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白酒多少度不醉,为什么古代的酒多少度数

1,为什么古代的酒多少度数

由于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不能继续发酵,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浓度一般不会超过20%。

为什么古代的酒多少度数

2,我国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为何古人喝好几坛都不会醉

古代人之所以喝酒用坛子,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酒量有多好,而是酿出来的酒实在度数太低,质量不足就用数量来代替。古代的酒大都是酿造酒、发酵酒,一般最多十几度或者为10度以下的米酒,因此,古代喝酒,考验的根本不是酒量,而是肚量。

我国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为何古人喝好几坛都不会醉

3,古人常说千杯不醉那古代的酒到底是多少度

古代好多酒其实是米酒。就是现在的醪糟汤。李白喝的千杯也是酒精饮料。要是白酒早都酒精中毒了。从现在的角度看就是和醪糟汤差不多等级的。不过古代也有高度酒。考古发掘中就挖出来过保存完好的古酒。

古人常说千杯不醉那古代的酒到底是多少度

4,古时候喝的酒是什么酒多少度

米酒之类的…谷物酒…度数很低…因为他们没有好的酿酒技术…就保存不了会变质…所以古人喜欢喝新酒…度数当然很低
白水对酒没有度数

5,古代的酒究竟有多少度为什么古人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从古至今,人们的酒桌文化一直存在并进化着,同时酒也在进化着。不过可能我们会疑惑,古人的酒量到底有多大,为什么没有见他们喝醉过呢?难不成是我们的酒量退化了?看电视剧之类的发现古人都是千杯不醉,万杯不倒,为什么现在喝上斤半就撑不住了呢?李白更是放出豪言壮语,会须一饮三百杯!那么是什么原因令古人这么豪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有以下几条。第一条就是酿酒技术及其落后,古时候的酿酒技术肯定不和咱们现在的一样,之前的酿酒技术及其的简陋,原始时代的时候直接就是直接储存然后发霉就成了最基本的酒,那是我们酿酒的原型!到了汉代的时候人们开始用粮食进行酿酒,要知道粮食在当时是很珍贵的,所以酿酒技术不会有太大的提高,那时候最多只有8度;到了北宋酿酒技术进行了改善,到达了15度左右,但是跟我们现在的白酒依旧有一定的差距,要知道现在的度数都是40度打底!第二条就是酒的度数不高,前面只是简单的说了下酿酒的技术,现在再来详细的说一下度数,在古代的时候酒的度数普遍在10度左右,不会再比10度高了,及时我们说的宋代的时候,那时候也是金字塔顶尖的人才有资格喝那种度数较高的酒,普通人一辈子可能根本就没有听说过!那时候的酒更偏向于甜美,并不是现在的辛辣!所以说,我送当时即使喝了18碗酒,也就是几瓶啤酒的量,让咱们现在的人喝几瓶啤酒,你觉得能有什么事情呢?肯定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啊!所以说,在古代喝酒并不是考察你有酒量多大,而是考察您的肚量有多大!

6,武松打虎时喝的酒多少度

武松打虎时喝的酒是景阳冈,现在的景阳冈没有古代的度数高,现在的最高度数景阳冈是52°,也就是说,武松打虎时的景阳冈最低是52°
打虎时喝了十八碗,打蒋门神时喝了四十多碗 古代的的酒都是粮食酒。度数应该低不了。从和店小二的对话来看。景阳冈的酒度数应该高一些,至于具体是多少
那是蒸馏法烤酒技术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专家判断,武松喝的酒比啤酒高不了多少,最多也就十多度

7,古代的酒多少度为啥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

古代酒的度数一般都是在10度左右,就和现在社会当中的啤酒度数是差不多的。也正是因为古代酒的度数比较低,所以很多古人喝好几坛酒都不会醉,像现在有很多人喝好几箱啤酒都不会醉一样,其实是一个道理。在我国古代社会当中,酒这个东西出现的还是比较早的,但是毕竟当时的酿酒技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而且当时所有的酒基本上都是依靠一些粮食或者是五谷杂物酿制而成的,所以这些酿制而成的白酒度数肯定是比较低的。和现代白酒的区别其实是非常大的,因为现代白酒动不动就是40多度50多度,就算是酒量再好的人,可能喝个一瓶白酒就已经醉了,但是这种现象在古代这很难见到,很多人认为是古代人的酒量比较好,但实际上是因为古代酒的度数比较低而已。当然了,古代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作比较的苦,用的体力比较的多,所以和现代人比起来,古代人也是更能吃更能喝一些。在古代社会当中,米酒应该算是比较常见的白酒了,但是由于这种酒的度数非常的低,大概也就只有6度左右,所以在古代当中,很多人其实会把这种米酒当成饮料来喝,就像在现代社会当中,我们喝那种鸡尾酒或者是和雪碧一样。一直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辽国还有金国,以及其他的一些游牧民族时不时的就来侵扰北宋的边境,所以说战争给当时北宋末年的人民带来了非常大的灾难,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同样也是带来了非常高超的酿酒技术,所以在北宋末年,白酒的度数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一直到清朝时期,则是出现了很多的蒸馏酒,这个时候已经慢慢取代了传统的那种酿制酒,所以在清朝末期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已经找不到能够整坛整坛喝白酒的人了。

8,古人喝的酒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度

记得有人考证过,根据人体的耐受情况,不会超过20度。也就是10到20度之间,有人认为是18度
在元代以前,古人们喝的大多是低度洒,度数和现在米酒差不多.所以<>中武松能喝18大碗,现在有些人能喝啤酒的也能喝10多瓶的. 到了明代,出现了高度酒.但那时酒基本上是纯粮酿造,而现在很多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兑的,你想要什么味他们就给你兑什么味的.
古代的酒度数都很低,但大概多少不知道

9,古人的白酒度数有多高为何能够做到千杯不醉

古人爱喝酒,曹操用杜康解忧,李白喝四斤酒照样写诗,陶渊明更是嗜酒如命。最厉害的要属武松了,一连喝了十八碗,还打死了一只老虎。您看,这古人,动不动就是一顿喝,好像还千杯不醉的样子,那他们真的这么能喝吗?要评判一个人能不能喝,最重要的一点是,得知道他们喝的酒有多少度。先拿曹操来讲吧,他生活在三国时期,那时候的酒,都是把黍[shǔ]和高粱煮烂后,再加入酒曲发酵酿成的。要 知道,这酒醪[láo]的酒精浓度达到20%以后,酵母菌就不发酵了。也就是说,当时的酒最高不会超过20度,差不多在12到18度之间吧,和现在的红酒差不多。其实,在元代之前,我国的酿酒技术不高,所以酿出的酒,度数也都不高。武松在景阳冈喝的酒也就只有17、8度,喝个十八碗或许只会喝撑,应该是不会醉的。那,元代之后,人们喝的又是什么酒?酒的度数可以达到多少度呢?据记载,元代时,蒸馏酒和蒸馏器从西方传入中原,人们这才学会了蒸馏粮食酒醪。也就是将酒醪加热,得到酒精浓度高的酒气,再将收集好的酒气冷却,变成无色的酒液,这种酒液也就是辛辣浓烈的白酒,度数可达到30度到65度不等。元杂剧中,就常有“去买一瓶打剌酥[dǎ là sū],吃着耍”的句子,这里的“打剌酥”指的就是白酒。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白酒还按照香型分类成,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馥郁[fù yù]香型等。从此,烈酒盛行,再喝度数低的米酒也就不够劲,不尽兴了。所以,不管是李白豪饮三百杯,还是武松独饮十八碗,都不算是真正的能喝,毕竟他们喝的酒只有区区18度嘛。要是穿越回古代,说不定您还能喝倒他们呢!各位看官,您以为呢?

10,古代酒的度数武松的十八碗酒等于多少二锅头

武松的18碗酒没有办法和二锅头相提并论啊。现在已知的蒸馏酒技术是在汉朝就有了,蒸馏所取得的酒还是很纯的,高度白酒。所以曹操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词,说明杜康这酒历史悠久,古代酿酒不是放开的,是官府行为,因为粮食紧张啊。但是到了唐朝,私人酿酒管的就不严了,所以有“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葡萄美酒夜光杯”等等的经典诗句。“绿蚁酒”是个什么东东呢,说白了就是“一壶浊酒”,食物或者水果经过发酵酿造的酒,不纯液体里面有很多的残渣。到了宋朝,武松喝的就死这个浊酒,类似于现在的黄酒、花雕、啤酒、葡萄酒等等吧,度数不稳定3度—15度不等。现在家庭当中也有好多人在自己做酒,不难,挺容易的,喝起来也不难喝。另外关键是宋朝的盏扁平且敞口,不能装多少。总体来说18杯红酒,喝下去也够牛的了,第二天肯定头疼,哈哈。

11,古人的白酒度数有多高是如何做到千杯不醉的

其实古人的白酒都是低度酒,所以就能做到千杯不醉了。一、被歪曲的白酒历史观我们不要被现代白酒商家把白酒历史歪曲了,都把它们的历史弄上几百、几千年。其实,白酒的历史只是从明代起源,兴于清代。那些千年的历史只是牵强的,比如,古井贡,把自己的历史弄到汉代去了。那时人家还在青梅煮酒呢?几乎所以的白酒品牌都这样在我们历史里面找出一些牵连,就把自己白酒历史弄到汉唐去了。让我们一直以为白酒从古代就有的。其实,真正的国酒:黄酒。是一种酿造酒,一种低度的。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十八碗不过岗等等都是喝的低度酒。酿造酒,是由谷物淀粉糖化发酵产生的酒,不经蒸馏提高酒精度,所以,它的酒精浓度度只是靠自然发酵产生的,自然发酵需要酵母,而酵母能承受的酒精度最高不会超过17-20度。这还要看酿造工艺,以及酵母(酒曲)的工艺。而越远古,这种工艺越低,最早的酒也就只有啤酒的度数。比如:醴,一种麦芽酿造的酒,类似啤酒的度数。二、古时候的白酒非现代的白酒我们现在喝的“白酒”,其实还有几个名字:烧酒,白干。烧酒,很容易理解,就是需要加热蒸馏出来的烈酒。白干,白指的不是颜色,而是没有颜色,干指的没有糖,不甜。烧酒是白酒的酿造工艺,白干是白酒的状态特点。现代的白酒历史虽然很久,但是真正大行其道的也只在明清时期。所以,宋及以前的古时候的白酒,是真的白色的酒。而不是烧酒、白干的白酒。虽然在汉唐的历史记载中有关于烧酒喝蒸馏器。但不能确切肯定,就算有,但也没有形成规模市场。历史界比较肯定的是,宋元时期才出现蒸馏酒的成熟技术,但只有在清代才真正形成产业和消费市场。三、古时的白酒就像如今的黄酒,黄,指的酒的颜色,古时的白酒,就是指的白色的酒。古时因为酿酒原料、酒曲、工艺等原因为也多种颜色的酒液出现。比如:绿醺,金波。白酒,则是比较普通的米酒,只有酿造工艺好的米酒才会过滤成清酒。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12,古代人喝的酒是什麽现在的什麽酒

米酒
真正的粮食酒
古人喝的算是一种啤酒 没有现在的白酒度数高
白酒 而且度数很低
古人喝的算是一种啤酒 没有现在的白酒度数高 也是几度 所以古人有的自称千杯不醉 来表现自己酒量过人
烧酒..真正的蒸馏酒 由于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不能继续发酵,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浓度一般不会超过20%。 采用蒸馏器,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其挥发性不同的特点,可以将易挥发的酒精(乙醇)蒸馏出来,蒸馏出来的酒汽中酒精含量较高,酒汽经冷凝,收集,就成为浓度约为65-70%(v/v)的蒸馏酒。 宋代以后,烧酒,烧春才是真正的蒸馏酒;

13,中国古代如三国时期酒里面的酒精含量是多少啊还有其原料

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酒,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
是啊。大多都是黄酒吧。
《水浒传》是虚构的,人物除了宋江其它都是虚构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还说张顺在水底能呆七天七夜呢。《三国演义》中提到的这些人物是真的,但三国演义毕竟是一本战争谋略型的小说,又不是什么古代生活剧,作者光是写这些就弄了120个回合,还有什么空去写谁谁酒精肝了,那接下去准备怎么个写法。。。再说,三国演义也是七分虚,人物真的,事情是假的。李白苏轼这种文人,活的久的一个都没有,当时又没有很发达的医疗技术,谁知道他们有没有得过酒精肝呢?万一有酒精肝,但那时候的人不懂,那也没办法啊。肝脏本身是没有神经的,所以一般有一些炎症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和疼痛感的,等到疼痛的时候,是因为肝脏肿胀,碰到其他器官了,其他器官感到不舒服了,那时候肝病已经很严重了。所以有些人生前感觉不到不适也是很正常的。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