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后驾车的危害
这个不用多说了,这是一种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严重不责任的行为,真的,千万不要酒后开车,我开了九多了,一直是本着,不管多少,只要喝酒,那怕只有一小口,我当天都不会去磁车。相关规定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另外,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次记12分.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次记6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一、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一)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二)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四)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五)使用他人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六)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七)超过三个月不缴纳罚款或者连续两次逾期不缴纳罚款的。二、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6分:(一)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二)公路营运客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或者违反规定载货的;(三)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30%以上或者违反规定载客的;(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五)在高速公路上不按规定停车的;(六)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七)在高速公路上试车和学习驾驶机动车的。
酒后驾车,害人害己
两个字:找死
2,醉酒驾驶的危害有哪些
充分认识酒后驾驶的危害 (一)触觉能力降低,精神亢奋。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刺激和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转向系统,并且容易兴奋,过分地自信。 (二)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对光、声剌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 (三)视觉模糊。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辩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判断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同时饮酒后视野大大减少,视像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易发生事故。 (四)心态不正常。在酒精的刺激下,驾驶人往往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明显迟钝而引发交通事故。 (五)易疲劳。饮酒后由酒精的作用,80%人易出现肝留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困倦、打磕睡,表现为行驶不规范、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而引发交通事故。 科学研究发现,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发现前方有危险情况时,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的动作中间的反应时间为0.75秒,而饮酒后驾车反应时间要减慢2—3倍,同速行驶下的制动距离也要相应延长,这大在增加了出事的可能性。资料表明,人呈微醉状开车,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所以,饮酒驾车,特别是醉酒后驾车,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你好!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酒后驾驶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而且造成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已经涉嫌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所以,关键是看交管部门对事故的责任认定。 如果认定a方确实属于酒后驾驶且造成b方死亡,那a放除要按交通肇事罪受到相应的刑法处罚外,还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 民事赔偿部分的数额主要是看责任承担(是全责、主要责任还是次要责任),受害人的子女、父母情况(决定被抚养人生活费的多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决定死亡赔偿金的多少)等,具体数额要根据案件情况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