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白酒什么味道,古代的酒是什么味的啊

本文目录一览

1,古代的酒是什么味的啊

应该和少数民族和农村自酿的米酒味道差不多,比较辣
米酒味

古代的酒是什么味的啊

2,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00:00 / 04:10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3,想喝古代的酒想知道那是什么味道

我觉得有一定会有的 只是平常人可能是喝不到了 你想想马王堆出土的女士肚子的瓜子都是文物啦 何况是古代的酒啊 不过3 5十年的珍藏酒能买到 但是价格也很昂贵的
白酒和黄酒的变化不大,米酒的话现在很多家庭会自己酿造。

想喝古代的酒想知道那是什么味道

4,古代酒好喝吗

古代的酒和现在的酒不一样,古代都是酿造酒,酒精度很低,发酵过了会酸化成醋。因为度数较低,一般饮用量较大,天气寒冷时不得不加热饮用,当然加热的目的不止如此,酿造酒加热味道更醇美,而且口感度数会高些。现代意义的白酒一般只蒸馏酒,度数在40-70度之间,因为酒性较烈,饮用量也小,所以现在很少有人再加热饮用,不过一些老人还有饮用温酒的习惯。这种酒一般认为是元代开始出现的,宋朝时梁山好汉动不动几大碗或者是整葫芦的酒一饮而尽,估计都是酿造的的低度酒,武松景阳冈喝过十八大腕,要是50度的蒸馏酒,估计早就酒精中毒而死了。因为酿造酒度数低,饮用量大,又需要加热,所以古代酒具中的饮酒器较大,另外都配温酒的器物和随时向饮酒器中添加热酒的勺子。青梅煮酒论英雄那场景可以想象,斝中盛满酿造的美酒,底下用炭火加热,为了增加酒的香气,加入几枚青梅。曹操刘备面对面跪在地上,中间隔着一副几案,就是小矮桌子。那时候还没有椅子,地上铺上席子,跪在上面就等于坐了,两人推杯换盏,边饮酒边谈论天下大事,侍者在边上随时为二人的爵杯中添加斝中温好并加了青梅的热酒。

5,古代人那么喜欢喝酒那酒是什么味道啊 是不是和现在白酒一样啊

古代生产的是低度酒,要不怎么会是那么大的酒坛子装酒呢?我们现在喝的高度酒是在宋朝以后才开始有的。
不都是借酒消愁么,哪是喜欢喝啊。
据闻古代的酒没有现代的技术,所以,度数都是比较低的,当然,据闻.据闻......-。-!

6,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事实上,古人是如此宽宏大量,这不是他们的饮酒能力,而是他们的低度酒精。事实上,古人是如此宽宏大量,以至于他们没有很大的饮酒能力。中国酿酒历史悠久,古语“杜康酒” ,杜康是夏朝第五代皇帝,早在先秦时期,黄河流域就有酿酒技术,但当人们第一次摸索酿酒技术时,只发现了发芽的谷物。当时,葡萄酒大部分是谷物酒,口感甜,度数低,类似于今天的米酒有一句俗语叫“小朋友甜如李” ,李,即当时的甜酒,是由耕作者酿造的。酒的酒精含量非常低。然而,后加入发酵剂的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仍然只有10% 到18% 。古人喝的里,就是现在的老枣,酒的数量只有1度左右,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一般来说,这种葡萄酒叫做“浑浊酒” ,也就是说,把葡萄酒放在煮沸的水里,在酒店或酒店里,往往会澄清其加工过程,显示出无色透明的状态,所以称为清酒。这种葡萄酒,经过更好的窖藏会增加度,大约5度,虽然它类似于今天的菠萝啤酒,但它的葡萄酒度非常高,品质非常好。汉代至今仍有关于酿酒方法和酿酒曲方法的记载。按照古人的方法,经过各种改进,只能达到10度以上。从南北朝开始,葡萄酒的酿造工艺不断提高和成熟,但是葡萄酒的质量却没有明显的提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代。虽然唐朝相对富裕,特别是在唐朝的全盛时期,酒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昂贵的消费品在唐朝。一万元一蒲式耳的酒在当时并不少见。他知章为李白买酒时,他是一个龟,反映在唐朝的酒是昂贵的。杜甫住在成都的时候,客人们来到他家,只能煮老的酒醅。所谓老酒醅,煮了很长时间,多次变酸,而白居易写的“绿蚁新酒醅”看起来很雅致,其实“绿蚁”是指糯米酒醅中的绿色残渣。宋元时期,我国酿造工艺发生了质的变化。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高度蒸馏酿造的白酒。宋代《曲本草》记载: ... 可以喝人,三四杯是醉,酒烧两次,价值比恒数十倍。从它的燃烧能力和三四杯酒的醉人力量来看,毫无疑问,这种酒有很高的酒精度,而且宋朝已经掌握了制作香料的蒸馏技术。然而,在宋代,商业乙醇在南方并不常见,而是在北方契丹人和金朝时期。宋代的蒸馏酒,虽然浓度很高,但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大热量有很大的毒性,所以它并没有广泛地流入市场,而是用于医药、祭祀等领域,市场上流行的白酒,仍然是低度米酒。直到元朝,在蒙古人征服西南亚之后,阿拉伯人酿酒的方式才被带到中原,在那里被称为烧酒,后来在游牧文化的影响下,烧酒被提炼成高度的白酒,在中原,饮用高度酒的习俗逐渐流行,低度酒逐渐从餐桌上消失。

7,古代的酒什么味道的

看你指的这个古代是什么时间段的! 在元代以前,中国还没有蒸馏技术,所以元代以前都是发酵酒,度数很低!而当时的中国发酵酒就2大类,一个是传统的粮食做的“米酒”,代表就是现在今天的中国黄酒,另一种就是由西域丝绸之路传来的葡萄酒。 元代以后中国才开始利用蒸馏术制造所谓的烧酒!这时期才有了高度数的白酒。 所以很多人都问当年武松怎么就那么厉害居然喝18碗酒还没事!现在就知道了,身在北宋时期的武松其实喝的是米酒,只有十几度,十八碗相当于现在的白酒40度的大约2斤-3斤!并不是我们想的6-7斤白酒!呵呵。
辣的
好像是酒味的吧 开玩笑了 估计比较淡 你拿白酒掺点水试试

8,古代的酒是什么味道

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酒,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三国的煮酒论英雄该是黄酒,,黄酒中最著名是女儿红酒(花雕),大约十几度。据说武松打虎就是喝的这个,他喝了18碗,以酒性的烈度推算,差不多2瓶50多度的二锅头.

9,古代的酒的味道怎样

小说太夸张啦,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酒,酒香浓郁,经过千年不变质,回味悠长。不同种类的酒特点也不同了,看看《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和黄河老祖喝酒那节,你会收获很多的。
看你指的这个古代是什么时间段的! 在元代以前,中国还没有蒸馏技术,所以元代以前都是发酵酒,度数很低!而当时的中国发酵酒就2大类,一个是传统的粮食做的“米酒”,代表就是现在今天的中国黄酒,另一种就是由西域丝绸之路传来的葡萄酒。 元代以后中国才开始利用蒸馏术制造所谓的烧酒!这时期才有了高度数的白酒。 所以很多人都问当年武松怎么就那么厉害居然喝18碗酒还没事!现在就知道了,身在北宋时期的武松其实喝的是米酒,只有十几度,十八碗相当于现在的白酒40度的大约2斤-3斤!并不是我们想的6-7斤白酒!呵呵。

10,古代的酒的味道怎样

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也许俺喝的是假的?)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中国在宋代以前是没有烧酒的,都是低度酒,主要就是米酒,古代的米酒味道甘酸,而且浑浊,所以在古时候比较正式的场合用的酒,是需要过滤澄清的,这个工序叫做“缩酒”,《左传-僖公四年〉记载,因为楚国不进贡苞茅,所以周天子祭祀用的酒没有办法过滤,说的就是这个,这种米酒到宋代依然在民间流行,所谓“莫笑农家腊酒浑”说的就是这种酒,古代的酒除了这种米酒之外,还有用花来调味的酒,先秦时期有一种常见的酒,叫做“禾巨 鬯”这种酒就是一种用黑色的黍酿造并加入鲜花调味的酒,常用于赏赐,除此之外还有果酒,比如2003年在西安北郊枣园西汉墓出土的绿色的酒,就是果酒。到了宋代的时候,类似今天白酒的烧酒才出现了,在这之后,酒的味道口感就和今天的没有太大区别

11,古代的酒是什么味道用什么酿造而成的呢

西汉的时候就有果酒,用果子酿的,有点类似现代的葡萄酒,在汉墓中有发现老百姓喝米酒,糯米做的江南一带喝黄酒,也是谷物酿制的后来工艺推陈出新就有了高度酒,就像什么白干啊这类的
用大米高粱小麦等作物发酵产生酒精。 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味道。 现在所说的烧酒就是农村里农人自己酿造的。
西汉的时候就有果酒,用果子酿的,有点类似现代的葡萄酒,在汉墓中有发现老百姓喝米酒,糯米做的江南一带喝黄酒,也是谷物酿制的
贵州茅台镇酱香型大曲酒酿造原料是,糯高粱、小麦和赤水河河水,下面简单的介绍下它们。 白酒是以糖质或淀粉质为原料,加入糖化发酵剂,经固态、半固态或液态法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固态法白酒还需蒸煮、扬冷、拌曲、糖化等步骤。固态纯粮发酵白酒是中国的独创,中国大多名酒的都是以高粱为淀粉质为原料,如贵州茅台、五粮液郎酒蓝色经典水井坊等等。能作为白酒生产原料的粮食非常多,如除高粱之外,还有玉米、大米、红薯等等,但惟独高粱倍受青睐。 高粱按沾度分为粳、糯两类。糯高粱几乎全含支链淀粉,酿造贵州茅台镇 酱香大曲酒的糯高粱支链淀粉达到88%以上,糯高粱结构较疏松,能适于根霉的生长。粳高粱,含有一定量的直链淀粉,结构较紧密,蛋白质高于糯高粱。 高粱的内容物多为淀粉颗粒,外包一层由蛋白质及脂肪等组成的胶粒层,受热易分解。高粱壳含有丰厚的单宁,单宁含量达到2%以上。微量的单宁及花青素等色素成分,经蒸煮发酵后,其衍生物为香兰酸等酚元化合物,能赋予白酒特殊的芬香。 因此,高粱的结构、成分决定了其成为酿酒原料的理由,有人说高粱的宿命酒是用于酿酒,除了酿酒没有更好的用途了。 贵州茅台镇酱香大曲酒不但要用高粱而且要用本地产的糯高粱,这主要是由酱香大曲酒的酿造工艺决定和香型决定的,九次高温蒸煮,八次摊晾拌曲,七次取酒,而糯高粱直链淀粉含量高,直链淀粉不易糊化,如果用粳高粱,后期轮次的酒产量没有。此外,糯高粱的单宁、花青素等微量成份含量比粳高粱丰富,生成的香型数量比粳高粱酿造的酒多。 俗话说,曲是酒之骨,水是酒之血,可见曲和水对白酒酒质的影响非常大,而大多名酒都是大曲酒。 大曲是一种复合酶制剂,它含有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酒化酶、酯酶等各种酶,是形成白酒香味成分的催化剂,此外在培养大曲过程中还形成多样的香气成分及前体物质,而小麦制的大曲,含有数量和品种最多的微生物,众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非常丰富的,最终决定了白酒香型成分的多样性。生产实践表明,小麦是酿酒微生物天然最好的培养基。 作为酒之血的水,酿酒用水包括生产用水、加浆降度用水和包装用水等等,用途不一样要求的水质也不一样。生产用水又分为投料用水、蒸馏用水和冷却用水等,其中投料用水和蒸馏用水质要求最高,因此赤水河畔的茅台镇酿酒先辈们选择了,赤水河水质最好的季节重阳开始下沙,因此有九月九日下沙的传统。 总之,整个酿酒过程真正的主人翁是微生物,工艺和环境都围绕所用微生物的习性和代谢特点,通过控制温度、ph、水分、氧气、发酵时间等因素来引导发酵过程,最终蒸馏出酒。 我喝过,酒很不错。香气扑鼻,满口生香,饮后空杯,持久不散。口味细腻,酒体醇厚。以前没听过,好像是刚出来的酒。听说省市领导都在喝这个酒,也是某些单位的招待专用酒。

12,古代的酒是什么味道

一位美国考古化学家在河南舞阳出土的陶器碎片中发现古酒残渍,并成功破解出了酿制配方。这个发现不但令中国成为全球最早酿酒的国家,更将人类酿酒的历史起源由5000年前上推至9000年前。关于中国酒的起源与演进,你所知的不一定正确。初白 | 文河南9000年古酒遭美国人抢先复制漯河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在地图上并不起眼,但在中国考古史上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世纪60年代初,人们在贾湖村发现一处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并在1980年之后展开了8次大型考古发掘。中国酒进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贾湖遗址因出土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器骨笛等一系列重要文物,被确定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但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中国人首创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饮料。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在贾湖遗址中出土的16个古代陶器碎片中,意外发现了一些含有酒精的液体残渍,但当时并没有人说清楚这些液体的作用和来历,成为横亘在专家们心中一个未解的谜团。直到1999年,主持贾湖遗址发掘的中国科技大学考古系教授张居中再次对这些液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邀请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帕特里克·麦克戈文等国内外专家来到河南,参与贾湖遗址发掘。中国酒进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麦克戈文是一位考古化学家,他用化学溶剂针对这些陶器碎片曾经吸收的物质进行分析,化验出了蜜糖、山楂和葡萄制成的蜂蜡及大米等成份,与现代米酒和葡萄酒的成分非常相似,说明在距今9000前贾湖城古人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酿酒技术。2004年12月,张居中和麦克戈文以《史前中国的发酵饮料》(Fermented beverages of pre- and proto-historic China)为题,在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公开他们的研究成果,认为这是由中国人首创的世界最古老的酒饮料。这个发现,令中国一举成为全球最早酿酒的国家,更将人类酿酒的历史起源由5000年前上推至9000年前。2005年,麦克戈文将河南贾湖遗址的古酒配方出让给了美国特拉华州“角鲨头”酒厂,这家酒厂仿制出一种口味独特的新款啤酒,将其命名为“贾湖城”。按照美国的酿酒法律,“角鲨头”在生产“贾湖城”时必须加入大麦芽,他们只好在发酵时抽掉大麦芽的味道以确保原汁原味。中国酒进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2007年7月,酒精纯度为8%,每瓶售价12美元的“贾湖城”啤酒一经上市便大受欢迎。美国人对9000年前的中国酒味道评价是,“首先尝到的是发自蜜糖的甜甜味道,然后辣味会忽然弹出来,接下来便是葡萄味。”源自中国的古酒遗产未能在本土发扬光大,却漂洋过海落到了美国人手中,让中国专家对这一“中国文化遗产流失”典型案例痛心疾首。去年四月,在北京召开的“贾湖城9000年古酒学术研讨会”向媒体披露,中国白酒的专家学者花费大量时间破解了贾湖城9000年古酒的酿造“密码”,历时多年学术探索的贾湖文化古酒终于得以“复原”,现代人也可以有幸品尝到9000年前古酒的“味道”了。中国酒进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但这好像又没有贾湖出土地什么事儿,早在2007年贾湖城在美国上市时,舞阳当地曾一度有和“角鲨头”酒厂合作的打算,但最终没有下文,当地酒厂只好又生产了叫贾湖的白酒。中国人最早喝的是低度发酵酒贾湖古酒的发现,把中国的酒历史提前到了公元前7000年,远远早于我们认知中“杜康酿酒”的年限。河南被称为酒祖的故乡,但大多数人只知道酒祖杜康,但忽视了另一个叫仪狄的酒祖。曹操同志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后世广为流传,让杜康坐实了“酒祖”的位置。人们知道,夏朝的第五任君主杜康流亡洛阳,受藏在树洞内的剩饭变成的香气扑鼻的汁水启发,掌握了自然发酵的原理,并形成了一套完整酿酒工艺。中国酒进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但中国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将仪狄也奉为中国制酒之始祖,仪狄也是河南人,他是比杜康更早的夏禹时期的一名官员。如果这俩人硬要争一个高下的话,只能说:仪狄做的是米酒,杜康的是黄酒。熟知中国酿酒史的人,大多听过这样一句话“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秫,是高梁;也就是说,杜康发明的酒,是自然发酵的高粱酒。“酒醪”就是“醪糟”,憋给我说你在超市没见过。中国酒进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好吧,还是怕你没见过,醪糟就是米酒不管是黄酒还是米酒,它们都只是酒的最初形态。酿造时间都短,没什么技术含量,度数很低,也并不纯净。(请自动脑补喝米酒的状态)所以,古人约酒经常说“吃酒去”。但这种低度数、甘甜口的酒风靡了几千年,直到唐宋尚且如此。虽然汉代人已经掌握了酒曲的使用方法,但发酵出来的酒依然略惊悚:要么是乳白色(可以参见西安的稠酒),要么是绿色;高级一点的是琥珀色,还是好吓人……酒之所以会变绿,是因为微生物控制不好,缺少杀菌的成分。于是,人们为了提高杀菌效果,在酒中加入石灰,至于口感嘛,呵呵哒。中国酒进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一个叫李白的“公知”,动辄就是“三百杯”和“斗酒诗百篇”。以唐太宗贞观时期为例,一斗差不多等于现在的12斤,面对12斤绿油油、可能加了石灰的酒,老李是在勇气可嘉,而且,膀胱容量惊人。不过,能喝酒的唐人也成功改造了酒,他们采用一种叫做“糟床”的木制器械进行压榨,过滤掉酒糟。托唐人的福,宋人终于不用混着酒糟喝酒了。白酒的酿造技术到元代才出现我们现在怼的白酒,学名叫“蒸馏酒”;蒸馏这种技术直到元朝才出现。在这之前,人们喝的都是“发酵酒”,严格来说,只是算是“含酒精饮料”。通俗来讲,发酵与蒸馏的区别在于,酒的度数是10度还是40度。中国酒进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过一句话:“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目前的出土文物,也能和李时珍的记载相互印证:蒸馏酒起源于元代。蒸出来的酒,最初元人称之为“阿剌吉酒”,词源是阿拉伯语“Araq”,有“出汗、烧酒”的意思。可别小看了蒸馏,唐宋人把发酵酒的工艺做到极致,酒的度数也没超过10度,因为酵母菌在高浓度的酒精里无法继续发酵。元人获得了蒸馏技术,把液体中最容易挥发的酒精蒸出来,这样一来,酒的度数一路飙升,最高可达到40多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中国酒进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但是,直到清朝中叶,占领酒市场的仍然是发酵出来的黄酒。在上流社会看来,只有下层人寻求刺激的时候才喝高度的白酒。想来也是,即使是低甜度的黄酒,也不会像白酒一样辣嗓子,老少皆宜,可以当做日常佐餐的饮料。白酒的逆袭,还要多亏了清朝时黄河连年的水患。黄河治理需要大量高粱秆“束水冲沙”,这样一来,黄河中下游广植高粱。种了这么多,吃吧,实在不好吃;不吃吧,扔了可惜。而且,高粱蒸馏出的酒比其他粮食都要好,度数也更高。中国酒进化史:古酒到底啥味道?而且,黄河中下游连年水患,便宜的白酒销量自然盖过了价高的黄酒。尤其是到了清末,全国起义不断,小米和糯米的产粮大减,黄酒运输的路线也时常受阻。白酒终于完成了逆袭,在清末达到了产量上的高峰。

13,古代的酒是什么味道

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酒,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三国的煮酒论英雄该是黄酒,,黄酒中最著名是女儿红酒(花雕),大约十几度。据说武松打虎就是喝的这个,他喝了18碗,以酒性的烈度推算,差不多2瓶50多度的二锅头.
看你指的这个古代是什么时间段的! 在元代以前,中国还没有蒸馏技术,所以元代以前都是发酵酒,度数很低!而当时的中国发酵酒就2大类,一个是传统的粮食做的“米酒”,代表就是现在今天的中国黄酒,另一种就是由西域丝绸之路传来的葡萄酒。 元代以后中国才开始利用蒸馏术制造所谓的烧酒!这时期才有了高度数的白酒。 所以很多人都问当年武松怎么就那么厉害居然喝18碗酒还没事!现在就知道了,身在北宋时期的武松其实喝的是米酒,只有十几度,十八碗相当于现在的白酒40度的大约2斤-3斤!并不是我们想的6-7斤白酒!呵呵。
没喝过,不知道。就算有文献描述的味道也未必就是古时候的真味道。
著名的绍兴“花雕酒”又名“女儿酒”。中国晋代上虞人稽含《南方草木状》记载:“女儿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一个故事呢!   从前,绍兴有个裁缝师傅,取了妻子就想要儿子。一天,发现他的妻子怀孕了。他高兴极了,兴冲冲地赶回家去,酿了几坛酒,准备得子时款待亲朋好友。不料,他妻子生了个女儿。当时,社会上的人都重男轻女,裁缝师傅也不例外,他气恼万分,就将几坛酒埋在后院桂花树底下了。   光阴似箭,女儿长大成人,生得聪明伶俐,居然把裁缝的手艺都学得非常精通,还习得一手好绣花,裁缝店的生意也因此越来越旺。裁缝一看,生个女儿还不真不错嘛!于是决定把她嫁给了自己最得意的徒弟,高高兴兴地给女儿办婚事。成亲之日摆酒请客,裁缝师傅喝酒喝得很高兴,忽然想起了十几年前埋在桂花树底下的几坛酒,便挖出来请客,结果,一打开酒坛,香气扑鼻,色浓味醇,极为好喝。于是,大家就把这种酒叫为“女儿红”酒,又称“女儿酒”。   此后,隔壁邻居,远远近近的人家生了女儿时,就酿酒埋藏,嫁女时就掘酒请客,形成了风俗。后来,连生男孩子时,也依照着酿酒、埋酒,盼儿子中状元时庆贺饮用,所以,这酒又叫“状元红”。“女儿红”、“状元红”都是经过长期储藏的陈年老酒。这酒实在太香太好喝了,因此,人们都把这种酒当名贵的礼品来赠送了
自己去品尝了后,就知道。
热文