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白酒大概多少度,古代的白酒是多少度的

1,古代的白酒是多少度的

15度的样子吧```是米酒`
古代白酒度数不高大约5度左右,大碗喝酒是真的。

古代的白酒是多少度的

2,武松景阳冈喝了十五碗白酒宋代的白酒到底有多少度

也就有8度的样子,具体的谁也没喝过现代的浓香型白酒知府家酒是41.6度的

武松景阳冈喝了十五碗白酒宋代的白酒到底有多少度

3,宋代的酒是什么酒

宋朝的人喝的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过滤即可饮用。当时主流的酒有粮食酒(米酒)、果酒(葡萄酒)、黄酒。酒精度大约在12-13度。

宋代的酒是什么酒

4,古代的酒酒精度是多少

最多二十度,一般应该是十几度的米酒,后来蒸溜后,度数上去的
酒精度最高的酒是波兰伏特加96度 中国衡水老白干老款的有77度的

5,宋朝白酒度数有多低

宋朝都是米酒度数不高大概 9-10度后劲很大 不过不可否认,他们酒量还是很大的,现代人比不了。

6,古时的酒相当于现在酒的多少度

由于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不能继续发酵,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浓度一般不会超过20%。 采用蒸馏器,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其挥发性不同的特点,可以将易挥发的酒精(乙醇)蒸馏出来,蒸馏出来的酒汽中酒精含量较高,酒汽经冷凝,收集,就成为浓度约为65-70%(v/v)的蒸馏酒。 http://www.e1000e.com/food/culture/alcohol/2005-12-23/5943.shtml宋代以后,烧酒,烧春才是真正的蒸馏酒; http://www.3320.net/blib/c/read/9/4408/6856.htm
相当于现在的可口可乐,呵呵
哥们 那是水。。。

7,武松喝的白酒到底是什么酒宋代的白酒度数到底是多少

武松能够喝18碗酒,可以分析出当时的酒水度数不会高,也就是说它不是白酒,而是米酒或者黄酒。米酒、黄酒度数在5~8度之间,米酒制作难度大,需要相当高的酿酒经验技术,做为宋朝黄酒的可能性最大。

8,中国古代的酒多少度为什么他们一喝就一大碗我们却不行

古代这个范围太大了,要看具体年代,在元代以前中国的白酒还没出现,也就是说没有高度酒,元代前只有发酵类的米酒和果酒,一般酒精度在几度到十几度之间,类似我们现在的黄酒米酒,元代蒸馏术才传到中国并且用于造酒,才有了高度的白酒。 举个例子,水浒中的武松,他是海量可以喝18碗,但是他所在的宋朝还没有白酒,也就是说他喝的也是只有十几度的米酒,当然没问题,要是换成现在40-50度的白酒别说武松了,一头驴也倒了!对不?呵呵。
古代的釀酒技術沒現在這麼好.. 但是有的好酒跟現在也相差不到哪去.. 不要被電視騙了好像古人喝酒都是這樣...
古代的酒,称为水酒!度数比米酒高一点!低度酒不易醉,但是一醉则一个星期都是迷迷糊糊的
古人喝的酒是不用蒸馏的低度酒,味道也很甜,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以后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
多少度不清楚,但估计就是我们现在的米酒。

9,宋朝的酒有多少度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中原流行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 在往前的就度数更低,一般也就十几度,而且酒都很浑浊,所以有把酒称为“琼浆”的说法。扩展资料:酒是一种发酵食品,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的。酵母菌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菌类,在广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搪分较高的水果中,这种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长。含糖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品。当成熟的野果坠落下来后,由于受到果皮上或空气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成酒,是一种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在腐烂的水果摊位甚至垃圾堆附近,也能常常嗅到由于水果腐烂而散发出来的阵阵酒味儿。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水果于“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醉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酒”的液体析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酒的历史

10,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喝多少才能醉

要是说起古代的酒水,很多人第一个想问地就是:古代的酒多少度啊?谈起古代的酒,好么,好多人直接三个字蹦出嘴,而且还是在完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女儿红,完全是受电视剧的影响,谈起女儿红,不得不说,好酒世间酿啊,钻石不是有个广告嘛: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我想女儿红也可以这样来个广告:女儿红恒久远,一坛几百年。跟你们这么说吧,几百年都是少说了,钻石还会丢,酒可不会。 元代以前,南宋为止,那时候的酒啊,都是发酵酒,度数超低的,二十度应该打头了,也可以说是现在的啤酒,不过那时的酒可比现在的啤酒有营养多了,现代词:液体面包,但是如果你要是说它是百事可乐的话,那我也没有意见,毕竟百事可乐是酒中的农夫山泉嘛:有点甜。初中的时候,有篇课文是关于《水浒传》的,当时好像也是提到了武松打虎喝酒前这一点,说到十八碗时,老师对着同学们手势一挥说道:你让武松到现在喝碗白酒试试,能走才怪。 那时的酒,好么,能当白水喝,小孩干不了什么重活,从外面回来就大嚷:妈妈,我口好渴啊,给我开坛女儿红解解渴吧。当然上面的话纯属扯淡,农民是喝不起的,自己酿了几坛也是在家中有贵宾的时候才喝,再想度数那么小,几坛够谁喝的?那个时期好多人都吃不饱,能酿点粮食酒就已经不错了。 自北宋时期辽国、金国、元朝等蛮子进驻中国以后,才有蒸馏酒的首创,说白了,就是饮高度数的酒驱寒,身体实在太冷怎么办?喝点高度数酒吧,但是我有一点想不明白哈,这蛮子怎么驱寒只喝酒不吃辣椒呢?当然自己YY了一下,你说这打着仗,一人嘴里叼着一根辣椒,就是权志龙来了也拉不起风啊,这要是换成酒的话,效果就不同了,开打之前,几口酒下肚,大刀一挥,不死不休,这多拉风,最主要的,这喝酒还能壮胆呢,冥冥之中,士气就提升了还几倍。 说实在的,我还真觉得这蛮子有点脑子,这高度白酒已出现,很快就把国民生产总值搞上去了,你想啊,酒度数高了,喝的肯定比以前少了,喝的少了,粮食肯定剩下好多。 而现在的白酒,度数低的四十多度,高的六十多度,能喝上几瓶的不死也得残了,要是古代,打仗前喝点现在的白酒热热身,那么恭喜你,中奖了。
当时以米酒为主,也就是现在说的醪糟酒,酒精度数不高,一般不超过十度。但喝多了照样上头,否则也不会有武松打虎的故事了。

11,求解宋朝时期 呢酒有多少度

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中原流行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 在往前的就度数更低,一般也就十几度,而且酒都很浑浊,所以有把酒称为“琼浆”的说法。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一样,有着它自身的光辉篇章。关于酒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不过,人们普遍认同的有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三种。扩展资料现代酒的发展当下,杯中之物的队伍更加发展壮大了。就现在的情况看来,酒主要分国酒和洋酒两大类,国酒中又有白酒、啤洒、黄酒、葡萄酒,等等。饮酒本是看个人喜好而定的事情,但是大家似乎有个共识,就是从区域上来分。东北、西北等北方人喜欢喝度数较高、猛烈辛辣的白酒,而江浙一带的南方人更偏向于度数较低、回味悠长的黄酒。黄酒性缓,度数不高,有甜味,故口感适合吃酸甜食的江浙人。易上口,度数低,多饮又有何妨呢?黄酒可以温、烫,可以在其中加生姜片,或是柠檬片,冬天还可以打个鸡蛋下去,夏天可以加冰或是冰镇,饮用方法比白酒花样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酒的历史

12,鲁智深先打四角酒来在宋代四角酒是多少酒

宋代的四角酒就是当时的十六升酒,四升酒为一角,那个时候的一升容量大约等于现在的660多毫升,可以想象当时的四角酒确实不少,足够鲁智深他们喝一阵子的了。不过古时候的酒由于酿酒工艺不同,可能度数不算高,所以鲁智深他们能喝四角酒,并不代表他们的酒量就特别大。鲁智深和谁在喝酒水浒传里描述的英雄好汉,个个都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高手,即使是已经出家做了和尚的鲁智深也不例外,他除了平时经常喝酒吃肉之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更是一把好手。鲁智深以前还在做提辖官的时候,在渭州的一个茶馆中结识了九纹龙史进,两个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于是一起去酒馆喝酒,结果在街边看到卖艺的打虎将李忠也是一条好汉,三个人就手拉手到潘家酒楼准备畅饮一番,当小二问鲁智深要多少酒的时候,鲁智深豪爽地说“先打四角酒来”。能喝四角酒并不代表他们酒量一定高当时鲁智深说先打四角酒来,说明四角酒可能不够他们喝的,他们三人的酒量可能不止于此。四角酒差不多等于一大坛子酒了,古时候喝的都是烧酒,难道他们的酒量真的如此大,喝一大坛酒都不会醉?我们现代的普通人一般喝烧酒几杯就够了,酒量高的也是喝一瓶多左右,基本上是达不到鲁智深他们这个酒量的。但实际古人的酒量不一定比我们大,而是他们所酿的烧酒没有现在烧酒的浓度高。古时候的酒浓度较低古时候由于喝酒观念和酿酒工艺的原因,使当时所喝的酒浓度普遍较低,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考证,当时喝的酒浓度普遍跟现在的啤酒差不多,有的度数比啤酒还低。武松过景阳冈打虎的时候,喝的酒度数就不如现在的啤酒,所以武松能够一碗接一碗地喝了很多,然后还能把老虎给干趴下了。
你好!宋代的一角酒合当时的四升,一石等于十升,一石是现在的120斤,因此四角酒相当于现在的19.2斤。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在宋代,四角酒大概是十六升,也看出来鲁智深真的是很能喝。
宋代一角酒为四升,四角酒为十六升,那时候一升约等于现在660毫升左右,四角酒也就是2800毫升,所以说鲁智深酒量还是不错的。
“角”其实是宋代的一种计量单位,一角酒等于四升酒,所以鲁智深的四角酒其实就是十六升酒。这么看,鲁智深确实非常能喝。

13,古代酒的度数是多少啊

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酒,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
古代的酒有度数高低之分 即酿酒与蒸馏酒(烧酒) 其中酿酒度数较低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 烧酒就是现在的白酒 度数高 据记载烧酒出现与唐中期 但是盛行于元代 所以元代以前人们喝的大多是度数低的酿酒(类似于现在的花雕) 那么居于宋代的武松18碗过景阳冈就不足为奇了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