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威酒业有限公司怎么样,上海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2

1,上海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2

三年级生字 502个 :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要、装、劲、绒、朝、些、钓、察、瓣、拢、掌、趣、爬、峰、顶、似、苍、仰、咱、奋、辫、勇、居、郊、散、步、胸、脯、渣、或、者、敢、惜、低、诚、基、突、按、摆、弄、准、备、侧、胶、爽、柿、仙、梨、菠、萝、粮、紧、杨、艳、内、梦、醒、苏、湿、娇、嫩、强、适、昆、播、修、致、论、试、验、袋、证、概、减、阻、测、括、确、误、途、超、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闻、尘、仆、纳、闷、丘、迎、等、止、境、授、品、暗、降、丈、肢、肌、肤、辽、阔、血、液、滋、润、创、造、县、设、参、部、横、跨、举、击、坚、固、栏、案、爪、贵、断、楚、孤、帆、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村、软、刮、舌、矛、盾、集、持、般、架、龟、攻、炮、坦、战、神、兵、退、挖、鞋、斧、锯、免、屋、抢、难、初、管、敌、阶、懂、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愿、姿、势、投、况、吞、烈、绪、述、普、通、鼓、励、育、瓶、系、绳、茶、危、险、顺、俩、索、激、堵、获、矛、担、宽、裕、买、猜、糖、即、卡、盼、仁、贴、筝、鹰、端、稳、嚷、橘、墨、斑、闹、宇、宙、荡、衬、赛、拨、警、惕、膝、毫、套、倾、探、扎、搂、贯、局、昼、耘、未、耕、织、桑、蓬、稚、纶、莓、苔、叮、嘱、排、而、幅、却、哈、审、肃、晌、悦、悉、诲、例、芝、卵智、慧、登、阶、厅、礼、席、灿、烂、党、描、敞、椅、议、宾、翠、秆、绣、腹、赤、衫、疾、泛、泡、脱、锐、晃、饲、贪、狭、桂、刺、软、触、滑、唇、汁、津、腐、虽、味、亭、移、泊、愁、旷、萤、簇、烧、喂、盈、寿、合、茄、跪、猛、庙、蹲、镇、须、揉、挨、挤、之、莲、胀、姿、仿、裳、翩、随、涛、依、否、窃、私、汪、类、镜、煤、属、珍、诊、职、扶、除、疑、效、缺、况、编、尝、传、延、庆、扬、叠、涌、股、螺、旋、桨、掠、励、顾、融、腾、掩、盗、铛、偷、碰、株、待、窜、撞、桩、捡、锄、魏、箭、猎、雁、弦、悲、惨、愈、痛 好了
三年级生字 502个 :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要、装、劲、绒、朝、些、钓、察、瓣、拢、掌、趣、爬、峰、顶、似、苍、仰、咱、奋、辫、勇、居、郊、散、步、胸、脯、渣、或、者、敢、惜、低、诚、基、突、按、摆、弄、准、备、侧、胶、卷、辆、秘、杂、社、著、藏、悄、闪、坑、臣、推、旅、考、秦、纪、遗、究、震、促、深、忆、异、逢、佳、倍、遥、遍、插、精、希、却、依、拼、命、奔、村、抖、丧、磨、坊、扇、枚、邮、爽、柿、仙、梨、菠、萝、粮、紧、杨、艳、内、梦、醒、苏、湿、娇、嫩、强、适、昆、播、修、致、论、试、验、袋、证、概、减、阻、测、括、确、误、途、超、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闻、尘、仆、纳、闷、丘、迎、等、止、境、授、品、暗、降、丈、肢、肌、肤、辽、阔、血、液、滋、润、创、造、县、设、参、部、横、跨、举、击、坚、固、栏、案、爪、贵、断、楚、孤、帆、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村、软、刮、舌、矛、盾、集、持、般、架、龟、攻、炮、坦、战、神、兵、退、挖、鞋、斧、锯、免、屋、抢、难、初、管、敌、阶、懂、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愿、姿、势、投、况、吞、烈、绪、述、普、通、鼓、励、育、瓶、系、绳、茶、危、险、顺、俩、索、激、堵、获、矛、担、宽、裕、买、猜、糖、即、卡、盼、仁、贴、筝、鹰、端、稳、嚷、橘、墨、斑、闹、宇、宙、荡、衬、赛、拨、警、惕、膝、毫、套、倾、探、扎、搂、贯、局、昼、耘、未、耕、织、桑、蓬、稚、纶、莓、苔、叮、嘱、排、而、幅、却、哈、审、肃、晌、悦、悉、诲、例、芝、卵、匀、寸、呆、增、隔、壁、搬、烛、慈、肩、捧、匠、伟、砌、跨、创、既、毁、固、且、案、智、慧、登、阶、厅、礼、席、灿、烂、党、描、敞、椅、议、宾、翠、秆、绣、腹、赤、衫、疾、泛、泡、脱、锐、晃、饲、贪、狭、桂、刺、软、触、滑、唇、汁、津、腐、虽、味、亭、移、泊、愁、旷、萤、簇、烧、喂、盈、寿、合、茄、跪、猛、庙、蹲、镇、须、揉、挨、挤、之、莲、胀、姿、仿、裳、翩、随、涛、依、否、窃、私、汪、类、镜、煤、属、珍、诊、职、扶、除、疑、效、缺、况、编、尝、传、延、庆、扬、叠、涌、股、螺、旋、桨、掠、励、顾、融、腾、掩、盗、铛、偷、碰、株、待、窜、撞、桩、捡、锄、魏、箭、猎、雁、弦、悲、惨、愈、痛
生字表(二)1.燕聚增掠稻尖偶沾圈漾倦符演赞 2.咏碧妆裁剪滨紫 3.荷挨莲蓬账仿佛裳翩蹈蜻蜓 4.(选读课文) 5.翠秆腹赤衬衫透泛泡饲翁陡壁 6.欧洲瑞士舒启殊骤涉疲政踏救载 7.森郁葱湛盖犁砍裸扩栋柴喘黎 8.(选读课文) 9、寓则窟窿狼叼街劝悔盘缠硬 10、弓魏射箭猎雁弦悲惨愈痛裂 11、叮嘱排靠幅审肃晌悦熟悉诲 12、(选读课文) 13、赛疼忧慰梭虽狂赢暑益穷将若 14、俱博鸦截伍默局棒羡慕禁席众纠 15、匠替抄墨骂缩承肩扛缘愤毕戒既 16、(选读课文) 17、贺顾迅速复恰犯缓婆议达稚烦享 18、炸医输眉型否垫酒掩咬拳制柔 19、渴罐累竟匆哀舔反递忍凑咽唾沫涌 20、(选读课文) 21、差抵氏庄稼兽存繁殖蔬麻较杀预 22、幕临悬曾奥努登任撒藻旦项估龄 23、络箱迫悟盯鼠唐警眯览敞寄秒恋 24、(选读课文) 25、彤霞陪趁 26、窄脖段漆胆踪镇摊鼻忧换摔竖 27、卖售驮构端掏馆饭辨堆模付标齿 28、(选读课文) 29、乞巧霄渡屏烛晓偷 30、淹官逼姓睁旱徒腾催吊跪渠灌溉 31、隆塌露燃熊挣熄喷缺纯冶炼盆 32、(选读课文)
21课;差、低、氏、庄、家、兽、存、繁、殖、蔬、麻、较、杀、预 22课;幕、临、悬、曾、奥、努、登、任、撒、旦、项、估 23课;络、箱、迫、悟、盯、鼠、唐、警、眯、览、敞、寄、秒、恋、藻

上海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2

2,苏东坡写的诗

【潭】 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 【南寺】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 【北寺】 唐初传有此,乱后不留碑。畏虎关门早,无村得米迟。山泉自入瓮,野桂不胜炊。信美那能久,应先学忍饥。 【马融石室】 未应将军聘,初従季直游。绛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岂害依梁冀,何须困李侯。吾诗慎勿刻,猿鹤为君羞。 【玉女洞】 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 【爱玉女洞中水既致两瓶恐后复取而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戏谓之调水符】 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渑,皎若鹤与凫。吾今既谢此,但视符有无。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余。多防竟无及,弃置为长吁。 【自仙游回至黑水见居民姚氏山亭高绝可爱复憩其上】 山鸦晓辞谷,似报游人起。出门犹屡顾,惨若去吾里。道途险且迂,继此复能几。溪边有危构,归驾聊复柅。爱此山中人,缥缈如仙子。平生慕独往,官爵同一屣。胡为此溪边,眷眷若有俟。国恩久未报,念此惭且泚。临风浩悲咤,万世同一轨。何年谢簪绂,丹砂留迅晷。 【南溪有会景亭处众亭之间无所见甚不称其名予欲迁之少西临断岸西向可以远望而力未暇特为制名曰招隐仍为诗以告来者庶几迁之】 飞檐临古道,高榜观游人。未即令公隐,聊须濯路尘。茆茨分聚落,烟火傍城闉。林缺湖光漏,窗明野意新。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山好留归屐,风回落醉巾。他年谁改筑,旧制不须因。再到吾虽老,犹堪作坐宾。
【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従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郿坞】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楼观(秦始皇立老子庙于观南,晋惠始修此观。)】 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长有游幽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丹砂久窖井水赤,白?谁烧厨灶香。闻道神仙亦相过,只疑田叟是庚桑。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従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郿坞】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楼观(秦始皇立老子庙于观南,晋惠始修此观。)】 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长有游幽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丹砂久窖井水赤,白?谁烧厨灶香。闻道神仙亦相过,只疑田叟是庚桑。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著书多暇真良计,従宦无功谩去乡。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近従章子闻渠说,苦道商人望汝来。说客有灵惭直道,逋翁久没厌凡才。夷音仅可通名姓,瘿俗无由辨颈腮。答策不堪宜落此,上书求免亦何哉。(章子,敦也。) 辞官不出意谁知,敢向清时怨位卑。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忧家有师。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 经旬卧斋阁,终日亲剂和。不知雪已深,但觉寒无奈。飘萧窗纸鸣,堆压檐板堕。(关中皆以板为檐。风飙助凝冽,帏幔困轩簸。惟思近醇醲,未敢窥璨瑳。何时反炎赫,却欲躬臼磨。谁云坐无毡,尚有裘充货。西邻歌吹发,促席寒威挫。崩腾踏成径,缭绕飞入座。人欢瓦先融,饮俊瓶屡卧。嗟余独愁寂,空室自困坷。欲为后日赏,恐被游尘涴。寒更报新霁,皎月悬半破。有客独苦吟,清夜默自课。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何当暴雪霜,庶以蹑郊贺。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寄子由馈岁
多了。。。。
去买一部中华书局出版的【苏轼诗集】好了嘛!!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吉林出版集团的四库全书荟要本【东坡全集】。200,300.够了的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上元侍宴 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守岁诗 苏轼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儋耳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上元侍宴 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守岁诗 苏轼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儋耳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饮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江城子 浪淘沙 水调歌头 ……

苏东坡写的诗

3,高中语文文言文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②朝而往,暮而归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何 ⑴什么。例: 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⑵怎么样。例: 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例: 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②却看妻子悉何在。 ③豫州今欲何至? ⑷多么。例: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⑸为什么。例: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⑹怎么。例: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例: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⑻何:通“呵”,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何如」怎么样,怎样。例: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今日之事何如? 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何消」哪用得着。例: 这自然,何消吩附。 「何若」如何。怎样。例: 此为何若人。 「何尝」并非。例: 你说的何尝不是。 「何为」 ⑴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 ⑵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⑶作什么。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何意」 ⑴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⑵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何由」 ⑴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⑵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何乃」怎么能。例: 何乃太区区! 「何得」怎么能。例: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何加」有什么益处。例: 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曾」有什么益处。例: 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何其」多么。例: 何其衰也! 乎 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③若毒之乎?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 ⑤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 ①孰为汝多知乎!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作者: acalit 2006-10-7 20:37 回复此发言 -------------------------------------------------------------------------------- 2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⑶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例: ①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 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③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忽乎吾将行兮。 ⑷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例: ①日食饮得无衰乎?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⑸同“于”。例: 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③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 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乎:引进动作的对象。) ⑹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 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⑺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无以,则王乎? ⑻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 于是乎书 乃 ⑴于是,就。例: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⑵才,这才。例: 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⑶却。例: 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③今君乃亡赵走燕。 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例: ①视之,乃庞德也。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 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⑸竟然。例: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⑹他的。例: 是芋视乃妇也。 ⑺乃至,甚至。例: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 ⑻可是。例: 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 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⑼而,又。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10)这样。例: 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 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 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③其夫呓语。(其:她的。) 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 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 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他:她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 ①并自为其名。 ②舍其文轩。 ③既其出。(其:我们)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 ①妻跪问其故? ②念悲其远也。(其:她) 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 ④望请其指教。(其:她们) 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 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 ②其孰能讥之乎?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 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 ②怀其璧。(其:那块) 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 ④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 作者: acalit 2006-10-7 20:37 回复此发言 -------------------------------------------------------------------------------- 3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⑤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 ⑥未必有其实。(其:那样。)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③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此其:这种。此、其同义连用。)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 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 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10)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 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且 ⑴暂且,姑且。例: ①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②存者且偷生。 ⑵将,将要。例: ①以为且噬己也。 ②今且九十。 ⑶而且,并且。例: ①且人之患志之不立。 ②余悲之,且曰。 ③且以一譬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④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⑤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且:一说况且。) ⑷况且,再说。例: ①且焉置土石?(且:一说而且。)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③且秦强而赵弱。 ⑸尚且,还。例: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例: ①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移人也。 ②河水清且涟漪。 ③示赵弱且怯也。 ⑺同“夫”,句首助词。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例: 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②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⑼如果。例: 明复妄言,我当焚汝庐。 (10)还有,那末。例: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例: 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 ②且住,你听我说! ③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 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⑵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且如」就像。例: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若 ⑴如果,假如。例: ①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③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④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⑤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⑵像,好像。例: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细若蚊足。 ⑶你(的),你们(的)。例: ①若所市于人者。 ②若毒之乎? ③更若役,何富贵也。 ④若翁廉。(若:你们) ⑷此,如此,这样。例: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⑸至于。例: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若此」如此,这样。例: ①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例: 指挥若定。 「若何」怎么样。例: 以闲敝邑,若何?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例: 作者: acalit 2006-10-7 20:37 回复此发言 -------------------------------------------------------------------------------- 4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车后若干递送夫。 所 ⑴处所,地方。例: ①持童抵主人所。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④乐土乐土,爱得我所。 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例: ①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荆柯有所待,欲与俱。 ⑤此疾之所由生也。(所由生:产生的缘由。) 「所以」 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例:①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例: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②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谓」所说的。例: ①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④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所在」 ⑴到处。例: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处,处所。例: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③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为 ⑴成为,变成。例: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⑵做。例: 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⑤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⑶作为,当作。例: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②何以为计? ③子墨子解带为城。 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⑷是。例: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⑸以为,认为。例: ①孰为汝多知乎! 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⑹被。例: 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⑤恐为操所先。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 ①夫子何命焉为? ②何辞为? 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⑼有。例: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②敢用是为怨望。 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④顽童之为是心也。 (10)将来,将。例: 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例: 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2)装作。例: 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例: 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③慎勿为妇死。 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给,替。例: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15)对,向。例: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为之奈何? (16)因为。例: 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17)则“于”,在,当。例: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为市」谈交易。 例: 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例: 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 焉 ⑴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②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焉:从别人那里。) ④永之人争奔走焉。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始而惭焉,久而安焉。(焉:对此) 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 ⑧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 ⑨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面。) ⑵哪里,怎么。例: ①且焉置土石?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⑶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例: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今其室十无一焉。 ④虽鸡狗十无一焉。 ⑤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⑷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例: 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⑸相当于“之”。例: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 ②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 ③犹且从师而问焉。(焉:他们,指五人。) 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焉:他们,指五人。) ⑤非曰能之,愿学焉。(焉:它,指作小相的事。 ⑹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