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什么白酒好,四川的峨眉山一线有出产什么酒吗

本文目录一览

1,四川的峨眉山一线有出产什么酒吗

峨眉上清音阁一带的 药王酒可以去风湿 也可以内附外搽
肯定是龙池白酒最出名嘛!
高庙白酒应该是彭山县的,彭山县还有八百寿
你好!往峨边方向的龙池白酒和往洪雅方向的高庙白酒都比较有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四川的峨眉山一线有出产什么酒吗

2,四川白酒中的六朵金花有哪些

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沱牌曲酒、全兴大曲、剑南春。1、五粮液五粮液,四川省宜宾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白酒,有着3000多年的酿造历史,堪称世界最古老、最具神秘特色的食品制造产业之一。五粮液运用600多年的古法技艺,集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等之精华,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下酿造而成。2、泸州老窖泸州老窖(jiào)是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浓香鼻祖,酒中泰斗”,中国大型白酒上市公司。其1573国宝窖池群1996年成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酿制技艺2006年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世称“双国宝单位”,旗下产品国窖1573被誉为“活文物酿造”、“中国白酒鉴赏标准级酒品”。3、郎酒郎酒,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郎酒地处赤水河畔二郎镇,地处酱香白酒酿造优质地带。赤水河自古有“美酒河”之称,孕育了中国两大酱香白酒,茅台青花郎。此外郎酒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储酒溶洞——天宝洞,醇化生香,陈化老熟。4、全兴大曲成都全兴大曲的前身是成都府大曲,据史料记载:全兴烧坊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当时就以酒香醇甜、爽口尾净而远近传闻,畅销各地。全兴老字号作坊正式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迄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5、沱牌曲酒沱牌舍得酒业坐落在川中射洪子昂故里,系国家大型一档企业,现发展为占地5.6平方公里,年产能30万吨,高端陈年老酒贮量全国第一的中国最大规模优质白酒制造企业;形成了以酒业为支柱,集科技、工业、贸易为一体,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玻瓶、制药、热电等子(分)公司20个,总资产50亿元,沱牌品牌价值达100.65 亿元,舍得品牌价值达36.48 亿元,员工7000多人。其控股公司四川沱牌舍得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6、剑南春剑南春是中国传统名酒,产于四川省绵竹市,因绵竹在唐代属剑南道,故称“剑南春”。剑南春酒的前身剑南烧春,是正史记载的大唐御酒。《唐国补史》剑南春入载正史剑南春荣膺“大唐国酒”并被录入《唐国补史》、《德宗本纪》,成为唯一载入正史的当代中国名酒。扩展资料剑南春名字的由来四川的绵竹县素有“酒乡”之称,绵竹县因产竹产酒而得名。早在唐代就名闻遐迩的名酒——“剑南烧春”,为皇族贡品,有“剑南贡酒”之名。因绵竹在唐代属剑南道,故称“剑南春”。相传李白为喝此美酒曾在这里竟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北宋苏轼称赞这种蜜酒“三日开翁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见一斑。剑南春的前身为绵竹大曲酒,创于1662年的清康熙初年,陕西三原县人朱煜,因见绵竹水好,便移居至此,办起了最早的曲酒作坊名“朱天益酢坊”。据《绵竹县志》记载,当时的绵竹大曲达到了“味醇香,色味白,状若清露”的美妙境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川酒

四川白酒中的六朵金花有哪些

3,峨眉山市有哪些酒吧适合年轻人玩的啊

声狗,是个不错的酒吧哈!!就在酒吧一条街上,具体的消费还是要看你带多少人去,喝什么酒啦!!3个人的话200块银子够!!
峨眉山市 峨眉山市的历史可追溯到隋置峨眉县。因地处峨眉山东麓而得名。峨眉,取大峨山与二峨山两山相对如眉而名。一说峨眉作蛾眉,谓山云鬟凝翠,鬓黛遥妆,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于是有“峨眉天下秀”之谚。或谓峨以名言,状其巍峨;眉以形言,有如秀眉。1988年设市。 峨眉山市以峨眉山闻名。峨眉山位于峨眉山市境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位于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峨眉山是中国四在佛教名山之一,绵延200余公里,景色优美、素有“秀甲天下”之说

峨眉山市有哪些酒吧适合年轻人玩的啊

4,求问蜀门中有关天谴令的问题

天谴不是上限的问题。你诛他N次但是他被杀一次 那个诛字就没了。天遣令正常都很多的摆摊都有的卖 。或者你世界上收也可以一个也就70Y吧。白酒红牛被诛之后 要在野外才能被杀。是你诛的那个人他发过几次天谴。你就能诛几次。被诛的人没有什么损失就是死亡扣经验
好想有上限 具体多少忘了 被株的人在安全区不会被杀 不是 连诛3次 杀一次就消失了 天谴 35 40 45 55本都有爆吧
说天谴令70Y的你卖我啊,摆摊都4,5金的,2.5金已经超便宜了
有上限.. 没人每天10次.. 不过你诛了别人一次你就会变11次.. 这样累加吧` 诛100次 只要杀一次就消失了 不过是100金噢... 安全区没事 杀猪不加PK
我也是电信3的!!你那区的啊!!!我67hs 和尚,,你别老用天谴搞她!!很花资本的,,找个讲义气的帮!!到非安全区受着,,让他过不了任务,,让他好受,,我们帮就是这个样的,,跟我有仇的是两个64qc和68的qx,,,他们两连手也打不过我!!浑身+8也敢跟我斗,,我全部+10,,最后他们只好道歉了!!!找个义气帮吧!!那人一定吃亏

5,中国第一山是什么山

峨眉山 06年网上就开始报道了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峨眉山这一金光闪闪的头衔便足以吸引来自世界的目光。“峨眉天下秀”的魅力早在几十年前就彻底影响着成都人乃至全国人民的旅游生活方式。而在完成了从一个优秀景区到全球最富魅力景区、最温馨的旅游线路的华丽转身后,峨眉山成为了华夏名山的焦点,以前单一的观光型景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集度假、养生、文化、娱乐、观光、美食为一体的全新多功能复合型的新景区。 冬天 汇集四季之景,绿色世界与银色世界交织,别有韵味。少了北方世界的冷峻与威严,却多了南国世界的温润、婉约与亲和力。 滑雪 雷洞坪滑雪场是一个欢乐纷呈的冬游乐园,在森林中飞越、探险的趣味滑雪是峨眉山冰雪娱乐的王牌。 温泉 峨眉山的温泉被称为“温泉中的贵族”的氡温泉。目前,峨眉已建成了灵秀温泉、红珠温泉和瑜伽温泉三大氡温泉娱乐区,游人可享受冬日冰火两重天的感觉。打造出了我国西部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善、设施最先进的温泉度假国际会议中心,是休闲、养生、娱乐的好去处。 美食 峨眉山的美食廊和好吃街汇集天下美食,是集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悟道于一体的美食天地。各类素席、药膳、峨眉特色小吃、时尚酒吧应有尽有。 金顶 峨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普贤菩萨的道场,现有30余处寺庙,有着千年的佛文化。金顶景区由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四面十方普贤金佛、世界壮观的自然观景台及金、银、铜三殿组成。集天地灵气,映日月光辉。佛、山、云、光浑然一体,构成一幅自然与人文完美相融的壮丽奇观。
嗯。。差点以为是第一高山。。。
方文山

6,去成都旅游只能在乐山大佛与都江堰选一个选哪一个好

乐山峨眉山 3日游:第一天:到乐山,上午游览乐山大佛,凌云寺,九曲栈道、龙湫、载酒亭、碑林。下午前往峨眉,下午游览秀甲天下瀑布,第一山亭,儒释道文化长廊,峨眉山博物馆,晚上泡一泡峨眉氡温泉,住山脚。第二天:乘坐景区观光车,目的地为海拔2400米左右的雷洞坪车站,步行1.5公里到达接引殿,乘坐金顶索道到达海拔3077米的金顶,参观金顶的十方普贤像,金、银、铜三殿,游览舍身崖,观景台,天气情况允许的话,看云海,远眺贡嘎雪山。宿金顶。第三天:乘金顶索道,返回接引殿,步行到雷洞坪停车场,乘坐观光车到万年寺停车场,步行或者乘坐索道上到万年寺,游览无梁砖殿、峨眉山镇山之宝——普贤骑象铜像、接着欣赏峨眉山古十景之一的“白水秋风”、可以聆听峨眉山特有物种“弹琴蛙”的演奏,接着步行游览白龙洞、清音阁。途经鬼斧神工的一线天,还有我国最大的原始生态猴区。沿原路返回清音阁,经过中日石碑亭,到达五显岗停车场,返回报国寺景区。山上的酒店太贵,甚至有的房型上千元,不过你可以在嘻嘻团,团购,可以省几百。雷洞坪最低100+元/间,太子坪100+元/间,金顶458元/间
都不错。看你选择的角度1、如果看距离远近。都江堰离成都近。乐山要相对远点。2、看你喜欢人多人少。一般乐山大佛参与度高,所以人多人挤。都江堰相对清净。3、看你喜欢什么样的历史。乐山大佛,主要是唐朝,摆聊天的谈资就比较多。都江堰可以上述到秦朝,但内容少。两个地方的共同点:都有一系列的景点可以一条龙的玩。都江堰:不仅可以看堰,而且可以爬青城山。到乐山可以看佛,还可以上峨眉山。
都江堰,青城山,街子古镇都是很近的

7,乐山峨眉山自助游攻略

第一天:上午乘车前往峨眉山景区,下午游览秀甲天下大瀑布,第一山亭,儒释道文化长廊,峨眉山博物馆等,晚上住在山脚,还可以泡泡温泉。第二天:早上起床从报国寺客运中心坐车到万年寺停车场,步行或者乘坐索道上到万年寺,游览无梁砖殿、峨眉山镇山之宝——普贤骑象铜像、接着欣赏峨眉山古十景之一的“白水秋风”、可以聆听峨眉山特有物种“弹青蛙”的演奏,接着步行游览白龙洞、清音阁。午餐后开始爬山之旅,途经鬼斧神工的一线天,还有我国最大的原始生态猴区。沿原路返回清音阁,经过中日石碑亭,到达五显岗停车场,乘坐景区旅游观光车到雷洞坪停车场,途径麻子坝、零公里。夜宿雷洞坪片区。第三天:早5点从住地出发,徒步1.5公里(30分钟),必须要这个时间起床才能赶上看日出的时间,乘坐金顶索道到达金顶景区。观看日出(如果天气条件许可)金顶天气如果好,有机会观云海、还可以游金殿银殿铜殿,十方普贤像。回酒店用早餐。从雷洞坪乘车返回报国寺客运中心。从报国寺客运中心乘车到乐山大佛景区。用过午餐后,游览乐山大佛,凌云寺,九曲栈道、龙湫、载酒亭、碑林。结束愉快的行程。景区门票150元。(60岁——69岁老人凭有效证件可以购买优惠票80元/人,70岁以上可以免票。小孩子身高1.1米以下免费。)观光车:报国寺到万年寺20元,万年索道上行65元(可选择的),五显岗到雷洞坪35元。金顶索道上行65元,下行55元。雷洞坪到报国寺30元。另外吃和住的费用就根据你们的选择来了。
我直接手现打的,你看看 有没有帮助吧:  有老人有小孩,要注意了,要让老人和孩子都能接受的了。  峨眉山 海拔3099,乐山大佛也是小山连着,所以体力首先要注意了。。。  你们夫妻要照顾好老人和孩子了。。  具体的: 可以先去 看大佛吧,全家拜下佛,参观下世界第一大佛。  大佛的九曲栈道 有点抖,老人要注意安全。  乐山大佛景区 可以看 大佛寺、大佛、麻浩崖墓、乌尤寺、东方佛都。。。  建议用一天时间,这样又轻松,又可以观赏全部景点。  乐山大佛和乌尤寺 是一张门票,90元/人  东方佛都 50元  然后是去峨眉山 进山门票 150元(不是通票) 观光车:报国寺到万年寺20元,万年索道上行65元(可选择的),五显岗到雷洞坪35元。金顶索道上行65元,下行55元。雷洞坪到报国寺30元。  有老人,所以建议沿途观赏下风景,累了就坐观光车吧。。。  峨眉山 肯定是要一天上去、晚上住在金顶了, 到时可以住寺庙,寺院住宿的价格一个多人间床位10元到30元不等,双人间一个房60元到160元不等。  你中秋节过来,那时候正好是国庆吧, 估计是旺季人多,可能价钱会稍微涨点。一般的都是住在寺院的,很热闹,也有私人的旅馆,价钱要比寺院贵一点。  吃饭问题应该不是个问题的。。。  就这么多了 , 我是这些给你想的,不知道有没有帮助。。。  祝你旅途愉快

8,峨眉山月歌的翻译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县。山中多寺观。李白涉及峨眉山的诗。人们比较熟悉的有三首,一首是《峨眉山月歌》,这是作者早期居蜀时所作,另一首是写于晚年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这一首则是写于作者二十六岁(726)离开蜀地时。如果说李白早期是为了访道求仙而登峨眉山,那么在他即将离蜀和离蜀后写的关于峨眉山月歌的诗,则主要是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这首诗人们很欣赏,但理解却有很大不同。
峨眉山月歌[1]    峨眉山半轮秋[2],影入平羌江水流[3]。夜发清溪向三峡[4],思君不见下渝州[5]。  [ 注释]   [ 1 ]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   [ 2 ]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 3 ] 平羌:即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自宝兴经芦山、雅安、洪雅、夹江,到乐山与大渡河汇流入岷江。本诗所指当在乐西北、峨眉县东一段。   [ 4 ] 清溪:应在平羌江边。过去说是犍为的青溪驿,或说在纳溪县西。君:指峨眉山月。   [ 5 ] 渝州:今重庆市为唐代渝州治所。  [ 古今点评]   1.“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唐诗笺注》)   2.刘须溪云:含情凄婉,有《竹枝》缥缈之音。(高棅《唐诗品汇》)   3.如此等神韵,岂他人所能效颦(首二句下)? (《唐诗广选》)   4.此就月写出蜀中山峡之险峻也。(《诗法易简录》)  [赏析]1               沁人心脾的幽美境界——读李白《峨眉山月歌》  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这次远游途中,再次一过。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平羌江流入泯江,二江合流后又投入长江。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惜别的离情使他深深地沉思起来。  诗中有几个问题须弄清楚。一是“夜发”,有人以为是指“早晨”出发,这可能是认为夜晚不能行船,故如此解。其实夜晚可以行舟。李白因李璘事流放夜郎至蜀遇赦,由蜀入楚时,他有首《荆门浮舟望蜀江》其中有:“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东。”李白这次离家是带有游谒性质,而且他很喜欢晚上行船。他在另一首《渡荆门送别》中有“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的诗句,就是描写月下夜航的壮观。李白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夜游在这类诗中也屡见不鲜,如《东离门泛舟二首》之二:“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月下征虏亭》:“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花似流萤。”由此可见,“夜发”就是夜晚行舟,并非指“早晨”出发。七绝篇幅短小,内容集中单纯,较少旁逸斜出,题目、内容既然是写峨眉山月,那么环境就必然集中到夜晚了。  其次是“思君不见”的“君”究竟何指?有好几个选本认为是指蜀地的朋友,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以为是指“峨眉山月”。诗题既是写月。我们先看看李白笔下明月的形象,问题就好解决了。李白情志高远,豪爽飘逸,常把明月作为理想的化身、自由的世界来描绘。除了《把酒问月》外,还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甚至还可以随便寄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最喜欢把月亮人格化,并注入高洁的品质而当作亲密的朋友看待,邀它一块喝酒,而且“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四首之一)。他还把密朋挚友也比作明月,如《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总之,他常把明月当作具有明朗、皎洁、真率的性格的形象来描写。称月为君,是符合李白的性格的,它是作为故乡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当然其中也包含了故乡的亲人、朋友以及一草一木。如果把“君”实指为某一朋友讲,那么前三句与此有什么密切联系呢?而且这样一来,诗的内容就缩小了,味变淡了,不如前者浑厚,入情入理。  七绝只有二十八字,这首诗五个地名共十二字,句句都有地名,这在唐人七绝中,确是绝无仅有的。这首小诗把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因此这些地名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也值得细心推究。“峨眉山”、“平羌江”是具有诗情画意的两个地名,一是巍峨俊秀,一是碧绿可爱,再加上明月相映,那样的美景就自然可爱了。当然它还交待了诗人的游踪。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也是地名,但似乎在半夜让钟声把“寒山寺”的“寒”意带给船上的客人。这两诗于此具有同一妙处。李白此诗首句写天空明月静景,次句写江中明月动景,上下相映,动静相衬,构成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幽美明亮的境界。第三句连用两个地名,既点明了出发地点和将要达到的目的地,语调显得轻快而急促,表现了诗人爽朗奔放的性格。这一句轻轻喝起,末句没有顺流直下,却回波倒卷。“下渝州”点明行舟将到的地点,也意味着船行很远了,“思”的情绪也就产在了。五个地名,前两个重在写景,中间两个偏重叙事纪行,最后一个则侧重抒情,当然这是就其主要作用而言的。如中间两个也有抒情成分。由于这五个地名带有浓厚景物色彩或感情色彩,因而随分自佳,不觉痕迹,既无重复或枯燥无味之感,又将诗人行踪交待得一目了然,而不觉得呆板,反具流畅飘逸的风神。  (魏耕原)  [赏析]2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县。山中多寺观。李白涉及峨眉山的诗。人们比较熟悉的有三首,一首是《峨眉山月歌》,这是作者早期居蜀时所作,另一首是写于晚年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这一首则是写于作者二十六岁(726)离开蜀地时。如果说李白早期是为了访道求仙而登峨眉山,那么在他即将离蜀和离蜀后写的关于峨眉山月歌的诗,则主要是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这首诗人们很欣赏,但理解却有很大不同。
峨眉山月歌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县。山中多寺观。李白涉及峨眉山的诗。人们比较熟悉的有三首,一首是《峨眉山月歌》,这是作者早期居蜀时所作,另一首是写于晚年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这一首则是写于作者二十六岁(726)离开蜀地时。如果说李白早期是为了访道求仙而登峨眉山,那么在他即将离蜀和离蜀后写的关于峨眉山月歌的诗,则主要是借以表达豪情壮志及其对友人的思念。这首诗人们很欣赏,但理解却有很大不同。
峨眉山月歌[1]    峨眉山半轮秋[2],影入平羌江水流[3]。夜发清溪向三峡[4],思君不见下渝州[5]。  [ 注释]   [ 1 ]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   [ 2 ]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 3 ] 平羌:即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自宝兴经芦山、雅安、洪雅、夹江,到乐山与大渡河汇流入岷江。本诗所指当在乐西北、峨眉县东一段。   [ 4 ] 清溪:应在平羌江边。过去说是犍为的青溪驿,或说在纳溪县西。君:指峨眉山月。   [ 5 ] 渝州:今重庆市为唐代渝州治所。  [ 古今点评]   1.“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唐诗笺注》)   2.刘须溪云:含情凄婉,有《竹枝》缥缈之音。(高棅《唐诗品汇》)   3.如此等神韵,岂他人所能效颦(首二句下)? (《唐诗广选》)   4.此就月写出蜀中山峡之险峻也。(《诗法易简录》)  [赏析]1               沁人心脾的幽美境界——读李白《峨眉山月歌》  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这次远游途中,再次一过。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写的是又一个旅途之夜。平羌江流入泯江,二江合流后又投入长江。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泯江岸上的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想寻找从峨眉山就跟随他一同行走的明月,也被岸边的高山遮住,再也看不到了,惜别的离情使他深深地沉思起来。  诗中有几个问题须弄清楚。一是“夜发”,有人以为是指“早晨”出发,这可能是认为夜晚不能行船,故如此解。其实夜晚可以行舟。李白因李璘事流放夜郎至蜀遇赦,由蜀入楚时,他有首《荆门浮舟望蜀江》其中有:“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东。”李白这次离家是带有游谒性质,而且他很喜欢晚上行船。他在另一首《渡荆门送别》中有“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的诗句,就是描写月下夜航的壮观。李白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夜游在这类诗中也屡见不鲜,如《东离门泛舟二首》之二:“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月下征虏亭》:“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花似流萤。”由此可见,“夜发”就是夜晚行舟,并非指“早晨”出发。七绝篇幅短小,内容集中单纯,较少旁逸斜出,题目、内容既然是写峨眉山月,那么环境就必然集中到夜晚了。  其次是“思君不见”的“君”究竟何指?有好几个选本认为是指蜀地的朋友,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以为是指“峨眉山月”。诗题既是写月。我们先看看李白笔下明月的形象,问题就好解决了。李白情志高远,豪爽飘逸,常把明月作为理想的化身、自由的世界来描绘。除了《把酒问月》外,还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甚至还可以随便寄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最喜欢把月亮人格化,并注入高洁的品质而当作亲密的朋友看待,邀它一块喝酒,而且“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四首之一)。他还把密朋挚友也比作明月,如《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总之,他常把明月当作具有明朗、皎洁、真率的性格的形象来描写。称月为君,是符合李白的性格的,它是作为故乡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当然其中也包含了故乡的亲人、朋友以及一草一木。如果把“君”实指为某一朋友讲,那么前三句与此有什么密切联系呢?而且这样一来,诗的内容就缩小了,味变淡了,不如前者浑厚,入情入理。  七绝只有二十八字,这首诗五个地名共十二字,句句都有地名,这在唐人七绝中,确是绝无仅有的。这首小诗把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因此这些地名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也值得细心推究。“峨眉山”、“平羌江”是具有诗情画意的两个地名,一是巍峨俊秀,一是碧绿可爱,再加上明月相映,那样的美景就自然可爱了。当然它还交待了诗人的游踪。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也是地名,但似乎在半夜让钟声把“寒山寺”的“寒”意带给船上的客人。这两诗于此具有同一妙处。李白此诗首句写天空明月静景,次句写江中明月动景,上下相映,动静相衬,构成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幽美明亮的境界。第三句连用两个地名,既点明了出发地点和将要达到的目的地,语调显得轻快而急促,表现了诗人爽朗奔放的性格。这一句轻轻喝起,末句没有顺流直下,却回波倒卷。“下渝州”点明行舟将到的地点,也意味着船行很远了,“思”的情绪也就产在了。五个地名,前两个重在写景,中间两个偏重叙事纪行,最后一个则侧重抒情,当然这是就其主要作用而言的。如中间两个也有抒情成分。由于这五个地名带有浓厚景物色彩或感情色彩,因而随分自佳,不觉痕迹,既无重复或枯燥无味之感,又将诗人行踪交待得一目了然,而不觉得呆板,反具流畅飘逸的风神。  (魏耕原)  [赏析]2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词语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⑵影:月光。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⑶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⑷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作品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