采、音律、宾自、科译、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以选剧、变调、授曲、教自、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对我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闲情偶寄》除戏曲理论外,还有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李渔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说:“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托之空言,稍舒蓄积。”可见此书足能反映他的文艺修养和生活情趣。他所著的戏曲,流传下来的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以上十种合刻称《笠翁十种曲》)、《万年欢》、《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记》、《十错记》、《补大记》及《双瑞记》等19种。其中,演出最多的是《风筝误》一剧。此外,有小说《无声戏》、《连城壁全集》、《十二楼》、《合锦回文传》、《肉蒲团》等。李渔在金陵时,别业称芥子园,设有芥子书。李渔女婿沈心友,请王概等编《芥子园画谱》,流传甚广。

8,急求李渔资料

[编辑本段]李渔   ( 1611 — 1680 )   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闲情偶寄》是他主要的对自己的生活所得所闻见的事物的总结性的书。包含有对戏曲的看法,批评。从舞台的实际出发,注重戏曲的结构、中心事件的选择安排等,是中国戏曲批评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还涉及到生活中的如饮食、作卧等方面的审美感受。   《笠翁传奇十种》剧目为《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   中文书目:   《李渔全集》(德)马汉茂(Helmut Martin)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李渔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觉世名言十二楼》(清)李渔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ISBN 7-80519-3335-5/I.75   《十二楼》(清)李渔著 中华书局,2004 ISBN 7101035329   《无声戏》(清)李渔著,中华书局 2004 ISBN 7101035485   《闲情偶寄图说》上下二册。(清)李渔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相关文章: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说起李渔,一开始几乎是几个男人之间的谈资,稍稍有点隐私,关于如何挑选女人、关于《金瓶梅》的版本,诸如此类,以为都是秘不示人的。可是后来发现,喜欢李渔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男人喜欢,连女人也很欣赏。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喜欢李渔,几乎出于男人的本能。因为李渔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并且生活得很艺术的人。而且他能够把生活的经验又很艺术地写成书,这也是他高出许多风流才子的地方。林语堂在谈到《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 “ 李笠翁的著作中,又一个重要部分,时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时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   李渔素有才干之誉,世称李十郎,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他重视戏曲文学,曾说:“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他的戏曲论著存《闲情偶寄》词曲部,以结构、词采、音律、宾自、科译、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以选剧、变调、授曲、教自、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对我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闲情偶寄》除戏曲理论外,还有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李渔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说:“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托之空言,稍舒蓄积。”可见此书足能反映他的文艺修养和生活情趣。他所著的戏曲,流传下来的有《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以上十种合刻称《笠翁十种曲》)、《万年欢》、《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万全记》、《十错记》、《补大记》及《双瑞记》等19种。其中,演出最多的是《风筝误》一剧。此外,有小说《无声戏》、《连城壁全集》、《十二楼》、《合锦回文传》、《肉蒲团》等。李渔在金陵时,别业称芥子园,设有芥子书。李渔女婿沈心友,请王概等编《芥子园画谱》,流传甚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